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乙酸 fluoroacetic acid FCH2COOH。很早就知道南非产的植物Dicha-petalum cymosum的叶中含有有毒成分,微量即可侵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心脏,以至死亡。此毒物的成分就是氟乙酸,与若干种微生物一起能抑制脂肪酸的氧化。氟乙酸类用F(CH2)nCOOH表示,其中只有n是奇数者有毒。作为抑制脂肪酸氧化的机制被认为是:(a)氟乙酸取代乙酸而和CoA结合,形成氟乙酰CoA;它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氟柠檬酸,由于抑制(顺)乌头酸酶,因此在三羧酸循环中抑制柠檬酸→顺乌头酸的过程。(b)氟乙酸和脂肪酸氧化的辅因子Mg++结合,引起Mg++的减少。
中文名称:氟乙酸
中文别名:氟醋酸;一氟醋酸;一氟乙酸;氟醋酸
英文名称:Fluoroacetic acid
英文别名:RARECHEM AL BO 1262; 2-Fluoroacetic acid; 2-fluoroaceticacid; Acide-monofluoracetique; acide-monofluoracetique(french); Acido monofluoroacetio; acidomonofluoracetio; acidomonofluoroacetio; fluoroacetate
CAS号:144-49-0[1]
EINECS号:205-631-7
分子式:C2H3FO2
分子量:78.0424
密度:1.266g/cm3
熔点:33℃
沸点:167.903°C at 760 mmHg
闪点:55.346°C
蒸汽压:0.828mmHg at 25°C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损害为主。口服中毒时先有呕吐、大量流泻、麻木感、上腹痛、精神恍惚、恐惧感、肌肉震颤、视力障碍、后出现癫痫发作、呼吸抑制、心率紊乱和心搏骤停。患者可因心搏骤停、抽搐发作时窒息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4.6mg/Kg(大鼠经口);0.28mg/Kg(大鼠经皮);人口服2~10mg/kg,致死量。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氢。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城市废物焚化炉烟道气体中卤代有机酸的鉴定[刊,英]/Mowrer J.;Nordin J.//Chemosphere.-1987,16(6).-1181~1192 《分析化学文摘》1989.3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催吐。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