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孙中山由美去英,资金困乏。朱和中得知,即筹集1200马克电汇接济。同年12月,孙中山去比利时首都,朱和中以留德学生代表身份赶到布鲁塞尔,与留比学生代表贺之才、李蕃昌3人到码头迎接,其余20余名同学则在车站恭候。
1911年,武昌首义爆发,孙中山电令旅德同志设法阻运清政府在德所购军火。朱和中时在柏林兵工大学毕业,即向德国礼和、捷成两行交涉,将军火交由民军接收。
1921年11月15日朱和中曾向孙中山密陈12项建设意见。孙中山策划中德俄联盟,派朱和中赴德活动。朱和中民国13年任广东兵工厂厂长,推行孙中山“三大政策”,后随孙中山北上。
1925年孙中山逝世,朱和中参与治丧活动,负责国外唁电翻译工作,并作一挽联悼念孙中山:“匹夫而跻帝王之尊,偏薄帝王而不为,倡平等,争自由,殚毕生精力,为国为民,直使尧禅舜让都成刍狗;一身而系天下之望,竟弃天下而长逝,先觉亡,导师失,合举世群伦,如怨如慕,遂令欧风美雨尽化啼鹃。”
1926年至1928年间,朱和中两次被派往欧洲及苏联考察。
1940年,朱和中任立法委员,他写道:“劳者无名逸者功,辩逆毕竟是英雄,世人都道河鱼美,不知渔翁骇浪中。”这一条幅挂于他的寓所,以示愤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朱和中回到建始花坪,兴建寓所,安顿眷属,吃斋事佛。曾训斥县长孙业震横征暴敛,草菅人命。
1940年春,朱和中应国民政府电邀去重庆,6月病逝于重庆北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