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前身
学院前身是1978年10月创建的福建银行学校,1985年5月在此基础上成立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1978年10月福建银行学校创建。
1979年,为了加强对全国银行中专的统一领导,人总行于9月4在江西庐山召开全国银行中专工作会议。确定全国各省(自治区、市)银行中专学校实行双重管理的体制,即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委托各省人行管理。
1980年5月,省人行党组决定,银行学校在面向社会招收中专学生的同时,也作为人行系统干部培训基地。至此,福建银校初步奠定了双重管理(总行和分行)的体制和两个基地(培养中专人才和培训干部)的任务。
1981年,首山校舍建成。经过边办学、边建校的发展,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充实,专业设置日趋齐全,招生规模相应扩大,学校工作逐步上了轨道。
1985年5月在此基础上成立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2000年,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学院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划转福建省管理,直属福建省教育厅领导。
2004年2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从成人高校转型为普通高校。
江夏学院局部图(15)1963年福建省工业交通干部学校创建。
1968年学校撤销。
1979年复校。
1982年福建省财贸干部学校并入福建省工业交通干部学校。
1983年福建省工业交通干部学校升格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95年福建行政学院创建(合署)。
2002年福建物资学校并入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3年福建省直属机关业余大学并入(合署)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51年福建省政法干部学校创建。
福建省政法干部学校撤消。
1979年福建省政法干部学校复校。
1985年福建省政法干部学校升格为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1985年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创建。
合并建校
2003年12月28日,在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组建的江夏学院在闽侯大学城奠基。
2004年2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江夏学院(筹)。
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在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和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福建江夏学院,同时撤消四所学校的建制。
2011年,福建江夏学院签署《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高校联盟协议书》,参与组建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高校联盟(教育联盟)。
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办好福建江夏学院”作为重要条款之一,明确提出:支持福建江夏学院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
2013年11月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1月,学校获批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7]
2023年4月,福建江夏学院审计实训中心揭牌。[8]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涵盖22个一级学科和经、管、法、文、理、工、艺等7个学科门类。
福建江夏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 |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 |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税收学 |
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 |
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
动画、艺术设计学、文化产业管理、工业设计、风景园林 |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跨境电商 |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业工程 |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 |
金融学、金融科技、数学与应用数学(保险精算方向)、经济统计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学、保险学 |
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商务法语 |
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 |
法学 |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 |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 |
福建江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与商务方向)、金融学(金融服务方向)、动画(中外合作办学) |
福建江夏学院海峡财经学院 |
财务管理(闽台合作4+0)、物流管理(闽台合作4+0)、会计学(闽台合作4+0)、国际经济与贸易(闽台合作4+0)、金融学(闽台合作3+1)、艺术设计学(闽台合作3+1)、土木工程 |
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福建江夏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 |
福建江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福建江夏学院数理教研部 |
- |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体育部 |
- |
参考资料:[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
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海峡财经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数理教研部 |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体育部 |
福建江夏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 |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 |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税收学 |
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 |
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
动画、艺术设计学、文化产业管理、工业设计、风景园林 |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跨境电商 |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业工程 |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 |
金融学、金融科技、数学与应用数学(保险精算方向)、经济统计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学、保险学 |
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商务法语 |
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 |
法学 |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 |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 |
福建江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与商务方向)、金融学(金融服务方向)、动画(中外合作办学) |
福建江夏学院海峡财经学院 |
财务管理(闽台合作4+0)、物流管理(闽台合作4+0)、会计学(闽台合作4+0)、国际经济与贸易(闽台合作4+0)、金融学(闽台合作3+1)、艺术设计学(闽台合作3+1)、土木工程 |
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福建江夏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 |
福建江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福建江夏学院数理教研部 |
- |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体育部 |
- |
参考资料:[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
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海峡财经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数理教研部 |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体育部 |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71名,生师比为17.19: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90名,副高职称284名,高级职称比例为48.5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85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85%;双师双能型教师47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1%;具有行业背景教师166名。有国家级、省级各类人才37人次,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0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共24人次。[2][26]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郑建岚[27]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叶文振、[28]黄陵东、[29]潘琰、[30]郑建岚[27]
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屈广清[31]
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国平[32]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会计、法律、土木水利、会计、集成电路工程、教育管理等6个专业学位点硕士研究生。获得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重点学科4个、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培育)1个。[2]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法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福建省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工商管理、法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培育)[33]
省级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应用型专业群6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6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获批国家级、省级课程96门。获得省级优秀特色教材5本、省级教改项目67项、省级新工科项目2项和新文科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项目20个。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互联网+管理”培训机构教育实践基地、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培育基地(跨境电商产创融合教育建设实践基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8个。[2]
省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成本会计、银行会计、税法与税务会计、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西方经济学(专科)等
校园风景(30)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金融学
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企业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心理素质训练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物理综合创新实验中心、素质括展户外基地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三盛集团实践教学基地、百胜集团实践教学基地、财务与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福州中级法院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产学研用联合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改革试点(试点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探索建立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试点、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的制度创新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应用型专业群6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6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获批国家级、省级课程96门。获得省级优秀特色教材5本、省级教改项目67项、省级新工科项目2项和新文科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项目20个。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互联网+管理”培训机构教育实践基地、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培育基地(跨境电商产创融合教育建设实践基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8个。[2]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政管理、金融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土木工程、经济学、投资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税收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动画[2]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金融学[2]
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企业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心理素质训练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物理综合创新实验中心、素质括展户外基地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三盛集团实践教学基地、百胜集团实践教学基地、财务与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福州中级法院实践教学基地
(1)综合素质培养和选课制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学校以学分制为基础,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推行公共选课制度,全校学生均可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
(2)转专业制度。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条件,制定转专业的相关政策,允许学生按条件申请转专业。
(3)导师制。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密切师生交流。导师们根据每个本科生的个性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个性化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养成良好治学精神,更好地安排学习进程。
(4)分专业方向培养。为提高学生升学就业的针对性,在低年级开设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开展共同就业的基础上,三年级分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升学要求、就业意向、自身兴趣爱好等修读专业方向课程。
(5)“16+2”模式强化实践创新应用能力。为加强学生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将从2010级首批本科招生开始实行"“16+2”模式,即从每学期18周中抽出2周进行课程实践、集中实习、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研究等,强化实践创新应用能力。
(6)校企订单培养。充分发挥行业背景的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企业不仅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学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落实“16+2”模式,还设立了奖(助)学金、创新人才培养基金等。
(7)学习研究活动三结合培养。在校本科生除课堂、实验、实习、实践学习外,积极参与学校举办学术讲座、论坛、研讨会以及课题研究,同时,踊跃参加学校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卓越工程计划举办一系列二课活动。通过学习研究活动三结合等系列训练,提高实践应用创新能力。
(8)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清华大学、中国人民的大学等985高校,福州大学等211大学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协议),支持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比如,学校每年选拔1名优秀本科生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半年。
(9)闽台合作培养人才。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是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之一,已有合作高校3所。该项目采取"分段对接"即"3+1"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在台湾高校学习一年。学生毕业后除获得学校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外,还将取得台湾高校的学习成绩证明或结业证书。
(10)国际双文凭培养。从计划内拿出200个招生指标,与英国合作开展SQA-HND项目,进行国际化课程教育,采取"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学校学校,第四年到英国学习,获得双文凭、双学位、六本证书,享受英式教育,获得英语训练、国际求职优势、SQA质量保障、节约留学费用[34]。
201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34%。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校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先后与省内外300多家企事业单位确定了合作关系。并针对社会对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实行“订单式”教学,实现校企联合培养高质量人才。此外,学校每年还有一批专科毕业生考取高职专升本,2013年学校高职专升本报名519人,录取363人,录取率达69.94%[34]。
2021年学校获得省赛参赛名额高教主赛道13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5项、职教赛道7项,同比增加11项;参加十佳人气奖投票7项;推荐申报国际项目1项;获得省赛银奖5个、铜奖7个、十佳人气奖3个;产业赛道1个项目进入国赛。其他创新创业竞赛均有新突破,获得2021年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获2021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厦门分赛区选拔赛三等奖;获第四届“创响福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专题赛企业组三等奖。[26]
截至2022年3月,全面推进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在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22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与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英国高等教育文凭SQA-(HND)AD项目。2019年获批招聘外籍教师和招收国际学生资格。2020年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系我省首个艺术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与英国、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大学开设线上优质教学课程项目。
在中国台港澳地区合作方面,与台湾地区东海大学、中原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等高校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3+1”“4+0”项目。成立了“福建江夏学院与中原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授牌在学校设立“海峡两岸金融教育培训基地”。2020年获批中国台港澳学生招生资格。2021年,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引进台湾空中英语项目;文化交流营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并予资金支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拥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1个,拥有省级学会和研究会5个。
2013年度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研究机构:福建省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研究所
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有机光电子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学会:福建省国际法学会、福建省和谐社会研究会、福建省行为科学学会、福建省管理教育研究会
校级科研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所、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现代营销管理研究所、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工业技术研究所、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电子信息与光电技术研究所、财税法研究所、金融法研究中心、地方政府法治创新研究所、运动与健康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财务管理研究所、流通经济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地方公共管理研究所、国际比较法研究院、社会心理研究所、海峡女性研究中心
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福建省承接台湾优势产业转移及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涉海法律与海洋深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财务与会计协同创新中心、海峡两岸互联网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江夏学院(3)2015年,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并首次获得1项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1项,厅局级项目75项。
全年学校科研经费合计1105.59万元,到账经费404.88万元,其中社科项目到账204.55万元,自然科学项目到账经费200.33万元。科研平台建设到账经费260万元。学校自筹科研经费363万元,其中10万元设立专门的“福建江夏学院专利基金”,扶持学校专利申请工作。
全年共出版专著4本,编著3本;发表权威期刊27篇、核心期刊53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4项;科研成果获第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获其他部级奖2 项。
学校主办《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海峡法学》和《金融学报》等三个CN刊物,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5]。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是由福建江夏学院主办的公立普通本科学报,刊号CN35-1310/C,2011年10月创刊,为双月刊。学报创刊至2012年4月,共刊发来稿181篇。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27篇,占比16%;省(部)厅级基金项目39篇,占比20%;高职称论文116篇,占比64%。
截至2020年12月,福建江夏学院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81.69万册,现报刊269种273份;电子图书125.79万册;数据库38个,包括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超星书世界、社科院皮书数据库、两岸关系数据库、银符考试数据库和北大法宝数据库等。
图书馆拥有 CNKI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社会科学院皮书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库等22个数据库。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拥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1个,拥有省级学会和研究会5个。[2]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36]
省级重点实验室:数字福建智能家居信息采集及处理物联网实验室[37]
省级研究机构: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所[38]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
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40]有机光电子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41]
校徽
校徽校徽整体设计以鼎为主体,“鼎”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寓意着高等教育为立国之根本,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形态上借用海鸥与书本外形组合成鼎的造型,海鸥意指福建江夏学院位属沿海地区,同时海鸥具有勇敢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了福建江夏学院广博开放、常为新的姿态。鼎的上部铭文是由篆书书写的校训“博学于文,修身以德”,体现福建江夏学院进行之目标。鼎的中足,是一个钥匙孔造型,寓意开启真理的大门,向着美好的前程前进。校徽为蓝色,代表永恒、发展、睿智,象征着福建江夏学院充满活泼、盎然的生机。
校训
博学于文,修身以德
校训取自《论语》中的“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和《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克明德”等古训。
学校校园活动突出专业特点,把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校组建大学生艺术团,通过校院两级社团,组织校园十佳歌手、啦啦操等系列文体活动,学生获得好声音福州赛区第一名、全国啦啦操三金一铜的好成绩。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一学院一精品项目带动、挑战杯科技创新比赛,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等等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34]。
职位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宋建晓[4] |
党委副书记、校长、党委常委 | 凌启淡 |
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 | 陈敏辉、王长勇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林学坚 |
副校长 | 刘慧宇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徐杰[42][43] |
职位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宋建晓[4] |
党委副书记、校长、党委常委 | 凌启淡 |
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 | 陈敏辉、王长勇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林学坚 |
副校长 | 刘慧宇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徐杰[42][43] |
福建江夏学院(3)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388.4亩,主校区坐落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校区建设得到世纪金源集团的捐助。“十三五”以来,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获得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5A级平安校园、平安单位、文明校园、五一劳动奖状、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进入“十四五”,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把学校纳入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计划。[44]
学校先后获得福建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省级“5A级平安校园”、2017年度省直“平安单位”、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3年,在全国排名554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