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

彰武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清顺治二年、即1645年,皇家养息牧场的设立,书写了彰武近360年创业文化的开端;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县,以地处柳条边栅彰武台门之北,故取名彰武县。“彰武”含有表彰武功之意。

彰武历史悠久。1983年挖掘的“平安堡遗址”,被考古学家鉴定为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址,是高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明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先民的足迹。彰武县春秋战国时属燕国版图。西汉时南部地属辽东郡,北部属乌桓地。东汉时属鲜卑活动区。北魏、西晋时属鲜卑境。东晋十六国时期属前燕、前秦、后燕辖区。南北朝、隋时入契丹境。唐、宋时期仍属契丹族的活动地区。辽时属上京道临潢府辖区。金时属北京路懿州境。元时属中书省宁昌路,后归辽阳行省辽阳路懿州辖区。明时属辽东都司广宁后屯卫。1629年(清天聪三年)蒙古贵族善巴率部降清后,在彰武建筑都尔鼻城。第二年改为屏城。1647年(顺治四年)蒙古宾图郡王和吐默特达尔罕王,将此地献给清政府,做三陵的牧养地。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在这里设养息牧场(满语称“苏鲁克”,放牧牛羊的草地),专门为祭祀永陵、福陵、昭陵之用。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又称境之西北隅为新苏鲁。1813年(嘉庆十八年)归新民厅。1903年(光绪二十八年)设县属新民府。1932年属奉天省。1934年属锦州省。1945年“九·三”胜利后,成立阜彰吐苏人民联合政府,属辽北省第五专员公署。1946年春,县内大部被国民党占领。1947年12月人民解放军收复彰武。1949年8月改成彰武县人民政府,属辽西省。1954年改属辽宁省,划归锦州专署领导。1958年仍属辽宁省。现为阜新市辖县。

行政区划

彰武县辖8个镇、12个乡、4个少数民族乡、16个社区居委会、246个村委会:彰武镇、哈尔套镇、章古台镇、五峰镇、冯家镇、后新秋镇、东六家子镇、阿尔乡镇、苇子沟蒙古族乡、二道河子蒙古族乡、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两家子乡、双庙乡、平安乡、满堂红乡、四堡子乡、丰田乡、大德乡、大冷蒙古族乡、前福兴地乡、兴隆堡乡、兴隆山乡、大四家子乡、四合城乡。

彰武镇人口7.43万人,面积56.9平方千米,辖16个社区居委会:机务段、站前、铁医、老站、公园、北山、镇东、三元、东门、建设街、城南、百亩园、老城、西环、新兴、西门;8个村委会:黑坨子、吉岗子、前郑家、腰高家、怀仁、建华、东郊、西郊。

后新秋镇镇政府驻后新秋,人口2.14万人,面积180.1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乐园、白音皋、烧锅窝堡、平安地、西旧府、民家、敖户起、东沟、雷家窝堡、邱家、平顶山、新生、永安、扒梨窝堡、羊山皋。

冯家镇镇政府驻冯家,人口1.78万人,面积144.4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冯家、候贝营子、王家街、小沙力土、林家、那力、柏家、哈大冷、得力。

章古台镇镇政府驻章古台,人口1.27万人,面积258.1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章古台、宏丰、皋皋、清泉、邰家、三家子、新窝堡、富源。

哈尔套镇镇政府驻哈尔套,人口2.31万人,面积174.2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东哈尔套、西哈尔套、梨树沟、敖汉、新发、腰兴隆、柳树、南平安地、东风、黑龙山、黄花山、富有、许家、大朝阳沟、前两家子、后两家子。

五峰镇镇政府驻五峰,人口2.10万人,面积189.6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五峰、石岭子、前甸子、乱山子、宣女、大有亨、合不土、大五喇嘛、彭家、孔家、高山台、东南段、焦家、马帐房。

阿尔乡镇镇政府驻阿尔乡,人口0.56万人,面积137.0平方千米,辖3个村委会:北甸子、阿尔乡、泡子沿。

东六家子镇镇政府驻东六家子,人口1.64万人,面积114.8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东六家子、卧牛山、石头山、陈坨子、下甸子、红星、长沟沿、双山子、西南山、红石、双坨子。

二道河子蒙古族乡乡政府二道河子,人口1.36万人,面积91.5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二道河子、西门洞、平

丰田乡乡政府丰田,人口1.06万人,面积153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丰田、杏山、王家、双龙、宝山、苏已、四间房。台子、何家、江家、赏屯、袁家、万宝城、腰窝堡、蓝家、太平河。

兴隆堡乡乡政府兴隆堡,人口1.59万人,面积149.9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兴隆堡、高家、吉顺、马架子、喇嘛花、四合屯、阿莫、于家、李家、五家子、荆林、东双庙、郑家、忙牛海、二郎山。

兴隆山乡乡政府兴隆山,人口0.94万人,面积73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兴隆山、赵家、花家、老虎、三合、前长坨子、田家。

大四家子乡乡政府扎兰营子,人口1.16万人,面积113.7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扎兰营子、宫家窝堡、夕明、东梁、胜利、大四家子、社已阁堡、红旗沟、衙门沟。

四合城乡乡政府四合城,人口1.26万人,面积179.9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新房子、大伙房、王家窝堡、下河、马连侵、广正、陈家梁、老窝堡、三官。

大德乡乡政府大德,人口1.03万人,面积119.9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大德、来虎、大关家、韩家、王成、八天地、黄花甸子、新立街、福聚昌。

大冷蒙古族乡乡政府大冷,人口1.75万人,面积256.1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大冷、木头营子、大庙、套力、曹家、后腰窝堡、中窑、哈蟆屯、下三家子、上三家子、程沟、六股道。

前福兴地乡乡政府福兴地,人口0.87万人,面积118.5平方千米,辖5个村委会:福兴地、徐家、星火、六合堂、大沙力土。

双庙乡乡政府张家窝堡,人口1.37万人,面积148.1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双庙、三台子、明水、白家、关家、二台子、任家、杜家、丰保、肖家。

平安乡乡政府平安,人口1.29万人,面积116.8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平安、申金、马家、四台子、红山咀子、六家子、梨树、朱家、红旗。

满堂红乡乡政府三义井,人口1.23万人,面积194.5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后房身、差大马、大板、沙家、蘑菇沟、十家子、二道沟子、太平。

四堡子乡乡政府四堡子,人口1.32万人,面积220.8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四堡子、二道房身、冷家、兴隆、席房、韩家杖子、先锋、新立、朝阳、鸡冠山。

苇子沟蒙古族乡乡政府苇子沟,人口1.70万人,面积134.5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苇子沟、凤凰城、浩力保、三道沟、朝阳沟、太平山、腰岭岗子、业喇嘛土、土城子、岔山稿、旧屯、白音花。

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乡政府烧锅坨子,人口1.72万人,面积146.1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西六家子、八家子、烧锅坨子、祁家窝堡、红罗山、大五家子、四家子、忙海林子、新屯子、白山土、三河岔子、前双庙、甘九窝堡、常家街、沙坨子。

两家子乡乡政府两家子,人口1.80万人,面积170.6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两家子、左家、团山子、马尾、七家子、二土、李家围子、南哈大冷、小五喇叭、下窝堡、倒廷、三块石、长坨子。

位置境域

彰武县彰武县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4]北纬42.07′—42.51′、东经121.53′—122.58′之间,东连康平、法库两县,南接新民市,西隔绕阳河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相邻,北依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的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境呈枫叶形,东西长87.5公里,南北宽79公里,总面积3641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彰武镇,邮编:123200。行政区划代码:210922。区号:0418。拼音:Zhangwu Xian。

本县地势北高南低、西部为丘陵,海拔在150-200米之间。中部为平原,海拔在50 米左右。东部为残丘,海拔在150-200米之间。北部为科尔沁沙漠的延伸地。主要河流有河绕阳河、柳河、养息牧河等,形成了河流纵横,泡沼棋布,林草丰茂的自然环境。

2014年,彰武地处辽宁西北部,东连康平、法库两县,南接新民市,西隔绕阳河与阜蒙县相邻,北依内蒙古自治区哲尔木盟的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县所辖24个乡(镇),总面积3641平方公里,总人口 41万人。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已发现的能源矿产、非能源矿产、金属矿产18种,并且具有一定的储备。全县电力资源可利用程度极高,后新秋镇、章古台镇、阿尔乡镇、苇子沟乡、大四家子乡、四合城乡等乡镇已建成风力发电厂并入网运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闹德海水库、大清沟水库、巨龙湖水库、千佛山、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章古台万亩松林,多年来吸引省内外旅客观光。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彰武隶属辽宁省阜新市管辖。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丘陵,北部沙荒,中、南部为平原。大体是“三丘、三沙、四平洼”。海拔最高(西北部)为313.1米,最低(南部)为59.3米。属于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的过渡段。

水文

境内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四条河流。支流≥110平方公里的河流19条。柳河发源于内蒙古,从西北入境,流向东南,县内河长61.4公里,年均径流量为0.547亿立方米;绕阳河为南阜新县界河,县内河长72.93公里,年均径流量0.487亿立方米;养息牧河流发源于本县,由四个支流河汇集而成,年均径流量为0.955亿立方米;秀水河从内蒙古经四合城、大四家子乡流入法库县。年均径流量为0.16亿立方米。地下水位2米以下。

全县河流地表水径流量为2.21亿立方米。过境水为3.98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柳河,可利用地上水资源有1.1亿立方米。现工程拦蓄总库容83922万立方米。

气候

彰武县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春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南风。全年平均气温7.2℃,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为-33.8℃。平均无霜期156天。全年最大降雨量744.1

毫米,最小降雨量329.4毫米,年均降水量51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平均相对湿度61%,最大相对湿度78%,最小相对湿度48%。平均冻土深度1.11米,最大冻土深度1.48米,最小冻土深度0.68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有硅砂、珍珠岩、膨润土、沸石、陶瓷粘土、砖瓦用粘土、高岭石、萤石、石灰石、草炭、煤、矿泉水、金、银、石油、玛瑙、建筑石料等18种,已探明贮量的矿产资源有:黄金贮量2500公斤、硅砂贮量1亿吨、草炭贮量2200万立方米、陶土贮量1000万吨、珍珠岩贮量1500万吨、膨润土贮量680万吨、沸石贮量890万吨、矿泉水日流量2000吨、石灰石贮量250万吨、萤石贮量500万吨。全县有采矿企业48家,其中石料开采企业20家,硅砂开采企业10家,砖瓦粘土生产企业7家,沸石开采企业4家,陶瓷粘土、石灰石、膨润土、珍珠岩、草炭、萤石、黄金开采企业各1家。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土地面积545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3亩;全县耕地共17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14亩,其中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15亩。

风能资源

风能资源可利用程度极高。经省气象科研所等权威机构试验论证,认定彰武境内全年平均风速为3.8米/秒,最大风速达38米/秒,极具开发利用价值。该县的后新秋镇、章古台镇、阿尔乡镇、四堡子乡、满堂红乡等乡镇已建设测风点,沈阳金山公司已在全县完成二期工程建设,辽宁能源投资公司和华能公司也已与全县签定风电开发建设协议。

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2.1亿立方米(工程调控可利用量为1.31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5.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3.9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5.21亿立方米,已开发2.17亿立方米,占可用水量的41.7%,其中地下水1.42 亿立方米,地上水0.75亿立方米。境内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四大水系,有闹德海、大清沟等中小型水库105座,水域占地29.5万亩,其中河流、水库水面13.1万亩。

人口

聚居着汉、满、回、苗、藏、壮、侗、彝、蒙古、锡伯、朝鲜、布依、达斡尔、鄂温克、维吾尔15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80%左右。

2019年全年年末户籍人口为395987人,比上年末减少2569人。其中城镇人口52433人。全年新出生人口2346人,死亡人口32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7‰

经济

综述

2011年12月26日,在北京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表彰大会上,彰武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这是继2010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之后再获国家殊荣。201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8.69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0.64 万亩,粮食总产实现20.5亿斤。

彰武地处我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总土地面积54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花生、大豆等,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份。

近几年来,彰武县坚持把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作为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公平、公正、足额、及时、到位”为原则,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充分调动和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4 亿多元,良种补贴资金2000 多万元。他们从2008 年起,通过创建高产、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实现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彰武县以生态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了粮食总产量持续稳步增加。粮食产量从2003 年的7.7 亿斤,迅速提高到2010年的16亿斤,特别是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了20.5 亿斤,比2010年增加了4.5亿斤,增长28%个百分点,八年累计增产12.8亿斤。

为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彰武县在科学种田上狠下工夫,与省农科院及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部门进行科技共建,把先进实用技术引到彰武,进行示范推广。引进的郑单958、北玉288、辽单565 等密植高产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占全县玉米总播种面积的71%,每亩增产200 斤。自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采集化验土样1.2万个,取得相关数据15余万个,向农户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卡15万份,并组织编写了《彰武县耕地地力评价》一书。到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覆盖了全县24 个乡镇近10 万农户的220余万亩耕地。

搞好粮食生产,提高生产者素质是关键。彰武县相继实施了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培训项目。现已培训科技示范户5000户,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累计培训专业农民10000 人。每年有10 万人次农民在普及性科技培训班上接受培训,达到了户户有一个明白人。

此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对现有的24 个农科农机站,实行“管理在县和乡镇、服务在乡镇”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为农服务质量得到大提升。全县还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民营企业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的基础上,大力争取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为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提供广阔空间。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2432万元,比去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224万元,比去年增长 7.4%,第二产业增加值169938万元,比去年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15270万元,比去年增长8%。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44.9:16:39.1。人均GDP为26830元。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6049万元,可比增速6.9%。其中农业产值549348万元,可比增速8.2%,林业产值40224万元,可比增速2.5%,牧业产值531069万元,可比增速6.5%,渔业产值2064万元,可比增速1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343万元,可比增速0.7%。

2019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6290 公顷,比上年增长2.1%;油料播种面积38164公顷,比上年减少13.6%;蔬菜播种面积7298公顷,比上年减少11.2%。全年粮食产量 1008070吨,比上年增长34.2%;其中水稻产量36362吨,比上年增长49.3%;小麦产量1498吨,比上年增长19.5%;玉米产量887799吨,比上年增长32.5%;高梁产量7696吨,比上年增长55.3%;大豆产量34106吨,比上年增长29.7%;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20109吨,比上年增长19.7%;烟叶产量538吨,比上年增长1.1%;蔬菜产量274858吨,比上年减少18.8%。

第二产业

201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1%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8548万元,比上年增长7% ;产品销售率94.7% ,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23815万元,同比增长43.8%。

2019年全县11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实际施工房屋建筑面积为2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4%.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4亿元,比上年增长52.7%。

第三产业

2019年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2019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1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276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1%。

201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18839万元,比去年增加221333万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26410万元,比去年增加22082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09060万元,比去年减少90340万元。

2019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4亿;出口创汇7455万元,比上年下降1.2%。[5]

交通

彰武火车站彰武火车站彰武区位优势明显。东距省会沈阳市125公里,西距阜新市115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120公里,距通辽机场150公里,距沈阳机场137公里,距锦州港250公里,距营口港300公里,距大连港400公里,居沈阳、锦州、通辽等城市的枢纽位置。

彰武县就近火车站——彰武火车站。始建于1927年。在大郑线上行方向距离大虎山站114公里,下行方向距离郑家屯站256公里。原为分局直属二等站,按作业性质为区段站,按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办理整车货物承运前保管。配有机务段,车务段,工务段,电务段,房产段,车辆段,水电段等站段单位,后路局站段撤并后降为三等站。

彰武交通便利。大郑铁路直通辽西走廊,可达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大中城市;国道304线纵贯南北,101线横跨东西,彰桓公路沟通内蒙与吉林;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铁阜、沈彰两条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彰武至通辽高速公路融彰武于全国高速公路网,缩短了彰武与周边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使彰武至沈阳、至通辽缩短为40分钟的车程。域内有等级公路63条,总里程1175公里,县级以上公路好路率达85%以上,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村通油路率达到了58%,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彰武现代化通讯设施齐备。邮政函件、邮递业务量达14.5万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移动通讯遍及城乡。联网京哈光缆通讯干线,北方电信、中国铁通、中国网通的程控电话城乡开通,交换机总容量达9.3万门。数据业务全面开通,建立了彰武县党政电子政务外网,信息沟通方便快捷。

2019年全年完成客运量31万人,比上年下降13.9%。

社会

生活服务设施及投资平台完善。全县共有县直医院6所,其中3所为二级医疗单位、中心卫生院5所、乡镇卫生院18所、乡镇防保站24所、村卫生室221个、疾控中心1个,其他单位及自然人开办的医疗单位37个。病床1240张,卫生技术人员1567人,每万人拥有病床近30张,每千人口医生数为1人、护士0.7人。有中、小学193所,其中省级示范高中1所,普通高中1所,省级职业教育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九年寄宿制学校9所,初级中学18所,小学160所,另有幼儿园所41个。专任教师2834人。高考录取率达85%以上,已有12人考入清华和北大,是辽宁省远程教育试点县。有公共图书馆1所,县乡文化馆25所,省级乡镇文化中心5个,较完善的体育场馆2个,城内大小运动场馆100余个,县级电视台1个,电视转播台22个,卫星地面站32处,开通有线电视节目40台套。正在建设和规划的工业园区3个,分别为彰武工业园区、铁西工业园区和彰南工业园区。其中彰武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8.36平方公里,距县城3公里,居铁路,国省干道和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以食品工业﹑畜禽产品深加工业及木材加工业﹑服装产业﹑机械加工制造和仓储物流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内部道路宽敞,给水、排水设施完备,供电充足,通讯及电视接收便捷,基本实现“六通一平”。

人民生活

2014年,全县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乡镇覆盖率100%,2013年末,全县初步形成了林产品、农产品、新能源、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构建了老城、新城、基地“三位一体、三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新框架。完成了沈彰新城、县城总体规划和控祥规划。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服务性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案件办结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达100%。

旅游

高山烽火台

高山台是一座小山,位于彰武县城西四公里的柳河西南岸,山是南北走向,蜿蜒起伏,象一条奔腾的巨龙,又象一只俯卧的猛虎,山不太高,海拔高度仅176.3公尺。在高山台山之巅,矗立着一座饱经岁月洗礼的烽火台,其台状是方斗形,台基边长9米,顶部边长8米。青砖白灰口,砖长40.2厘米,宽17.2厘米。厚10.2厘米,南面台高8.49米,西面高6米,北面高6.57米,东面已渐成断坡形。1985年6月阜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烽火台,始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边墙外路台之一。古战争遇外敌入侵时,白天放烟,夜晚放火传递信息,在历史上超过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高山台成为了端午节彰武人精神寄托,彰武人每逢端午节一定要到高山台登高眺远。

为了保存历史遗迹,恢复烽火台原貌,1997年,彰武县人民政府把修复烽火台做为为全县人民办的十件好事之一,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烽火台上顶宽8.7米,下底宽9.7米,台高8.7米,使悠久的彰武历史重放异彩。2010年,烽火台扶梯被盗贼偷窃,彰武公安局正全力缉拿盗贼,彰武县委、县政府也在对烽火台扶梯进行修复。

彰武大清沟

彰武大清沟彰武大清沟彰武县境内的大清沟,水清、沟深,藻类繁多,为鱼类的生息、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里的鱼,由于摄食自然食物生长而成,因此,肉质细腻,无异味,并有着天然绿色食品的美誉。大清沟盛产鲤鱼、鲢鱼、鲫鱼、鲶鱼、草鱼、甲鱼等30多种鱼类,最大的鱼达40多公斤。

清沟鱼宴可谓色、香、味、型样样俱全。糖醋鱼酸里带甜,浇汁鱼甜中带咸,干烧的枣红色,红烧的金黄色,溜鱼片乳白色,清沟鱼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鱼鲜味美、口味纯正。食用的鱼均采用现吃现捕现作的方式。二是烹调技术高超。不同的鱼采用不同的做法,用鱼的不同部位,可做出不同口味的佳肴。三是烹调方法花样繁多。有红烧、干炸、糖醋、清炖、清蒸、酸辣、滑溜等20多种。

圣经寺

圣经寺圣经寺圣经寺,蒙古族喇嘛教寺庙。位于彰武县城东北百华里的大四家子乡扎兰营子村。东北与康平、东南与法库居邻。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坐落于龟山山脊之上,四周八山环绕。

创建人一世信持喇嘛包.甘曹扎兰毕(朝阳人),秉承施主宾图郡王旨意,奔走四方,募化资金筹建,原计划建九九八十一间,因故只建成78间。彩壁辉煌的78间三层楼阁正殿,一层(诵经殿)、二层(藏经殿)的梁、柱、斗拱雕刻精美细致,色彩鲜艳;三壁(除北壁墙)墙皮(内外墙)彩绘壁画殿野,画有栩栩如生的《转生图》、《八卦.天文图》、四大天王释迦牟尼佛、天王佛、护法神与民间传说“青牛白丫”等传奇故事。山门3间(扒毁),左、右斋房14间(扒毁),厨房7间(扒毁)和配院多间(喇嘛宿舍),山门前一对石狮与旗杆(拔毁)转经楼等,占地二万平方米建筑群,取名扎兰庙庙章,《混元佛门》。寺庙建筑风格局部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属锆钢式建筑。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世喇嘛包.甘曹图戈杰以广积经卷盛名于世,喇嘛达512名,正殿东北建白塔两座(毁于“文革”时期),更庙名为《圣经寺》,传延至今。1988年,圣经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山

清光绪年间,五台山和尚朱温久募化至此地,见此山雄伟高大,山石林立,遂立下“誓愿”,在此山摩刻佛像千尊。后因战乱,未能如愿,但千佛山却因此而得名。

这里山高树茂,青石壁立,古木苍劲,以峰峦、峭壁、古松、怪石等自然景观为特色。一条四季温泉小溪,清澈见底,从山脚下流过,注入毗连的獾子洞水库。每逢盛夏,山花烂漫,碧绿浓郁;金秋枫口叶以火,硕果累累,千年香树散发的馨香缭绕山间,沁人心脾。最引人注目的是千佛山从峰脊到山腰的崖壁上皆摩刻着佛像,与郁郁葱葱的百余种树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人流连忘返。千佛山现存佛像158尊,佛像系采用浮雕,半浮雕手法雕成,以阴刻双线作头光、背光、线条流畅,清晰自然。佛像大小不同,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高者3.2米,矮者32厘米。有些佛像依稀可辨其彩绘痕迹。

千佛山佛像种类繁多,有群像、有单像、有立像、有坐像;有文静祥合的造像,也有怒目圆睁、青面獠牙的愤怒像;有单面双臂像,有多面多臂像;有佛像、菩萨像、度母像、罗汉像,也有金刚力士像、天王像等。佛像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等。菩萨像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坐骑狮子的大智文殊菩萨,坐骑白象的大行普贤菩萨,普救众生的大愿地藏菩萨等四大菩萨。其中观世音菩萨造像最多,有十一面观音,观音化身白度母、绿度母等。未来佛弥勒菩萨一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神态。藏传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头戴斑霞帽跏跌坐于仰莲上,正在讲经说法,他的左胁侍为贾曹杰,右胁侍为克主杰(一世班禅)。禅宗始祖达摩祖师端坐莲台上。罗汉造像有:伏虎罗汉、举钵罗汉、降龙罗汉笑狮罗汉、托塔罗汉等十八罗汉。四大天王之神像主镇四方,东方持国天王执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执剑,西方广目天王执蛇,北方多闻天王持伞,象征着风调雨顺。还有形象逼真的“关羽松下读春秋”及关圣帝身骑赤兔马,手拿青铜偃月刀,遨游在祥云之上。在山的西南角,凿刻有“观音洞”,也是您光顾的好去处,洞楹额刻汉字“观音洞”门口一副对联“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这副对联反映了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弘传佛法的道场的民间传说。洞面阔2米,进深3米,高2米,洞内祭台上,上下两排各凿三个佛龛。此;同是宣统元年即1909年凿刻竣工的。干佛山摩崖造像是我省保存较好的一处佛教石刻艺术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哲盟博物馆佛教研究专家布仁布和先生见到干佛山佛像后称赞道“千佛山与海棠山的摩崖造像各有千秋,并且拥有大量的海棠山所未有的佛的形象,可以断‘看佛上千佛山’,这众多佛的形象令人拍案叫绝”。1988年干佛山摩崖造像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彰武县地处塞北,风景独特,有广阔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到景区观光游览,八大景观、四条旅游带正在进一步开发。有翰海筑绿屏、梦里听松涛、闻名世界的章古台万亩人工林;有千姿百态的摩崖像、圣经古刹颂经忙、被称作东藏佛教圣地的千佛山宗教旅游区;有山依水秀、水靠山青的高山台风景区;有粉沙砌坝、喜鹊不筑巢、青蛙不鸣叫、被誉为“天下奇沟”的大清沟;有雄伟险峻、号称塞北“小三峡”的闹德海水库;有半湖芦苇半湖莲、鱼跃花更艳的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有湖心品鱼宴、湖畔赏风车的巨龙湖和水清鱼鲜的兴隆山水库风景区;有沙如卧雪、孤烟落日、引人入胜的大漠风光;有延习至今的满族民风民俗……

沙海清沟

此景观位于彰武县西北部的大清沟,坐落在科尔沁沙地南缘,距阜新市110公里。

连绵的沙丘、断裂的峡谷、荡漾的碧波、广袤的草原、沙丘植物和珍禽异兽等构成了大清沟颇为奇特完美的自然景观。在这里既可以观赏山光湖色和举世闻名的粉沙大坝,还可看到水库中戏游腾跃的鲢、鲤、鲫、草鱼。大清沟以其独特的沙海和原始森林汩汩流出的天然泉水组成,总库容量为200万立方米,碧水清澈见底,上游万泉喷涌,下游水平如镜。湖面开阔,岸曲悠长,倒影清晰,景致奇妙。飞来峰、降魔塔、大漠行宫、菊玛女神像、鸵鸟园、滑沙场等景观给游人留下无限的神秘感。大清沟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被人们发现,流传出“八大怪”:马架房、土板墙、沙土打墙墙不倒,原始森林冬天有青草;大涝不洼,大旱不干,乌鸦不筑巢,青蛙不会叫,更为大清沟蒙上了一层秘不可测的面纱。在沙海碧波中品鱼宴、游森林、赏驼鸟、垂钓、游泳……尽享大自然丰厚的馈赠。大清沟景区已成为辽宁乃至东北的重要景区。

巨龙湖

巨龙湖巨龙湖巨龙湖位于阜新市彰武县城东北后新秋镇,距县城35公里,有彰康公路可通阜新市彰武。1959年以混沌河改修建成水库,1970年竣工。修水库时,因开挖两条引水渠道,形如龙须,故取名为“巨龙湖”。巨龙湖水库汇水面积为27.5平方公里,主坝长1825米,坝高55米,顶宽4.5米,总库容量1,440万立方米。

巨龙湖增添了游艇、垂钓等设施,辟为旅游景点。游人乘游艇可畅游宽阔的湖面。至湖中,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如入江南水乡。湖中有小岛,面积约10亩,于岛上修建了“巨龙亭”,设水上餐厅,特殊风味的“鱼宴”,令游人一饱口福。

自然保护区

那木斯莱又叫“那木斯莲矮”,蒙语意为“开莲花的泡子”。它位于彰武县四合城乡境内,是辽宁省彰武县那木斯莱莲花泡自然保护区核心部位。这里景色秀丽,尤以盛产莲花而著称。来此游览,既可以饱览大漠风光的粗犷,又能领略水乡秀色的妩媚,真可谓一举两得。

登上那木斯莱管理所的二层小楼举目远眺,可见远山含黛,沙丘逶迤,过渡地带特有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在绿树白沙的怀抱中,千余亩水面波光粼粼,犹如镶嵌在沙海中的珠玑。

当热心的船工摇动双桨,小木船咿咿呀呀地把你送向荷花深处,你仿佛进入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境。那一株株从微山湖引进来的红莲、白莲、当地产的古莲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或怒放、或含苞、或结蓬,千姿百态,煞是好看。船桨击水,不时惊得鱼儿跃出水面,大个鲤鱼跃出落下,啪啪作响,水花四溅。

荣誉

2018年10月,彰武县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