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促进剂M
中文别名:M快熟粉;2-巯基-1,3-硫氮茚;2-巯基苯骈噻唑;苯并噻唑硫醇;苯并噻唑硫;
英文名称:2-Mercaptobenzothiazole
英文别名:mercaptobenzothiazole;AG 63;2(3H)-Benzothiazolethione;ROTAX;2-Benzothiazolethiol,MBT;
CAS号:149-30-4
分子式:C7H5NS2
分子量:167.25100
精确质量:166.98600
PSA:79.93000
LogP:2.58500
符号:GHS07GHS09
信号词:警告
危害声明:H317; H410
警示性声明:P273; P280; P501
包装等级:I; II; III
危险类别:6.1
海关编码:2934202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3077 9/PG 3
WGK 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43; R50/53
安全说明:S24-S37-S60-S61
RTECS号:DL6475000
危险品标志:Xi
该品有许多生产方法,但主要是分别以苯胺、邻硝基氯苯和二苯硫脲为原料的3种方法。
1.以苯胺为原料 通常是将苯胺、二硫化碳和硫磺在高压釜中直接反应,也可用脂肪胺、二甲基甲酰胺、三噻唑烷和多取甲醛等代替二硫化碳,使苯胺和硫磺的压力下反应。用苯胺为原料的方法,其反应压力都较高,一般在4MPa以上,有高达15MPa,因此也称高压法。
2. 以邻硝基氯苯为原料 邻硝基氯苯与还原剂硫氢化钠、多硫化钠或硫化氢反应都可还原成邻氨基硫酚。进一步与二硫化碳反应而制得促进剂M。这类方法有的反应时间较长(硫氢化钠约需20h),但都可在常压或较低压力下进行,又称常压法。
3. 以二苯硫脲为原料 此法的反应压力介于前述两种方法之间,在4MPa以下,一般称中压法。
4. 以邻氯硝基苯、多硫化钠、二硫化碳为原料,在110~130℃温度、343kPa压力下反应生成2-巯基苯并噻唑钠盐,再用硫酸进行酸化、水洗得产品。
5. 在合成釜中投入一定比例的苯胺、CS2和硫黄,在搅拌下升温,在温度240~260℃、压力9.0~10.0MPa下保温反应3h。反应结束后于一定pH值条件下碱溶,除去不溶物,溶液经酸化、脱水和干燥后得到产品促进剂M。也可以采用苯胺为主要原料,先与二硫化碳生成荦 取代含硫化合物,再在浓硫酸和溴化钠存在下合环反应得产物,反应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产率达90%。
6. 常压法 将硫化钠、硫磺制成多硫化钠,然后将多硫化钠、邻硝基氯苯、二硫化碳在100~130℃和低于0.34MPa压力下,缩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的钠盐。经25%~30%的硫酸进行一次酸化 (ph值2~3) 、水洗 (80℃) 、氢氧化钠碱溶 (ph值11.5~12) 、过滤、硫酸二次酸化 ( 温度60~65℃,ph值4~5) 、中和、水洗、干燥、粉碎,即为成品。
促进剂M化学名称2一巯基苯并噻唑,简称MBT,分子量167.25。淡黄色单斜针状或片状结晶粉末,有微臭和苦味,相对密度1.42。熔点170~181℃。溶于丙酮、醋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及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微溶于苯,不溶于水和汽油。可燃,呈粉尘状时有爆炸危险。低毒,LD50 5000mg/kg。
促进剂M结构式
项目 | 粉料 | 加油粉料 | 颗粒 |
外观(目测) | 淡黄色粉末(颗粒) | ||
初熔点 ℃≥ | 170.0 | 170.0 | 170.0 |
加热减量 %≤ | 0.30 | 0.40 | 0.30 |
灰份%≤ | 0.30 | 0.40 | 0.30 |
筛余物(150μm),% ≤ | 0.10 | 0.10 | \ |
筛余物(63μm),% ≤ | 0.50 | 0.50 | \ |
添加剂,% | \ | 1.0-2.0 | \ |
粒径,mm | \ | \ | 1.0-3.0 |
项目 | 粉料 | 加油粉料 | 颗粒 |
外观(目测) | 淡黄色粉末(颗粒) | ||
初熔点 ℃≥ | 170.0 | 170.0 | 170.0 |
加热减量 %≤ | 0.30 | 0.40 | 0.30 |
灰份%≤ | 0.30 | 0.40 | 0.30 |
筛余物(150μm),% ≤ | 0.10 | 0.10 | \ |
筛余物(63μm),% ≤ | 0.50 | 0.50 | \ |
添加剂,% | \ | 1.0-2.0 | \ |
粒径,mm | \ | \ | 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