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鳍鱼亦称内鼻鱼。因它们的鳍具有肉质的基部、肢骨支持于内鳞片被覆于外而得名。有两个背鳍。具成对的内鼻孔和较为发达的肺。早期种类有松果孔。眼小,巩膜板多块。鳞片为坚厚的硬鳞。肠内有螺旋瓣。歪形尾或原形尾。
肉鳍鱼类主要分布于泥盆纪,此后一直很少,少数残存至今。它们在鱼类的演进中,是退化的,但对脊椎动物来说,它们的演进开创了整个陆生脊椎动物无限变异的广阔境界。从肉鳍鱼类发展到两栖类、爬行类、到鸟类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
肉鳍鱼是硬骨鱼类的一个总纲,绝大多数成员已灭绝。此类鱼的特点是鱼鳍中有一个中轴骨。肉鳍鱼类曾被认为已完全灭绝或演化为两栖动物,但1938年在非洲东南海域深海捕捉到活体,后来又多次发现。仅存1目2种,即矛尾鱼,是鱼类中的活化石。
矛尾鱼(5)
前苏联鱼类学家T.C.拉斯(Pacc)和林德贝尔格(R.Y.Tlnhn6epr)1971于《现生鱼类自然系统之现代概念》一书中,提出如下分类: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内鼻孔亚纲Choanichthyes又称肉鳍鱼亚纲Sarcopterygii
加拿大鱼类学家J.S.纳迩逊(Nelson) 1994于《世界鱼类(三版)》一书将肉鳍鱼亚纲提升为一个纲,称肉鳍鱼纲Class Sarcopterygii。
偶鳍呈原鳍型,基部为一多节的中轴骨所支持,外被鳞片,呈肉叶状(少数呈鞭状)。泄殖腔位于腹鳍基部中间。通常具内鼻孔。颌为自接型。肠具螺旋瓣。心脏的动脉圆锥具数列瓣膜。自早泥盆世至现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