针叶帚菊图册(2)strong>种中文名:针叶帚菊
种拉丁名:Pertya phylicoides J. F. Jeffrey.
种别名 :小叶帚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帚菊属
属拉丁名:Pertya
国内分布:产于云南西北部(德钦、中甸、永宁及丽江)和西藏东南部(芒康、盐井)。生于山坡或干旱沟旁,海拔2400—31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中甸。
海 拔:2400-3100
命名来源:[Not.Bot.Gard.Edinb. 5: 200. 1912]
中国植物志:79:010
系中文名:卷叶系
系拉丁名:Ser.Phylicoides Ling in Contr
组中文名:帚菊组
组拉丁名:Sect.Pertya
族中文名:帚菊木族
族拉丁名:MUTISI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1米。小枝多而质硬,呈帚状,被褐红色短柔毛,茎皮常纵向开裂。长枝上的叶互生,扁平,线状披针形,花期早落,仅残存膨大的叶柄基部,其腋簇生白色绢毛;短枝上的叶4—6片簇生,无柄,针刺状,线状披针形,长3—7毫米,宽1—1.2毫米,顶端具针刺状尖头,全缘而强背卷,两侧背卷部分于叶背彼此几相连接,而仅留一未覆盖的纵缝隙,上面无毛,有极密的小腺点(放大镜下始见),下面于未被覆卷盖的沟槽内密被白色绢毛;叶脉1条,有时不明显,无侧脉及网脉。头状花序多数,无梗单生于簇生叶丛中或小枝之顶,花期长约15毫米,直径约10毫米,具4—6花;总苞圆筒形,长约10毫米,直径为长之半;总苞片6—7层,背部多少被毛,边缘有长柔毛,顶端全部刺状锐尖,外面数层小,卵形,长2—2.5毫米,宽约1毫米,中间数层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5毫米,宽1.5—2毫米,最内层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0毫米,宽约2毫米;花托狭,凹凸不平,直径约1.1毫米,无毛。花全部两性,花冠管状,长约10毫米,檐部不等5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远长于花冠管;雄蕊5枚,花药长约6毫米,顶端芒尖,基部具长约2毫米的尾部;花柱线形,约与花冠等长,花柱分枝短,扁,顶端钝。瘦果圆柱形,长5—6毫米,密被白色长柔毛。冠毛粗糙,干时污白色,长约10毫米。花期6—9月。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西北部(德钦、中甸、永宁及丽江)和西藏东南部(芒康、盐井)。生于山坡或干旱沟旁,海拔2400—31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中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