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村漈下村开阳村占庄村毛阳村柘岱口村坑西村陈坑村岙头村尹家村。
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类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6.2℃,最热7月平均气温26.8℃,最冷1月平均气温4.9℃。年降水量1792.4毫米,年无霜期219天。境内主要的河流有一条:周公源。它发源于福建省浦城县营盘尖南麓(海拔1664米),全长52.5公里。境内主要支流有乌岗坑、昌裘坑、左别源、潘接坑、流亚坑、陈坑、山石坑、金溪、锁匙坑、黄枝坑、河边坑等。周公源属钱塘江水系,系径流河。周公源周公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3.28立方米/秒。1953年6月,境内柘岱口村设立雨量站,测量降水情况。境内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温度相对稳定,水灾较多。
境内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仙霞岭山脉自福建省浦城县入境,一支向北,为遂昌县与江山市界,一支向东北延伸入黄沙腰镇。千米以上山峰80余座,为县地势最高的边远山区乡镇。其中最高峰小九龙,海拔1624米。全乡有耕地251公顷,占总面积的1.49%;有山地16123公顷,占总面积的95.4%。森林覆盖率85.7%,是县重点林区。目前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萤石矿。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社会公益、福利事业较弱,大量流动人口在我村租房屋住,给我村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在柘岱口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根据党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意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并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以实施盘活土地资源、加快资金循环运行、综合资源开发、依托城市发展、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增加农民收入、造福子孙后代"的工作发展思路。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5620元增加到7470元。
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社会公益、福利事业较弱,大量流动人口在我村租房屋住,给我村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在柘岱口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根据党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意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并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以实施盘活土地资源、加快资金循环运行、综合资源开发、
(一)协助乡政府领导组织起草或审核以乡政府名义发布的公文。
(二)受理乡政府各科室和乡属各部门请示上级政府的公文;受上级政府委托或交办,组织有关协调工作,提出审核意见,报上级政府领导审批。
(三)根据乡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乡政府领导指示,组织和参与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四)督促检查乡政府各科室和乡属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县政府文件、会议决定事项及县政府领导重要批示的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政府领导报告,提出建议。
(五)负责乡政府各类会议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协助乡政府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
(六)负责乡政府各类活动的组织和乡政府领导的活动安排。
(七)负责向乡政府领导报告重要情况,协助乡政府领导组织处理由乡政府直接处理的突发事件、重大事故。
(八)负责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中的有关问题。
(九)负责乡政府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十)负责乡政府的行政复议受理和应诉,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和备案,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十一) 负责乡党委、乡政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乡党委、乡政府的安全保卫工作。
(十二) 负责乡党委、乡政府的来宾接待工作。
(十三) 负责管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十四)办理乡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位于该乡际下行政村尤家墩自然村旁。沿坎坷不平的石阶拾级而上,偶尔经过一小段泥路。山间凉风习习,格外清新。行得好一段路,额头有汗渍渗出。正徘徊间,已到了山顶,里进有一红墙白瓦显现,原来是一间寺庙,称作“仙峰庵”。内供奉观音菩萨、关圣、地藏王等神位,常有信男信女来此礼拜。寺庙左侧有块空地。沿菜地内侧小路进去,只行得200米,但见一巨石耸立,就是“神仙叠石”。在山岩外端,巍然立着一巨石,如遭受刀砍剑劈,笔直陡峭,上面不长一草一木。奇怪的是,在巨石头顶,竟然蹲卧着一块更庞大的石头,像一柄蘑菇。绕过石壁,正面瞧去,却又似恐龙;另一端望去,俨然成了狮子;真是一个方位一个模样!
位于该乡柘岱口行政村。遂昌县文物保护单位。县人民政府发文命名为“寨门”。此门用石条筑成,呈圆弧形。历史久远,现今仍存。最初修筑石门有什么用途,已是无可考证。当地老人介绍,古寨门有500余年历史了。古寨门门中有门,号是民国时期加上的。当时国内战乱,土匪横行。村民们纷纷出资出力,建好小门,用于防匪。岙头龙山大殿:位于该乡岙头行政村。
位于毛阳行政村。外人一到毛阳,走到内坞与外坞交界的路口,就看见一株高大而沧桑的桂花树。树干粗糙、显灰白色。叶革质,对生,呈长椭圆形,少许嫩叶边缘有锯齿。树高达20余米,树冠呈伞状,覆盖近500平方米。据《遂昌县志》记载,此树胸围达3.14米,要4个大人伸展双臂方可抱拢树干,是全县最大的桂花树。据当地老人说,该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此树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微风拂过,扑鼻的香味迎面而来,过往的行人脚都挪不动了。可连续开花两次,间隔15天左右。花开时节,真是香瓢百里、熏醉游人。
古时柘岱口乡地处边远山区,穷山恶水,人民的日子过得异常维坚。有群众唱得一山歌:送饭歌太阳对中挂天空,三姐送饭到山中。哥哥问姐什么菜,苦麻腌菜薤头葱。不吃薤头不吃葱,快快回去宰鸡公。宰了鸡公犹则可,害了鸡母无老公。
据说“八宝灯”是龙山大殿庙祝创建的,历史悠久。解放前,“八宝灯”红及一时,每年新春佳节都要在四方村庄演出,直至二月才停止。因为“八宝灯”是根据“八洞神仙”兵器所创,是驱魔镇邪的象征,深受当地百姓欢迎。解放后,因为种种原因就,已有五六十年没有再扎这种“灯”了。为了使这一民间文化艺术不至失传,1998年,由叶发雄、叶益伟、叶发华三人组织当地参加过“八宝灯”演出的老人。老人们以作画、口述等多种形式的回忆,通过半月有余的时间,将“八宝灯”重现本来面目。并在次年农历下月初二出灯,到柘岱口、黄沙腰、大熟、毛阳等16个自然村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村民自发地帮助。2004年10月,恰逢遂昌县文化大集隆重举行,岙头“八宝灯”又重焕生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声喝彩。
剪纸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手工活。它即要求精细和美观,更追求创新的时代感。在民国时期,柘岱口乡有许多妇女从事剪纸。这几年只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此番手艺。如果你要看到完整的剪纸过程,一定要非常有耐心。在和煦的阳光下,抑或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老人手捧着纸,用饱含深情的目光注视着,专心致志的。在“咔嚓咔嚓”声中,纸屑随风而飘。一盏烟工夫,鸟儿、猴儿、花儿……就在他们的手中展现出来,活灵活现,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