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

文县

中文名 文县
车牌代码 甘K
外文名 WenxianCounty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省陇南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
下辖地区 城关镇、碧口镇等20个乡镇
县长 李彦平
行政区类别 市辖县
著名景点 文县天池、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等
电话区号 0939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以西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8]

历史沿革

文县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已有人类活动,据考古发现堡子坝朱家台黄土坪文化遗址、石鸡坝哈南寨坪文化遗址等十处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址。[9]

战国至西汉初为氐族所居。《史记·西南夷传》“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时置阴平道,属广汉郡。汉安帝永初二年(108)改广汉北部都尉为广汉属国都尉,治阴平。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9]

邓艾偷渡阴平作战图邓艾偷渡阴平作战图三国时期,阴平一带初属魏。蜀汉建兴七年(229)诸葛亮遣陈式攻克武都、阴平二郡,蜀汉阴平郡领阴平、刚底、甸底、广武四县;炎兴元年(267年)魏将邓艾攻下阴平后,偷渡阴平道,奇袭成都,蜀汉灭亡。[9]

西晋初年废阴平郡,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复置,属秦州。太康三年(282年)阴平属雍州,下统阴平、平武二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又改属梁州。晋怀帝永嘉六年(312)阴平郡郡守董冲逐太守王鉴,以郡降于“成汉”政权。汉民大部流移入蜀。氐羌人属仇池氐王杨茂搜统治。[9]

东晋十六国杨氏世代居住此地,虽先后臣属于成汉、东晋、后赵、前秦、刘宋、北魏等南北政权,接受其封号,但实际上未置郡县。442年,杨难当族弟杨广香在阴平一带立“阴平国”。至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在文县西元置阴平郡领曲水一县。又于文县西南置葭芦郡领建昌、正西二县。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周明帝二年(558)三月以阴平、葭芦二郡置文州,治建昌。[9][10]

文昌楼文昌楼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芦北、阴平二郡,以建昌、曲水、正西三县属文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州为郡,阴平郡辖县曲水、长松、正西三县。实行郡、县两级制。[9]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州置文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建立道制,文州属剑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文州改置阴平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复置文州。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改属山南西道。唐僖宗文德初(889年)改置威戍节度使领文、扶二州。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入蜀。[9]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文州归为蜀地,先后由三个政权所统属:前蜀王建十九年,后唐占川九年,后蜀孟知祥占川三十二年。后蜀清泰元年(934年)文州被撤。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灭蜀复置文州,隶西川路。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改属为利州路。后改属利州西路,利州西路与利州路时分时合,文州改属频繁。端平三年(1236)文州在蒙古军战乱中州郡县俱废。[9]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又复置文州,属吐蕃宣慰司脱思麻路礼店文州蒙古汗儿军民元帅府,后裁府仍文州。[9]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降文州为文县,隶陕西布政司巩昌府阶州。洪武六年(1371年)县又设守御千户所,隶陕西行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隶秦州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裁县归所,属阶州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又改置文县,县城有县令,所城守御千户所为守御。[9]

清顺治初仍置文县,隶陕西巩昌府阶州辖。顺治十六年(1659)裁去千户所。康熙六年(1667)陕西与甘肃分治,设甘肃行省文县从属甘肃省。雍正六年(1728年)开始对部分省、府境进行大调正,文县直隶阶州,县境界己基本稳定。[9]

1912年文县隶陇南道,1913年后改渭川道。1931年文县属甘肃第一行政专员监察公署(驻岷县)。1944年,文县划归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武都)。[9]

文县文县(4)1949年7月2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组建武都分区,文县属之。12月11日文县和平解放。1950年文县属武都专区直辖。1950年下设6区47乡183个行政村。1953年改划为九区:兴文、丹堡、玉垒、碧口、临江、梨坪、桥头、石坊、中寨和70个乡。1955年调正为五区:兴文、丹堡、碧口、临江、石坊和35个乡镇。1963舟曲县博峪公社划归文县,县内置31公社。1983年底改置24乡为乡人民政府,碧口、城关镇人民政府,全县时为309个行政村。1984年4月省政府决定文县博峪划归舟曲辖。全县设两镇:城关、碧口,二十三乡:铁楼、尚德、横丹、丹堡、上丹、刘家坪、玉垒、范坝、店坝、肖家、中庙、临江、口头坝、尖山、桥头、屯寨、梨坪、舍书、石坊、石鸡坝、马营、堡子坝、中寨乡。[9]2004年,撤销横丹乡并入尚德镇,上丹乡并入丹堡乡,肖家乡并入中庙乡,店坝并入范坝乡,马营乡上半片并入中寨乡,下半片并入石鸡坝乡。屯寨乡改名天池乡。[9]2012年中寨乡撤乡建镇。2014年7月,桥头、临江撤乡建镇。2016年,梨坪乡、天池乡、堡子坝乡、石坊乡、石鸡坝乡、丹堡乡、中庙乡、范坝乡撤乡建镇。

2020年2月,经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文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1月,文县辖14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305个行政村。[9]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邮编 居委会 村委会 村民小组
文县 4994 城关镇 746400 7 305 1305
城关镇 154 文津区 746400 4 17 64
尚德镇 209 尚德 746400 - 20 69
铁楼藏族乡 324 铁楼 746400 - 16 51
丹堡镇 518 丹堡 746410 - 15 57
刘家坪乡 345 刘家坪 746410 - 4 17
碧口镇 200 碧口中街 746412 3 12 82
中庙镇 282 中坪 746413 - 19 118
范坝镇 487 田家湾 746411 - 22 140
玉垒乡 238 玉枕 746412 - 12 56
石坊镇 132 石坊 746409 - 14 31
堡子坝镇 280 堡子坝 746405 - 16 74
石鸡坝镇 252.18 安昌河 746408 - 17 60
中寨镇 378.82 中寨 746407 - 20 76
临江镇 113 临江 746401 - 13 52
桥头镇 222 桥头 746404 - 23 117
天池镇 277 屯寨 746404 - 8 36
尖山乡 130 老爷庙 746401 - 10 40
口头坝乡 217 柳家 746401 - 15 68
梨坪镇 171 李家坝 746402 - 22 69
舍书乡 64 板石 746401 - 10 28

自然环境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邮编 居委会 村委会 村民小组
文县 4994 城关镇 746400 7 305 1305
城关镇 154 文津区 746400 4 17 64
尚德镇 209 尚德 746400 - 20 69
铁楼藏族乡 324 铁楼 746400 - 16 51
丹堡镇 518 丹堡 746410 - 15 57
刘家坪乡 345 刘家坪 746410 - 4 17
碧口镇 200 碧口中街 746412 3 12 82
中庙镇 282 中坪 746413 - 19 118
范坝镇 487 田家湾 746411 - 22 140
玉垒乡 238 玉枕 746412 - 12 56
石坊镇 132 石坊 746409 - 14 31
堡子坝镇 280 堡子坝 746405 - 16 74
石鸡坝镇 252.18 安昌河 746408 - 17 60
中寨镇 378.82 中寨 746407 - 20 76
临江镇 113 临江 746401 - 13 52
桥头镇 222 桥头 746404 - 23 117
天池镇 277 屯寨 746404 - 8 36
尖山乡 130 老爷庙 746401 - 10 40
口头坝乡 217 柳家 746401 - 15 68
梨坪镇 171 李家坝 746402 - 22 69
舍书乡 64 板石 746401 - 10 28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文县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陕西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是甘肃的南大门。东南与四川青川、平武县接壤,西邻四川九寨沟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市辖区武都区。南达成都、重庆,西连九寨沟、黄龙寺,北通武都、兰州。地处东径104°16'16''-105°27'29'',北纬32°35'43''-33°20'36''。东西长217公里,南北宽156公里,幅员面积5000平方公里。文县位置境域文县位置境域

气候

文县地处西秦岭山脉,南秦岭山带,是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地表起伏大,岩石祼露,沟壑发育。全境为中高山地和河川谷地地貌类型。西秦岭岷山册脉的两大主脉插岗梁、摩天岭分布于县境南北两侧。从西向东横贯全境,构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最低点是东南部中庙乡的罐子沟,海拔550米,最高点是西部堡子坝乡的雄黄山,海拔4187米。由于江河穿越群山,经多年河流沉降和淤积形成了一部分河谷川台地。河谷川地海拔从罐子河的550米——县城的946米——中寨乡新寨村的1600米,地势在阶梯式立体地理结构,沟谷与山顶高差常在1000米以上,山坡坡度在40~60度以上,局部地区至80度左右,形成悬崖峭壁,成为不能利用之地。多数山岭海拔在2700米以上,多数山沟长10~50公里之间。高山重叠,峰谷交错,沟壑纵横,谷地狭窄,超度陡峻,水流湍急。“山上雪花飞舞,山下桃红柳绿”是文县地形的真实写照。[9]文县风景文县风景(20)

根据全国标准海拔1300米以上为高山山地计算,县境内90%以上为高山山地,10%为河谷川地,高山山地为插岗梁山地和摩天岭山地,河谷川地为白水江及其支流河谷川地和白龙江及其支流河谷川地。文县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1.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3%;3000-4000米面积435.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3%;2000-3000米面积1518.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4%;1000-2000米面积2690.8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88%;1000米以下面积347.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96%。[9]陇南最高峰——雄黄山陇南最高峰——雄黄山

水文

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5-15℃,无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200-1800小时,无霜期250-310天。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

自然资源

文县有“两江八河”(白龙江、白水江、龙巴河、洋汤河、马莲河、中路河、白马河、丹堡河、让水河、小团鱼河),360多条溪流,年径流量达9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分别是全省和全国的7.4倍和4.2倍,白龙江为嘉陵江一级支流,横贯文县七个乡镇,在文县境内全长104.5公里;白水江属长江三级支流,全长157公里,在文县境内全长127公里,流域面积达254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75亿立方米。[9]碧口水库碧口水库

水能资源

矿藏资源

文县是甘肃省的水力资源大县。电能理论蕴藏量303万千瓦,可开发量212万千瓦,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境内规划建设水电站132座,目前已建成水电站75座,装机容量111.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5.2亿千瓦时,其中,碧口水电站装机30万千瓦,苗家坝水电站总装机24万千瓦。

文县水能资源文县水能资源

生物资源

高楼山高楼山文县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30余种,其中硅石矿带绵延达100公里;重晶石探明储量4000万吨,远景储量近1亿吨;碧口地区铜矿探明金属储量近15万吨。全县25个乡(镇)均有黄金分布,著名的阳山金矿,初步探明储量308吨,控制储量在进一步扩大中,类卡林型金矿中,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矿。在前震旦系碧口下亚群和震旦系碧口上亚群成矿带广大区域内,有铀、锰、铁、钴、硫、镍、煤、磷、水晶石、冰洲石、毒重石、大理石、石灰石等。

人口

文县有两个总面积为250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省自然保护区,栖息着100只大熊猫,2000多只金丝猴及羚牛、雪豹、大鲵、林麝、黑熊等3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全部兽类77种;鸟类275种、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24种;高等植物2160种,甘肃新记录33濒危珍稀植物珙桐、香果树、红豆杉等617种。

文县有亚热带海洋类鱼资源68种,有野生花卉“黄海棠、红海棠、毛杓兰、西康兰、铁橡树、京山梅、太师、台灯树、紫牡丹、映山红、黄杜鹃、红杜鹃”等100多种。有虫草、贝母、当归、大黄、白芪、天麻、猪苓、杜促等1260多种野生、家种中药材。

绿色食品山野菜珍品有"蕨菜、微菜、皇菜、黄花、水蕨、刺嫩芽"等20多个品种。与此同时,拥有珍贵大型林木真菌"蘑菇、香菇、羊肚菌、猴头菌、牛肝菌、松茸、黑木耳、金耳、银耳等194种。文县大熊猫文县大熊猫

人口概括

民族概括

2014年,文县总人口23.5084万人,出生率9.06‰,死亡率3.36‰,人口自然增长率5.7‰。常住人口23.3306万人,城镇人口2.4547万人。

2016年,文县总户数9.05万户,总人口24.7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15万人。

2017年,文县总户数9.0360万户,总人口24.4765万人,常住人口22.86万人。出生率13.99‰,死亡率6.69‰,人口自然增长率7.30‰。

根据陇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文县常住人口196906人。[11]

文县2014年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乡镇 总人口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常住人口 非农村人口
合计 23.5084 11.6132 11.8952 23.3306 2.4547
城关镇 2.919 1.4420 1.4770 2.8961 1.2732
碧口镇 1.7083 0.8439 0.8644 1.6727 0.6756
尚德镇 1.1529 0.5695 0.5834 1.1523 0.0569
中寨镇 2.1987 1.0862 1.1125 2.1655 0.0385
桥头镇 2.2674 1.1201 1.1473 2.2619 0.0491
临江镇 0.7765 0.3836 0.3929 0.7688 0.0376
铁楼乡 1.0641 0.5257 0.5384 1.0599 0.0254
丹堡乡 0.8228 0.4065 0.4163 0.8227 0.0413
刘家坪乡 0.1709 0.0844 0.0865 0.1662 0.006
玉垒乡 0.5601 0.2767 0.2834 0.5598 0.0198
范坝乡 1.1178 0.5522 0.5656 1.1108 0.0241
中庙乡 1.2486 0.6168 0.6318 1.2356 0.0344
口头坝乡 0.6969 0.3443 0.3526 0.6969 0.0139
尖山乡 0.4232 0.2091 0.2141 0.4228 0.015
梨坪乡 1.2546 0.6198 0.6348 1.2359 0.0153
舍书乡 0.4381 0.2164 0.2217 0.4336 0.0129
天池乡 0.6747 0.3333 0.3414 0.6707 0.008
堡子坝乡 1.5136 0.7477 0.7659 1.5035 0.0423
石坊乡 1.0357 0.5116 0.5241 1.0362 0.0529
石鸡坝乡 1.4645 0.7235 0.7410 1.4587 0.0125

政治

文县2014年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乡镇 总人口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常住人口 非农村人口
合计 23.5084 11.6132 11.8952 23.3306 2.4547
城关镇 2.919 1.4420 1.4770 2.8961 1.2732
碧口镇 1.7083 0.8439 0.8644 1.6727 0.6756
尚德镇 1.1529 0.5695 0.5834 1.1523 0.0569
中寨镇 2.1987 1.0862 1.1125 2.1655 0.0385
桥头镇 2.2674 1.1201 1.1473 2.2619 0.0491
临江镇 0.7765 0.3836 0.3929 0.7688 0.0376
铁楼乡 1.0641 0.5257 0.5384 1.0599 0.0254
丹堡乡 0.8228 0.4065 0.4163 0.8227 0.0413
刘家坪乡 0.1709 0.0844 0.0865 0.1662 0.006
玉垒乡 0.5601 0.2767 0.2834 0.5598 0.0198
范坝乡 1.1178 0.5522 0.5656 1.1108 0.0241
中庙乡 1.2486 0.6168 0.6318 1.2356 0.0344
口头坝乡 0.6969 0.3443 0.3526 0.6969 0.0139
尖山乡 0.4232 0.2091 0.2141 0.4228 0.015
梨坪乡 1.2546 0.6198 0.6348 1.2359 0.0153
舍书乡 0.4381 0.2164 0.2217 0.4336 0.0129
天池乡 0.6747 0.3333 0.3414 0.6707 0.008
堡子坝乡 1.5136 0.7477 0.7659 1.5035 0.0423
石坊乡 1.0357 0.5116 0.5241 1.0362 0.0529
石鸡坝乡 1.4645 0.7235 0.7410 1.4587 0.0125

经济

文县民族概括文县民族概括文县民族以汉族、藏族、回族为主,同时散居有撒拉、彝、蒙、苗、满、土家、东乡、朝鲜、仡佬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11个,少数民族有33个村60个社,分散居住在铁楼、碧口、石鸡坝、堡子坝、梨坪、天池、丹堡、刘家坪、城关、中寨等十个乡镇,共2201户864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9]

第一产业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李彦平
副县长 刘忠福、王协俊、罗达、曹先良、杨军、杨彬、梁丰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文元旦
县委副书记 李彦平、贾爱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永成
副主任 左仁顺、王建忠、王永宁、刘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赵爱平
副主席 张群慧、杨雪红、侯志中、张德武

参考资料来源:[12][13][14][15]

第二产业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李彦平
副县长 刘忠福、王协俊、罗达、曹先良、杨军、杨彬、梁丰

第三产业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文元旦
县委副书记 李彦平、贾爱会

文化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永成
副主任 左仁顺、王建忠、王永宁、刘刚

地方民俗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赵爱平
副主席 张群慧、杨雪红、侯志中、张德武

名特小吃

综述

2017年,文县实现生产总值24.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026亿元,第二产业6.0336亿元,第三产业13.9114亿元。

2016年,文县实现生产总值25.8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亿元,增长17.7%。职工平均工资50212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0元,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9元,增长8.6%。

2015年,文县完成生产总值23.35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增长12.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01亿元、公共财政收入2.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5.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92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23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4.1%。2020年,文县完成生产总值55.71亿元,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4亿元,下降18.9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7亿元,增长4.7%。

2011-2015年文县主要经济指标列表
年份 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大口径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
2011年 15.25亿元 - 3.34亿元 2.24亿元 8160元 1986元
2012年 17.37亿元 - - - - -
2013年 20.39亿元 68亿元 5.63亿元 3.78亿元 16884元 3459元
2014年 21.13亿元 65.84亿元 5.75亿元 3.7亿元 16188元 3456元
2015年 23.35亿元 75.21亿元 6.45亿元 4.01亿元 17920元 5023元
参考资料:[9]

社会

2011-2015年文县主要经济指标列表
年份 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大口径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
2011年 15.25亿元 - 3.34亿元 2.24亿元 8160元 1986元
2012年 17.37亿元 - - - - -
2013年 20.39亿元 68亿元 5.63亿元 3.78亿元 16884元 3459元
2014年 21.13亿元 65.84亿元 5.75亿元 3.7亿元 16188元 3456元
2015年 23.35亿元 75.21亿元 6.45亿元 4.01亿元 17920元 5023元
参考资料:[9]

教育事业

文县李子坝茶园文县李子坝茶园2014年,文县土地资源总面积750.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9.6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2.59万亩,比上年增长1.5%。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8.38万亩,比上年增长0.2%;油料种植面积3.01万亩,比上年增长2.4%,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比上年增长3.5%;药材种植面积5.5万亩,比上年增长3.8%,其中党参种植面积4.91万亩。比上年增长12.9%;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比上年增长5.7%。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3.72:26.28调整到72.98:27.02。全年大牲畜存栏5.59万头。猪存栏9.1万头。羊存栏4.57万只。家禽存栏33.43万只;肉类总产量达7983吨。鲜蛋产量达到1003吨;全县养鱼网箱达到1887口,水产品产量达到1114吨,比上年增长11.4%。[9]

2014年,文县粮食总产量达到74060.09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夏粮产量达到18066.45吨。比上年增长7.8%;秋粮产量达到55993.64吨,比上年增长6.8%。药材产量达到4770吨。比上年增长6.8%;蔬菜产量达到75421.4吨。比上年增长9.3%;油料产量达到3290吨,比上年增长3.1%。全年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89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全年新修水平梯田面积0.37万亩,累计达到23.5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7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9.25万亩。[9]

社会保障

文县工业以煤炭、水电、水泥、酿造为主。[16]

碧口水电站碧口水电站2013年,文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8亿元,比2012年增长18.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比2012年增长39.1%,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0%。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4.8%,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量下降4.3%。

2014年,文县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6937万元,比上年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087万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7717万元,同比下降2%;集体企业完成507万元,同比增长2.7%;私营企业完成5621万元,同比增长10.4%;股份有限企业完成2494万元,同比增长26.4%,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完成28748万元,同比下降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8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5983.3万元,比上年增长42.8%。[9]

2016年,文县完成工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14.2%,新建成投产了文县中庆塑料制品厂、李子坝水电站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30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9亿元,增长5.6%。

文体事业

2014年,文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95万元,同比增长12.8%。分销售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4297.7万元,同比增长16.9%;乡村实现零售额23197.3万元,同比增长7.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8085万元,同比增长17.3%;零售业实现37387.7万元,同比增长11.3%;住宿业实现3800万元,同比增长4.8%;餐饮业实现8222.3万元,同比增长17.1%。[9]

2016年,文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109万元,增长9.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8亿元,增长3%;贷款余额53.6亿元,增长10.3%;居民储蓄存款40.3亿元,增长16.5%。

医疗卫生

广电事业

玉垒花灯戏

花灯戏,因最初在正月十五日演出,台前台后挂满花灯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现在陇南文县玉垒一带,又称为“玉垒花灯”。

铁楼“白马人"

铁楼,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传掘地一大铁炉而得名,又叫铁炉寨。历史悠久,开发较早,铁楼藏族乡旧寨草坪有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境内的白马藏族,又称“白马人”,性情豪放,能歌善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白马藏族人和传统藏族不同,如不懂藏文,不信奉活佛、喇嘛;白马藏族人信奉原始宗教,服饰区别于藏族,历史上军事组织和皇朝统制形成地方特色,民间传统与藏族有别,不与外族通婚,亦不与其他藏族通婚。白马舞蹈白马舞蹈

池哥昼

文县白马藏家山寨跳的面具舞“池哥昼”,已有千年历史,具有祈祥纳福、期盼山寨平安、五谷丰登的寓意,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遗”保护工程项目。

乡村振兴

名优特产:文县出产大量农业特色产品,不但种类多、分布广,而且产量高、品质优。文县以油橄榄作为近期主导产业,茶叶、纹党、蔬菜、花椒、水产作为近期见效的重点区域产业。。“谷云春茶叶”、“阴平冬枣”和“贾昌柿饼”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文县绿茶、文县纹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文县绿茶文县绿茶

小吃:文县群众依托多样化的农作物和农业特色产品,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物质,创造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各色小吃争奇斗艳,主要有米皮、面皮、洋芋搅团、箭头子、面疙瘩、酸菜面片、豆花面、凉粉、油茶、包谷面搅团、洋芋丝丝饼子、卷膜、炒卷膜、肉夹馍、碧口臭豆腐、米粉、豆丝、小笼包子、牛筋面、黄豆面、玉米拌面饭、臊子面、小豌豆面、八宝粥等。[9]

旅游

著名人物

文县一中文县一中2013年,文县新补充教师182人,普通本科上线人数比2012年增加86人,创建市级示范性中小学5所、幼儿园2所。2013年,文县完成专利申请14件,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907万元。

2014年,文县学校总数261所,教职工2906人。其中:专任教师2727人。在校学生数3267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4000人,初中7794人,高中4190人,中等职业学校1270人,幼儿园511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初中入学率99% 。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99.4%、97.6%、82.9%。2014年,文县高中招生4190人,减少0.4%;初中招生2653人,下降1.2%;小学招生2172万人,下降2.5%。[9]

荣誉

文县风光文县风光(22)

截止2012年末,文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58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5782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52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52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6258人,五保户供养人数142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187542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108853人。

2016年全年,文县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44亿元;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标准提高到362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年提高到3300;农村五保年供养标准从3500元提高到4114元;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656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26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652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5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6627人,五保户供养人数148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186744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110983人。

词条图册

截止2014年末,文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演出82场次,观众达10万人次;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万余册;博物馆1个;文化古迹7个,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市级2处;文物藏量890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