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蛙玻璃蛙一般都较为细小,只有3-7.5厘米长,会吃同类的幼体。除了透明的腹部外,全身都呈绿色。外观像一些卵齿蟾属及树蟾。不过树蟾的眼睛是向两侧的,而玻璃蛙的眼睛则是向前的。一些树蟾,如Hyloscirtus palmeri及光夭雨蛙,其下腹也像玻璃蛙般透明,但脚跟有距。由于缺乏色素沉着,玻璃蛙的内脏、骨骼以及肌肉透过皮肤清晰可见。
玻璃蛙一类的两栖动物被看着是指示物种,它们的数量多少反映出整个环境状况的好坏。这些两栖动物的皮肤具有极好的渗透功能,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能提供有关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早期警示。玻璃蛙对环境中的变化非常敏感。
玻璃蛙(3)玻璃蛙大部分都是树栖的。繁殖季节间会沿河流生活,主要散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山区云林,也有一些物种在亚马逊雨林及半落叶林。
玻璃蛙一般会在山区河流、小溪及小河上的叶子或丛林上产卵。其中一种会将卵产在瀑布边的石上。产卵的方法会随物种而有所不同。雄蛙一般会在近卵的叶子上叫。比在水中产卵,在这些地方产的卵并不易受掠食者侵袭,但一些寄生性的蛆却影响着它们。故此,一些玻璃蛙会照顾其卵。当孵化后,蝌蚪会掉落到水中。蝌蚪体型较长,尾巴及底鳍强壮,很适合水流急速的水体。繁殖季节以外的时间,一些物种会栖息在林冠。
玻璃蛙的成体生活在树上,有些种类会将卵产在溪流之上的叶片上。当卵孵化出来后,蝌蚪们就会掉入下面的水中,直到在水中长出了四肢后,再跳回树上。
它们的身体几乎是透明的,在绿色叶子上很难进行分辨,这片大叶子位于热带雨林溪流的上方,它们将青蛙卵排在叶子上。玻璃蛙认为将卵产在这种叶子上,不会让卵变得干燥,它们还可以守卫在卵的周围,避免寄生物和小型昆虫的侵犯。
这些两栖动物的皮肤具有极好的渗透功能,它们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所以它们能提供有关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早期警示。玻璃蛙对环境中的变化非常敏感。就对这些变化的反应而言,玻璃蛙有点像“晴雨表”。
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玻璃蛙有几乎透明的肚皮,但是这种透明很难被捕食者或生物学家发现。玻璃蛙的背部都有绿色,它们经常一整天粘在宽大的绿叶子上。有时阳光会透过叶子照在它们身上,就像叶子本身在闪光,而且可以有效地与其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那么,如何才能发现玻璃蛙呢?夜间,打着手电,循着它们的叫声很快就能发现这种小精灵。在库比奇的领地中有7个国家的13个品种的玻璃蛙。玻璃蛙是夜性行动物,它们日落时出动捕食昆虫或寻找配偶,这时整个森林蛙鸣声一片。
玻璃蛙一般来讲,雄性玻璃蛙靠划定一个有利的地盘——通常是一片叶子、一块岩石或一段小溪,以养活全“家”以及追求雌蛙。雄蛙的叫声时而似口哨,时而似鸟儿的鸣叫,时而又发出唧唧唧的声音。每当黑夜来临,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恰似一场没有指挥的夜间交响乐。
如果雄蛙对哪只雌蛙感兴趣,那么它就会跳到雌蛙背上,紧紧抱住它,这叫作抱合(指雌蛙产卵于树叶上时,雄蛙抱合排精的求偶行动)。两周后蛙卵孵化,蝌蚪们纷纷落入下面的水中。这种方法比把卵产在水中要安全,因为卵不会被鱼或别的捕食者吃掉。
玻璃蛙(4)玻璃蛙的分类备受争议。1991年的研究指瞻星蛙科的分类是基于支序分类学原理,且为一个单系群。那些拥有上膊棘的成年雄性玻璃蛙被建议分类到瞻星蛙属;小跗蛙属则包含了拥有球状肝脏的物种。不过,科蛙属则一个异相的分类,它们包含了缺乏上膊棘及球状肝脏的物种。于2006年,就外趾拥有基本蹼的物种成立了Nymphargus属。玻璃蛙的四个属(瞻星蛙属、科蛙属、小跗蛙属及Nymphargus)已被证实为多系群或并系群,另外亦有建议一个新的分类。
玻璃蛙玻璃蛙分布在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并经安第斯山脉由委内瑞拉至玻利维亚,且有一些物种栖息在亚马逊盆地及奥里诺科河盆地、圭亚那地盾、巴西东南部及阿根廷北部。
玻璃蛙(9)如玻璃蛙一类的两栖动物被看着是指示物种-它们的数量多少反映出整个环境状况的好坏。现在,由于采伐和农田开垦破坏了它们的雨林栖息地,已经有许多玻璃蛙品种被列入了世界保育联合会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大约有60种玻璃蛙生活在中央雨林以及南美地区。
最透明的两栖动物: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的一些玻璃蛙腹部有一部分是透明的,可以看见它们的心脏、肝和肠。(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2年3月,研究人员在厄瓜多尔安第斯山脉矿区附近发现了两种全新的玻璃蛙物种,被称为“Mashpi 玻璃蛙”与“Nouns玻璃蛙”,这两个新玻璃蛙物种已濒临灭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