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

灵川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灵川县辖6镇5乡,灵川县建置之前,古属百越之地。战国属楚,秦为桂 林郡地,汉属零陵郡始安县,唐初属桂州始安县地。

唐龙朔二年(662),析始安置灵川县。属桂州总管桂州。五代十国先属楚,后归南汉。宋隶广南西路静江府。元隶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林府。清属广西行省桂林府。

民国2年7月,裁府设道,灵川隶属广西省漓江道(3年改称桂林道)。15年10月废道后,隶属广西省桂林行政督察委员会。19年,属桂林民团区。23年3月,属桂林行政区。29年4月,属广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区。31年3月,第一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归省直隶。33年5月至38年11月,隶属广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11月22日,灵川解放。属广西省桂林专区。1954年6月,灵川县与临桂县合并为一县,称临桂县,仍属桂林专区。1958年3月,隶属广西僮族自治区桂林专区。1961年6月,复置灵川县。1965年10月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专区。1968年8月,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1998年9月,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灵川县图册灵川县图册(9) 灵川县图册灵川县图册(10)

1981年5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44号】)将灵川县大圩公社的潜经、草坪2大队和茯荔大队的吴家、杨家2生产队划归桂林市管辖。

2000年,灵川县辖6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803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灵川镇72205大圩镇45194定江镇24692三街镇18250潭下镇34236九屋镇23775潮田乡22413大境瑶族乡11198海洋乡22836灵田乡23442青狮潭乡(镇)3955公平乡10132兰田瑶族乡5707

2005年8月,撤销公平乡、青狮潭乡、九屋镇,设立青狮潭镇,青狮潭镇人民政府驻原青狮潭乡青狮潭村。2005年底,灵川县辖6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

行政区划

灵川县图册灵川县图册(9) 灵川县图册灵川县图册(10)

自然环境

2009年灵川县辖6镇5乡,2003年灵川县行政区划一览(6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

地质构造

气候特征

县境处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南西侧,南岭纬向构造体系的亚带和中带之间。地质构造线大致可分为北西向、北东向和东西向三组。以北西向构造为主体。北西向构造形成于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主要分布于县东北部、东部和中部,其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以北东向构造为基底,北东向构造明显地限制了向斜区中北西向构造的伸展。北东向构造归属于华夏构造体系,形成于印支运动早期,主要分布于县东南部和西北部,有一系列轴向北东45°方向的背向斜构成大型复式向斜。东西向构造发育于南岭纬向构造中带的位置上,归属于南岭纬向构造体系,主要是表现为压扭性的断裂,并伴生与断层平行的东西向的褶皱构造。

水文状况

县境地理坐标是北纬25°04′~25°48′,东经110°07′~110°47′,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足,热量丰富。全县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冬冷夏热、雨热同季,春秋气候宜人。但因地形复杂,多区域性小气候。

春季(2—4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甚至倒春寒天气,多数年份早稻插秧期雨量不足,发生春旱,春末常有局部冰雹发生。夏季(5—8月)气温高,7月至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最高达35℃以上,为一年中的最热期,雨量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7月至8月中旬为暴雨和大风多发生期,历史上较大的洪涝灾害发生在此时期。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气温逐渐下降,雨量明显减少。10月份多发生寒露风天气,雨季结束,易发生秋旱。冬季(12—次年1月),雨量少,仅占年总降雨量5%,气候温和,温度多在10℃以上,偶有霜冻。

灵川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低气温为-4.9℃,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年平均日照1614.7小时,年平均雨量1926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县城海拔156米,东南为海洋山脉,西北为越城岭支脉,中部为湘桂低谷走廊,地貌总体呈"V"形结构。境内地形复杂,溪河纵横,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海拔相对高差达1587米。

自然资源

地表水以武鸣河干流为主,属郁江水系,发源于马山县古零乡,自北向南流经县境的雷江、二塘、马鞍、寺圩至县中部盆地,于县城折向西南由锣圩镇岜勋村南面流入隆安县境,汇入右江,止点高程81米(隆安县介河段)。旧称马鞍以上干流段为剑江,马鞍至县城段为西江,县城以下干流段为南流江。干流全长198公里,落差125米,平均坡降0.0139,整个流域面积4131平方公里,干流在县境内长133公里,占全长67%,流域在县内有3102平方公里,占整个流域面积75%。武鸣河中段的县城段洪水涨落变幅可达10.46米,洪水历时可达114—132小时,多年平均流量29.4立方米每秒,年变差15立方米每秒,极端流量变差0.44—1066立方米每秒。比值达2423倍,平均多年径流量9.28亿立方米,年变差4.715—15.93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74.7毫米,年变差293.2—900.7毫米。武鸣河下游县境出口点汇流面积3765.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5.68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79.6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可达284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7立方米每秒,年径流深682毫米。

农林资源

矿产资源

灵川县共有森林面积10.6万公顷,境内有青狮潭和海洋两大水源林保护区,主要林种有杉木、马尾松、毛竹、银杏等,其中毛竹、银杏是重要的林业资源。全县毛竹种植面积29万亩,储量2000多万根;银杏种植6.2万亩,100多万株,海洋银杏之多为全国乡级之冠。县境木本植物包括乔、灌、果木,今初步掌握有100科、810种和变种。

水电资源

灵川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铅、锌、水晶石、石灰石、大理石、黄金等20余种,以石灰石储量最大,大理石多为黑色、花色,储量达1400万立方米。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铁、锰、铜、铅、锌、钨、锑、红锑、金、镍、钴、硫铁、钪、铝土、磷、石膏、重晶石、膨润土、水晶、钾长石、红铁氧、石英石、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等矿种。其中钨、铜和锰矿比较丰富。

动物资源

灵川县境内河流众多,有青狮潭水库,思安江水库和漓江、甘棠江、桃花江、花江、东江、潮田河等20多条主要水系和河流,流域面积2093.87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15.9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全县建有小水电站48座,装机容量3.04万千瓦,年发电量7800万千瓦时。

人口

明清时期有老虎进入县城。1958年前,尚发现有华南虎、金钱豹、黑熊,“大搞钢铁”滥伐木烧炭,森林遭到严重破坏以后,无发现踪迹。今野生动物分布于大明山为最多。1976年调查,有42科65属83种。

政治

2018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9.3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7.58万人(指常住本县半年以上人口),其中城镇人口  万人,城镇化率为  %。全年(自然年度)出生人口5586人,出生率14.2‰;死亡人口2445人,死亡率为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1]

经济

县长:陈文彬

常务副县长:潘军华

副县长:唐筱凌

挂职副县长: 张福垣

挂职副县长:黎昕

副县长:赵莉

副县长:谢小明

副县长:卢启辉

副县长:唐林宏[5]

综合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9.74%、29.15%和41.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51%、32.41%和49.10%。 [1]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48亿元,同比增长5.5%,农作物播种面积60907公顷,同比下降4.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6861公顷,同比下降2.6%;蔬菜播种面积25152公顷,总产量69.85万吨,同比增长5.0 %;水果总产量47.42万吨,同比增长20.6%。 

2018年,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0.5%。畜牧业全年完成总产值12.64亿元,同比增长2.4%。 

2018年,渔业全年完成总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水产品产量0.86万吨,同比增长5.0%。 [1]

第三产业

2018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4.2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2%、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1.07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8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88.58亿元,同比增长10.6%,产销率达到97.3%,实现利润总额为4.62亿元,利税总额7.15亿元。 

2018年,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2亿元,同比增长4.7%,建筑业增加值11.46亿元,同比增长5.4%。 [1]

交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8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76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9.94亿元,同比增长78.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70亿元,同比增长75.5%。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65.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3%。 [1]

贸易业

2018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1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4.62亿元,同比增长15.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70.78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住宿业营业额0.21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餐饮业营业额12.21亿元,同比增长20.9%。 [1]

旅游

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843.86万人次,同比增长20.7%,实现旅游收入101.36亿元,同比增长51.3%。 [1]

财政金融

2018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75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8.2%;非税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7.5%。 

2018年,全社会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00.8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住户年末存款余额151.79亿元,同比增长10.9%,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70.53亿元,同比增长9.0%。 [1]

社会

2018年,灵川公路客货周转量31.3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0%,邮政业务总量0.37亿元,同比增长45.4%,电信业务总量13.93亿元,同比增长216.2%。[1]

交通

灵川县位于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北效14公里,漓江、322国道和湘桂铁路横贯全县,交通十分便利。距桂林火车客运始发站(桂林北)8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30公里。青狮潭省级度假区位于县城以西19公里。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大圩古镇位于桂林东南方向,距桂林市18公里。游客可直接乘船至大圩古镇,或由陆跌抵达。

灵川县的主要景点青狮潭旅游度假区现有船45艘,桂林枣灵川---青狮有直达客车相通。县境内的铁路、公路和水路构成了灵川旅游的立体交通网络。

通讯事业

科学技术

灵川县城内建有综合性电信邮政大楼一幢,可办理各类电信、邮政业务。通讯网络及各旅游景区。

A.电信业务。1993年开通数字程控电话,1996年开通数字移动电话。手机通讯覆盖5个乡镇及各旅游景区。全县已拥有移动电话3375门,程控电话10203门,装机容量可达28500门。主要电信业务有: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电报、传真业务,各种礼仪电报业务等。

B.邮政业务。县境内现有邮路39条,网点遍及各旅游景区。主要有以下业务:EMS邮政快递,一般信件业务,邮政储蓄包裹、汇款等业务。

教育事业

灵川古代科学技术主要从中原和南迁的汉族居民传人。汉代已使用铁器。唐宋时期平原地区农业已使用牛耕铁犁,播种、收获、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农具也较齐全;并有烧制砖瓦技术。堰坝、筒车、石桥等水利灌溉和交通设施已沿江而建;明、清时期山区则利用水碓、水碾、水枧等工具为生产生活服务。民国以后,随着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近代科学技术也逐步传人,开始出现冷炼、火电、水泥以及西医等。民国27年(1938),广西农业试验农场设于临桂大圩(今属灵川县辖)。但因政局不稳,兵连祸结,科技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解放初期,百业待举,直至1959年开始成立临桂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含灵川)。1963年成立灵川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后相继成立县科普协会,致力于科普宣传、技术推广和科研活动。70年代逐步开展农、林、牧、副、渔及农业机械等研究改造。并从外地引进一些科学技术,取得一些成果。但因“左”的思想干扰,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逐渐为人所共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开始形成风气;注重引进和推广新的科学技术。科技组织日趋健全。全县已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和各种专业的科技网络,科技队伍日益扩大。1990年全县各级技术人员达4042人(不含区地驻灵单位),按全县人口平均每千人中有科技人员12.2人;并有植保、白果人工授粉及嫁接、香菇液体菌种等项目的研究成果进入国家先进行列。《温州柑异常落果原因分析》一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收入《农业科技文献索引》一书。

体育事业

2018年,全县共有小学学校47所(含一贯制3所,完小44所),在校学生27100人;普通中学、职业初中共20所(含九年一贯制3所,初中12所,高完中1所5396,普通高中3所,职中1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11649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396人。全县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2.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13.26%。全县小学、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总数281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478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335人。 [1]

文化事业

解放前,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武术、舞龙、耍牌灯、踢毽子、跳绳等竞技活动,部分地区有赛龙舟、跑大王活动。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体育活动主要是篮球和田径等项目。60年代以后,民间传统体育处于衰落。80年代,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并兴。至1990年,全县已有各种体育组织8个,全年坚持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37.4%,人均体育经费达0.49元,有93%的适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9~1990年期间,县运动员破创自治区记录11项,全国记录一次。1981年9月印武在瑞士维诺德举行的第3届技巧世界杯赛中获女子技巧双人第二套动作的冠军。1986年至1990年灵川县连续5年被评为“推标先进县”,1988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医疗卫生

灵川属楚文化圈。因位于楚尾越头之地,传统的中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此相融相激;又因建县历史悠久,且毗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故地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而构成灵川地方文化特色。

2018年,全县公有文化馆1个,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站12个;有博物馆4个,全年共接待观众167153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共有藏书约20万册(件)。[1]

人民生活

2018年,灵川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7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225个,诊所12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疗机构床位1297张,卫生技术人员211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12人,注册护士885人。 [1]

社会保障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70元,同比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4元,同比增长10.3%。 [1]

旅游

2018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为3621人,全县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数为90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实际完成390人;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51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2018年,全县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90137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619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2667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992人;参加失业保险16776人;参加工伤保险20560人,参加生育保险19543人。 [1]

自然风光

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全县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2257.19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相连,自古为“楚越往来之要冲”,“领中原风气之先”。灵川县已开发并逐渐开放的景点有青狮潭旅游度假区、龙岩(金山禅院)景区、古东森林瀑群、大圩古镇、金山岩景区等。旅游线路有:西线青狮潭二日游,东线大圩古镇一日游,旅游基础上有水上娱乐游、森林探险游、生态环境游、宗教文化游、寻根觅古游。成立了灵川县旅游公司和桂林山川旅行社,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丹麦、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和部长级官员来观光旅游。

灵川县图册灵川县图册(7) 灵川县图册灵川县图册(7)

人文景观

灵川县图册灵川县图册(7) 灵川县图册灵川县图册(7)

荣誉

青狮潭旅游度假区

位于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西北郊50公里处,与灵川县城相距19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50公里。度假区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8.7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41.7平方公里,湖水容量6亿立方米。1994年被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997年《环境保护大纲》顺利通过省级评审。旅游区内交通发达,通讯便利,接待设施日臻完善。

.古东瀑布景区

位于大圩镇南大圩一草坪公路8公里处,漓江外事、码头对岸,距桂林市25公里。河水平均含沙量0.1克/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立方米/秒。瀑布共分13级,全程度落差90米。平均宽度为20米。

古东瀑布群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6%,占地面积约3000亩,其中原始生长林2000亩。林区古木参天,红枫诱人。。是距桂林市区最近,面积最宽,瀑布最具特色的一处森林公园,也是登山探险、森林寻幽之佳境。

海洋银杏林田园风光景区

位于灵川县海洋乡境内。林区有银杏树100万株,林区面积4平方公里,树龄一般为30-50年,林冠平均高度13米,树干直径0.5米,最大的“白果王”树高达30米,树干需6人合抱。是大桂林旅游圈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定江莲花岩

位于定江镇莲花村委巨田村,距桂林市贯穿岩1.5公 里,距桂林火车客运始发站5公里。莲花岩贯穿于几座绵延的山峰之中,共分前洞、后洞和侧洞三个洞,成三角形贯通,全长近2公里,洞内最大厅可容纳一万余人。石笋、石幔、石柱、石莲以及地下暗河组成了一个玲珑剔透的水晶世界。洞外是一派山明水秀的田园风光,形成极大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

公平象山

坐落于青狮潭水库以南6公里处的岩山“小桂林”风景区内,山高50米,长200米,体胖腰圆,大耳双垂,小眼半眯,长鼻垂地,形态栩栩如生。相传为“公象”,与桂林象山同为夫妻。一个爱恋漓江清水,一个留连岩山风光,夫妻分居而终生无悔。

金山岩旅游区

位于大圩镇茯荔村,与漓江竹江外事码头隔江相望,距桂林市25公里。金山岩旅游区于1998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景区占地500亩,其中绿地面积占80%,石山面积占20%。景区由一座独山中空而形成三洞,即双龙迷宫洞、冰岩、逍遥洞。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拟物则栩栩如生,洞中有瀑布。

灵川特产

大圩古镇

位于桂林市东南19公里的漓江北岸,是明代以来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大圩古镇沿江而建,一条2.3公里的石板路,由一万五千块青石板镶成。窄长的街道,老式的铺台,雕龙凿凤的古式建筑。电影《刘三姐》很多镜头在这里拍摄,镇上古老的明代建筑万寿桥,则是三姐与阿牛哥定情百年的地方,许多电影电视竞相将这里作为拍摄外景的基地。与古镇隔江相望的漓江小岛---毛洲岛形状象中国宝岛台湾,岛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定江镇南边村

全球泥盆纪与石炭纪地层线副、层型面纪念碑定江镇南边村“泥盆纪与石炭纪剖面纪念碑”位于灵川且定江镇南边村,建立于1989年。纪念碑正面大理石板上核着“南边村界线剖面”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顶端地球贸仪上有“D/V”(泥金纪与石炭纪剖面纪地层界线的代号)标记。是有史以来由国家各科委、地质矿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行文建立的中国地质遗迹,也是为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树立的丰碑。她的建立打破了半个世纪以来泥盆纪与石炭纪地层界线划分的传统观念,使人耳目一新,这对科研和扩矿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南边山被国际地质委员会选定为全世界三处泥盆纪与石炭纪地层界线副层型剖面其中之一,该碑及景区成为大桂林旅游圈融科研与旅游于一体的新景点。

龙岩(金山禅院)景区

龙岩(金山禅院)景区位于青狮潭水库大坝以东约1.5华里,整个景区由龙岩洞和金山禅院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50亩。是集浅水娱乐、登山探险、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区。

龙岩洞洞长200米,宽50米,高20米。青狮潭---甘沉棠江穿岩而过,岩顶如盖,内壁有宋朝以来壁刻“龙岩”二字,各高七尺,苍劲雄浑,旁有诗序千言,详记当时游岩之盛,昔有龙母祠于岩前。宋以下龙舟竟渡相沿成习。古诗有:“村鼓声声竟渡来”之句。龙岩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山禅院是桂林境内佛教名刹。该院始建于宋代,1996年的浩劫中被毁,1994年迁址修复,现建有大雄宝]殿、山门、映春亭、供水、供电等工程及寺院周围绿化带。禅院内有文物11件、神职人员4人。

三街翼王城景区

位于灵川三街镇境内,距国道322线2公里,距三街火车站1公里,距灵川县城8公里。该景区颇具历史文化内涵;当时石达开从南京撤兵回桂与洪秀全等发生内讧,遂率部北上,途中屯兵三街,建造了翼王城。随着时间迁移,历经风雨沧桑,昔日坚固的翼王城化为如今的残垣断壁,每游此处,烽火硝烟尤如在耳。该景区规划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景区内群山环绕,诸峰拔地而起,翠岗重叠,峰坷峥嵘,草长木盛,林壑幽深,水源丰富,又有草坪小盆地,地势平坦,区内除了翼王城遗址外,还有鸳鸯、仙桃岩、西峰宝塔、潮泉胜景、千年五针松等古文化历史遗产、人文景观。

词条图册

1997年获自治区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称号

获得全区社会文体先进县、广西群众文化工作达标县

广西文化工作先进县、广西“知识工程”先进县

2001年荣获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