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号

北京二号

目录导航

“北京二号”花生

品种类别

品种名称

北京二号

审定编号

(87)京审油字第1号

品种来源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以鄂花3号为母本,(鄂花3号×直立矮)为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为直立大花生。株高35-38厘米,侧枝长40-50厘米,总分枝9-10条,单株结果枝7.5条,单株结果数16.5个,荚果多为普通形间有葫芦形。荚果网目中大,网纹粗浅。果嘴钝、尖两种,以两粒荚果为主,粒仁饱满整齐,种皮浅粉红色。百果重200克,百仁重90克,出米率73%。品质好,含粗蛋白质28.9%,含油率53.0%。该品种为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35天左右。抗旱性强,饱果率高,适宜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的沙性土质种植。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200-300公斤。比徐州68-4增产20%左右。

栽培要点:

在北京郊区露地种植在4月底播种。盖膜使用可提前10-15天播种。本品种具有一定的耐阴湿性,适宜间套种。京郊套种一般在5月25日播种,9月底收获。每亩密度8000-9000穴,每穴两粒。确保每亩收获株数1.7万株为宜。播种时亩施氮素化肥10-15公斤或复合肥7.5-10公斤。分别在初花期、结荚期喷施一次花生增产剂,增产效果显著。花期若主茎高度超过40厘米时,尚有徒长趋势,可喷一次B9(每亩用量50~75克),以控制主茎徒长。花期遇干旱及时浇一次透水。6月中开始观察病情及时喷药(多菌灵)防治叶斑病。全生育期防2-5次。注意适期收获,防止荚果田间发芽。

种植区域:

适宜在北京、天津,唐山、廊坊地区的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沙性土壤种植.平播或套播。

“北京二号”高空探测火箭

发射场

吉林白城靶场

设计方案

方案一:为二级固体火箭,要求一级发动机推力为18130牛,工作时间是6秒;二级发动机推力为7448 牛,工作时间也是6秒,设计飞行高度为72千米。

方案二:为一级固体发动机和一级液体发动机,将第一方案的固体发动机作为一级助推器,第二级用过氧化氢加煤油实现火箭继续升空的推力。设计要求工作程序与第一方案相同,设计飞行高度为45千米。

二者都有固体加速器。固体型长2.9米,直径0.23米。两级发动机都采用双基固体推进剂双石—2号。一级发动机推力1.85吨,工作时间6秒;二级发动机推力0.75吨。火箭起飞重量145公斤。液体型第一级与固体型相同;第二级采用液体发动机,推进剂是煤油和过氧化氢,推力260公斤,工作时间51秒。火箭全长7.2米,起飞重量272公斤。

火箭设计用于气象和高空探测。

研制单位

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制发射历程

1958年3月,北航决定:由火箭系牵头研制“北京二号”两级探空火箭。1958年,北航火箭系的青年教师已从请来的苏联专家那里学习了液体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火箭飞行与控制、弹道火箭设计等技术,并开始了现代火箭相关技术研究和教学。

1958年9月中旬,在北航教师的押运下,一辆专列将待发射的火箭运到吉林白城子靶场。试验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支起了帐篷,建立了一个高为18.5米的发射架。

9月22日晚上6点20分,编号为101的第一枚北京二号发射试验成功。其第一级为活性级,第二级为模拟级。按计划,第一次主要试验第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二级不装药柱而用配重代替。6秒钟后,发动机工作结束。

9月24日,北京二号全活性固体型火箭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试验。

9月28日,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迎来了考验时刻,但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工作不够正常,弹道偏离过大。

10月3日,经过5天的问题归零,北京二号液体型发射试验也取得了成功。解放军雷达部队也参加了发射探测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和火箭飞行速度过快,雷达未能测出火箭的弹道及其最高点。参试人员用弹道计算得出,火箭飞行高度约为45.5公里。

全年,共进行了6次发射,均获成功。根据计算,液体型的高度为45.5公里,固体型的高度为74公里。

60周年纪念大会

2018年9月21日,北航举办“北京二号”发射成功60周年纪念大会,余梦伦、戚发轫、龙乐豪等20余院士齐聚。[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