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病因有很多,在临床上多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损伤可导致大量脂质过氧化产物外溢,激活HSC的同时可产生转化生长因子(TGF)等细胞因子;正常肝脏血窦内皮下的功能性基底膜(Ⅳ型胶原和LN)对维持HSC保持静止状态起重要作用,一旦基底膜破坏,HSC被激活,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MFB),表达大量肌性骨架蛋白,如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起重要作用,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 2、在肝细胞损伤、坏死等始动因素作用下,血窦内皮细胞、肝细胞Kupffer细胞及HSC均参与肝纤维形成,尤Kupffer细胞在起始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HSC是产生各种ECM的主要来源。
1.疲乏无力 此为肝纤维化早期常见症状之一。 2.食欲减退 有时伴恶心,呕吐。 3.慢性消化不良 腹胀气,便秘或腹泻,肝区隐痛等,临床上部分患者无明显的慢性肝病史,经进一步检查才发现。 4.慢性胃炎 许多慢性肝炎患者出现反酸,嗳气,呃逆,上腹部隐痛及上腹饱胀等胃区症状。 5.出血 慢性肝炎由于肝功能减退影响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肝纤维化临床表现常出现蜘蛛痣、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和黏膜有紫斑或出血点,女性常有月经过多。
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洪海与多位学者合作研究发现了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一个新机制,人体蛋白LECT2作为“配体”能够与“受体”Tie1结合,两者相结合后会引起一系列的“信号传导”,先是调控肝脏血管新生和肝血窦毛细血管化,进而再影响肝纤维化的进程。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他们的新发现。这项研究表明,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的LECT2水平,可能实现对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并将其作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标。[1]
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 1.PCIII(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他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IV-C(IV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分,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LN(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癌症转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此LN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4.HA(透明质酸酶) 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 (2)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3)HA水平与血清胆红素、SGPT(Serumglutamic-pyruvic血清谷丙转氨酶)、γ-球蛋白呈正相关。 (4)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 (5)故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6)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7)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病去除致病因素,如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抗血吸虫治疗、戒酒等;针对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如通过抑制炎症或脂质过氧化,或者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生活化,以及促进胶原降解等。
1.情绪稳定 肝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非常密切。情绪不佳,精神抑郁,暴怒激动均可影响肝的机能,加速病变的发展。树立坚强意志,心情开朗,振作精神,消除思想负担,会有益于病情改善。 2.动静结合 肝纤维化代偿功能减退,并发腹水或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在代偿功能充沛、病情稳定期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活动量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度。 3.用药从简 盲目过多地滥用一般性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恢复。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异烟肼、巴比妥类应慎用或忌用。 4.戒烟忌酒 酒能助火动血,长期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因此,饮酒可使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并容易引起出血。长期吸烟不利于肝病的稳定和恢复,可加快肝硬化的进程,有促发肝癌的危险。 5.饮食调护 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早期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当肝功能显著减退并有肝昏迷先兆时,应对蛋白质摄入适当控制,提倡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克,饮水量在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应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实质性变性而逐渐发展的一个后果。 要重视对各种原发病的防治,积极预防和治疗慢性肝炎、血吸虫病、胃肠道感染,避免接触和应用对肝脏有毒的物质,减少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