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地:全富岛、晋卿岛、羚羊礁、华光礁、中建岛、盘石屿、西沙洲、赵述岛、半月礁、仙宾礁、牛车轮礁、信义礁。 特征:群体由细分枝到板枝状珊瑚骼组成。珊瑚体不呈排排列,而是满布珊瑚骼。珊瑚体四周有刺,排成“罩”形,“罩”不全或斜“罩”;第一轮隔片针状,轴柱亦是针状。 生活时该种为棕黄色、绿色或胭脂红色。[1]
广布印度一太平洋区域。Veron(1993)指出该种是个漂浮种类,其幼虫附着在漂浮物或木块,生长成的群体可达数厘米之大,这些群体可以漂流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之遥,无怪该种是广布种。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1]
保护级别:2022年12月9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加勒比海的柱状珊瑚数量自1990年以来锐减超80%,受威胁等级从“易危”跳过“濒危”,直接升为“极危”。最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石珊瑚组织损失病”,感染大面积柱状珊瑚,是其面临的最紧迫威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