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蒸酒

重阳蒸酒

目录导航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蒸酒重阳蒸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 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 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 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 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里米酒香

  作者 李笙清

  “ 九月九, 酿米酒。”每年到了九月初九 重阳节,母亲都会酿一坛 米酒,密封好,到了竖年开春的时候让我带到城里饮用,这种习惯已经沿袭了很多年。

  小时候家里穷,母亲是不酿米酒的。自从酷爱喝酒的父亲做了胃溃疡手术后,医生要父亲控制饮酒的叮嘱被母亲记在了心里。为了满足父亲的 酒瘾,母亲向乡邻讨教,学会了酿米酒的方法,于是每年的 九九重阳节,母亲都要为酿米酒而忙碌上一整天。

  我看过母亲酿米酒的过程。重阳节前一天晚上,她先将糯米泡在木盆里,第二天一大早,用 筲箕将泡好的糯米端到河边淘洗干净。母亲每次都在河边蹲上好一阵子,直到淘出的水不再混浊才直起腰身。她将糯米滤干水分,在蒸笼里铺上纱布,将糯米倒在纱布上,然后在灶膛里架上木材烧火。蒸好后,等糯米凉到不烫手时,母亲将它们装进一个很大的搪瓷盆里,将 酒曲捻成粉末,均匀地拌在糯米里面,然后用盖子盖得严严实实,再用棉被捂起来让它们发酵,几天后打开,一缕醪糟的清香沁人心脾。每每这时,母亲会舀出一些米酒放进锅里煮熟,打上几个鸡蛋,让我们美美地吃上一大碗。有时候忙碌中,母亲兴致所致,会像老师一样给我讲一些诸如锅里放多少水,还有火候如何掌握、糯米必须透气等蒸糯米的细节问题。

  母亲的米酒很香很甜,她的手艺在街坊间颇有名气,经常有人来看她是如何做米酒的。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选择在重阳节这天酿米酒呢?母亲笑着说重阳风起,温差适宜,是酿米酒的最佳时令,适宜存放,故民间有重阳节酿米酒的 传统习俗啊!

  有一年,家里 没有钱买糯米,母亲到粮站的晒谷场上帮卖粮食的农民“踢谷”。毒辣辣的太阳下,母亲反复地用赤脚将下面的稻谷翻起来晒干,汗水很快湿透了她的衣衫。那天,母亲没有要工钱,只是将农民特意没有收完而留给她的那些晒场边上有石子的糯谷扫成小堆,用 编织袋装好弄回家,然后在灯光下一颗一颗地拣出里面的石子。每当我喝着母亲为我酿的 甜甜的米酒时,母亲弯腰拣石子的那一幕情景总是不经意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重阳蒸酒重阳蒸酒  后来,我进了城,母亲担心嗜酒的我伤身子,每次酿米酒,都会蒸上很多糯米,特意给我滤上一坛,让我兑在白酒里面,来减轻酒精的浓度。转眼间,今年的重阳节又快到了,我想苍老的母亲一定又在张罗着糯米和酒曲,为我酿一坛爱的米酒。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