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7月,“七天战役”中联邦军战败。8月的第二次布尔伦会战中,联邦的西线英雄波普将军也一败涂地。在东部战线上联盟国占据了优势,加上西部形势的好转,原来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和保卫首都局面的联盟似乎有把握取得胜利。然而好景不长,8月8日,布拉格将军(BARXTON BRAGG)的联盟军不败而败,由于后勤问题而从佩里维尔败退回田纳西;然后,9月15日,联邦军在付出了巨大损失后在安提特姆会战中击退了李的北弗吉尼亚军。加上联邦海军的封锁作战连连得手,联盟的外交政策(棉花战术,类似现在伊朗的石油战术)则完全失败,联邦的饥饿战术渐渐奏效。这样,联盟重又陷入了危机。
1862年11月,联邦总统林肯再一次撤换了以吹牛作秀闻名的麦克莱仑(GEORGE.B. MCCULELLAN)将军(与麦克阿瑟如出一辙,怀疑苏格兰军人的人品),换上了在封锁作战中屡立战功的波恩塞特(AMBROSE BURNSIDE)将军。波恩塞特将军是一个典型的YANKEE,为人正直固执,主张不断进攻。他本人并不想和李对阵,但是由于讨厌无能的胡克(JOSEPH HOOKER)将军对这个位置垂涎已久。不想在那种人手下听差的波恩塞特只好勉强出征。
但是波恩塞特的运气和巴顿成反比,他虽然比李更接近里士满,出发也更早。但是由于等待浮桥耽搁了不少时间,李追上了他,并且占领了战略要地弗雷德里克堡(FREDERICHSBURG)及附近的山头。李认为波恩塞特会和麦克莱仑一样撤退。但是波恩塞特的想法和后来的格兰特一样——打消耗战术。于是12月13日,联邦军按计划发起了进攻。结果可想而知,10万波托马克军损失15000余人。由于林肯当时还有点人性,声称“国家受不了这种损失”,波托马克军只好撤退。
1863年1月,波恩塞特决定继续征战的时候,老天又来作对。天降大雨,下了2个多月。联邦军士气低落。于是胡克为首的一些将领与政客串通四下里活动,加上波恩塞特的固执脾气得罪了不少人,林肯只得撤了他的职务。小人约瑟夫.胡克终于如愿以偿。
杰克逊将军也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也参加过墨西哥战争。后来他却来到了弗吉尼亚的这个小镇上,因为这个小小的山镇上还有一所军事学校,著名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杰克逊在这所学校里担任炮兵教官,以纪律严格、行事刻板闻名。他就住在这个小镇上,每个星期天准时上教堂,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南北战争一爆发,杰克逊就带领军校的学生上了前线。在南北战争的第一场战斗,第一次布尔仑会战(又称“马拿萨”战役)中,杰克逊就以骁勇顽强赢得了“石墙”的外号。从此以后,“石墙”杰克逊就是南军的骄傲。一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南方的民众中,说起南北战争,没有人不知道“石墙”杰克逊的。“石墙”杰克逊是李将军的臂膀。那个时代的战争,正处于从冷兵器到全面热兵器的转变,军队的联络手段却还十分原始,还没有电话和电报。部队的调动和布局,一方面要隐蔽自己,迷惑敌军,另一方面要和友军配合,进退有序。很多时候,这样的作战意图,友军之间的配合进退、随机应变,根本无法借助原始的通讯,而只能依赖于指挥官的直觉和判断,依靠指挥官们之间的心灵相通。在这方面,杰克逊将军和他的统帅李将军配合得出神入化,留下了神话般的传说(后来他去世后由于李十分内向,以致许多部下常常误解他的命令,比如詹姆斯.朗斯特利特将军)。
约瑟夫.胡克当时是两星少将,他是个标准的“民Z国家的军人”。和GUNDAM中地球联邦军的一些高级将校一样,他和许多政客过从甚密,也学得了不少吹牛作秀的不良习气。此外他还好杯中物(喝酒)。与李不同,他明明没有才能,却整天吹嘘自己是个军事天才。林肯无奈之下只得任命此人为波托马克军的指挥官。
胡克确实是个合格的政客人才,他一上任,就恢复并改进了麦克莱仑时期的许多军队政策。比如进行军旗军乐下的盛大阅兵活动,批准休假,给予补贴,发表演说等等,还改善了补给。由于波恩塞特指挥时期联邦军补给混乱,且无人能获得休假。这群波托马克军的大城市少爷兵们如同过去对待“小麦克”(麦克莱仑)一样对胡克老兄感恩戴德,士气大大提高。
在这次钱勒瑟维尔会战失败后,约瑟夫.胡克凭借自己在政界的良好关系,得以调任西波托马克军司令官的职务,后来在西线关键的查塔努加会战(1863年10月)中大获全胜(只是可惜了联邦的战术天才罗斯克兰斯将军了,至于联盟的布拉格那个家伙,是一向倒霉),从而部分的在军界恢复了名誉。看来什么联邦将领到了西线都能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