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秋沙鸭

褐秋沙鸭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褐秋沙鸭

  外文名称:Brazilian Merganser

  别称:巴西秋沙鸭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秋沙鸭属

  拉丁学名:Mergus octosetaceus

  命名时间:Vieillot,1817

外形特征

  褐秋沙鸭身长49-56 cm。是一个羽色深暗的秋沙鸭,有一个细长的长冠深绿色具光泽,雌鸭的冠通常较短。上体暗灰色,胸部浅灰色,腹部白色,特别是翅膀上的白色翼镜在飞行时非常明显。有一个细长的锯齿状红色的脚,鸭喙和腿黑色。雌鸭的鸭嘴较短波峰较小。褐秋沙鸭的身材相对苗条,雌雄的颜色是一样的。幼鸭区别于成鸭的主要是黑白色的喉部和胸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褐秋沙鸭分布图褐秋沙鸭分布图

生活习性

  栖息活动于热带森林茂密的浅水溪流、湍急的河流和环绕清澈的海水中。主要饲料是鱼类,也补充一些软体动物,昆虫及其幼虫。

生长繁殖

  一般在距河流8至14公里的堤岸上,根据适用性筑巢和觅食而建立永久领地。巢建在树洞、石隙或废弃的洞穴里。繁殖季节在南半球的冬季,此时降雨很少,水位低,但地理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繁殖期通常在6月和7月,每巢下3至6枚卵,雏鸡的孵化期在7月和8月。幼鸭到的9月或10月就已经具有飞行能力。只有母鸭孵卵,但父母双方都参预对幼鸭的照顾。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鸭子父母双方的行为,它们共同直接给小鸭喂食和鸽子喂幼鸽一样。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极危(CR)。

物种简介

       秋沙鸭属(学名:Mergus)是雁形目鸭科的1属。共有5种7亚种。该属特点为嘴形侧扁,边缘具锯齿;雌雄鸟均有羽冠;后趾具宽阔的瓣膜,后趾连爪较其宽度(连同瓣蹼)不超过3倍,甚至仅2倍;两性羽色不同。除非洲和澳大利亚外,在其余各洲均有分布。中国有4种,即斑头秋沙鸭、中华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主要见于东部地区,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

  鸭科秋沙鸭族秋沙鸭属的几种鸟类通称。虽然大多生活于淡水,但与番鸭和金眼鸭一同归入秋沙鸭族(一个海鸭族)。秋沙鸭是一些潜水能力极强的鸭子。主要吃鱼类,秋沙鸭的嘴和其它鸭类有所不同,细长而有发达的锯齿,适合捕捉身体光滑的鱼类。其成员绝大多数分布于寒冷的北方,只是南美洲的褐秋沙鸭以及已经灭绝的新西兰的奥克兰秋沙鸭分布于南半球。秋沙鸭是体长、有冠的潜水鸟。肉味腥臭,故俗称废物鸭。该属的代表种中华秋沙鸭为中国特产。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成双;雄鸟:头和上背均黑;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皆白色;有白色翼镜;下体白,体侧有黑色鳞状斑。雌鸟:头棕褐色;上体蓝褐色;下体白色。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游至隐蔽处。在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4枚。卵长椭圆形,浅灰蓝色,遍布不规则的锈斑,重57.2克,大小63.7×45.8毫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