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注:全本双色印刷,配四色彩插
易中天序
天地人之道
您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吗?我们一个生命个体,在浩瀚的宇宙中意味着什么?
心灵之道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当遇到人生的缺憾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处世之道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君子之道
我们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呢?
交友之道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我们如何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又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
《于丹&理想之道
“匹夫不可以夺志”,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但我们该怎么理解“理想”的含义呢?
人生之道
您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真正含义吗?
《论语》原文
后记
该作品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5]
《于丹&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曾获得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2001年度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
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等,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短期内国外销量已近40万册。[6]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7]
姓 名:于 丹
生日:1965年6月28日
属 相: 蛇
星 座:巨蟹座
职 务: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 历:1989年7月参加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先后任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
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2006年CCTV《百家讲坛》最红文化明星于丹力作
★易中天作序强力推荐
本书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同名电视讲座为基础,加以修改润色而成。全书为双色印刷,并以著名画家陈传席画作为彩色插页。
其最大特点是,直指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通过诠释经典中的智慧,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从人生之道、处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灵之道等七个方面总结《论语》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亲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辟。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媒体推荐
《于丹〈论语〉心得》为什么畅销?
于丹而本书作者于丹所讲的内容使用的是普通百姓听得懂的话,直接与大家分享经典。正好符合了大家的需求。
中华书局在天津、廊坊等北京周边地区进行图书的宣传活动,其间特别策划了国学专家叶嘉莹先生与于丹见面。两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杰出女性探讨学问真理是可以进入到人们的心
《人民日报》 ( 2007-02-11 第08版 )
编辑点评
《于丹&虽然有很多来自学界的批评,但丝毫不能阻止这本书盘踞在全国的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者看到的是于丹在学术上的不够严谨,缺乏创见。而普通百姓在这本书中得到的,则是在浮躁狂乱的时代找到心灵的安宁之道。我们没必要苛责于丹,学术上的严谨和创新不是她这本书的目的。就像内容介绍中说的:“于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这本书确实能够起到这样的一个作用,这就足够了,即便她只是指出了人生的理想状态,指出了方向,而并没有给出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方法和路径,尽管书中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别人对它的指责。
《于丹〈论语〉心得》为什么畅销?
2006年11月26日,中关村图书大厦新书首发式暨签售仪式上,当天店面零售13600余册,于丹签售10600册,创下新中国图书史上单店单品种零售和现场签售的新纪录;
自2006年11月到2007年1月底,共在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天津、石家庄、沈阳、西安等地签售18场,签售3.6万册,举办讲座和较正式的读者见面会8场,走过15座城市,当地媒体高度关注,读者热烈欢迎,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
《于丹&从2006年11月图书首发以来,截止到2007年2月5日,销售量已达到230万册,在如此短的时期内达到如此销售量的大众图书,几乎是一个奇迹;书一经上市,一直居于各地书店销售排行榜的榜首。
而本书作者于丹所讲的内容使用的是普通百姓听得懂的话,直接与大家分享经典。正好符合了大家的需求。
在本书宣传推广上,出版社与影视媒体、平面媒体三方的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发行部门在这三个方面掌握着节奏,让图书的推广分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亮点。例如,书稿确定在中华书局出版后,出版社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让电视观众转化成为图书读者。这两者是有所差别的,节目在电视上播出后,所有看过节目的观众反响都很热烈,但是没有看过的人基本上对此一无所知,也就会对图书抱着怀疑的态度。这就说明要使电视观众转化为图书读者还需要一定过程。
《于丹〈论语〉心得》在北京等地热销后,中华书局又进一步拉动地方市场。因为有很多地方,播“于丹〈论语〉心得”节目的中央10套是无法收到的,所以就导致很多观众看不到《百家讲坛》的重播节目,就无法引起观众和潜在读者的关注。因此,这本书要达到持续热销就要将地方读者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其重点就是央视10套没有覆盖的地方,例如广东、浙江等地。在运作地方销售时,出版社同样采取与媒体进行合作的方式,当地媒体提前进行宣传活动。在活动期间出版社还邀请于丹到当地进行演讲、签售活动。
《于丹&中华书局在天津、廊坊等北京周边地区进行图书的宣传活动,其间特别策划了国学专家叶嘉莹先生与于丹见面。两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杰出女性探讨学问,互赠礼物,场面十分感人。
图书内容是否符合读者的需要,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位80多岁的老者拉着于丹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把孔子给中国人找回来了。”一个14岁的孩子说:“谢谢于老师,你让我知道圣贤说的不是废话。”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往往逆反,他们认为很多大人说的话都是废话,不值得一听,但是他觉得孔子的话说到了他的心里,不是废话。这就说明,于丹把覆盖在《论语》上的历史的学术的硬壳儿轻轻揭开了,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最直接、真实、朴素的真理。真理是可以进入到人们的心里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基因一直就潜藏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所以,不存在引导读者的问题,而实际上是发现心灵的问题,是自己拥有也确实需要的东西。书中讲述的是现代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的道理。读者一直渴望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的经典普及图书,但是原来一直没有出现。
由《于丹〈论语〉心得》再看电视《百家讲坛》栏目,其成功首先得益于节目有正确的宗旨――“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和恰当的文化理念――“聚集知识精英,共享教育资源,传播现代文化,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节目制作者尊重市场,尊重观众,懂得电视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个市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亿万中国人最直接、最真实的文化诉求。早有学者指出,《百家讲坛》的意义,是“作为一座让专家学者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以其独特的文化品格与定位赢得了市场和观众的接受与喜爱,也赢得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成为构建中国电视文化另类风景线的成功实践者”。但这些显然还不是《于丹〈论语〉心得》热销和《百家讲坛》的全部意义,甚至不是其最主要的意义。可能从更大一些的历史尺度中,这一事件的文化意义才能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