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

沂源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商朝,沂源地属“人方”。

周朝,先后属鲁国和纪国的浮莱邑和盖邑。

秦朝,属琅琊郡之莒县。

汉朝,属兖州泰山郡盖县。

三国时,属东莞郡之东莞县。

沂源县沂源县西晋至中华民国时期,沂源地域先后分属于东莞郡和东安郡盖县、东安郡、莒州、东安、沂水、赢、新泰、淄川、临朐和蒙阴。

1940—1944年4月,先后分属中共新蒙、博莱、沂中、沂北县委,行政区分属蒙阴、新泰、沂水、临朐等县。

1944年5月,由临朐、沂水、蒙阴三县割出部分地域始建沂源县,隶属中共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县名因沂河发源地而得。

1945年8月,沂源县隶属鲁中行政主任公署所辖的沂蒙专区。1950年5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沂水专区撤销后改属临沂专区,1978年7月,临沂专区改称临沂地区行政公署,沂源县属之。

1990年1月1日,沂源县划入淄博市。

沂源县行政区划图沂源县行政区划图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沂源县下辖2个街道、10个镇。[8]

区划详情

2个街道:历山街道、南麻街道。

10个镇:鲁村镇、东里镇、悦庄镇、西里镇、大张庄镇、中庄镇、张家坡镇、燕崖镇、石桥镇、南鲁山镇。[8]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沂源县地处山东省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地理坐标:东经117°54'—118°31',北纬35°55'—36°23'之间。 是淄博、泰安、莱芜、临沂、潍坊五市的结合部。 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沂源属纯山区,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素有“山东屋脊”之称。境内有名的山头1983座,海拔最高的鲁山1108米。 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地等。

河流

境内有大小河流1530条。沂河发源沂源县,流经山东、江苏6市15县(区、市),沂源境内长84.6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沂源县可利用土地面积240万亩,其中耕地52万亩。据1984年土壤普查,沂源县土地总面积260.3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0.8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7.22%;园地9.66万亩,占总面积的3.71%;林地47.58万亩,占总面积的18.27%;疏林草地0.35万亩,占总面积的0.1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31万亩,占总面积的3.96%;水域7.39万亩,占总面积的2.84%;交通用地1.45万亩,占总面积的0.56%;国防用地0.23万亩,占总面积的0.09%;荒山荒地111.70万亩,占总面积的42.9%;裸岩地0.85万亩,占总面积的0.32%。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8.1亿立方米,且水质好,pH值在7.3-8.2之间,矿化度在116-508毫克/升之间,总硬度在3.3-10.8德国度之间,适于人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需要,并有多处优质天然矿泉水产区。

沂源县地表水根据1985年全县农业资源调查结果,境内地表水全部来自大气降水。全县多年平均降水129026万立方米,径流量50815万立方米。占降雨产水量的39.38%。可利用量8022万立方米,占径流量的16%。工程拦蓄量7357.2万立方米,占径流量的14.5%。

沂源县地下水的分布极不均衡, 富水区面积较少,只有30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且集中于鲁村、南麻、悦庄及沂河两岸。水质境内地表水、 地下水属重碳酸盐类型,PH值在7.3-8.2之间,呈中性和弱碱性反应,矿化度在116-508毫克/升之间,总硬度在3.3-10.8德国度之间,属软水,适于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

矿产资源

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铝、金、银、铜、铅、锌等,其中铁矿储量达2.5亿吨。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煤、花岗岩、石英石、长石、蛭石、焦宝石、紫晶石、石灰石等,其中煤炭储量3000万吨,花岗岩储量2亿立方米。 

沂源县矿藏资源较多,已查明的有铁、金、煤、铝矾土、石灰石、石膏、钾长石、方解石等十几种,矿体贮存于泰山群雁翎关组顶部,属太古界角闪质石英含铁构造,沉积变质矿床。

沂源县矿体和围岩以单斜形式产出,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 含矿带厚度最小14.5米,最大190米,平均80米。矿石矿物成份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及少量的黄铜矿、黄铁矿。品位:TFe36%,SFe29%。总储量2亿吨以上。

生物资源

织女洞银杏织女洞银杏林木资源143种,经济林主要有苹果、葡萄、花椒、柿子、板栗、桑、鲁源小枣、山楂、银杏等。古稀树木28种,其中荆山银杏,树龄千年有余。青龙孤松,树龄八百余年,大贤山织女洞叶子银杏,国内独有,树龄六百年之多。沂源县饲草资源丰富,总载畜量16.2万个黄牛单位,“沂蒙黑山羊”远近闻名。药材资源500余种,如丹参、白首乌等。

人口

沂源县人口中汉族最多。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最多,大部分居住在东里、梭背岭、金星等乡镇,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汉族人口为560790人,占总人口数的99.55%;少数民族人口为2506人,占0.45%,其中回族2438人,满族51人,朝鲜族8人,壮族4人,蒙古族3人,藏族1人,日本人加入中国籍的1人。

2021年全县出生人数3765人,出生率为6.57%;死亡人数3473人,死亡率为6.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o。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户数215631户,总人口572476人,其中男性290691人,女性281785人。[2]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边江风[7]
县委副书记 张涛、王冲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副县长 王亚玮、张秀光、刘政君[9]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车春雷[9]
副主任
周士亮、苗希峰、吴桂枝、彭忠玉、李志明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边江风[7]
县委副书记 张涛、王冲

概况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副县长 王亚玮、张秀光、刘政君[9]

第一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车春雷[9]
副主任
周士亮、苗希峰、吴桂枝、彭忠玉、李志明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1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30.8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141.4亿元,增长8.9%。

2021年,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的14.29:39.18:46.53调整为13.72:41.46:44.8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去年下降1.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高于第二产业占比3.36百分点。[2]

交通

中国特色农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2)

2021年,完成更新重建老果园1.6万亩,改造提升8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6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个、有机食品1个,沂源苹果、燕崖大樱桃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沂源苹果获得首届山东地标名片,沂源县被确定为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实现增加值43.7亿元,增长6.8%,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4.3亿元、4.4亿元、4.4亿元、0.1亿元

202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4.01万亩,总产量3.52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0.48万亩,总产量0.18万吨;秋粮播种面积13.54万亩,总产量3.35万吨。

2021年全县果园面积达37万亩,水果总产量达85.8万吨,其中苹果47.2万吨、桃26.0万吨、葡萄5.9万吨。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3.1万吨。生猪出栏7.8万头,存栏5.0万头;牛出栏1.5万头,存栏0.9万头;羊出栏32.5万只,存栏17.4万只;家禽出栏1127.3万只,存养341.4万只。

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835吨,水产养殖面积558公顷。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2.3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747台,排灌动力机械2.8万台,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9.4万亩。全县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16033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98吨,地膜覆盖面积9.4万亩。[2]

社会

2021年,新增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产业链链长企业,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生产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以药玻、鲁阳为重点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被评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山东赛区金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5%,营业收入增长17.8%,利润总额增长38.2%。

2021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2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2家、二级资质企业25家、二级以下资质企业15家。建筑业总产值23.9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9.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3.9亿元。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44.9亿元,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21.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2]

邮电通信

固定资产投资

鲁山溶洞群-国家4A级旅游景区鲁山溶洞群-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1年,共策划实施重大项目114个,年度投资159.4亿元,其中,42个项目列为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69.3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3.3%。

2021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4%,其中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5.4%,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4.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9%,“四新”经济投资下降10.3%,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39.5%。

2021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7亿元,比上年下降30.9%,其中,住宅投资12.5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61.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8.2万平方米。

国内外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4.3亿元,增长33.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3.3%,乡村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6.9%。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24.4%和6.4%,其中粮油类、肉禽蛋类分别增长69.0%、61.1%;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8%;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0.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8.6%。

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0.8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进口2.2亿元,下降30.9%,出口48.6亿元,增长56.8%。全年到位外来投资50亿元,完成市指导计划的151.59。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1.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4.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增长50.5%;应交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合计1.2亿元;应付职工薪酬0.8亿元,增长34.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增长14.2%;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增长52.2%。

财政、税收、金融

2021年全县境内财政总收入315223万元,增长9.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06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57926万元,税收占比73.1%),增长10.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8503万元,增长12.39%,其中:教育事业费用支出107070万元,卫生事业费用支出39479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729万元。全县实现各项税收306711万元,增长4.08%。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731155万元,比年初增加322080万元,增长9.4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44639万元,比年初增加385016万元,增长15.65%。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823969万元,比年初增加461061万元,增长19.51%。[2]

教卫科文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东靠临朐,东南与沂水毗邻,西依莱芜,西南与新泰接壤,南连蒙阴,北与博山、淄川相望。客运里程,县城南麻至省会济南市180公里,青岛市284公里,泰安市100公里,临沂市178公里,淄博市张店区97公里。全县东西长63.6公里,南北宽52.2公里,总面积1732.13平方公里。 

2021年,临临高速沂源段启动建设,S229沂邳线芝芳至张良段、华源路及连接线顺利实施。完成了总长38.5公里的4条县乡公路改造工程、总长10.77公里的农村路网延伸通达及改造提升项目和3座农村危桥工程。抢抓济淄同城化重大机遇,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加强与周边地区互通互联,济莱泰高铁开工建设,鲁中高铁列入规划,积极争取黄海线二期改建和惠沂线改造工程,谋划与原有道路的联通畅达,优化提升路网格局,以“大交通”推动沂源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25公里。全年拥有客运车辆389辆,完成公路客运量588万人,旅客运营里程达到2012万公里。[2]

体育事业

城建环境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31087.5万元,年末宽带网用户16.7万户,移动通讯用户数55.2万户,固定电话用户4.1万户。[2]

人民生活

2021年,荆山学校完成主体工程,启动人民路小学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所、学校厕所152处,改造提升薄弱学校2所,撤并教学点、幼儿园8所。面向社会开放43所学校体育场,新建、改扩建体育健身场所8处。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100%,年巩固率分别保持100%,高中段教育普及率99%。年末全县拥有教育机构145处,其中职业学校1处,普通中学21处(高中3处,其中12年一贯制学校1处、高级中学2处;初中18处,其中初级中学12处、九年一贯制学校6处),小学41处,幼儿园81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年末在校学生53587人,其中职业学校学生3438人,高中学生10695人,初中学生17379人,小学生21916人,特殊学校在校生159人。在园幼儿数2109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2021年,扎实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43.1万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建成县人民医院新院、县中医院门诊病房楼、82处中心村卫生室、4处120急救站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县人民医院国家心衰中心通过验收,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县。获评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县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17处,其中县级医院2处,镇(街道)卫生院12处,县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执法大队各1处。全县医院开放床位数2565个,各类卫生人员1811人。

2021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1项、省级创新平台3个,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30余项.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成果转化12项。瑞阳公司获第八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为近8年全市唯一。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1.6%,保持全市第一。

2021年全县共有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2358人,其中高级职称1658人,中级职称4203人,初级职称6497人。每万人拥有在职专业技术人员216人。

2021年全面升级改造“5+N”示范点35处,建设提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2处,建成乡村戏台20个、城市书房1处、阅读吧6个、乡村记忆馆9处,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家,开展文化活动1万余场,“沂源红”宣讲团被中宣部授予“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42.6万件册;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2]

旅游

2021年全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发展人数59986人。发展等级运动员212人,等级裁判员50人,专职教练员20人。全年共荣获奖牌308枚,其中:国家级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2枚;省级金牌6枚,银牌8枚,铜牌28枚;市级金牌121枚,银牌79枚,铜牌30枚。[2]

著名人物

2021年,围绕“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目标定位,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成果。实施了老薛管线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了螳螂河东路路面提升及雨水管道改造工程,启动瑞阳路、新城路部分路段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列入省棚改计划的10个项目建设,高庄、沙沟、沂河3个社区1926套安置房建成交付使用。启动了4个片区、3500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强力推进“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善。

2021年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全年城区空气良好以上天数270天,优良率74.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39位,保持全省内陆地区领先,沂河韩旺出境断面水质稳定控制在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2]

城市名片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90元,比上年增长9.0%,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50元,增长8.7%。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996元,增长8.4%,人均消费支出27355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87元,增长10.5%,人均消费支出12864元,增长12.2%。[2]

城市排名

2021年,重点实施了虞盛文化旅游产业园、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等8个重点文旅项目,打造灵龙山居、朱家户、计宝峪等13套精品民宿。成功创建A级旅游景区1家,山东省景区化村庄7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推出红色教育洗礼游、回归自然休闲游等7条沂源“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一-“沂源云上七夕”、第二十七届汇泉桃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10项。截止2021年底,共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6个。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5.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1.5亿元。[2]

沂源旅游沂源旅游(3)境内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渔业休闲示范点1个,省级地质公园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

沂源鲁山溶洞群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鲁山是山东第四高峰,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大小天然洞穴100多个,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溶洞群”,“九天洞”以其石花类型之多样、之精美,被专家称为“天下第一石花洞”和“中国溶洞精品景观博物馆”。

牛郎织女景区,拥有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的古建筑遗址,主要由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织女洞、牛郎 庙、情人谷、祈愿阁、爱情广场等20多个景点组成,是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

还有县城北部林果大观园、翠屏山、圣佛山、唐山、凤凰山、天湖等特色景区景点。

2018年8月16日-8月17日,沂源县举行第十一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10]

景点
鲁山溶洞群景区 唐山景区
牛郎织女旅游景区 618战备电台遗址旅游区
沂源猿人遗址 圣佛山景区
鲁山森林公园 道教圣地神清宫
凤凰山旅游景区 山东沂源“桃花岛景区”

词条图册

景点
鲁山溶洞群景区 唐山景区
牛郎织女旅游景区 618战备电台遗址旅游区
沂源猿人遗址 圣佛山景区
鲁山森林公园 道教圣地神清宫
凤凰山旅游景区 山东沂源“桃花岛景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