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县

临城县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临城县临城县(4)临城县,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聚居,迄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

商代为昭明太子所居。西周属邢国。

春秋时,县境属晋地,筑有临邑。《左传·哀公四年》中“赵稷奔临”即此。

战国初,北部属中山国房子辖域,南部为赵国属地。

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后,遂尽为赵地。秦代属钜鹿郡。

汉时为房子县地(治高邑县仓房村),属恒山郡(高后元年封国,八年国除为郡)。

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恒山郡更名常山郡(景帝中元五年封国,元鼎三年国除复为郡),仍辖房子县。

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国,房子县遂改属之,二十年复析置常山郡(永平五年封国,建初四年国徙为郡,永元二年封国,建安十一年国除复为郡),仍辖房子县。

三国魏初,房子县仍属常山郡,且为郡治,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封赵国,治、辖房子县。

晋代因之。北魏时房子县属赵郡,治所房子县,上隶于殷州(治所广阿)。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80年)省房子县并入高邑县,今临城县遂为高邑县地。

隋代,开皇六年(公元589年)析高邑县,于临城故城(今县西南十里)复置房子县,属赵州(治所广阿)。 开皇十六年分赵州置栾州,房子县属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栾州仍属赵州赵郡,仍辖房子县。

唐代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郡治所迁移至平棘(今赵县),仍辖房子县,贞观初赵郡复名赵州,房子县仍属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房子县始更名临城县,并将县治徙于今址,同年,赵州更为赵郡,辖临城县,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罢郡复为赵州,临城县仍属之,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临城县复名房子县。

五代后唐时,房子县又更名为临城县,仍属赵州。

宋代,熙宁六年(公元1078年)省隆平县为镇,并入临城县,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复析置,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赵州升为庆源府,仍辖临城县。

金代,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降庆源府为赵州,临城县仍属之,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赵州改名沃州,仍辖临城县。元代,临城县属中书省赵州。明代,属京师赵州。

清代,隶直隶省赵州。民国二年(1913年),临城县属直隶省冀南道,三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仍辖临城县,十七年(1928年)始直属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

1938年临城县属冀西地委,后改太行第一专区(专署驻邢台)。

1945年临城解放,仍属太行一专区。

1949年恢复河北省,临城县属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更名邢台地区,临城县属之。

1996年,临城县属邢台市。

行政区划

2010年临城县辖8个乡镇:石城乡、黑城乡、鸭鸽营乡、赵庄乡、临城镇、东镇镇、西竖镇、郝庄镇。[2]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临城镇 133
东镇镇 54
西竖镇 87
郝庄镇 84.9
黑城乡 102
鸭鸽营乡 69.07
石城乡 79
赵庄乡 258

地理环境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临城镇 133
东镇镇 54
西竖镇 87
郝庄镇 84.9
黑城乡 102
鸭鸽营乡 69.07
石城乡 79
赵庄乡 258

区域位置

地貌

临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邢台市区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2′~114°38′,北纬37°20′~37°36′,面积797平方公里。

气候

临城县地势西高东低,属山区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11.5%、23.9%、49.8%、14.8%。西部最高峰海拔1508米,东部最低海拔为38.7米。[2]

在地域轮廊上,东西长、南北短。东西最长为49.5公里,南北最宽为26公里。

自然资源

临城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3.5℃,年均降水量605毫米。

林业资源

生物资源

临城崆山白云洞旅游区临城崆山白云洞旅游区截至2010年,临城县林木品种主要有桃、柳、榆、槐、椿、枣、杜、桑、松、柏等。西部山区多杨、椿、柞树,县中部丘陵一带多为杨柳,东部多枣树,村落周围,各类树种均有零星种植。建国后,林木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1956年,引进刺槐、油松,1958年引进加拿大杨,在临城县范围内推广栽培。1964年引进北京杨、毛白杨、箭杆杨、新疆杨、泡桐等,在西部山区的石家栏、郝庄、石城、西竖等地试种。1976年又从北京郊区引进沙兰杨、波兰杨、小美旱杨、山海关杨等83个品种,在县林场、桑场以及各乡村苗园场试种观察。经数年栽培,初步鉴定,沙兰杨、波兰杨、法桐因发芽晚适宜清明节前后载植,毛白杨、泡桐、椿树在境内任何环境里都能生长。1986年至1994年先后引进苹果、板栗、柿子、葡萄、桃、李子、核桃等优良品种。

矿产资源

畜禽资源

截至2009年临城县畜禽资源,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兔等10大种类,30多个品种,本地品种有黑山羊、小尾寒羊、柴鸡等。引入品种主要有南阳牛、蒙古牛、伊犁马、俄罗斯马等。

鱼类资源

截至2009年临城县内自然繁殖的鱼类有草鱼、青鱼、马口鱼等,另外还有一些河虾、河蟹、鳖类和贝类。其中乌鳢和黄鳝是1963年特大洪水时从子牙河逆水而上到县内定居的,分布在临城水库坝下的汦河流域和小槐河流域。主要的养殖增殖鱼类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

水资源

截至2009年临城县的矿产有4大类(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27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黑色金属矿产1种(铁)、有色金属矿产2种(铜、铝土),其余为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

政治

临城县主要河流有泜河、午河、槐河三条河流,有大型临城水库和中型乱木水库。

党委领导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勇[3]

经济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勇[3]

综述

职务 姓名
县人民政府县长 贾志强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普川、董立鸿、李东中、于子哲、孙三军[4][5]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县人民政府县长 贾志强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普川、董立鸿、李东中、于子哲、孙三军[4][5]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临城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偏低,地方财政收入仅为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中国水平低1400多元。截至2012年临城县将一、二、三产比重调整为7.2:63.4:2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888元和3526元,年均分别递增8%和6%。

社会事业

2009年临城县农业大枣保有量达到18万亩700万株,人均一亩大枣林,大串杆枣被评为国家银质奖。[6]临城县水浇地面积累计达到18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水浇地目标。养鸡业被省认定为特色主导产业[6],产值达1.3亿元。临城县农作物种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红薯、豆类等,其中小麦面积最大。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在地区分布上:东部平原粮棉油两熟种植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中部丘陵粮棉油半干旱双熟区,是油料生产的集中产区;西部山区是半湿润杂粮小麦区。发展舍饲圈养牛羊,发展舍饲圈养牛羊重点村54个,专业村30个,优质肉奶牛存栏5.6万头,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存栏1.5万只。农业开发,涌现出股份制大投入、高科技治山的绿岭公司、绿源公司等荒山开发典型。发展薄皮核桃产业,已发展到10万亩,是“中国薄皮核桃产业龙头县”,建成中国最大的薄皮核桃基地。

交通运输

2009年临城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两大龙型主导产业。建材业以水泥、石子、花岗岩、大理石、板岩、耐火材料、河砂为主导产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行业产值达5亿多元。打造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煤化工和高新技术“3+1”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8.5%。新型建材业,正在建设总投资2.6亿元的鑫普水泥、总投资2.8亿元河北天福水泥、总投资3亿元的河北恒实水泥等一大批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装备制造业,正在建设总投资9亿元的河北吉泰特钢年产100万吨船用T型钢构件、总投资1亿元的邢台精诚重工制造、总投资2亿元的临城县水泵工业园以及华冶轧辊、群利轧辊等项目,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煤化工产业,重点建设总投资54亿元的邢台中能煤炭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化示范、总投资15亿元的三阳焦化扩能等一批项目,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单螺杆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业硅基地等项目,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医疗卫生

截至2012年临城县餐饮、住宿等服务业遍布临城县八个乡镇,从事餐饮业120家,住宿业56家,大型超市、购物中心8家。餐饮、住宿业年接待能力50万人。

社会保障

教育

交通地图交通地图(2)2008年临城县通车里程631公里,公路密度79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经京珠高速、107国道到北京、天津、郑州、太原仅用3个小时,到省会石家庄1个小时,2010年7月红旗大街南延建成后将缩短为半个小时,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从东部切境而过,距县城10公里。境内有镇内、鸭鸽营、冯村三个火车站。省级公路南郝线横穿东西,平涉线纵贯南北,形成了铁路、公路运输互补,连接中国各地的运输网络。临城县县公路里程达63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

基础设施

截至2009年,临城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站、卫生进修学校及五个中心卫生院和十个乡镇卫生院)。临城县共有医疗机构在职职工506人,其中,副高职称22人,中级79人,初级及其它专业技术人员387人。

风景名胜

低保规范化建设

2011年临城县对城乡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户进行了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及时调整低保对象和补差标准。临城县新增低保对象580户701人,取消363人的低保待遇,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出尽出。

医疗保障

2011年为临城县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参保了新农合;另一方面,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年内救助城乡大病患者35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81万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的“看病难”问题。

概况

截至2010年临城县有学校74所,其中小学61所,初中9所,普通高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特教学校各1所。共有幼儿园62所。[1]

岐山湖

2009年临城县现有110kv变电站2座,主变总容量12.15万KVA;35kv变电站8座,主变总容量7.19万KVA,年供电能力达7.5亿kwh。

2009年临城县邮电业务总量为2500多万元,固定电话用户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万户,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纤数字化。磁卡电话、IC电话、无线、移动通讯、互联网等通讯功能齐全。

天台山

普利塔

崆山白云洞、天台山、岐山湖、蝎子沟原始次生林等于2005年已被国土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天台山景区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探险观奇,一步一景;岐山湖景区以休闲度假、水上游乐、餐饮住宿、会议服务等项目为主;“避暑胜地”小天池原始次生林;还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普利寺塔”和“唐代邢窑遗址”、“息波亭”等人文景观,以及地质博物馆、邢瓷作坊、岐山湖环湖公路开发、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等建成后,方圆不出5公里的大旅游的文化格局基本上形成。临城县以文化旅游为龙头,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板岩之乡等七大“国字号”品牌,被誉为七“国”临城。

息波亭

岐山湖,又名临城水库,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在崆山白云洞西南2.5公里,始建于1958年,是县内农业灌溉用人工水库,库容量为1.76亿立方米。湖水清澈无污染,水质达国标二级。该湖具有水面开阔,湖岸线长的特点。开发度假、游泳、垂钓、戏水、游乐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景区规划开发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8平方公里。

紫金桥

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天台山。地形为5亿年以前造山运动形成的沉积岩,山顶峭壁远望像一座卧佛。主要景点有“天台卧佛”、“五谷仓”、“登天梯”、“龙首峡”以及慈云庵等八大寺庵遗址,是沉积岩学的天然博物馆、北方佛道名山。

崆山白云洞

普利寺塔普利寺塔位于临城县城中部,因塔南旧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为砖质结构,高33米,9层,塔身呈正方形,底边长7.12米,逐层递减。塔底级较高,外壁四周砖刻974个佛像,内壁砖刻40个佛像,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又名“万佛塔”。塔身内有石拱门,门内有井。塔下筑有石台,台高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塔东曾有亭台,旧志载,宋徽宗下晋驻于此,命宰相蔡京书“爽亭”二字于碣上,今已废。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蝎子沟

位于临城县城西护城石堤上,俗称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旧志载,明万历十六年知县程鹏抟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宋广业重修。亭呈八角形,高5.5米,内施斗八藻井,外为八角攒尖布瓦顶,造形精美。外八柱以上以隶、楷两体刻着14条古文名句,字体丰润劲媚。亭内有石桌石凳,古时是文人雅士邀朋聚会之处。

护城石堤位于临城县城西侧,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庆三年、万历七年与二十五年历年修筑。古堤长800米,高3米,宽2.4米,为巨形青石筑砌。

历史文化

位于临城县城西北14公里竹壁村东,名三叉紫金桥,因桥下有巨石形似蛤蟆而俗称蛤蟆桥。据旧志载,桥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完工于清康熙三十年,为竹壁村民陈志美、陈三光、陈文显祖孙三代接力修造而成。此桥青石筑成,长108米,宽5米,高8米,三叉两孔,呈人字形,故又名双脊桥或者双济桥,古时为临城县南北交通要道,现保存基本完好。

邢窑白瓷

中国北方最大的溶洞——崆山白云洞。以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而著名,现有五个洞厅,总面积4200平方米,洞内道路里程2000米,洞体深幽,景观密集,被誉为“地下溶岩博物馆”和“世界喀斯特风景洞穴世博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排名“中国十大奇洞”第七位。

赵云传说

总面积250平方公里,是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9%以上,盛夏平均气温23℃,是天然氧吧、避暑胜地,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临城煤矿遗址

邢窑遗址邢窑遗址

商周时期,这里曾为名城古郡,春秋时属晋地,西汉时为房子县地,唐朝天宝元年更名为临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邢台市有两处“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临城:一是宋代普利寺塔,是宋徽宗指派当时国内著名的能工巧匠所筑,是国内至今仅有几处遗存且保留完好的砖结构古塔之一;二是唐代邢窑遗址,“类银类雪”的“邢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

汉代房子已是有名的“丝绸之乡”,所产白绸作为贡品,时与蜀锦媲美;隋唐时期白瓷,以“类银类雪”闻名中外。临城县文化遗迹颇多。有仰韵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春秋时期晋临邑城遗址和汉代柏畅城遗址(位于今天的西竖镇西柏畅村和东柏畅村);隋唐时代的瓷窑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代的普利寺塔,建于明代的护城古堤和息波亭,还有竹壁村民陈氏三代人跨明清接力60年修筑的三叉两孔蛤蟆桥,至今保存完好。它们都凝聚了临城先民的智慧,铭记着临城历史的民展轨迹。

历史名人

隋唐时期的邢窑遗址。当时所产的邢瓷是中国最早的日用细瓷,与越州青瓷以“南青北白”蜚声中外。

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临城、内丘发现多处遗址,因此又称 “邢瓷故里”、“白瓷源头”。为发掘邢窑文化,县委、县政府斥巨资修建了中国首家邢窑博物馆,现已对外开放。

词条图册

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传说为临城澄底村人,现存有赵云故里石碑和古墓,《赵云故里传说》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胜将军赵子龙的“忠、义、仁、智、勇”精神激励着临城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自信自强、拼搏奋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