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镜头

快镜头

目录导航

拼音

kuài jìng tóu

释义

快镜头快镜头我们看电影,正常情况下,电影放映机和摄影机转换频率是同步的,即每秒拍24幅,放映时也是每秒24幅。这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速度。如果摄影师在拍摄时,减慢拍摄频率,小于24格/秒时,放映时,银幕上就出现了快动作,又叫“快镜头”。快动作的镜头运用得当,会产生一种夸张的喜剧性效果。例如:用每秒拍四至六幅的画面给一匹跑得很慢的马拍电影,再用每秒24幅的正常速度放映,银幕上就会出现马跑得飞快的画面。当然,如果加快拍摄频率,如每秒拍48幅,那么,放映时,仍为每秒24幅,银幕上就会出现慢动作,这就是通常叫的“慢镜头”。慢镜头在影视的造型中有特殊的意义。它能人为“延缓”动作节奏,“延长”动作时间,使观众看清在正常情况下看不清的一些动作过程,因此普多夫金称慢镜头是“时间的特写”是一种有意识引导观众注意的方法。 开车、跑步时拍摄会有模糊镜像。[1]

优点

快镜头能够在较慢的镜头根本无法拍摄的暗淡光线条件下进行拍摄。 

假设现在有两架照相机,一加装有f/2镜头,另一架装有f/4镜头。如果想在暗淡的光线下拍摄一张室内照片,检查测光表的结果后就会发现将镜头的孔径开到f/2,并使用1/30秒的快门速度刚好可以捕捉到足够的光线,拍摄到一张曝光适当的照片。结果:正如这些照片所示,使用f/2镜头以1/30秒的速度可以拍摄这一场景;而使用f/4镜头并以1/30秒的速度就不能进行成功地拍摄,因为它能够传送到胶片的最大光量也不足以使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所以,快镜头可以使摄影者在更宽泛的照明环境下不增加人工光而进行拍摄工作。 

缺点

在一定程度上是费用方面的问题。快镜头的价格比同等质量的慢镜头要高得多。快镜头通常体积也大些,分量也重些。此外,由于制造快镜头需要的技术更为复杂,所以在最大孔径下往往成像不是非常清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