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潮汕话,又称潮州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地区不同地方的潮汕话也有分别,不同城市或地区语言各有自己特点。
潮汕话还有很多人更愿意叫潮州话,特别海外潮人,也都更习惯称自己是潮州人。可以参见潮州话词条。
古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潮州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源于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揭西、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等。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而饶平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另陆丰三甲地区附近也有说潮州话。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话。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国和柬埔寨定居,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内省、北苏门答腊省、南苏门答腊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可是,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和闽南语(与潮州话有些互通)。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人。
潮汕话:浪险意思就是:了不起的意思!
潮汕话很多都很有趣.
例如:
吃饭:驾崩。
吃饭没:食未.
做呢静静:怎么那么安静
浪险,潮汕方言,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之一。
浪险,意思为厉害,等同于“牛”的意思,可以作“最、特别、非常、尤其”等强调语气的副词,也可以作为形容词,来强调能耐好本事强,相当于伟大、了不起。
“李嘉诚浪险有钱!”(李嘉诚非常有钱!)
“伊过浪险,一年赚着百外粒!”(他本事真好,一年赚一百多万!)
“哇,船风浪险大,撮衫裤侬飞落土脚下!”(啊,这阵风真大,衣服都被刮落地上了!)
潮汕因为地域的关系,注定与海有着不解之缘。沿海一带,靠海吃海,当年过番畔的父老乡亲,也多是下南洋。所以,“浪险”一词的形成,和潮汕前人艰辛的生活不无关系。大凡文字,都是经过生活的锻造、提炼,才能交口相传,“浪险”一词的形成,想必也是这般。
至今,潮汕沿海一带,仍然有“浪险过拍紫菜”一说。以今日眼光看来,不过是一句粗俗的俚语,但背后却反映出当年人们采集野生紫菜的艰险,为了讨生计,不得不做浪里白条,风高浪急,出没风波里,何其艰辛!以“浪险”来形容之,实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