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太战役

正太战役

中文名 正太战役
作用 扭转华北战局
地理位置 河北省石家庄市
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部队
目录导航

战役背景

1947年春,国民党军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在其他战场转为守势。北平(今北京)行辕为确保华北战略要地,维护交通线,保持与东北的联系,将所属正规军9个军收缩在北平、天津、保定地区及平绥、北宁、平汉铁路沿线,以第94、第16军各一部共7个团的兵力向冀中解放区大清河以北地区实施局部进攻。在石家庄及正太铁路(正定—太原)东段只有第3军2个师、第43军1个师和保安团队守备。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大踏步进退,完全主动作战等指示精神,针对正太铁路东、西段分归北平行辕和太原“绥靖”公署,指挥不统一的弱点,决心集中野战军3个纵队在冀中、冀晋等军区部队配合下进行正太战役,首先歼灭石家庄外围国民党军,尔后沿正太铁路向西发展攻势,求歼太原出援的国民党军。同时,以冀中军区部队牵制向大清河北进攻的国民党军。

战役过程

4月9日凌晨石家庄外围作战开始,晋察冀军区第2、第3纵队攻击安丰、正定地区守军,第4纵队主力攻击方村、栾城、北固城等地守军。战至12日,攻克正定、栾城两县城及石家庄外围据点90余处,歼灭守军1万余人,造成攻取石家庄之势。国民党军第3军遂退守石家庄市区待援。在此期间,北平、保定、天津之间的国民党军第94、第16军等部向冀中解放区大清河以北地区进攻,并占领胜芳镇;保定的第53军向南增援,到达方顺桥、望都地区。晋察冀军区不为国民党军的行动所牵动,以冀中军区部队与进攻大清河北之敌周旋,以地方部队监视保定南援之敌,主力于14日仍按预定计划由正定地区沿正太铁路发展进攻。至17日,攻克获鹿、井陉两县城和井陉矿区,打开了西进的通路。此时,国民党保定“绥靖”公署为解第3军之危,急将在大清河以北的第94军等部调回保定,增援石家庄,企图牵制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晋察冀军区即以地方部队于望都、方顺桥地区阻击南援的国民党军,以第4纵队集结于井陉地区为预备队,以第2、第3纵队继续西进。22~25日,第2纵队从北面逼近阳泉;第3纵队攻克娘子关,进至阳泉以东以南地区,与第2纵队构成了会攻阳泉之势。

战役结果

太原“绥靖”公署为确保阳泉,急令第33军第71师、暂编第46师等部共5个团由太原、忻县(今忻州)乘火车东援,25日进入阳泉、赛鱼地区,使该地区国民党守军增至1.1万余人。晋察冀军区遂改以第3纵队从正面牵制阳泉守军;以第2纵队一部向寿阳西北地区迂回,至28日攻占盂县城、宗艾镇等地;第4纵队于29日进至芹泉地区,截断了阳泉、寿阳间的交通;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攻占定襄县城,牵制太原国民党军。进入阳泉地区的国民党军第33军2个师惧怕被歼,于29日回撤,进入测石驿(今测石)地区时,遭第4纵队阻击,被迫就地转入防御。5月1日,晋察冀军区部队向阳泉紧缩包围,第2纵队一部攻占寿阳西南的马首、上湖火车站,切断了寿阳与太原的联系;地方部队攻占太原东北郊段土镇。太原“绥靖”公署判断晋察冀军区部队将要进攻太原,遂令阳泉守军及被阻于测石驿地区的第33军速向寿阳集中,准备回援太原。2日,国民党军暂编第10总队等部由阳泉撤至测石驿地区与第33军会合时,晋察冀军区部队当即发起全线攻击,战至4日,歼其1万余人,其残部逃往榆次。在此期间,冀中军区部队于定县以北地区歼灭由保定地区南下增援的国民党军第94军等部1000余人。

此次战役,打通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的联系。[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