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陈青集村、王楼村、大杨村、曹庄村、周位村、郭堂村、杨楼村、梁楼村、毛堂村、沈庄村、时堂村、王庄村、许大村、崔庄村、谢庄村、后徐王村、王口村、陈社村、党庄村、砖桥村、吕关村、李集村、梁湾村、前元村24个村委会,94个自然村,共9325户,42394人,均为汉族。镇人民政府驻陈青集。
在陈青集镇的历史上,农业一直是经济支柱。除了养蚕,该镇还是响当当的全国棉花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在高峰期全镇的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在柘城县,陈青集镇还是林业苗木繁育基地、畜牧养殖基地、优质品种鸡繁殖基地……2004年后,陈青集镇开始进入农业经济转型期,从粮食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现全镇三樱椒种植面积达3万亩,大蒜种植面积达1.7万亩,棉花种植面积达1万亩。大蒜迅速成为众多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首选。陈青集镇也形成了以王口村、谢庄村为中心,覆盖毛堂村、宋杨村、许大村、曹庄村、党村等众多村庄的大蒜种植基地。该镇党委书记马复兴说,通过这件事,镇党委、镇政府确立了拉动农民谋发展的思路:就是以农副产品为龙头,通过百姓与外地客商联合的方式制订一个长期发展计划,在拉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稳步发展。2006年,镇里投资在聂庄村建起了总储藏量4000吨的大型冷库,克服了以往没有冷库农产品不能长期保存的缺点,使收购的农产品能够反季节销售,提高了经济效益。镇里又规划在聂庄村附近建设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提供便利。
陈青集曾三易其名。相传村西土丘上有一个小庙,庙前逢单日小集,且此庙青瓦红门,即村名叫青红寺,也叫青固堆寺。据本村《陈氏家谱》载,清顺治年间,陈如水中进士,扶摇青云,官升至工部员外郎,后告老还乡,把青红寺改为陈家集,又叫陈集,今已300余载。咸丰十一年(1816年)筑寨,易名“永安寨”,但仍俗称陈集。1981年地名普查时改为陈青集
砖桥古渡在陈青集西南4公里,惠济河北岸。此地古为小南集,曾名宋家屯。相传,上古时候河上修有简易砖桥,后逢暴风骤雨,河水猛涨,将桥冲塌,仅剩三砖拱立河心。一日半夜子时,有一白发老翁,倒骑毛驴闭目而过,后人传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此倒骑毛驴过三砖,随有砖桥古渡之说。----旧县志载: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 1773年)宋姓重修宋家屯五孔砖桥,该桥建造精美,俊巧玲珑,恰似长虹卧波,又如巨龙出水,行人登桥四望,风景万千,故为柘城八景之一。有诗云:波涛汹涌正漫漫,游子空悲行路难。赖有砖桥横古渡,时骑瘦马看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