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海村位置 东王海村紧邻106国道,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棉花、花生、大豆等。这里民风纯朴,治安良好,并且污染少、环境好。
村民勤劳朴实,踏实肯干。90年前后,一些村民为了寻求致富道路,打破小麦、花生、棉花、大豆等传统作物的轮番种植,开始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之后大部分村民也都开始了种植蔬菜的生活,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05年前后,开始流行务工,农闲时期,村里的主要劳动力也都进城务工了。虽然村民的生活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东王海的村民们永远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
2014年底,村里已着手开始铺设自来水管道,目前也已基本完成,不就的将来,家家都将会用上方便的自来水。这是继村里修路后的又一惠民的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又向前迈了一步。
在好的惠民政策和村民的辛勤劳动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肯定越来越高,日子过得也会越来越开心、越幸福!
2008年春,[1]王海村出土了1596盏鳌山灯,均为黑色或白色陶瓷制品,经专家考证,这些鳌山灯属清朝制品。
玉皇庙鳌山灯会(6) 据当时王海村一位近90岁的老人介绍,王海玉皇庙鳌山灯会每12年举办一次,一般逢龙年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辰之日举行,并且有剧团演出助兴,热闹非凡,人潮涌动。他只在9岁时观看过一次,那次场面煞是壮观,吸引周边滑县、内黄甚至山东菏泽等地的群众前来观看。后因战乱失传,至今已近八十余年矣。
[2]鳌山灯做为一种民间文化活动,体现了人们丰年庆馀的欢乐,满足了人们文化娱乐的需求,集中体现了组织参与者的聪明才智。王海村村民根据相关资料和老人的回忆,近年又曾在王海村多次举办鳌山灯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鳌山灯用的并不是煤油,而是香油,上前盏灯同时点亮,顿时就芳香四溢。
有古书《山海经》记载,说勃海中有五座大山,飘浮不定。玉皇大帝命令十五只巨鳌将它们聚集在一起,使五座高山高耸入云,称作鳌山。先民把灯火构成鳌山之形,借用了鳌山之美名,所以叫鳌山灯。
鳌山灯展,本来是明朝时宫廷内的一种娱乐形式。为啥宫廷里的灯展娱乐,流落到王海呢?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传说。
明朝嘉清年间,八公桥的史家砦,在朝内有一个都堂大官儿,叫史褒善,他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和在考试当中,以及在做官仕途当中,都受到过王海玉皇的救命之恩和许多帮助,保他平安无事,步步高升。史褒善都堂,为报答玉皇大帝的隆恩,在王海村与史家砦玉皇庙于同一子午线上重新兴建玉皇庙宇,再造玉皇辉煌金身,并把皇宫中的鳌山灯带来庆贺,以至流落下来,每12年一次,逢龙年举办。在清朝时期,最为鼎盛,以至北到京津,南到沪宁,西到陕甘,东到山东的达官显贵,与商贾农兵。当时周围四邻村庄家家有客,户户有亲戚留宿,会上的车马占地几百亩大,仅车上立着的鞭竿就象麻茬一样。村上男丁青壮年,一律到会上奉力服务,不准回家喝一口水,否则会招灾肿脸肚疼。香火更是旺盛,玉皇庙前香雾缭绕,香客顶祝膜拜,前后摩肩接锺,络绎不绝,两台大戏,对唱四天,鳌山灯演四天,四夜四景,大炮一响,瞬间现灯,远处眺望,恰似天上繁星,犹如天宫胜景。
当时鳌山灯确实运近闻名,东通渤海,西指秦川,南达江淮,北接燕山,无论是灯展摆放形式的宏伟壮观,还是影响程度都达到了如日中天,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就是“中天之极”与鳌山灯的联系。
1、柳下惠墓:出村沿106国道向北10公里左右,在濮阳县八公桥镇刘固堆村。[3]有一个占地一亩多的古墓,是春秋时期的大善人、大清官“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之墓。墓有五六米高,边缘用砖头垒成一层一层台阶,每层台阶上面都种满了竹子。墓前有一个一人高的小庙,旁边还有一个半米多高的石碑。
2、黄河:出村沿106国道向南10公里左右便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3、坝头羊肉汤:在黄河北边的坝头集上,还有远近闻名的坝头羊肉汤。
4、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出村往东15公里左右就是中原油田采油四厂,早些年,106国道东边就有很多采油四厂的“磕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