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

蕲蛇

目录导航

入药部位

动物的干燥体。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肝经。

功能

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

主治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相关配伍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本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能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以袪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又能通经络,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以及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者,常与防风、羌活、当归等配伍,如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

2、小儿惊风,破伤风。本品入肝,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风去则惊搐自定,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乌梢蛇、蜈蚣同用,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3、治疥癣,可与荆芥、薄荷、天麻同用,如驱风膏。(《医垒元戎》)

用法用量

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禁忌

有蕲蛇制剂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

炮制方法

蕲蛇: 去头、鳞,切成寸段。

蕲蛇肉:去头,用黄酒润透后,除去鳞、骨,干燥。

酒蕲蛇:取蕲蛇段,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kg蕲蛇,用黄酒20kg。

生理特性

为爬行动物,形态见“性状”项。大多栖生于300~800m的山谷溪涧附近的岩石缝、落叶、草丛、茶山玉米地、山区稻田、柴禾堆及树根部的洞穴中。成长极慢,现也成为濒危动物。蕲蛇味甘咸、性温,具有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等药效。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相关论述

1、《雷公炮炙论》:治风。引药至于有风疾处。

2、《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喎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

3、《本草纲目》: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1]

[2][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