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南帆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301410
出版时间:2010-05-01
版 次:1
页 数:312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未来的人们可能证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段落。这个时间框架内部容纳了一大批重要的文学事件。停滞多时的文学机构急速启动之后,一批又一批作家从每一个角落匆匆汇聚至公众面前,不计其数的作品竞相出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翻检过这些作品可以知道,诸多文学派别、思想派别都曾抵达当代文学报到注册。仓促之间,文学走马灯似的接触过许多问题。文学谈论过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乡村、城市,谈论过社会现实之中种种不同的精神向度,也谈论过文学的理想以及文学批评的诸多分歧之点。当然,文学所操持的语汇同样十分丰富: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到唐宋诗词的意境,从古希腊哲人的观念到结构主义的玄思,这一切都曾作为不同的语言范本欣然驾临,进驻种种文本。这种状况或许会为人们带来日不暇接之感。
南帆,本名张帆,1957年8月出生于福州,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经出版《文学的维度》、《后革命的转移》等学术专著.论文集20余种:《关于我父母的一切》,《辛亥年的枪声》等散文集8种。
导言 冲突的文学001
第一章 生存现实013
一、社会与自然013
二、城市与乡村027
三、男性与女性040
四、父与子054
第二章 精神向度068
一、世俗与超越068
二、英雄与反英雄082
三、“寻根”与现代096
第三章 想象的境界110
一、历史与伦110
二、审美与审丑121
三、现实与超现实134
第四章 文学的歧解149
一、先锋文学与大众文学149
二、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161
第五章 符号的分裂174
一、主体与符号174
二、诗与小说189
三、规范与反规范204
第六章 批评的基础217
一、现实主义与现代主217
二、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231
三、作家与批评家242
四、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254
五、社会与形式267
附录一 文化的意义及其三种关系281
附录二 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299
第一版后记311
重订后记312
《冲突的文学》是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这个时候,大自然的意义已不仅在于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基本材料,而且还成为许多人渴念但又难以企及的情感对象。这就是说,山川原野、风雨雷电不再仅仅表明粮食年成或者能源开发,它们还将被观赏,从而给人以特殊的精神愉悦。许多人对大自然的阵发性羁恋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常常把回到大自然作为重新振作的必要调剂——许多公务人员的度假计划不约而同地证明了这一点。在通常的日子里,如果对大自然的渴念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那么,文学则成了最为常见的代偿之物。从阅读中间接地品味大自然,这不仅可以免除跋涉之劳,而且作家还无形地承担了免费导游。甚至可以说,许多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意识都是由文学作品启蒙的。由于作家的协助与指点,人们对大自然的观摩更为深入,体验也更为细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代贤哲这个断语是否从气质方面有趣地提示了山与水的不同?“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或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是否在诱导人们发现大自然的人情意味?勃兰兑斯曾经指出,欧洲的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常常以泛神论的观点看待自然。他们的诗篇是否让人对自然万物保持了一份一视同仁的崇敬?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猜测:人类对大自然永不衰竭的好感,至少是否应当部分地归功于文学这个出色的介绍人。
重订近20年前的著作,感慨良多。这一段时问里,发生了许多事情,也结束了许多事情。时至如今,各种经历已经渐渐地成为思想的土壤。
我对于《冲突的文学》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这本著作之中,我开始自觉地实践结构分析的方法。迄今为止,历时性的描述仍然是多数人习惯的学术考察方式。相对地说,共时性的结构分析较为少见。《冲突的文学》力图阐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结构特征,结构内部隐藏的多种关系以及内在冲突。文化的解禁带来了空前的活跃,种种文化观念联袂而至,汇聚于同一个空间。80年代的文学表明,这个空间的多向文化冲突正在形成。这些冲突时常表现为螺旋式的回环和两难的尴尬局面。很大程度上,冲突的复杂性源于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3种“价值源”的复杂纠缠。在我看来,仅仅依赖历时性的描述.这些特征很难显现出相对完整的面貌。《冲突的文学》存有许多不足和遗憾,然而,重要的是,我逐渐形成了一种视野:以结构分析的方式考察文学史内部多种因素的互动。这有助于洞察历时性描述遗留的盲区。
这次重新校订,改正了个别字句,增补了注释,并收入《文化的意义及其三种关系》和《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作为附录。这是近期的两篇演讲稿,仍然从结构的意义上考察文化以及各种内部关系。前者在相对宏观的意义上讨论问题,后者集中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