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chinese)→ 矮暴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未成年霸王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nanotyrannus
含义( meaning)→ 小暴君
目( order )→ saurischia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新兽脚类
tetanurae坚尾龙类
avetheropoda鸟兽脚类
coelurosauria虚骨龙类
maniraptorifromes手盗龙形类
tyrannosauroidea暴龙超科
科( family)→ tyrannosauridae暴龙科
矮暴龙亚科( subfamily)→ tyrannosaurinae 暴龙亚科
属( genus)→ Tyrannosaurus
模式种( type species)→ Tyrannosaurus rex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暂无
时代( period)→白垩纪晚期
分布( found in)→ 美国
发现地层( stratum)→地狱溪组
食性( diet)→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8米
推测体重( mass)→ 2.5吨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bakker, currie en williams,1988
霸王龙学名雷克斯暴龙,体长可达12米左右,头部长约1.5米,坚固的牙齿可以咀嚼骨头,是体型最粗壮的食肉恐龙。[2]
本世纪初,美国伯比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在蒙大拿州找到两具“缩小版”霸王龙化石骨骼,个头仅比役用马略高,身长约是役用马两倍。研究人员将它们命名为“雅内”和“珀泰”。[2]
有科学家提出,存在一种个头较小的霸王龙近亲“矮暴龙”,但这一观点一直备受争议。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雅内”和“珀泰”的腿骨薄片后认为,它们并不是“矮暴龙”,而是幼年霸王龙。
恐龙骨骼上会留下类似树木年轮的生长痕迹,研究人员通过数“雅内”和“珀泰”骨骼切片上的“年轮”发现,它们的死亡年龄分别是13岁和15岁。[2]
研究认为,幼年霸王龙生长速度与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在内的现代恒温动物接近。霸王龙要经过长达20年才能成年,因此它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一些剧烈变化。例如,幼年霸王龙行动迅速,步伐敏捷,长着刀一样的锋利牙齿;而成年的霸王龙行动变得笨拙,牙齿粉碎骨头的能力更强。[2]
研究还发现,为了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霸王龙成长过程中还会耍些“小花招”:如果某个年份食物匮乏它就会少长一些,而在食物充足的年份就多长一些。[2]
领衔这项研究的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学者霍莉·伍德沃德解释说,化石骨骼上的“年轮”间隔距离记录了霸王龙个体每年的成长幅度。“雅内”和“珀泰”的骨骼“年轮”间距并不一致。[2]
最近,古生物学家发现雷克斯暴龙也就是就是我们常说的霸王龙一生会经历了21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它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能将猎物撕成碎片的超级怪兽。[3]
从瘦弱的小家伙成长为成熟的巨型恐龙之王,它的成长历程中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青春期和18岁左右。[3]
古生物学家用了3年时间研究44具霸王龙骨骼化石,这些骨骼化石存放在北美各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3]
对这种0.67-0.65亿年前白垩纪末期的超级食肉动物展开详细研究虽然很辛苦,但是意义重大。[3]
该项研究涉及的恐龙化石从2岁化石标本28岁化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关于霸王龙生长的研究分析。[3]
结果显示雄性和雌性恐龙骨骼看上去十分相似,之前颇有争议的矮暴龙并非一支独立暴龙物种,成年霸王龙的大小和体重并不能准确预测它的年龄。[3]
每次检测不同霸王龙化石标本,都会评估多达1850个特征,例如:头骨长度、实际年龄(依据某些骨骼生长环测定)以及头骨是否存在隆起结构。[3]
霸王龙生长阶段第一个变化出现在青春期,从13岁开始。[3]
当时霸王龙很年轻,头骨长而窄,牙齿窄小,它们的体长大约6.4米,青春期与成年期的霸王龙外型相差较大,事实上,之前考古学家曾误将幼年霸王龙当作一种叫做矮暴龙的物种。[3]
卡尔指出,在13-15岁两年时间里,霸王龙头骨和颚骨变长,牙齿变厚,基本上与成年霸王龙相似。[3]
霸王龙的第二个里程碑式生长变化出现在15岁之后,在它们迎来18岁生日的时候,体重达到3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其他暴龙没有这样重,与其他同类物种相比,霸王龙已成为超级掠食者。[3]
人们已知道霸王龙在生长方面超越了其它暴龙物种,它们通过快速增重而体型变大。[3]
霸王龙必须在大约20年时间里从幼兽变成能咬碎骨头的巨兽,此前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这一成长过程是如何实现的。[3]
霸王龙经历了21个不同的生长阶段,从瘦弱的小家伙成长为成熟的巨型恐龙之王,它的成长历程中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青春期和18岁左右。[3]
然而,健壮结实的成年霸王龙不一定比瘦弱的成年霸王龙年龄大。[3]
古生物学家在霸王龙化石样本中发现一块命名为“斯科蒂”的恐龙化石样本看似年龄并不大,但实际是所有恐龙样本体型最大、最健壮的。通过研究分析,“斯科蒂”的年龄在23-27岁之间,这意味着它很年轻。[3]
同时,研究数据表明,雄性和雌性霸王龙骨骼看上去几乎相同,其他恐龙物种也是如此。[3]
已知唯一确定恐龙性别的方法是观察它是否有恐龙蛋,或者找到髓质骨,髓质骨是一种特殊骨骼组织,仅存在于雌性霸王龙体内较长的骨骼。[3]
关于矮暴龙的争议,“克利夫兰头骨”——第一个被称为矮暴龙的头骨,以及十几岁的“简头骨”——另一个矮暴龙候选者,部分科学家认为,矮暴龙是一种侏儒暴龙,但也有人表示这仅是年轻时期的霸王龙。[3]
依据每个化石标本采集的相关数据,这些所谓迷你级恐龙完全符合霸王龙的生长周期。[3]
如果它们是一支单独物种,应该是基于霸王龙的分支,但它们不是,而是具有进化连续性。[3]
此外,“简头骨”正处于较年轻的“克利夫兰头骨”和较年长的霸王龙之间的生长过渡阶段。[3]
研究结果显示,“简头骨”已出现骨骼颜色变深,该现象在“克利夫兰头骨”中并未显现,所以它就像“克利夫兰头骨”与亚成年霸王龙之间的缺失环节。[3]
另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简头骨”显示出活跃生长阶段的幼年恐龙特征,当时这些恐龙还没有进入快速生长阶段。[3]
这意味它是一只正在成长的小霸王龙,而不是之前科学家猜测的矮暴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