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抗体

ana抗体

中文名 ana抗体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原理简介

ana抗体ana抗体  ana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症(Sj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抗核抗体在类风湿病人中约有20%~50%IgG型ANA呈阳性,小儿类风湿ANA的阳性率约19%~35%,伴发虹膜睫状体炎者阳性率高(505~90%),故ANA阳性预示类风湿有发生慢性睫状体炎的可能。已发现75%类风湿病人有多形核白细胞的特异性ANA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可使白细胞核受到破坏。

详细内容

ana抗体ana抗体  ana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各ANA区分开来,如(一)抗DNA抗体,(二)抗组蛋白抗体,(三)抗非组蛋白抗体,(四)抗核仁抗体等。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种类。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ANA 主要存在于IgG,也见于IgM、IgA,甚至LgD及LgE中。

  常见的核免疫荧光杭核抗体试验有以下几种图形:

  (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这种染色型常与抗组蛋白和抗DNA抗体有关;

  (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常呈这种染色型;

  (3)周边型:荧光染色围绕在核膜周围,它与抗DNA抗体有关;

  (4)核仁型:仅有核仁染色,具有抗4-6sRNA抗体呈现这种染色型;

  (5)着丝点型: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喉癌细胞)在核分裂相期时,可见到荧光染色的着丝点排列成特殊图型,而在鼠肝做底物中看不到此类图型,而被遗漏。

分类

  抗核抗体的分类,由于核抗原不同,有多种不同的ANA 。

抗DNA抗体

  抗DNA抗体有抗双链DNA(ds DNA)和抗单链(ss DNA)抗体之分。抗ds DNA抗体与SLE的关系密切,且随疾病的活动度而升降,病情好转者其滴度多下降甚或转阴。抗ss DNA抗体则与抗ds DNA不同,可在多种疾病出现,包括一些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细菌和病毒感染。故在临床上无实用价值。而抗ds DNA抗体被认为是红斑狼疮(SLE)所特有。

  测定本抗体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放射免疫法(Farr法),ELISA,血凝法等。我国的临床工作者多采用前两种方法,尤其是IFA法。它是以短膜虫或马锥虫为底物,利用其体内含有的纯双链DNA,进行免疫荧光测定。 血清稀释度达1:5或更高者称为阳性。以Farr法测抗DNA抗体,结合率>20%者为阳性。据北京协和医院资料显示,SLE阳性率为62%,活动期67.7%,缓解期29.1%,非SLE者阳性率虽达20%,但其结合率多在30%以下。有7%的正常人呈假性反应。结合率高于30%者几乎都是活动期SLE。

  抗DNA的自身抗体在SLE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在一些SLE患者,DNA大分子存在于循环中或粘附于多种器官的微血管结构,这些循环或器官原位抗原型DNA均可与循环自身抗体发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炎症系统,在一些器官如肾脏,肺和脑组织引起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导致组织损伤。

抗可提取的核抗原

ana抗体分类ana抗体分类  (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抗体,此抗体原经盐水或磷酸缓冲液处理,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且不含DNA。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抗ENA抗体型染色多呈斑点型。此类抗原分为九种,故产生九种相应抗体。

  (1)抗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ribonucleoprotein;抗RNP抗体):抗原来源与SM相同。它对去氧核糖核酸酶不敏感,但对核糖核酸酶,胰酶敏感。1972年把它作为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重要血清学依据。但以后发现本抗体可在多种风湿性疾病出现,不具备对某个病的特异性,但有助于鉴别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抗核RNP抗体见于近32%的SLE患者,几乎见于所有MCTD患者。

  (2)抗SM抗体:SM系一患者Smith的简称。1966年Tan&Kunkel首先在患者Smith体中发现。抗原来源于小牛,兔胸腺,人脾等组织的一种酸性糖蛋白。抗SM抗体可见于1/3或以上的SLE患者,不出现于其他疾病中,对SLE诊断有特异性,成为很有价值的SLE诊断标志,但无此抗体不能排除诊断。

  (3)抗SS-A抗体:系在发现Sjogren氏综合征(SS)的"A"抗原后而命名,主要见于SS。本抗原可以从人、牛、猪脾中提取。它除存在核内外,也存在于细胞浆内。对胰酶敏感,对核糖核酸酶抵抗,能耐热(56度)。

  (4)抗Ha抗体:抗Ha抗体可与小牛胸腺可溶性核提取物(以及小牛和鼠的肝提取物)起反应。见于SS患者,亦称之为SS-B抗体.应用沉淀素反应,补体结合以及荧光技术检测。目前多数人认为13%SLE及33%SS患者有抗Ha沉淀性抗体。

  (5)抗PM-1抗体:系多发性肌炎的特异性抗体。抗原系小牛胸腺核提取物,有人暂称之为PM-1。最初有人应用补体结合抑制试验,确定该抗体特性,在皮肌类患者中发现PM-1抗体。有人测定在多发性肌类患者阳性率13.6%,皮肌类(DM)20%,系统性硬化并肌炎25%,SLE并肌炎偶有阳性,在其他疾病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对肌炎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6)抗MA1抗体:为近年发现抗核酸蛋白抗原的抗体,称之为抗MA1抗体。该抗体只出现于某些严重的SLE患者中。

  (7)抗Scl-70抗体:因出现在硬皮病且其分子量为70000,故名。抗原为碱性非组蛋白,北京协和医院对系统性硬化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得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60%。在其他结缔组织和非结缔组织病偶有阳性,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是系统性硬化的标记抗体。

  (8)抗Jo-1抗体:因患者而命名。国外报道在多发性肌炎(PM)患者阳性率为30-50%,合并有肺间质纤维化的肌炎则达60%,而在皮肌炎(DM)患者则低于10%,在其他疾病均阴性。

  (9)抗Ku抗体:因患者命名,国外报道本抗体多见于合并有肌炎的系统性硬化患者,阳性率达55%。

  总之,抗PM-1,抗Jo-1,抗Ku都与肌炎有关。

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是一组碱性蛋白质,含有稍高量的赖氨酸及精氨酸。是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结合成DNA一组蛋白。组蛋白抗体见于药物诱发的SLE。国外报道,用免疫荧光三步法测23例药物致狼疮阳性率为96%,12例SLE中42%阳性。北京协和医院以同样方法检测488例服用异烟肼,68例服用苯妥英钠,40例服用复降片(内含肼苯哒嗪),都在服用6个月以上者和另133例服他巴唑3个月以上者,无一例查到本抗体。这种差异可能与近年来我国服用肼苯哒嗪和普鲁卡因酰胺的患者较少之故,也不能除外人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抗着丝点抗体

  其抗原为紧附于染色体着丝点的DNA蛋白质。因此需要选择分裂相活跃的细胞作为底物,这种细胞的着丝点较易被暴露。多选用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其优点是核大,分裂相多。国外报道本抗体多见于CREST综合征(即表现为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管功能低下,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阳性率达90%以上,称之为CREST的标记抗体。根据协和医院观察测定结果,我国系统性硬化绝大部分是弥散型,CREST型极少见;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在系统性硬化为20%,CREST型38%,弥散型10%,说明它不一定是CREST型的标记抗体。

抗核仁抗体

  抗核仁抗体是一组对核仁不同RNA成分的抗体。由于成分(4-6sRNA)不同,因此构成斑块,斑点,均质等不同图型。本核体在以HEP-2细胞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明显。协和医院免疫组的阳性率是PSS38.5%,SLE6.1%,RA15.3%,(阳性者都合并有指端硬化),SS8.6%,PM/DM10.0%,雷诺现象25%,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人均阴性。抗核仁抗体不仅在PSS最多见,且滴度亦高,故它对PSS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抗核抗体的检测在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估计中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常将抗核抗体的检测作为自身免疫病的重要初筛试验。

抗核抗体的意义

一、临床意义

ana抗体试剂ana抗体试剂  (1)SLE:约99%(86%~100%)的活动期SLE病人ANA阳性,其滴度也常为1:80,但它的特异性差。对于未经治疗的疑似患者,多次检查抗核抗体,若结果阴性,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ANA阳性本身不能确诊任何疾病,但ANA阳性且伴有特征性狼疮症状则支持狼疮诊断。ANA阴性几乎可除外SLE的诊断。但应注意有5%的SLE病人ANA可为阴性,这其中大部分为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因为测定ANA通常用鼠肝或鼠肾做底物,而这些组织核内含SSA、SSB、Jo-1、rRNP抗原相对较少,所以不易测出其相应抗体。可加做人喉癌上皮细胞为底物的方法进行检测。

二、阳性意义

  抗核抗体谱包括抗核抗体(ANA)、抗DNA抗体、抗核内可溶性抗原抗体(ENA)。ENA又包括抗史密斯抗体(Sm)、抗核糖核蛋白体(RNP)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SSA/Ro)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SSB/La)抗体、抗硬皮病-70(Scl-70)抗体。临床意义为:[1]ANA:ANA为一系列抗细胞核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一般应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根据核荧光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周边型(M 型):核周边的荧光增强呈环状。M型的ANA主要有抗双链DNA抗体组成,故高滴度的M型ANA几乎仅见于SLE,因此有助于SLE的诊断。②均质型(H 型):整个细胞核呈一片模糊而均匀的荧光。H型的ANA主要有抗脱氧核蛋白抗体组成。高滴度的H型ANA主要见于SLE,而低滴度H型ANA偶可见于药物性狼疮,JRA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③斑点型(S型):核内荧光呈颗粒状。是有抗Sm抗体,抗SSB/La抗体、抗Scl-70抗体等多种抗体组成。因此S型ANA可见于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硬皮病(PSS),干燥综合征(SS),多法性肌炎及皮肌炎(PM或DM)等自身免疫病。[2]抗DNA抗体:抗DNA抗体主要为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主要见于SLE患儿,其他疾病及正常人很少出现,是 SLE的诊断标准之一。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不仅表示疾病的活动性,而且提示疾病累及肾脏的可能性。[3]ENA:①抗Sm抗体:其抗原主要为U簇小分子细胞核糖核蛋白微粒。抗Sm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为SLE的诊断指标之一。Sm抗体与狼疮的肾脏和中枢神经病变有关。②抗RNP抗体:其抗原主要为U1小分子细胞核糖核蛋白粒子,主要见于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SLE、PSS或DM的临床表现,高滴度的RNP抗体为混合结缔组织病的标志。③抗 SSA/Ro抗体:抗SSA抗体主要参与皮肤的病理损害,引起重度过敏为特征的急性皮肤型狼疮的皮损,当母体血清中含有IgG类的抗SSA抗体,可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征,出现典型的SLE皮损,该抗体还可以与胎儿的心脏的传导系统结合,导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完全型传导组滞。④抗SSB/La抗体:该抗体是目前公认的干燥综合征的标志抗体,其他免疫性疾病如果发现抗SSB抗体阳性,患者一般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⑤抗Scl-70抗体:其仅见于硬皮病,是硬皮病的特异性抗体。因此你还要进一步检查查明引抗核抗体阳性的病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