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县(18)
西汉时期,今昭苏县域是塞种人、大月氏、乌孙人的牧游区。
公元前60年,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3],昭苏县域属都护府管辖。
清朝初期,昭苏县域隶属准噶尔部。
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朝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从18世纪到19世纪,沙皇俄国勾结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蚕食侵占了我国西部约5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昭苏也深受其害。
光绪十一年(1885)新疆建省,昭苏县属宁远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圣佑庙,昭苏县域形成聚落。
1932年析置巩留县,昭苏属巩留县,1937年从巩留县析置特克斯县。
1938年,在六苏门喇嘛昭建昭苏设治局(当时的汉、锡、回族都称喇嘛昭)。
1942年建立昭苏县。[3]
新疆和平解放后,昭苏成为伊犁地区行署管辖的一个县,后又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3]
1995年后,昭苏归伊犁地区行署管辖[3],属伊犁地区8县1市之一[3]。
21世纪,伊犁地区建置撤销,昭苏县归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
2015年,昭苏县辖8乡2镇2场(其中3个民族乡)、73个行政村、22个队、5个社区。境内驻有兵团农四师74、75、76、77团、天西林管局昭苏分局、69349部队等6个正县级单位。
乡镇 | 直辖 |
昭苏镇 | 墩买里社区、工矿路社区、解放街社区、老街社区、阿克乔克社区、吐格勒勤布拉克村、库尔吾泽克村、加曼台村、乔伦木图村 |
洪纳海乡 | 克孜勒加尔村、乌鲁昆盖村、赛克散村、吐格勒勤布拉克村、别斯喀拉盖村、阿克塔斯村、喀拉苏村、下洪纳海村、上洪纳海村、开斯克一村、开斯克二村 |
乌尊布拉克乡 | 乌尊布拉克村、米斯村、喀勒喀特村、赛克散村、麻扎尔村、加尔买里村 |
阿克达拉镇 | 塔勒德萨依一村、塔勒德萨依二村、阿克达拉村、阔图尔海村、上克孜勒莫依纳克村、中克孜勒莫依纳克村、下克孜勒莫依纳克村、康萨依村、朱万托别村、喀拉巴斯陶村、苏勒萨依村 |
萨尔阔布乡 | 萨尔阔布村、阔额尔墩村、克尔托干村、莫音仓村、阔里布拉克村、库尔克勒德克村、苏吾克托海村 |
喀夏加尔乡 | 森塔斯村、别送村、克乌克加尔村、乌克勒加尔村、萨尔乌孜克村 |
喀拉苏乡 | 塔斯阿尔纳村、喀拉苏村、巴尔格勒津村、巴斯喀拉苏村、阿亚克喀拉苏村、阿尔帕克曼村、墩克尔曼村、克西萨尔阔布村、阿克萨依村 |
夏特柯尔克孜族乡 | 新尼孙村、达布呼尔村、喀塔尔托别村、别斯喀拉盖村、新尼孙下村、玛热勒特村、阔斯托别村、塔勒德塔斯阿纳村 |
察汗乌苏蒙古族乡 | 察汗乌苏下村、霍图格尔村、达力图村、塔斯布拉克村、新乌松村、塔斯阿尔纳村、巴尔格勒津村 |
胡松图喀尔逊蒙古族乡 | 喀塔尔托别村、木扎尔特村、喀拉苏村、托孙托力哈村、阔斯托别村、喀拉布拉克村、喀拉克米尔村、阿克塔斯村 |
乡镇 | 直辖 |
昭苏镇 | 墩买里社区、工矿路社区、解放街社区、老街社区、阿克乔克社区、吐格勒勤布拉克村、库尔吾泽克村、加曼台村、乔伦木图村 |
洪纳海乡 | 克孜勒加尔村、乌鲁昆盖村、赛克散村、吐格勒勤布拉克村、别斯喀拉盖村、阿克塔斯村、喀拉苏村、下洪纳海村、上洪纳海村、开斯克一村、开斯克二村 |
乌尊布拉克乡 | 乌尊布拉克村、米斯村、喀勒喀特村、赛克散村、麻扎尔村、加尔买里村 |
阿克达拉镇 | 塔勒德萨依一村、塔勒德萨依二村、阿克达拉村、阔图尔海村、上克孜勒莫依纳克村、中克孜勒莫依纳克村、下克孜勒莫依纳克村、康萨依村、朱万托别村、喀拉巴斯陶村、苏勒萨依村 |
萨尔阔布乡 | 萨尔阔布村、阔额尔墩村、克尔托干村、莫音仓村、阔里布拉克村、库尔克勒德克村、苏吾克托海村 |
喀夏加尔乡 | 森塔斯村、别送村、克乌克加尔村、乌克勒加尔村、萨尔乌孜克村 |
喀拉苏乡 | 塔斯阿尔纳村、喀拉苏村、巴尔格勒津村、巴斯喀拉苏村、阿亚克喀拉苏村、阿尔帕克曼村、墩克尔曼村、克西萨尔阔布村、阿克萨依村 |
夏特柯尔克孜族乡 | 新尼孙村、达布呼尔村、喀塔尔托别村、别斯喀拉盖村、新尼孙下村、玛热勒特村、阔斯托别村、塔勒德塔斯阿纳村 |
察汗乌苏蒙古族乡 | 察汗乌苏下村、霍图格尔村、达力图村、塔斯布拉克村、新乌松村、塔斯阿尔纳村、巴尔格勒津村 |
胡松图喀尔逊蒙古族乡 | 喀塔尔托别村、木扎尔特村、喀拉苏村、托孙托力哈村、阔斯托别村、喀拉布拉克村、喀拉克米尔村、阿克塔斯村 |
昭苏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苏盆地西段。东界特克斯县,南邻温宿、拜城两县,北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边界线长200多千米),西南邻近吉尔吉斯斯坦。县城昭苏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79千米。[3]
昭苏县昭苏县属于大陆性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冬长夏短,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春秋湿润、寒冷、多雾,盛夏多雷、多雨、多冰雹。年平均温度2.9℃,年极端最高温度33.5℃,最低温度-32℃。全年无霜期平均为98天。年均降雨量达511.8毫米,为全疆之冠。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盆地。水蒸发量大,年均为1 261.6毫米。年平均日照总数为2 699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能为1 364卡/平方厘米。
昭苏县为中亚内陆腹地一个群山环抱的高位山间盆地,由于四周高山环抱,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海拔在1323米-6995米之间。南部为天山主脉,山势雄伟,高峻绵亘,是阻挡南疆沙漠干热风的天然屏障;北部为乌孙山,呈东西走向,山体较矮;西部受沙尔套山以及哈萨克斯坦境内查旦尔山的阻隔,形成一个南、西、北三面高,东部略低的盆地。山地、丘陵与平原之比为4∶1。号称“天山之父”的汗腾格里峰,位于西南部的中哈边境线上,海拔6995米,是天山山脉第二大高峰,终年积雪区达100平方公里以上,是特克斯河的主要水源。是新疆境内唯一一个没有荒漠的县。
全县拥有耕地面积8.7万公顷,县属耕地面积3.4万公顷;拥有草场面积54.2万公顷,县属草场面积40.6万公顷;有林地14万公顷,其中天然林13.7万公顷;冰山石质地带32.8万公顷;其他类占地40.8万公顷。
昭苏县昭苏县已查明的矿藏种类有煤、铜、锰、铅、银、铁、云母、金、石灰石、绿柱石、水晶石、冰洲石、蓝宝石、翠玉等10多种。其中煤、铜、锰、云母、金、银、铅、翠玉等矿藏储量较大,品位高,有一定的开采价值。[4]
天马
昭苏县是汉朝乌孙古国的所在地,名闻天下的天马——汗血宝马即出于此。昭苏县现有马品种5个:伊犁马、英纯马、吉尔吉斯、阿尔登、德国温血马,其中伊犁马有6万多匹。伊犁马是我国优良的马种,是宝贵的畜牧资源,是各族人民,牧别是哈萨克族、蒙古族人民经过几十年漫长岁月的辛勤劳动,精心培育的结晶。[5]2003年昭苏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天马之乡。
天马
野生动物
昭苏境内的野生动物有有马鹿、熊、雪豹、旱獭、麝鼠、雪鸡、黄牛、棕熊、大头羊等珍稀动物。[6]
昭苏县的农作物有小麦、春油菜、大麦、亚麻、胡麻、马铃薯、六瓣红大蒜、大豆等;草场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牧草,共有5类,计37科、125属、183种。天然草场植被中伴生有众多野生药材,主要有贝母、雪莲、冬花、黄芪、柴胡、石花、大黄、木香、甘草、车前子、乌头、仙鹤草、秦艽等75种之多。
昭苏县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除特克斯河横贯全境,还有24条河流分布在县境南北。全县河水年均总流量为110.6立方米/秒,全县可利用的水资源年径流量为40.73亿立方米。
2019年,年末全县总人口177131人,比上年下降2.43%。男性人口89871人,占50.7%,女性人口87260人,占49.3%。出生人口1501人,出生率2.09 ‰;死亡人口1033人,死亡率1.44‰;自然增长率0.65‰。[2]
昭苏县2015年,昭苏县境内居住着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回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等21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人口较多,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边境县。
昭苏县油菜花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地区GDP)431377万元,同比增长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054元。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579万元,同比增长4.3 %;第二产业增加值31731万元,同比下降7%;第三产业增加值194067万元,同比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8:7:45 。[2]
2019年,全年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33517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农业产值106731万元,比上年增长4.34%;畜牧业产值123533万元,比上年增长2.98%。
2019年,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6.28万亩。其中:粮食面积50.22万亩,比上年增长24.7 %;油料面积28.08万亩,比上年下降25.1%;薯类面积0.44万亩,比上年下降30.6%;全年粮食产量190468吨,比上年增长24.1%;油料产量46798吨,比上年下降26.7 %;薯类产量12400吨,比上年下降31.8%。
2019年,年末牲畜存栏头数71.1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5%;牲畜出栏46.9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41%;肉类总产量21781吨,比上年增长5.14%;羊毛产量1020吨,比上年下降10.68%;牛奶产量17976吨,比上年增长6.93%;禽蛋产量501吨,比上年增长%6.14%。[2]
2019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含个体)26977.4万元,比上年下降0.48%,工业增加值9959.6万元,同比下降2.2%。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含个体)221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220万元,比上年下降51.6%,重工业总产值20934.2万元,比上年增长8.7%;工业增加值8607.2万元,同比下降6.1%。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57.2万元,同比下降2%,工业增加值 5171.5万元,同比下降6.3%。销售产值9119.2万元,同比增长18.07%,工业产品销售率101.8%。
2019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预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60万元,比上年下降3.05%。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8%。[2]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0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606万元,第二产业投资7068万元,第三产业投资50394万元。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2019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748万元,比上年增长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70068万元,比上年增长6.78%;餐饮收入9680万元,比上年增长8.7%。
邮政和旅游
2019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06.2万元。2019年,全县共有星级宾馆3家。接待旅游人数367.14万人,比上年增长46.6%。实现旅游收入192992万元,比上年增长54%。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19年,初步预算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122 万元,比上年增长4.8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78万元,比上年下降12.50%。地方财政支出233690万元,比上年增长8.01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0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6%。
2019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7935万元,比上年下降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21064万元,比上年增长5%;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6042万元,比上年增长1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4035万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82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1167万元,比上年下降22%。
2019年保险费收入10869万元,比上年下降13.8%,其中,寿险收入1153万元,财产险收入9716万元。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6693万元,比上年1.73倍,其中,寿险赔款396万元,财产险赔款16297万元。[2]
2019年重点激发中草药“新活力”,以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契机,逐步建成产、学、研、游为一体的万亩优质中草药示范区,推动中草药标准化、规模化。加快中草药转型升级,扩大香紫苏、白芍、黄芪种植规模,力争订单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加强与扬子江、同仁堂等知名制药企业洽谈对接,推动中医药研发、技术攻关、项目申报、仓储交易等方面深度合作。以中医院康养综合体为引领,大力开发药膳食用、药茶品鉴等项目,不断延伸中草药发展产业链。建成伊犁河谷中药材重点研发实验室、人才专家工作室,重点研究野生中药材驯化、新疆紫草人工种植、珍稀濒危植物人工繁育等领域,编制《伊犁河谷野生中药材图谱》,为中草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强力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升改造,以“天山药谷”中医药主题园区为载体,创建中药资源保护及科普教育实验基地,完成3A级景区申报,推动中草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2]
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903人,在校生2701人,毕业生712人。初中招生2104人,在校生5667人,毕业生1883人。普通小学招生3059人,在校学生15869人,毕业生2316人。幼儿园招生2463人,在园幼儿7687人,毕业生3106人。“两基”人口覆盖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03%。初中毕业高中升学率99.04%(含:大学、中专、普通高中);初中毕业普通高中升学率51%。[2]
2019年,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各1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73个,村级农家书屋73个,文化站10个,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6个。全县差转台2座(昭苏县电视台、夏特乡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发射机18部,用3个频率分别转播汉、哈、维三套广播节目。其中:调频广播发射机7部:1套转播中央广播节目、2套转播新疆广播节目、2套转播自治州广播节目、2套本地自办广播节目+转播新疆台广播节目,电视发射机11部(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机6部、模拟电视发射机5部)。“村村通”服务中心3个,村民广播室10个,可接收卫星节目63套,根据接收环境可收看地面数字电视节目16套到28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综合覆盖人口99%(包括卫星覆盖)。[2]
2019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6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50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0人,注册护士35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790张。[2]
2019年,据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统计,全县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2起,比上年下降24%;死亡3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57万元,比上年下降4%。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2人以上的事故。[2]
2019年,据抽样调查推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66元,比上年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32元,同比增长8.1%。据农经局数据显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356元,比上年增长7.6%。[2]
2019年,年末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37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2019年,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县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8640人,比上年末增加67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5685人,比上年末增加533人,其中在职参保13555人,离退休人员参保12130人;参保职工医疗保险16690人,比上年末增加876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11423人,离退休参保人数526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0222人(含原来的新农合),比上年末减少8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610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052人,比上年末增加1652人。
2019年,全县城乡居民中有5030户11476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1176户2512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3854户896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县共有178人享受国家抚恤和优抚补助。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机构拥有床位286张,供(收)养各类人员157人。
截止2019年12月31日,昭苏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81户14219人,贫困村19个。2014年-2019年累计脱贫4454户15090人,其中:2014年500户2000人、2015年639户2052人、2016年1479户4656人、2017年1663户5773人、2018年139户489人、2019年34户120人。按照贫困村“一降、五通、七有”标准,2014-2019年共完成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达标验收。[2]
2019年,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01万人,比上年下降5.8%。公路客运周转量7490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7.2%[2]
夏特古道(6)昭苏县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有:巴勒克苏大草原、百万亩油菜花、库尔库勒德克水帘洞、阿合牙孜沟风景区、夏特温泉、木扎尔特达坂、图拉苏冰川、夏特谷地;人文旅游资源有:圣佑庙、格登山碑、草原石人、夏特古道、夏特古墓、夏特古城、古界碑、波马古城、木扎尔特口岸、夏特鹿苑、科布尔特岩画、细君公主墓。
美丽的昭苏草原上生活着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回、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锡伯、俄罗斯、塔吉克等21个民族。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草原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习俗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衣食住行文化娱乐都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哈萨克人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而且都是骑马高手,赛马、“姑娘追”、叼羊、马上角力、阿肯弹唱都是他们的终生伴侣。
赛马
昭苏是汉武大帝歌赋中所盛赞“腾昆仑,历西极”的天马的故乡,自古就以盛产良马著称,马文化历史悠久,有进行各种传统和现代马术运动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每年盛夏时节,牧场上绿草如茵,马壮羊肥,牧民们在劳动之余,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赛马活动。牧民们还将赛马分为走马比赛和跑马比赛,那个时候,草原上到处是奔腾的骏马,马背上英俊潇洒的哈萨克小伙子极尽英勇矫健之本色。[7]
姑娘追
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它是哈萨克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常在喜庆时举行。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象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最早的由来。
“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繁花争艳的草原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活动一开始一对对未婚青年男女向指定地点并辔慢行。去时,小伙子可向姑娘任意笑谑或求爱,姑娘只能默默倾听,不能生气;返程,小伙子必须策马急驰,姑娘则在后挥鞭追打。姑娘若追上小伙子可任意鞭打,有时因双方相互爱慕,姑娘不忍心打,则只是做出打的动作。
叼羊
叼羊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叼羊活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又是一种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各族群众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独特的马上运动。
叼 羊参加叼羊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可以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比赛分两队。比赛开始,主持人首先祈祷。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后将主持人献上的一只两岁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杀,割去头和蹄,扎紧食道,放置于开阔的草坪上。宣布比赛开始后,参赛者蜂拥而上,马快者抢先一步将羊俯身拾起,夹在蹬下或驮着,慌不择路地奔跑。其他骑手不甘示弱,紧追不舍,飞马上前争夺,夺得难解难分。有时会有数百骑围作一团,左拥右挤。在比赛中,经反复多次较量,小羊数易其主。最后,得胜者在鸣金声中怀抱战利品,在坐骑的长嘶声中和观众的热烈欢呼声中冲出赛场。之后,得胜者当场将羊烤熟,邀众骑手共享,将此肉称为幸福肉。
盛夏时节,牧场上绿草如茵,马壮羊肥,牧民们在劳动之余,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叼羊活动。牧民们还将现代篮球比赛规则引进到传统的叼羊活动中,叼羊活动开始时,骑手分红、蓝两队,每队五乘,在马背上把所叼羊只传来传去,叼夺潇洒自如。
蒙古族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那达慕大会”不仅要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运动,还是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蒙古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特别尊重长辈,主要从事畜牧业。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艺术,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的“丁零”人。民间工艺品有图案丰富的地毯、挂毯、丝绸衣料、刺绣、花帽和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他们的特色食品有馕、奶茶、抓饭、拉面、烤羊肉等。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人的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节日里不但唱歌跳舞,还举行叼羊、摔跤等活动。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以畜牧业为主,他们礼貌待客,总是用家中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客人,他们除了过伊斯兰教规定的节日外,还过本民族节日“诺芬孜节”和“圣西曼节”,弹唱“考姆兹”,举办叼羊、赛马、摔跤、竞赛枪法等娱乐活动。
塔吉克族
塔吉克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农牧生活,热情好客,讲究礼节。他们崇尚山鹰,主要舞蹈是模仿山鹰动作,“纳衣”—山鹰骨制成的伴奏短笛音律效果非常好。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文化教育事业具有优良的传统,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族音乐以豪放的草原情调为特色。他们最爱洁净,住房总是收拾的很干净,周围还种满各种花草树木,环境幽雅。
2019年1月4日21时15分,在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北纬42.84度,东经80.99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8]
2021年5月1日,昭苏县入选“2021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