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经济格局以青壮外出务工,老人儿童留守为主,外出务工者以从事装潢业为主,其中不乏在外做出成绩,成立公司者。村址位于S211边上,交通较为方便,周边村落居民皆陆续搬迁至此,乡村建设加快。全村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有初级中学一所,即九田初中,教育成绩较好。该村经世代流传历史可追溯到元代。由于该村深处大别山,自然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多样化。
九田村景(3)九田地名始于一个传说。传说有一个神仙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两只船,用扁担挑往某处,由于神仙白天不能显现,所以只能晚上行路,行至大别山深处,天黑路不好走,山峦叠嶂,神仙一不小心将后面一只船卡在两山之间,奋力而不能拔出,后情急之下使出全身力气,拔断绳索,自己一个踉跄,一脚跨出九丘田(丘,为量词,表示1~10亩的小田),而那只船却卡在两山之间,所以此处得名为九丘田,后改为九田。神奇的是在九田东部有一稻田,正中有一凸起的小山,极似一只船,此处得名卡船沟。而后神仙见船拔不出,只能继续前行,由于只有一只船,挑着非常不方便,所以经过九丘田后在一山坳砍一树作为打杵(打杵,一种肩扛的辅助工具),做打杵处后来得名打杵坳,由于一晚的折腾,走出九丘田没多远天就快亮了,行至一座大山边上(此山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在今栗树村内),忽闻鸡鸣声,此时还未到达目的地,但神仙又不能在白天显现,此神仙不得不把另一只船也扔下赶紧返回天庭。后来那块巨石得名为鸡公石,弃船之处得名为弃船沟,同样在九田西北边有一稻田,田中凸起一小山,也极似一只船。
1961年设立九田公社,九田生产大队。1984年改乡,九田生产大队改为九田村。1992年2月,九田乡面积65.28平方千米,人口11308人,辖马畈、树坪、兰家、九田、郑畈、赵林、长溪、赵冲、栗树、金龙、洪河、刘河共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九田村。1997年,面积65.3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马畈、树坪、兰家、九田、郑畈、赵林、长溪、刘河、赵冲、栗树、金龙、洪河12个行政村。2004年太湖县调整行政区划,九田乡并入刘畈乡,九田村由原九田、兰家、郑畈、赵林四个村子合并而成。
更古老历史可追溯到元代,由老人世代相传而来。据传说,元末此处也参与送月饼相约杀鞑子的行动(中秋节的由来)。清代中晚期太平天国运动也波及九田,留下杀长毛的传说。此后老人对清末、民国、解放初的历史记忆就清晰很多。苏维埃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此地均为战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
九田村地处北温带,大别山南麓,群山林立,植被茂盛,野生动植物丰富。由于近20年来村子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人与山争食的情况得以改善,许多消失的野生动物又重新出现,野生动物有:野猪、野山羊、野兔、狗獾、豪猪、刺猬、野鸡、野鸭、大雁等。山中各种野果、野菜也是极其丰富:各种树莓、覆盆子、小笋、山楂、木芒、马齿苋、臭叶(一种野生植物,可制成类豆腐状食物,即臭叶豆腐)等。
九田村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辅以小麦、油菜、荞麦、大豆等,养殖主要为鸡、鸭、鹅、猪、牛等为主(传统养殖模式,所以农家养殖动物口味极好),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多自给自足。
由于九田村此处北温带,四季分明。
采摘野生树莓绿意盎然,山花漫烂,尤其以映山红为主,有的地方整片山坡都是红色,走入山中,更能闻到兰花香味,春末时节也是采摘各种野菜的季节,像一些野生树莓、小笋等都再此季节采摘。农家也在此季节准备农耕,播种。
夏初时节也是采摘野果野菜的好时节,同时农耕更忙,种植水稻是此时最重要的农务。到夏末之时,气温可能达到40℃,炎炎夏日同样有许多农务要做,此时有一项工作是可以挣点钱的,割茅草花,用来制作扫帚等。
秋初也是高温天气,到了中秋时节,才赢来丰收,收水稻,打板栗,挖红薯,同时也是采摘各种果子野果的季节,梨、葡萄、柿子、山楂,一些树莓等等。
进入冬季农务也还有很多,小麦、油菜等都在此季节种植。隆冬季节会出现雨雪,近几年都有大雪出现。
属于太湖话西北口音。太湖话是赣语的一种方言,而赣语就是江西话的学术称呼。太湖话属于赣语皖西南片,本片包括宿松、太湖、东至、望江、岳西、潜山、贵池、怀宁8县。赣语是一种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特点的语言,而北方话尤其是北京话由于受元朝蒙古语和清朝时满语的影响,已经丢失了许多古汉语的内容,比如入声的完全消失,而太湖话里还有入声调!
九田村地处皖鄂交接处,黄梅戏为此处地方剧种,老少皆会。
对中华传统节日非常看中,其中比较重视的有:春节、上年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小年、除夕等
新年到来,家家户户集中在堂厅“出天方”,迎接新的一年,这天早晨要鸣很多爆竹。这个时间基本统一。初一这天,同屋人见面,都要互致祝贺。
正月初七,俗称“上七日”叫新年上岁,又叫上年头,这一天晚上以姓氏集中,手持竹子做的“垮蜡板”,摆成长长的队伍,敲锣打鼓,嘴上不停的喊叫,赶毛狗,赶叫声此起彼伏,又叫赶“晦气”(迷信),队伍逶迤,串户驱赶,各家灯火辉煌。“赶晦气”是农民希望一年全家顺利、六畜兴旺。春节至此也告一段落。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语说“元宵元宵,猪头耳刀(耳朵)一齐消”,说明春节结束。元宵节境内有戏花灯、龙灯、玩狮子、演戏等娱乐活动。
清明节是农村的一大节日,清明主要是以祭祀祖先活动。前三天,后四天均为清明节期间。清明期间上坟扫墓、祭祖,要标坟挂纸,境内居民上坟多以挂龙钱标坟。每个几年还有“做清明”,即同姓同族组织大规模的游行祭祖,旗帜招展,锣鼓喧天,抬着三牲(一般只有两牲,猪和羊),到各地的祖坟前进行祭拜,甚是壮观。
端午节采艾草,比较特别的是,九田村并不端午吃粽子的习俗,而是以吃水雀粑(糯米里面掺一种野生艾草)和鸡蛋代替。
中元节同样是祭祖节日,不过这一天并不上坟扫墓,而是在稻场等开阔地对着祖坟方向烧纸钱。
中秋节,和全国各地一样,吃月饼。
重阳节,此时各种农作物都丰收,制作各种各色糕点以便使用是这个节日的一大特色,比如:高粑、发粑、荞麦粑、红薯粑(又称芋头粑,九田将红薯称为芋头)、红薯粉粑等等。
冬至,这是一个节令,同姓挨的比较近的家族会进行联谊,九田刘姓长老此时甚至会到池州,湖北等地与同族进行交流联谊等。
腊月24日,又叫过小年,这天晚上民间普遍有接祖宗活动,端三牲福礼到公共堂厅烧香接祖宗。
腊月的最后一天(月小29天,月大30天),举行还年庆典,还年又叫完年,或束年(一年结束),户户都要端猪头,到堂厅聚集,等到本屋的人到齐,才烧香还年。完年时间在境内不统一,但都不超出28、29、30日三天,还年时间也不统一,早晨、中午、夜晚均可。还完年之后回家紧闭大门吃年饭,年饭菜肴丰盛。下午贴对联,传统说法是等到没有人上门讨债,即可贴对联,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晚上为除夕夜,有守岁的习俗。
比较特色的习俗有烫豆粑、杀年猪等。
采用籼米及少量绿豆、蚕豆、黄豆、荞麦、小麦等做合食,添水浸泡,用石磨或机扎成糊状,在热锅中烫成薄饼,切成条状,晒干后用猪油和肉片、青菜或煮食、或炒食,是当地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
红光板栗,以其果大(特级板栗每公斤40粒以内),质优(所产板栗颜色鲜艳,营养丰富,极耐贮藏),价廉著称。并且上市时间长,一般从每年8月底至于11月均有上市,往往市场供不应求。“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这是刘畈山区群众引以自豪的特产,得以致富的骄傲。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采摘细嫩,加工精细,外形内质各具特色,具有高山名茶的品质风格,不愧为茶中之珍品。那嫩绿清沏的汤色,鲜醇爽口的滋味,和浓郁鲜爽的香味,无一不令品茶人叹服,具有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其外形细秀,形如凤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润,风质香气,鲜爽馥郁;滋味甘醇;富含人体需要的13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为6.29%,高于普通绿茶一倍。畅销省内外,深受客商和消费者喜爱。品种有毛峰、谷尖、瓜片等
极佳的口感和风味,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深受食者的欢迎,声名远播,销势不衰,可称得上是面食制品中的奇葩。挂面均为手工制作,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特。它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最佳食品之一。
用每年小年前后宰杀的自养家猪腌制而成,味道淳朴特别,回味无穷,通常可以保存半年到一年间,放致第二年收稻子时候吃更是美味无比。
即年糕,每年为过年准备的糯米食品,自种的糯米,粘性十足,沾上黑芝麻更是香浓。
用一种野生植物叶子制作成的类豆腐食品,采摘下叶子后把叶子揉碎,挤出汁水,在汁水里面兑上草木灰,沉淀结晶后即可食用。颜色碧绿碧绿。
经济发展(2)九田村地处深山,人多地少,全部务农的话还不够解决温饱,所以从90年代开始,村里青壮年即外出务工,老人儿童留守,近几年随着资本的积累,许多九田人在外发展不错,成立公司,有的回乡投资,乡村建设发展迅速,每年新建房屋数十栋,开发出了桥头、畈上、牛不出栏(地名)、胡湾、坳上等地方作为居民点,县政府还将在村中设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
近几年村民购车者也越来越多,网络已覆盖全村,开始享受现代生活。
村内有一所初级中学,九田初级中学。小学若干所,以九田中心小学为最大最全面。九田村人才辈出,很多考取了大学,更有考取北京大学者,获得博士学位者,获得将军军衔者。现许多80、90后在外工作定居,服务在祖国甚至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