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芥子

黄芥子

颜色 鲜黄色、黄棕色、少数暗红棕色
功能 润肺化痰、消肿止痛、温中散寒等
目录导航

功用

芥子是常用的中药材,性温、味辛。有润肺化痰、消肿止痛、温中散寒、利水化瘀、通经络、消肿毒之功效,主治胃寒呕吐、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痹症、喉痹、流痰、跌打损伤等症。

鉴别

芥子有黄芥子和 白芥子之分,其主要区别如下。

性状

1. 白芥子:种子近球形,直径2~2.5mm。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具一圆形淡褐色的 种脐, 种皮薄而脆。去掉种皮可见2肥厚 子叶,油质、相互纵向摺叠, 胚根包藏于其间。气微,味辛辣。(照片右)

以粒大,饱满,色黄白,纯净者为佳。

2.黄芥子:种子形状与白芥子相似而较小,直径1~2mm,表面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气微,味极辛辣。破碎后加水浸湿,则发生辛裂的特异臭气。(右图)以 子粒饱满,均匀,鲜黄色,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1. 白芥子:种皮最外层为1列略切向延长的表皮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层,细胞中能见到 粘液质层纹;下皮细胞为1~2列大小约相等的薄壁细胞;栅状细胞为1列 厚壁细胞,其内壁和侧壁的基部1/2处增厚,外壁菲薄,宽约10μm左右;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内 胚乳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的细胞,内含 糊粉粒,其下方为颓废细胞层。 子叶和 胚根细胞中均含糊粉粒和油滴。

2.黄芥子:与白芥子的主要区别点为下皮细胞近半月形;栅状细胞较宽,近方形,宽约20μm左右。

化学

白芥子甙反应试验。取白芥子1g,加水10ml,煮沸,过滤,滤液加 硝酸汞试液5滴,放置片刻,液体逐渐变成红色;黄芥子无白芥子甙反应。

配伍食用

1.配 苏子,二者皆能祛痰,然一偏温经散寒,一偏下气定喘,可用于寒痰壅肺之咳喘证。

2.配肉桂,活血通络,散寒止痛功增,常用于肾虚作喘,寒痰壅肺,复感风寒者。

3.配 没药,利气活血,通经止痛及消肿功力增强,凡寒凝血瘀,痹痛拘挛,跌打损伤及疮疡久溃不敛,均可应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