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庆祥

代表作品 《郝庆祥书法集》《齐山书画散论》
署名 齐山樵父,老竹子
出生日期 1949年
目录导航

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

郝庆祥曾于米南宫、黄山谷,王觉斯处汲取营养。来宁后,有幸聆教于高二适、林散之、肖娴等前辈名家,厚今尊古,形成个人风格。一九九二年曾参加在日本三岛(山口县)举办的中日书法交流展,同年在南京举办个人书画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多次参加全国各项大展、大赛,作品为墨尔本、名古屋、三岛、新加坡、高雄等事业机关、高等学府和国家、地区政要收藏。近年来,先后于河北、江苏、安徽等地区办讲座,深受欢迎。一九九七年为香港回归、一九九九年为澳门回归都曾创作大幅作品并被当地政府收藏。二零零六年应韩国济州文化院邀请前往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十几年来,潜心研究书法理论。并致力于书法教学工作,治学严谨,先后培养出一批书法新人,有的加入中国书协,多次入展国展,有的考入河北师大、南京艺术学院,还有的在全国及中日交流展中获大奖等。

个人著述

郝庆祥书法集郝庆祥书法集(12)《郝庆祥书法集》和《齐山书画散论》。现为东南大学现代书画研究所客座教授,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

八一电影制片厂军导演

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教片摄影师、一级导演。1930年10月生,山西省清除县人。1945年入伍在贺龙中学学习,曾任宣传干事。1952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历任摄影师、导演。从事电影摄影、导演工作38年,拍摄的影片有《护航》、《游泳》、《天有不测风云》、《竹子》等16部。

主要作品

导演的影片主要有《练得精,打得准》、《炮兵射击基础知识》、《炮兵知识》、《新疆地理气候对部队机动的影响》、《地形对部队作战行动的影响-山地、丘陵、平原、海岸、滩涂》等20余部。其中《炮兵射击基础知识》获全军优秀影片奖,《新疆地理气候对部队机动的影响》获全军优秀影片奖、八一厂优秀影片奖,《山地》获八一厂优秀编剧奖,《丘陵》、《平原》获八一厂优秀影片奖。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

我与郝庆祥君素不相识,但观其书法品位而有所感,如见其人刚柔兼济、雄秀交融之气质特征。

南齐王僧虔论书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诚哉斯言。书法作品的精神风采如何,是判断其审美价值高低的主要依据;而神采又产生于用笔点画结构的有序安排和巧妙组合,故二者皆备,方成佳构。前者根系于书家的情性、素质、灵悟,后者得力於对书法技艺形式美法则的精到掌握。

郝君乃北国邯郸人士,禀性自然倾向北碑之敦厚雄强。然而自青年时代便南下金陵,数十年来备受江南文化熏陶,又得书坛巨擎高二适、林散之指点,悟性大开。曾见其书写联句“放怀楚山吴水外,得意汉碑晋帖间”。可见既欲吞吐天地山川英气,又欲攻悟传统艺术精华,双向追逐,乃得书道之正。

郝君涉猎诸书体,尤精于行草。唐人张怀瓘曰:“夫行书,非真非草;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今之学书者,多以行草便捷,趋之若鹜,殊不知未得真、草之功力,往往空具形骸,或过于媚弱软嫩,或过于粗疏丑怪,甚或错字连篇。郝君独具胆识,不取捷径,上古追字祖甲骨文,求朴拙劲健之美;中古研习皇象章草,主攻羲之《远宦》、《游目》及《十七帖》,悟其笔意从容郁勃,气象超然,韵媚婉转。其余不一一列举。如是,郝君之行草卓有建树,意态雄逸,遒劲清丽,洒放中隐含温雅,刚朴中透出书卷气。

从美学角度说,书法中所谓气势、结构,都是表现书法的空间意境。好字便是一个有生命有空间立体味的艺术品。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达到偃仰顾盼,阴阳起伏,虚实相生,动静相成,如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涟漪而先后相承,那么,这幅字便是生命之流,恰似一首美好的诗词。此种境界之得来,惟有厚积而勃发。散翁说得好:“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扩,俗病可去也。”郝君不负师望,注重丰富学养,拓展心胸,广习诗文、画论、哲学,每见其有心得之文,殊可嘉也。

字为心画。郝君近作愈见精进,因其不拘守于一家一派,而是融古今于心,率由本性出之,故能熔铸个性风貌,自露本来面目。散翁有言“学我者死叛我生”,又谓“变者生之机”。郝君循此而进,会当登临书艺极品之境。

2002年五月十五日

马鸿增于金陵江苏省美术馆

贵在黑白之间抱朴守真的郝庆祥

覃思轩

余与郝庆祥先生相识已有多年,对他在书法艺术创作领域中的见闻颇有了解,经常在各种场合目睹庆祥的书法创作,也常和其探讨对书法理论的见解。静观郝先生的书法从晋唐入手取法乎上,格调清雅,品位较高。庆祥作书,用十四个字进行概括既字字结体宽博,气畅力足,气势雄强。他从事书法艺术生涯近四十年,锲而不舍地苦追二王之风,期间,不在乎别人对他的任何评价,终能不偏不歪堂堂正正地登上中国书法艺术大雅之堂,在追求书法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庆祥先生始终抱扑守真我行我素地坚持以传统书艺为根基,与今日书坛遍泛丑怪之风,一味追求展览效的书法速成者应竟有天壤之别。

数十年的磨练,庆祥能铸就今日的书法艺术风格,其重要一点是他极其重视对传统碑帖的临摩,临帖时无我,出帖时有我的临池方法,是造就书法悟性极好的庆祥先生过硬书法功底的基石,不仅如此,他在写字中极注重运笔效果,在中锋为主,侧锋搭配刚柔相济的线条流动下,字字游刃有余,他写大字开合大,纵逸浑朴,字字规范法度严谨,写小字,字字灵动秀美,有书卷气。庆祥先生的作品守法而不拘法,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传统意韵,又有时代的气息,并努力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在黑白之间握笔使转竟是那样的自如,令人叹服。由于郝先生善于把吸收到大量的传统书艺的营养进行消化,加之书法功底扎实,见解独到,无论在何种场合,何种环境下,他总能厚积薄发高质量地创作出一幅幅给人印象很深的好的书法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

善于写大字,特别是在楷书上他下过很大的功夫,写直径30公分以上的大楷书随手拈来,他的楷书以唐楷为基础,融合宋人的走笔苍劲有力,记得约在2003年港台京剧界人士在紫金大戏院演出,郝先生的一幅丈二楷书贺联,在戏院大门二楼垂下,引起观众的驻足,戏散后,立刻被香港书法爱好者收藏。在书坛行书盛行的今天,能写大楷书者可以说寥若晨星了。

尽管郝先生的创作涉及篆书和隶书能书多种字体,但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还是他的行草书,很有品位、很耐看,在圆转自如,气韵生动的旋律下,其行草书中锋用笔饱满流畅,从结字造型和章法布局互成一体,尤其是他不单纯的限于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关系,而是注重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例如他的作品,尤其是在书写林老的诗句中,态度的虔诚,落款的认真,在书法作品中表现的特别明显,足以得见庆祥在书法艺术形式的研究和探索上,很注重表现出个性和审美趣味,这使得他的作品又具有很强抒情性的色彩。

不仅如此,庆祥书学兼备,平时注重书法理论修养的提高,他时常和我们谈起董其昌对书法的见解如“字之巧处,在于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此窍也。”林老的“执笔之法双钩盘肘,力在笔中笔随手走┄┄”等前贤书法理论滥熟于胸,一旦提笔便能不知不觉地融入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庆祥对书法理论的探索不是机械化的照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敢突破一些既有的规则,目的在于从书法绘画理论或技巧中吸取、寻找更多的相通之处,用来丰富自己书法创作的内涵。例如,他曾与我在一次参观画展后,情有触动脱口说出 “画不通书道则无骨,书不明画理则无歆……”的书与画之间关系,表明了庆祥已将前贤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理论在实际的运用中进行了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人正则书正,这是郝先生在书法领域遨游的准则,凡接触过庆祥者,对庆祥豪放的性格,磊落坦荡的心胸,谦逊地为人,不以书法艺术家自居,谦恭地向同道中有各类长处之人学习,以及从不在他人人前背后评论短长的为人素养多有赞誉,也使他在书画界赢得广泛的人缘误较好的口碑。他曾写过“学前辈大师 避个人习俗”的斗方,赠我避俗与我共勉,余认为,庆祥之意可能不仅仅限于写字,而是深层次地谈到了如何为人的原则,尽管郝庆祥先生本人可能没意识到,但在翰墨天地遨游四十年余的他,已经达到了他这个年龄阶段最成熟的程度,标志着庆祥的学识、修养到达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盼望着郝庆祥先生在江苏书法领域的创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创作出更好更多让人民满意的书法精品。

丁亥年 端午 于金陵

艺术家作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