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原房之助

久原房之助

目录导航

生平

久原房之助,日本近代实业家。出生于日本山口县荻市一个商人家中。少时就学“商法讲习所”,后考入“庆应义塾”。

1889年毕业后进入实业署。20世纪20年代成为日本新崛起的大财阀之一。

1915年前后与孙中山结识,表示愿意支持孙中山及其革命党反对袁世凯。

1916年先后向中华革命党提供总额约为130万日元的优惠借款。

1928年加入立宪政友会,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并担任田中义一内阁递信大臣。曾建议由西伯利亚、满洲、朝鲜组成苏、中、日三国缓冲地带,为“非武装自治区”。但这一构想并未实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提出向中国大陆“进击”口号,推动日本进一步建立对华战争体制。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作为战犯嫌疑被捕,翌年又被禁锢公职,禁止参加政府活动。

1951年7月解除禁锢后,重新进入政界,参加自由党。

1953年他与风见章、马岛僴等人发起组织“恢复日中、日苏邦交国民会议”,1955年被推为会长。同年8月到北京进行友好访问,受到中国党政领导人的接见。回国后,继续致力于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工作。

1965年因病去世。

人物评价

提起久原房之助这个名字,恐怕连年龄不大些的日本人也感到陌生,但如果提起“日立公司”或者“尼桑自动车”,可能就无人不晓。这位久原房之助便是上述两家大企业的创始人,如果是茨城一带的日本人,则一定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有人甚至称久原房之助为“日立市、茨城县发展之父”。这位久原房之助是生于明治年间的风云人物和理想家,极富有经济头脑,又有过人的胆识和决断力,是一位影响日本产业史的人物。

久原房之助幼名房三郎,实业家兼政治家,出身于山口县萩,庆应大学毕业;受井上馨的援助,创立了久原矿业,并买断了茨城县濒临破产的赤泽矿山等,将其经营成亚洲首屈一指的大矿山,成为名副其实的“矿山王”。其后又接二连三地创立了日立制作所、日立造船、尼桑汽车康采恩,又向其他行业扩展,打入贸易、橡胶等领域,最后形成偌大的久原康采恩集团,在一战中大发一笔横财。1940年6月,展开举国一致政党解消论,久原房之助向米内光政首相建议采取强硬路线,因未被采纳愤而辞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久原房之助的企业也陷入了严重的不景气。他将企业交给自己的亲戚鲇川义介以图东山再起,自己则步入政界,曾先后任众议院议员、田中义一内阁的递信大臣(邮政大臣)。关于这次入阁人们认为是因为他和田中义一关系好因此非难不少。后来久原房之助当政友会总裁,他主张“一国一党论”,是个“大亚细亚主义者”,积极主张向大陆扩张。

历史地看,久原房之助是个相当复杂的人物,有功有过,其评价历来是毁誉参半。河本大作制造事件炸死张作霖后,因为处分河本大佐问题,久原房之助为田中义一辩护,甚至不惜说“天皇和众大臣可笑”。以致使他为打倒犬养毅内阁,悍然走出支援二·二六事件”的一步,结果被问成“反乱帮助罪”。到战败,他受到“公职追放”处分,并作为“A级战犯嫌疑”被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列入逮捕名单。1951年久原房之助加入自由党,1952年他当选为众议院议员,第二年因落选而退出政界。但是另一方面,久原房之助又积极支持在日活动的中华革命党,他几次和孙中山见面,不惜捐助重金支持其活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久原房之助积极开展恢复日中邦交的活动,他还在1955年率领代表团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久原房之助很长寿,一直活到95岁病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