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柏老村

大柏老村

所属地区 北京市延庆县旧县镇
农产品 角瓜、栗子、绿苹果
资源 煤矿、符山石、钼
目录导航

概述

延庆县旧县镇大柏老村位于旧县城东北13公里,八峪路边。南有小柏老村,东有团山村。上世纪70年代开始奶牛养殖,村里有5个奶站,几乎家家养奶牛。该镇的奶牛产业化不仅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途径。经近30年的发展, 大柏老村的奶农成为多家名牌奶企奶源。大柏老村719户,2258口人,2003年全村完成鲜奶交售23000吨,人均收入18103元,成为2003年北京市 百富村之一。截至到2004年4月,该村奶牛存栏已达8200头,户均拥有奶牛11.4头,人均拥有奶牛3.63头,成为名副其实的京郊奶牛第一村。

牛粪变身有机肥

轻按几个按钮,生产车间里堆积如山的牛粪,就在翻刨机的运行下翻滚发酵,半个月后,变成颗粒状的有机肥。延庆县旧县镇大柏老村的刘宝祥通过引入畜禽粪便三化处理技术,把村里的牛粪制造成高效的有机肥,不仅解决了困扰该村多年的牛粪污染问题,而且“变粪为宝”,开拓了又一条致富之路。

大柏老村是远近闻名的奶牛养殖村,全村养殖奶牛近1万头,每年产生牛粪6万余方。村里人富了,环境却差了。冬天和春天还好办,牛粪能及时还田。七八月份就糟了,农田里也不需要肥料,小区里堆都堆不下,有的干脆堆到了街上,一下雨,臭气熏天,养殖户们为此头疼不已。大柏老村土生土长的刘宝祥是村里的有心人,无法处理的牛粪也是他的一块心病。刘宝祥整天琢磨着怎么才能让危害环境的牛粪变害为宝。

2008年,作为农村的“实用人才”,刘宝祥通过“1+1+x”工程,了解到北京农学院有一项畜禽粪便三化处理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通过生物发酵菌剂将牛粪、鸡粪等畜禽粪便进行有氧发酵,变成有机肥。这一信息让刘宝祥兴奋不已。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刘宝祥积极与农学院联系,争取到畜禽粪便三化处理技术提供。经过一年的试验,刘宝祥的第一批有机肥终于试制成功。经北京市农学院检测,这些有机肥完全符合生产标准,而且富含磷、铜等多种营养成分,有机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一倍多。第一批有机肥试制成功让刘宝祥满怀信心。2009年,他租下场地,着手筹建厂房、发酵池等设备。2010年9月,刘宝祥的北京东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投入生产,公司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年处理牛粪量达6万方,大柏老村的牛粪有了好去处。虽说生产的是有机肥,但刘宝祥的生产基地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刘宝祥说,畜禽粪便三化处理的整个生产过程不会对土地、水源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刘宝祥生产出的第一批3000吨有机肥已经供给北京农学院的试验基地使用。他的北京东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国家农业技术转化项目示范区,成为北京农学院教学实践基地,还被科技部、市科委、市教委授予有机肥示范推广基地。初试牛刀的刘宝祥早已做好下一步规划,待工厂全部投产后,有机肥不但足以满足大柏老村肥料的需求,还将大量对外销售。

刘克锋:巧用牛粪搞“循环”

刘克锋,北京农学院教授、城乡发展学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多年来以实现零污染排放,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为目标,结合北京市养殖特点,先后攻克了多种畜禽粪污技术处理难关,他的研究成果还为北京市制定垃圾分类标准提供了科学支撑。

在他手里,牛粪真就变成了“活宝”。在延庆县养牛大村——大柏老村,他帮村里解决了牛粪污染问题,他指导农民合作社利用蚯蚓分解牛粪,养殖的蚯蚓卖给药厂;再将蚯蚓粪和牛粪有效处理成有机肥产品及栽培基质,用于花卉培育和果树养护,形成了小循环产业。这一科技成果10年累计处理有机废弃物1487万余吨。近三年生产的有机肥可以替代化肥22.6万吨,折算成二氧化碳减排67.5万吨。

大柏老村金秋戏曲文化节

2013年8月25日,旧县镇大柏老村金秋戏曲文化节顺利开幕,此次活动将持续七天。大柏老村是一个蕴含悠久历史的“戏曲村”,自1991年起几乎每年都会请河北梆子剧团为村民献上精彩的戏曲演出。戏曲文化节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艺休闲氛围,对旧县镇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头示范和推动作用。戏曲文化节上也招来了很多小摊贩,由最初的牲畜交易市场演变到今天的日用品集市,他们沿街摆摊,方便了附近数千的村民购买生活用品。

金秋戏曲文化节进一步加快了我镇大柏老村打造 “京北戏曲第一村”的步伐,大柏老村将深入挖掘村内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大柏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北京爱农奶牛养殖合作社,龙庆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延柏陶瓷厂,建顺达门窗厂,北京瀚豪家居装饰有限公司

村庄荣誉

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名单”,大柏老村在列。[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