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分为政治卷、兵燹卷、藏弆卷、人事卷四部分,以事为经、以时为纬,以史料为主,且分析史事、人物、文化现象等,经纬分明,系统翔实,是一部史论结合的图书聚散史专著。在众多的典籍散佚原因中,他总结性地指出,中国历代书厄的成因在于四大方面:
第一,受厄于独夫之专断而成其聚散:历代统治者用焚书、禁书、抽毁、改编等暴力方式,是导致书籍散佚、残缺、失真的原因之一;
第二,受厄于人事之不臧而成其聚散:所谓人事之不臧,指的是历代藏书家对书籍的人工保护不当或者不力,典籍受自然现象中的水淹、火焚、虫蛀、潮湿、风化、鼠噬之害;
第三,受厄于兵匪之扰乱而成其聚散:历代兵燹及祸乱是图书散佚的罪魁祸首。从先秦到明清,每遇改朝换代之时,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罄竹难书;
第四,受厄于藏弆者之鲜克有终而成其聚散:数历代藏书家之藏书习惯,收藏图书,但藏而不用,藏而不借,致使典籍不得流传,天长日久,渐归散亡。
陈登原(1900~1975),原名登元,字伯瀛。浙江余姚(现慈溪市)人。1915年入浙江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浙江余姚县第一高等小学任教员。1922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柳诒征门下研究中国史。毕业后,开始对中国文化史领域进行开拓性的研究。1933年后执教于南京金陵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并担任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35年聘为教授。1940年受聘为中央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建国后,应侯外庐之聘出任西北大学教授。并兼任图书馆馆长、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著述宏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作21种,主要有《中俄关系述略》、《金圣叹传》、《中国文化史》、《国史旧闻》、《古今典籍聚散考》等。
卷首 叙引
古籍之亡残伪误
古人记书籍聚散者
卷一 政治卷
秦之焚书
隋之焚纬
两宋时代之禁书运动
元明两代之禁书事件
四库全书馆与禁书运动
抽毁与篡改
卷二 兵燹卷
两汉之书籍聚散
汉以后四百年之书籍聚散
隋之聚书及其末年兵燹
唐及五代两宋、金元、明代之典籍聚散
清代中叶之乱与典籍聚散
外患与永乐大典之最后散亡
最近之兵燹与杨氏海源阁
卷三 藏庋卷
宋以前之私人收藏
金元人之私人收藏
明清之私人收藏
四库修书前后之私人藏书家
百宋一廛与千元十驾
清季之收藏家
藏书家之功罪
卷四 人事卷
水厄与典籍亡散
两宋时火灾之厄及藏书
明清官私书籍之被焚
人工之火灾
古书库之防火建筑
虫害与腐烂
卷末
本书为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上海书店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