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贡米

竹溪贡米

中文名 竹溪贡米
特点 米质白如玉,形状似梭,粒大个长
目录导航

历史渊源

  竹溪大米在唐中宗李显为帝始,就被定为朝廷 “贡米”。   故事发生在竹溪县中峰镇一个叫彭峪沟的小山村,这里有传说中的贡米田。公元683年,唐中宗李显当政,可是皇帝还没做到一年,母后武则天又收回皇位,贬为庐陵王,流放到千里之外的房县。李显带着家人,从都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经过竹溪关垭子到达中锋地。此时,早有竹溪的地方官员在此迎候庐陵王李显。当地的县令见到这个昔日的皇帝驾到,好生荣幸,拿出当地最好的东西,热情地招待这些皇宫中的贵客。长途颠簸的李显,一路又渴又饿,加之沿途天气炎热,吃到这用彭峪沟的大米做的米饭,就念念不忘。后来女皇武则天,吃了以后赞不绝口,当即就把这米封为朝廷贡米。   后来李显重回长安当上皇帝后,更是忘不了竹溪大米的香甜,年年食用竹溪贡米。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时任竹溪知县王璋,见竹溪大米非同寻常,乃米中珍品。为了巴结当朝的皇帝,他便派人将这里的大米送往京城。明神宗吃过竹溪大米,随即下诏将竹溪大米定为“贡米”,年年纳贡,岁岁不卯。据传,清朝乾隆年间也定为“贡米”。

生长环境

  “贡米之乡”——湖北省竹溪县,林茂水清,环境洁净,生态优良,土质肥沃,素有粮仓之称。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蕴育出“誉盖五谷”的宫廷“贡米”,竹溪贡米主产区位于中峰镇地处鄂西北,产地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独特的温差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周期长,内含维生素B1、B2、B5,米质香若幽竹,营养丰富,味道可口。贡米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打农药,不含农药残留,完全使用有机肥和生物措施除虫防病,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11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决定对“竹溪贡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一)保护范围

  竹溪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蒋家堰镇、龙坝乡、城关镇、水坪镇、县河镇、新洲乡、兵营乡、汇湾乡等9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竹溪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竹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竹溪贡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技术要求

(一)品种。   

宜香725、国稻优5号等籼稻品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400至800米;土壤类型包括潴育型土壤、黄棕壤、山淤黑土;土壤pH值5.0至7.0,有机质含量≥3.0%,P2O5含量11.0至17.0mg/kg,K2O含量106.0至25.0mg/kg,有效耕作层≥13cm。  

(三)栽培管理。   

1、浸种催芽:浸种前晒种1至2天;晒种后结合消毒浸种(水温50℃条件下浸种),消毒后的种子要用清水洗净后再催芽(催芽48小时),种子催芽要把握好高温破胸(35℃至38℃),适温发芽(25℃至30℃),低温炼芽(25℃至20℃)三个关键阶段。

  2、播种:采取直播地膜覆盖技术,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播种密度每公顷≤31.5万穴,每穴播种催芽后的谷种2至3粒;同时应备地育秧用于补苗,保证苗全苗齐。

  3、田间管理:每公顷施农家肥≥60000kg(折每亩4000kg);采用湿润管理,分蘖期保持厢面膜内湿润即可,严禁串灌深灌;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及时灌水,保证沟里有水,膜面无水。

  4、收获:在水稻成熟后适时收割,按品种单收、单脱、单储藏。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加工工艺。

  原料分级→筛选清理→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去碎米→抛光→色选→成品→包装。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细长,粒型长宽比≥3.0,垩白粒率≤10.0%,腹白少,晶莹透亮,有光泽;炊饭香味浓郁,冷饭不回生。   

2、理化指标:蛋白质6.0至7.5%;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5.0至20.0%。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