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

轮台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轮台县轮台县(3)乌拉泊水库南面不远即为乌拉泊古城,为唐至元时期的轮台县城,古丝路北新道上的繁华重镇。古城城垣保存完整,平均残 高约4米,古城略呈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80米,周长逾2公里。城内地面上 曾发现辽、元时期的文化遗物,如陶罐、陶盆、莲纹方砖、古钱币及玉器等。

古轮台国(《史记》作仑头)地处西域中部,为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汉代是西域36国中的城邦之一。轮台国于汉太初三年(前102年)被李广利所灭,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复国为乌垒国。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境内设西域都护府,历时72载,统领西域诸国。唐时属龟兹都督府乌垒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置轮台县,民国时期先后隶属阿克苏道和焉耆专区。新中国建立以后,1960年隶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汉唐古城遗址、古代墓葬以及伊斯兰文化遗物。

汉武帝晚年颁《轮台罪已诏》中的轮台即此。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于布古尔置轮台县,因古轮台国为名。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7]

汉代为轮台国地。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设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城址在现轮台县策大雅乡东南30公里处)。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安西都护府后,轮台属龟兹。宋朝为龟兹地。

元朝为别失八里地。明朝中叶,地名改为布古尔,地属焉耆府。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轮台县,隶焉耆府。

1913年焉耆府降为县,轮台县隶属阿克苏道。1920年成立焉耆道,复属焉耆道。1930年隶属焉耆行政区。1954年隶属库尔勒专区,1960年库尔勒专区撤销,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至今。[7]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轮台县轮台县(3)截至2021年,轮台县下辖4个镇、7个乡。[8]

区划详情

4个镇:轮台镇、轮南镇、群巴克镇、阳霞镇。

7个乡:哈尔巴克乡、野云沟乡、阿克萨来乡、塔尔拉克乡、草湖乡、铁热克巴扎乡、策达雅乡。[8]

轮台镇 辖8个社区、11个村委会 东苑社区、新城社区、青年路社区、新星路社区、迪那路社区、西苑社区、新大渠社区、红桥社区,亚喀巴格村、丘鲁克村、巴格博依村、克孜勒村、英霍伊拉村、麦台村、依更巴格村、迪汗拉村、拉帕村、夏玛勒巴格村、赛维尔牧业村。
轮南镇 辖3个社区 轮南小区社区,塔河桥社区,牙买提社区
群巴克镇 辖8个村委会 迪那村、阿拉萨依村、克什勒克阿热勒村、依格孜乌依村、诺乔喀村、恰先拜村、阿克亚村、群巴克乡牧业村。
阳霞镇 辖8个村委会 喀拉墩村、博斯坦村、库都克村、喀尕买里村、塔拉布拉克村、其盖布拉克村、乌尊布拉克村、阳霞牧业村。
哈尔巴克乡 辖9个村委会 乌夏克铁热克村、哈尔巴克村、科克色格孜村、哈拉墩村、巴格吉格代村、喀什贝希村、阔什吐格曼村、库台克布拉克村、玉奇托格拉克村。
阿克萨来乡 辖4个村委会 喀塔苏盖提村,阿克萨,来村,约堂村,处玛克库力,牧业,村
策大雅乡 辖4个村委会 萨依巴格村,多斯买提村,其盖里克村,策大雅乡,牧业,村
草湖乡 辖6个村委会 英苏村,库克乔勒村,解放渠村,阿克库木村,阿克提坎村,博斯坦库勒村
塔尔拉克乡 辖4个村委会 塔尔拉克村,库木墩村,阿克布拉克村,塔尔拉克乡,牧业,村
铁热克巴扎乡 辖8个村委会 巴什阔玉克村、巴格托格拉克村、曼曲勒克村、阔纳巴扎村、托乎拉村、萨依买里村、阔什哈曼村、铁热克巴扎乡牧业村。
野云沟乡 辖8个村委会 辖3个村委会:野云沟村,塔勒克村,阿克塔木村

自然环境

轮台镇 辖8个社区、11个村委会 东苑社区、新城社区、青年路社区、新星路社区、迪那路社区、西苑社区、新大渠社区、红桥社区,亚喀巴格村、丘鲁克村、巴格博依村、克孜勒村、英霍伊拉村、麦台村、依更巴格村、迪汗拉村、拉帕村、夏玛勒巴格村、赛维尔牧业村。
轮南镇 辖3个社区 轮南小区社区,塔河桥社区,牙买提社区
群巴克镇 辖8个村委会 迪那村、阿拉萨依村、克什勒克阿热勒村、依格孜乌依村、诺乔喀村、恰先拜村、阿克亚村、群巴克乡牧业村。
阳霞镇 辖8个村委会 喀拉墩村、博斯坦村、库都克村、喀尕买里村、塔拉布拉克村、其盖布拉克村、乌尊布拉克村、阳霞牧业村。
哈尔巴克乡 辖9个村委会 乌夏克铁热克村、哈尔巴克村、科克色格孜村、哈拉墩村、巴格吉格代村、喀什贝希村、阔什吐格曼村、库台克布拉克村、玉奇托格拉克村。
阿克萨来乡 辖4个村委会 喀塔苏盖提村,阿克萨,来村,约堂村,处玛克库力,牧业,村
策大雅乡 辖4个村委会 萨依巴格村,多斯买提村,其盖里克村,策大雅乡,牧业,村
草湖乡 辖6个村委会 英苏村,库克乔勒村,解放渠村,阿克库木村,阿克提坎村,博斯坦库勒村
塔尔拉克乡 辖4个村委会 塔尔拉克村,库木墩村,阿克布拉克村,塔尔拉克乡,牧业,村
铁热克巴扎乡 辖8个村委会 巴什阔玉克村、巴格托格拉克村、曼曲勒克村、阔纳巴扎村、托乎拉村、萨依买里村、阔什哈曼村、铁热克巴扎乡牧业村。
野云沟乡 辖8个村委会 辖3个村委会:野云沟村,塔勒克村,阿克塔木村

地理位置

气候特征

轮台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分北部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区和南部塔里木河平原区,北部高,向东南倾斜。塔里木河由西南东横贯县境南部。境内主要水源为由北流向东南的天山山溪性河流。轮台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中部平原区年平均气温10.6℃。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5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077毫米,年日照2787小时,无霜期189天左右。县境内可垦地达541万亩,其中优质易开发的一、二级荒地达81.2万亩。轮台县总灌溉面积41万亩,有耕地28.2万亩,其中灌淤土质面积占80%以上。

气温环境

轮台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热量条件好,无霜期较长,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

日照

轮台县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442~2925小时,平均值为265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3%;各月日照时数8月份最多,达283.3小时;12月份最少,为182.2小时。

水文特征

轮台县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0.9℃;0℃积温为4362~4969℃,平均值为4520℃;10℃有效积温3730~4736℃,平均值为4081℃;无霜期(最低气温≥2℃)为180~224天,平均为192天;年平均日较差为14.6℃。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25.5℃(1975年12月11日) 。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气温为41.4℃(2000年7月12日)。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多风沙浮尘天气,秋季降温迅速。[9]

自然资源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年总降水量为16.7~135.0mm,平均年总降水量为65.6mm。降水强度差异悬殊,一日最大降水量45.7mm(1978年6月10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达185天(1970年8月17日至1971年2月17日),冬季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1cm(1973年3月1日)。

蒸发

平原区年总蒸发量为1766~2450mm之间,平均年蒸发量为2024mm。夏季的蒸发量为851mm,占总蒸发量的41%,冬季最少,为213mm,占10%。

年平均风速为1.8m/s,主导风向NE,2分钟最大风速21m/s(1983年5月19日),瞬间最大风速超过34m/s(1967年7月24日)。

水资源

矿物资源

轮台县地域辽阔,水利资源丰富,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8.7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14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为2.517亿立方米。河流自成体系,属独立山溪性河流,轮台县境内有迪那河等九条山溪性河流,年径流量5.614亿立方米,塔里木河流经轮台县境内106公里,年消耗径流量3亿立方米。9条河流最大灌溉面积达到41.33万多亩。轮台县三级渠道总长度1490.51公里。轮台县灌区已建成的干、支、斗三级渠系里程达到1266.77公里,约占轮台县总防渗渠系有85%,兴建各类小型配套建筑物5000佘座,基本形成了以拦河输水工程为骨干,涵闸齐全,干、支、斗相配套的农田灌溉供水体系,水利固定资产达到了8141.76万元,不包括村管工程(二○○三年的数据为准)。

人口

轮台县发展势头强劲,石油天然气、煤炭、园艺、旅游等优势资源正在逐步开发利用,先后引进了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局塔河油田轮台基地、天源化工有限公司沥青厂、通奥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华隆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浓缩杏浆厂等一大批投资者来轮台县投资建设,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轮兴建材批发市场、314国道两侧商贸开发、“塔河庄园”旅游项目正在进行,加快了轮台县经济发展进程。轮台县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贯彻十六大精神,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五三二一”发展战略,即:发挥塔里木油气开发的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优势、交通枢纽的地缘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等五大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三产多元化三大突破,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两大建设,实现工业富县、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

经济

人口计划顺利完成。轮台县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十五”计划指标。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自治区优质服务轮台县创建工作,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72‰以内,实现了“十五”期末控制的目标。

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314国道、南疆铁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与县境相连。轮台县总面积14789平方公里,轮台县辖7乡4镇3个农牧场、64个行政村。2005年总人口11.3万,其中维吾尔族76117人,占68.6%。农村总户数14387户,总人口60319人,非农业人口50914人,占45.88%。轮台县境面积计算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7.35人,以绿州面积513平方公里计算,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12.08人。

2019年末总人口115275人;人口出生率为6.8‰,死亡率5.6‰,自然增长率1.1‰(户籍人口计算)。[5]

出生率控制指标为 年末总人口为 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000年 17‰ 91986 14,05‰ 7,89‰
2001年 17,3‰ 96214 15,16‰ 9,26‰
2002年 17,5‰ 92851 15,84‰ 10,38‰
2003年 17,4‰ 94632 16,68‰ 10,39‰
2004年 17,3‰ 102893 14,73‰ 10,65‰
2005年 17‰ 103214 16,9‰ 13,16‰

综述

出生率控制指标为 年末总人口为 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000年 17‰ 91986 14,05‰ 7,89‰
2001年 17,3‰ 96214 15,16‰ 9,26‰
2002年 17,5‰ 92851 15,84‰ 10,38‰
2003年 17,4‰ 94632 16,68‰ 10,39‰
2004年 17,3‰ 102893 14,73‰ 10,65‰
2005年 17‰ 103214 16,9‰ 13,1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初步核算,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1.85亿元,比上年增长0.8%(按照国家规定,经济普查年度核算数据根据经济普查数据统一调整当年核算数据,2018年GDP数据从56.5亿元调整为60.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15.77亿元,比上年下降11.3%,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0.8%。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3亿元,比上年下降40.0%;第三产业增加值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为30.0:25.5:44.5。[5]

第三产业

初步核算,201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7699万元,比上年增长9.2%。

2019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23.13万亩,比上年增加5.08万亩,增长4.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20.73万亩,比上年减少0.47万亩,下降2.2%;棉花种植面积96.63万亩,比上年增加1.64万亩,增长1.7%;甜菜种植面积0.12万亩,比上年增加0.07万亩,增长139.5%;蔬菜种植面积0.47万亩,比上年增加0.16万亩,增长3.5%。

2019年林果面积23.43万亩,其中新定植合格面积1.25万亩。年末挂果面积9.85万亩,总产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63.5%。

2019年末牲畜(猪牛羊)存栏44.44万头(只),出栏37.19万头(只);家禽出栏28.05万羽;兔出栏0.34万只。肉类总产量10661.68吨,奶类产量317.9吨,禽蛋产量1091.4吨。

201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08万千瓦,比上年下降4.5%;拖拉机749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398台,中型拖拉机2536台,小型拖拉机4556台。机耕面积81908.17公顷。[5]

交通

初步核算,201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21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7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

2019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家,完成施工产值4.51亿元,比上年下降20.8%,竣工产值4.16亿元,比上年下降11.2%。[5]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99亿元,比上年下降45.6%。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710万元,比上年下降27.8%,第二产业44941万元,比上年下降0.8%,第三产业24215万元,比上年下降70.5%。

消费市场

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亿元,增长8.4%。

2019年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5.90亿元,增长8.7%;乡村1.22亿元,增长7.0%。

2019年按消费形态划分:餐饮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8.0%;商品零售5.50亿元,同比增长8.5%。

财政、金融

2019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7.22亿元,比上年下降7.2%。地方财政支出2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78亿元,比上年下降2.1%。

20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70亿元,增长1.1%。其中:住户存款41.72亿元,增长8.8%,非金融企业存款13.21亿元,增长4.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9.45亿元,增长1.0%。其中,住户贷款28.78亿元,增长12.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0.68亿元,下降11.4%。[5]

教育科技

轮台县是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通讯网络迅速发展,金融保险服务完善,教育卫生机构健全,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广播电视健康发展。荣获“国家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城市建设“天山杯”竞赛一等奖、“最佳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轮台县是南北疆的交通枢纽,314国道、沙漠公路、南疆铁路三路贯通,是天山南坡经济带上重要的一环,地位日益突出,商贸日渐繁荣。民用汽车拥有量1587辆。货运量43万吨,周转量6653万吨公里,客运量20万人次,周转量5876万人公里。

2019年公路客运总量87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3%;客运周转量9798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2%。民用汽车拥有量27051辆,比上年增长7.9%,其中私人汽车271094辆,比上年增长5.6%。[5]

文体卫生

民生保障

2019年末共有中小学学校16所,其中中学(含职业高中)4所、小学13所。幼儿园50所。

2019年全县教师1690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347人、小学专任教师960人、幼儿园(含私立)383人。

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9人。科技三项费投入25.36万元。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4期,培训农牧民13885人次。[5]

环境安全

2019年末共有文化馆1所(乡镇文化站11个),体育场馆1个,公共图书馆1座(藏书量30598册),博物馆1座,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年开展大型文体活动17场次。全县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广播综合覆盖率100%。

2019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85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05人;注册护士287人。实际拥有床位数783张。私营、个体诊所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25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4人。[5]

邮电通信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35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6652元,比上年增长6.0%。

2019年年末就业人员21401人,同比增长11.6%;新增就业人数5155人,同比增长31.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

201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976人,同比增长9.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080人,同比增长8.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168人,同比增长6.7%。

2019年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961人,其中:城镇610人,农村6351人。社会福利性收养机构数2个,

社会政治

2019年全县森林面积266458公顷(含县城内自然保护区面积)。当年造林面积26460亩,其中经济林22470亩,防护林3990亩;当年育苗面积736亩。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25万公顷(含县城内面积)。

2019年城镇建成区面积805公顷,城镇建成区绿化面积307.6公顷,城镇建成绿化率38.2%,公共绿地面积774.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7平方米。

2019年全县污水处理厂2座,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0.08吨,同比增长4.9%。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113天。

据轮台县应急管理部门统计:2019年各类安全事故6起,均为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0%;死亡人数0人,受伤人数6人,同比下降60%;事故直接财产损失0.12万元,同比下降86%。[5]

旅游

2019年末共有邮政局所12个(10个),全县邮政总长度286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收入9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

2019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50.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7%。旅游总收入14400万元,比上年增长90.4%。[5]

词条图册

新中国以来,轮台始终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形成了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兵地、油地团结的良好局面。轮台是全疆社会政治稳定良好的县市之一。

轮台县是巴州西大门,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轮台县在维护巴州稳定工作中的特殊重要性。为此,轮台县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使"三个离不开"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巩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不断涌现 。

轮台县共有自治州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8名,县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46个,先进个人86名。积极开展"创安"活动,轮台县达标文明乡镇共11个,占轮台县乡镇的73%;达标文明单位(责任区)67个,占轮台县单位的65%。加强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工作,确保了轮台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