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原因:常见原发性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狭窄和胆道蛔虫。胆管肿瘤亦可。
胆道感染表现:腹痛、发热、寒战、黄疸、腹部查体腹膜刺激症状,胆囊积液时可扪及胆囊,但肝内胆管梗阻致胆管炎时腹部可无特异体征。
生命体征的变化,是重症胆管炎的诊断重要依据。
1、手术治疗
①胆管扩张支撑引流术:在胆管内置管支撑或U形管引流。
②胆肠吻合支撑引流术:选择各种形式的胆肠吻合术,经吻合口放置内支撑或经肝引流管。
③胆管狭窄段切除:胆管端吻合或狭窄段切开成型,带血管蒂的胆囊瓣、圆韧带或空肠瓣修补术。
④胆管内膜剥出术:增加胆管内径。
⑤原位肝移植:有持续性黄疸合并胆汁性肝硬化。
缺点:风险大,花费高,副作用明显,易感染。
2、药物治疗
急性重症胆管炎抗生素、免疫抑制药、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青霉胺等治疗胆管炎。
缺点:副作用大,易诱发其他并发症,依赖性强。
3、苗医治疗
可使用清胆消痈方进行治疗,最大发挥药材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胆退黄的功效。药效通过消化道的吸收,随血液运送至病灶,强效消除高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彻底杀灭病毒、清除胆管炎症,还扶正固本,增强抵抗病邪之力,既治标又治本,从而治好胆管炎症,有效抑制复发。
(一)诊断
1.具有Charcot三联征者即可诊急性胆管炎;
2.在Charcot三联征的基础上发生血压下降、休克者称为四联征,再加上谵语、嗜睡、昏迷等精神症状者称为Reynold五联征,具有四联征或五联征可诊断为急性重症胆管炎;
3.B超或胆道造影,可发现胆管扩张的部位,梗阻或狭窄的部位和性质,有无肝脓肿,胆囊情况。
需注意肝内型胆管炎的诊断,症状常不典型,腹痛可能轻,黄疸亦不重,无腹膜刺激征,但全身感染较明显。
临床类型
1. 分型:急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胆管炎,属同一疾病不同病理阶段。
2. 分级:对重症胆管炎华西医科大学提出分类
(1)Ⅰ级 单纯急性重症胆管炎,有感染中毒症状,腹痛,黄疸,右上腹压痛或肝肿大、叩击痛;B超发现胆管有扩张、蛔虫或结石;ERCP或PTC或手术证实胆道高压及脓胆汁。
(2)Ⅱ级 感染性休克,低血压,脉搏细,神志变化及内环境紊乱。
(3) Ⅲ级 肝脓肿。
(4) Ⅳ级 多器官功能衰竭。
导致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胆源性肝脓肿、胆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情的严重发展。ACST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是全身性的,在机体的种种病变中,有胆道梗阻和感染这样严重的损害,为数甚少,其中10%以上病死率难于有效降低,也充分证实了它的危害性。中毒性休克、肝脓肿、胆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可由ACST引起,但已不是或不再完全是ACST病变本身,而是ACST的续发病变和损伤。ACST由胆管的感染和梗阻造成,两个因素互相作用使病情加重,若未得到有效处理或处理不及时、不恰当,就可导致上述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诊断和治疗都准确地完成在ACST导致发生严重病损之前,这应看作是有效降低临床病死率的关键一环。
ACST以胆道的梗阻和感染为病理基础。病理生理变化中,胆道内高压,败血症和毒血症,内毒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致全身代谢和内环境的复杂和严重紊乱。这些因素互相联系,损害肝、肾、肺、胃肠,凝血因素和中枢神经系统,使脏器组织学上的损害和器官功能的损害相继产生。临床上起病越急,病情越严重,病程越长,损害就越严重,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