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前灸法就已经产生了。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狩猎、劳作过程中受伤了、生病了,当时没有药,也没有医生,只能随便找个地方躺一下,正好躺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头上,很舒服,躺了一段时间,意外发现疼痛减轻了或不疼了,原来不能动的部位能动了。一次不算数,两次、三次、多次以后,在我们古人的大脑里就会形成一个条件反射——温度、热量能缓解疼痛。于是,当他们身体哪个部位有疼痛的时候,他就会到晒得发烫的大石头上躺一下,或者用晒得发烫的小石头在疼痛的部位烫一下。但发烫的石头受到天气和地点的限制,所以,当人类学会主动用火以后,他们就拿起一根树枝或一把干草点着火,主动来熏烤他们疼痛的部位。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用来缓解自身疼痛、治疗自身疾病的方法--灸法就正式宣告诞生了。 所以,远古的灸法就是用温热或火烤来解除疼痛、治疗疾病的方法。
艾灸法又分为两种:一种叫艾炷灸,还一种叫艾条灸。
艾炷灸就是用艾草晒干以后,碾成粉末变成艾绒,再用一个木桶模子把艾绒压制成艾炷,用艾炷点燃熏烤穴位就是艾炷灸。
艾条灸就是用艾绒卷成一个香烟型的艾条,艾条点然了放在穴位上熏烤就是艾柱灸。
中医传统灸法最后定型为以艾草为原材料的艾灸,这是对远古灸法的一种巨大发展。艾灸实际上已突破了远古灸法单一热疗的概念,而引进了药疗的概念,因为艾草本身就是一味温阳功效极强的中药。“艾叶辛温走窜,能通达诸经”。
雷火灸疗法在眼疾、鼻疾、咽喉疾、耳疾、各类痛疾、减肥、妇科疾病、男性疾病等八大系列疾病有明显效果。
1、治疗作用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整理和对现代医学的临床观察表明,灸法不仅能治疗体表的病证,也可治疗脏腑的病证;既可治疗多种慢性病证,又能救治一些急重危症。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涉及300余种病症,涵盖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尤其对于胃痛、腹痛、肩背痛、腰痛、肌肉关节痛、脚跟痛、前列腺痛、面瘫、痛经、卵巢囊肿及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特别是对免疫性疾病的效果最好。
2、养生作用
历史证明,灸法在养生保健方面更是具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良好效果。如《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民国时期的著名针灸家承淡安发明了一种“仙传寿灸疗”的保健灸法,具体操作为:“取涌泉穴,每月初一日起灸到初七日止,每日卯时灸到辰时。初一日,每足灸二十六壮,初二至初七日灸七壮。”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其本人也活了九十六岁。
3、美容作用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女性的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月经为气血所化,妊娠需气血养胎,分娩靠血濡气推,产后则气血上化为乳汁以营养婴儿。女性在月经期、分娩期由于阳气虚弱,气血两亏,特别容易受到寒邪之气的侵扰,落下疾病,加速衰老。因此,促进气血循环、防止寒邪之气侵袭是女性养生美容的关键。而常灸气海、关元等穴位,恰恰能起到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暖宫护巢、延缓衰老的作用。
传统灸法:传统灸法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是中医学中治疗方法之一。
雷火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在古代雷火神灸实按灸的基础上,改变其用法与配方创新发展而成的治疗法。灸疗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 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药物的燃烧是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1、神阙穴
主治:滋阴补肾、强身健体。调理阴阳。改善面色苍白、消除色斑、黑眼圈等。
2、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消斑。可用于治疗颈椎、暗疮、湿疹、感冒、消除头皮屑、 单纯疱疹等多种皮肤疾患。
3、命门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补肾强身,调理阴阳。可治疗腰膝酸懒,夜尿频多等。
4、中脘
定位:脐上4寸
主治:强健脾胃,补益气血。可消除面色萎黄,皮肤粗糙,皱纹增多等,并可荣泽毛发及治疗上眼睑下垂等症。
5、气海
定位:脐下1.5寸
主治: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可消除面上黄气及眼袋,治疗上睑下垂,消除面部皱纹,改善粗糙皮肤,对于单纯性肥胖有效。
6、关元
定位:脐下3寸
主治:补虚强身,调理气血。可消除面上皱纹,改善皮肤粗糙,消除面上黄气和色斑,可消除肥胖,眼睑下垂,眼袋等。[1]
雷火灸灸法秘传应灸七十证
中风 中风者:卒然中倒,人事无知,口眼?斜是也。方书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分。医之乏效者,必须用灸。或未经疗治者,急灸无妨。当其初中之时,先灸百会,或灸尺泽。如口噤者,灸风池。左瘫右痪者,灸风市。如两额暴痛,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失音不语,灸客主人。如因痰而中者,灸环跳穴可也。百会穴(从鼻直上入发际五令,旋毛陷中,可容指处。《医宗金鉴》云:直上耳尖顶陷中是也。)尺泽穴(肘中动脉处,即肘弯内横纹当中,屈肘纹见,《金鉴》云:屈肘横纹筋骨罅中。)风市穴(端立,垂手于股外,中指尖到处。)客主人(两耳前骨工宛中间,开口即穴处。)环跳穴(在髀枢中,侧卧,屈上足、伸下足取之。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环跳穴处。)风池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内。)
尸厥《金鉴》云:尸厥者:类中风之称也。谓其形厥而气不厥,口鼻无气,状类死尸,而脉自动也。延医不及,急宜灸大敦穴。倘有四肢厥冷,宜灸内庭,又灸行间,不可误也。大敦穴(足大指端,去爪韭菜许毛中《金鉴》云:外侧聚毛中。)内庭穴(足大指内,次指本节前歧骨外间陷中。)行间(足大指次指歧骨缝间动脉应手陷中。)
偏风偏风者:或左肢不遂,或右肢不遂。在左者为瘫,血虚也。右者为痪,气虚也。左瘫右痪者,气血两虚也。总宜先灸百会,次灸合谷。如一偏疼痛,手臂不仁,拘挛难伸,灸手之里,兼灸腕骨。倘痛甚不能提物,灸肩髃。两手挛痛,臂细无力,灸曲池。半身不遂,灸环跳。按穴灸之,自然却病。百会穴(见中风。)合谷(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即虎口,两叉骨缝中。)手三里(曲池下二寸锐骨端,按之肉起。)腕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即小指直上处。)肩髃(肩端两骨间。)曲池(屈手按胸,肘弯横纹尖尽处)环跳(见中风。)
眩晕 眩,目花也。晕,头昏也。其病之因有五:一曰无痰不眩,一曰无火不晕,一曰木动生风,一曰水不涵木,一曰土虚木摇是也。医者莫分,药多罔效,灸神庭穴,自获安全。若未中机,再灸肝俞必验。神庭(从鼻上直入发际五分,即眉心上三寸五分。)肝俞(八节下,各开二寸。)
痿症经曰: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痿躄者,足软而不能步也。其症有五,不可不明。盖痿躄属肺,脉痿属心,筋痿属肝,肉痿属脾,骨痿属肾也。总当先灸足三里,甚则灸三阴。灸法得宜,较汤散为胜也。足三里(膝下三寸,?外廉,以手掌按膝头中指到处,股外旁也。膝盖骨下三寸,在?骨外廉两筋肉分宛宛中,平坐垂足,取之在背,《金鉴》作大筋肉。)三阴(足内踝上三寸,大骨下陷中。)
痹症痹者,即俗称为风气也,症由风寒湿之气杂合为病。益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往往蔓延不愈。倘三气痹痛,灸环跳,兼灸脾俞、肾俞。足痹不仁,灸腰俞。如手臂作痛,不能提举,灸尺泽。两腿麻木,不能步履,灸风市。按图而灸,庶乎肢体自若耳。 环跳(见中风。)脾俞(十脊骨下,各开二寸。)肾俞(十三脊下,各开二寸,亦有一寸半。《金鉴》云:与脐平。)腰俞(尾尻骨节上窔间。)尺泽、风市(皆见中风。)
劳伤 五劳者,烦冗劳心,谋虑劳肝,过思劳脾,过忧劳肺,色欲劳损。七伤者,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房劳思虑伤心肾也。至于骨蒸劳热,药石乏效者,先灸大椎,并灸胆俞。久嗽劳热者,灸肺俞。久虚不食者,灸上脘。真气虚弱者,灸气海。男子血损者,灸天枢。女子阴虚,灸足三里。凡有一切虚损劳瘵,及至形神大惫,惟灸膏肓穴,可冀挽回,否则无救矣。大椎(三节颈项下,第一脊骨上间。)胆俞(第九脊下,各开二寸。《金鉴》云:各俞皆去脊中二寸,故不从寸半之说。)肺俞(三椎骨下,两旁各开一寸五分。《金鉴》云:以手搭肩,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处。)上脘(脐上五寸。)气海(脐下一寸五分。) 天枢(脐两旁,各开二寸许陷中。) 足三里(见痿症。)膏肓(四椎骨下,两旁各开三寸五分,《金鉴》云:正坐曲脊,从髀骨上角,摸索至髀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按其中一间空处,是其穴也。)
咳嗽先贤论咳嗽,以有声为咳,有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其初起多因于风寒,延久多成于虚损。若咳甚欲吐,灸身柱。因痰而嗽,灸足三里。气促咳逆,觉从左升,易于动怒者,灸肝俞。咳嗽见血者,灸肺俞,或灸行间。吐脓者,灸期门。日久成劳者,灸膏肓弗误。 身柱(大椎穴下三节骨下间,按其窔中。) 足三里(见痿症。)肝俞(见眩晕。)肺俞(见劳伤。)行间(见尸厥。)期门(两乳下,第二肋骨端。)膏肓(见劳伤。)
喘症喘病之因有四:有因寒邪入肺而喘者,有因病阻肺气而喘者,有因水停心下而喘者,有因肾不纳气而喘者。统宜先灸天突,次灸中脘,甚则兼灸肺俞。所有哮喘不得卧者,须灸灵台。行动遂喘急者,须灸气海。得能按穴灸之,去沉疴犹拔刺耳。天突(结喉下二寸陷中。)中脘(脐上四寸。) 肺俞(见劳伤。) 灵台(六节骨下窔中。)气海(见劳伤。)
血症 书谓:吐血成升斗者属胃血也,其余咯血属心,呕血属肝,咳血属肺,唾血属肾。凡有一概血症,总当先灸胆俞。血痰灸其上脘。咯血喉中有声,灸其天突。如五劳七伤,诸虚百损而患血者,灸其膏肓,弗可缓也。据(管见),暴患之血症,实火为多,不宜辄灸;灸患之血症,虚火不少,用灸无妨,切须辨之。胆俞、上脘(并见劳伤。)天突(见喘症。) 膏肓(见劳伤。)
汗症汗有自盗之分,不可以不知也。盖自汗为阳虚,不因劳动而自出也。盗汗为阴虚,睡而汗出,醒而收也。灸其尺泽,可以奏勋。设未效者,膈俞灸之,必然全愈。 尺泽(见中风。)膈俞(七脊下,各开二寸,正坐取之。)
肺痿久嗽肺虚,而成肺痿。痿者萎也,犹枝叶之萎落也。时吐涎沫,声音不扬,或嗽血丝,形容枯槁。斯症属虚者多,非肺痈属实之可比。当先灸其肺俞,兼灸膏肓可也。肺俞、膏肓(皆见劳伤。)
肺痈久咳不已,胸中隐隐而疼,吐痰腥臭,或吐血脓,是为肺痈。痈者,壅也。良由风寒内郁,郁久成火,火刑金脏而成。法当灸其天突,兼服清肺之方,庶几有效。 天突(见喘症。)
惊悸怔忡 《正传》曰:惊悸者,忽然若有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静,其作也无时。医家虽有辨别,总灸上脘穴为宜。 上脘(见劳伤。)
健忘 忘前失后,曰健忘也。良由精神短少、神志不交所致,亦有因思虑过度者,或因所愿不遂者,或因痰溷心者包。病因虽异,皆当灸百会一穴而记忆自强矣。 百会(见中风。)
阳痿 阳痿者,阳物痿软而不举也。年老之人,则常有之。若少壮之人,是为真火衰惫,法当灸其气海。 气海(见劳伤。)
阴痿阳物收缩,卵阴入腹,皆为阴症也。法宜先灸气海,再灸大椎。 气海(见劳伤。)大椎(见尸厥。)
臌胀倪氏论臌,有气、血、虫、水、单是也,论胀,有寒、热、虚、实、湿、食、瘀、积、肝、肾是也。方家必分五臌若何?十胀若何?余谓:臌胀在上,灸于上脘,在中;灸于中脘;在下,灸于下脘,或灸气海。至若胀及两胁者,灸于期门。胀及背腰者,灸于胃俞。胀至两腿者,灸足三里。胀至两足者,灸行间可也。 上脘(见劳伤。)中脘(见喘症。)下脘(脐上二寸。) 气海(见劳伤。)期门(见喘症。)胃俞(十一节下,各开二寸。) 足三里(见痿症。) 行间(见尸厥。)
肿满 先圣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盖脾主水谷,虚而失运,水谷停留,故成肿满也。后贤分而为四:一曰水肿,皮薄色嫩,按之成凹也,一曰气肿,皮厚色苍,按之即起也;一曰风肿,走注肿疼,皮肤麻木也;一曰瘀肿,肿而红亮,有血缕痕也。以上诸肿,宜灸内庭。如罔验者,行间、大敦皆可灸之。 内庭、行间、大敦(三穴皆见尸厥。)
症瘕症有七,蚊、蛇、鳖、虱、肉、米,发也。瘕有八,青、黄、燥、血、脂、狐、蛇、鳖也。其实症者,征也,有块可征。瘕者,假也,假物成形。总之不外乎气血交滞。倘因气滞而成者,灸气海。因血凝而致者,灸天枢可耳。气海、天枢(并见劳伤。)
痃癖痃者,弦也,有若弓弦,腹有一条扛起,现于肌肉之外。癖者,僻也,隐僻于膂脊肠胃之后。皆宜灸下脘,或灸足三里。下脘(见臌胀。) 足三里(见痿症。)
疝气疝有七,寒、水、气、血、筋、狐、?是也。时俗统称为小肠气。张子和谓疝气虽有七种,总不离乎肝病也。七疝之症,先宜灸气海,继宜灸中极,或灸三阴。若阴囊偏肿者,灸大敦有效。 气海(见劳伤。)中极(脐下四寸。)三阴(见痿症。)大敦(见尸厥。)
伏梁伏梁者,心积也,起于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则令人烦心。当灸上脘,或灸中脘可安。 上脘(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奔豚奔豚者,肾积也,发于少腹,上至于心,如豚奔走状,上下无时,久则喘逆,骨痿少气。先灸气海,兼灸中极为是。 气海(见劳伤。)中极(见疝气。)
脚气脚气者,两脚浮肿而重,湿脚气也。不红不肿而痛,干脚气也。不拘干湿,皆宜灸风市灸。倘或红肿,行步艰难,灸大敦穴可愈。 风市(见中风。) 大敦(见尸厥。)
腹鸣 腹鸣者,腹中鸣响也。其因痰饮者,灸上脘。因胃寒而肠鸣者,灸胃俞穴,或灸足三里。 上脘(见劳伤。)胃俞(见臌胀。) 足三里(见痿症。)
噎膈噎膈之因有五: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属七情之变。凡药不能效者,上宜灸天突,中宜灸中脘,下灸足三里为要。 天突、中脘(见喘症。) 足三里(见痿症。)
反胃 反胃者,饮食能入,入而反出,故曰反胃。良由脾胃阳虚,运行失职,不能熟腐水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即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法当灸中脘、下脘,兼灸膈俞。若未效者,再灸脾俞、胃俞,甚则灸足三里。 中脘(见喘症。) 下脘(见臌胀。)膈俞(见汗症。)脾俞(见痹症。) 胃俞(见臌胀。) 足三里(见痿症。)
霍乱霍乱症,猝然心腹作痛,上吐下泻,谓之湿霍乱也。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谓之干霍乱也。急灸期门可愈。期门(见臌胀。)
头痛 头痛者,有外感、内伤之分。如痛无休息者为外感,时痛时止者属内伤。若因头风而痛,宜灸百会,并灸神庭,合谷、胆俞皆可灸之。若头痛如破,或因内伤,宜灸命门自痊。 百会(见中风。)神庭(见眩晕。) 合谷(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即虎口两骨缝中。)胆俞(见劳伤。)命门(十四节骨下窔中。)
心腹痛真心痛者不可治。今云心痛者,皆胸中胃脘痛也。若胸腹痛者灸上脘,痛而不已灸行间,并灸膈俞。脐下冷痛,灸气海、关元。少腹寒痛,灸中极。夹脐而痛,上冲心痛,灸天枢。 上脘(见劳伤。) 行间(见尸厥。) 膈俞(见汗症。) 气海(见劳伤。) 中极(见疝气。) 天枢(见劳伤。) 关元(脐下三寸。)
背痛太阳之脉行身之背,忽被风湿所侵,则背膂强痛,宜灸身柱则瘳。身柱(见咳嗽。)
胁痛胁痛在左,肝经受邪;在右,肝邪入肺。宜灸临泣可愈。 临泣(从两目中直上,入发际五分陷中。)
腰痛腰痛有四,当分灸之。如因房劳过度,则肾虚,灸肾俞穴。偶然欲跌则闪挫,灸气海穴。负重损伤,不能转侧,灸环跳穴。湿气下注,不能俯仰,灸腰俞穴。倘连腹而引痛者,灸命门穴则安。肾俞(见痹症。) 气海(见劳伤。) 环跳(见中风。)腰俞(见痹症。)命门(见头痛。)
耳聋耳鸣 《绳墨》曰:肾气充盛则耳聪,肾气虚败则耳聋,肾气不足则耳鸣,肾气结热则耳聋。经谓耳为肾窍,肾虚耳聋宜灸肾俞,耳鸣宜灸风池。初患者先灸百会为是。肾俞(见痹症。) 风池、百会(并见中风。)
目疾眼科治目有五轮之分:两眦属心,曰血轮;乌珠属肝,曰风轮;两胞属脾,曰肉轮;白精属肺,曰气轮;瞳神属肾,曰水轮。其实肝开窍于目,总病实在乎肝。目初病者,先灸百会、上星、神庭三穴。日久内障起翳者,当灸临注。目KT?KT?而不了者,必须灸肾俞也。 百会(见中风。)上星(从发际直上一寸,或眉心上四寸。)神庭(见头痛。) 临泣(见胁痛。) 肾俞(见痹症。)
咽喉咽乃饮食之道,喉乃呼吸之区,不容纤邪所容,否则遂成喉症矣。咽喉疼痛者,当灸内庭。喉疮、喉风者,当灸天突为亟。内庭(见尸厥。) 天突(见喘症。)
齿痛齿乃骨之余,肾主病也。然则因阳明火炽而痛者,有因风、因虫而痛者,亦有因虚而痛者,方药莫能奏捷,必当用灸。倘颊肿牙痛灸风池,红肿牙痛灸手三里,齿龋须灸内庭也。风池(见中风。)手三里(见偏风。) 内庭(见尸厥。)
鼻血 鼻血者,因于肺肝有火也。肺窍在鼻,肝脏藏血,二经有火内炽则血沸腾,乘肺窍而出者也。急宜灸合谷穴一壮。合谷穴(见偏风。)
脑漏胆移热于脑,脑漏黄浊之水,由鼻而出,甚则腥秽。亦有鼻塞不闻香臭者。均宜灸上星穴可也。上星(见目病。)
脱颏颏者,口之下唇至末之处,俗名下巴也。有因气虚而脱者,有因呵欠而脱者,皆可灸风池穴。 风池(见中风。)
遗精书谓有梦精出为梦遗,无梦自遗为精滑。大凡梦遗者,由于相火之强。精滑者,由于心肾之损。拟方当分虚实,灸法统宜于关元、中极及之阴交。设未瘥者,再灸肾俞可耳。 关元(见心腹痛。) 中极(见疝气。)三阴交(见痿症。) 肾俞(见痹症。)
浊症丹溪曰:浊症之因有二,肥人多湿热,瘦人多肾虚。总之肾虚之质,下焦空豁则湿热阻于精窍,而成赤白浊也。当灸关元,兼灸行间自痊。 关元(见心腹痛。) 行间(见尸厥。)
淋痛滴沥涩痛谓之淋,急满不通谓之闭。五淋之别,虽有气、砂、血、膏、劳之异,然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若小便赤涩,灸其下脘。小便痛沥,灸其关元。五淋之症,皆宜灸其中极。 下脘(见臌胀。) 关元(见心腹痛。) 中极(见疝气。)
溺血经谓胞移热于膀胱则溺血,是症未有不本于热者。当灸关元数忙。 关元(见心腹痛。)
遗溺 遗溺者,由于中气虚衰,不能摄固所致。老年下元不足,孩提脬气未固多有之。总当灸其三阴。若小便频数者灸大敦,小儿遗尿者灸气海。 三阴(见痿症。) 大敦(见尸厥。) 气海(见劳伤。)
便血便血之症,有肠风,有脏毒。如下鲜血,大便燥结,名曰肠风。血色黯浊,大便溏泻,名曰脏毒。脏毒者灸肾俞,肠风者灸会阳。 肾俞(见痹症。)会阳(尾尻骨两旁,各开二寸,尻骨节上两旁,各开寸半亦可。)
脱肛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肺热则肛藏,肺虚则肛脱。或因肠风痔漏,或因久痢久泻,或因产妇用力太早,或因小儿叫啼伤气。总须上灸百会,下灸会阳。 百会(见中风。)会阳(见便血。)
痔疮古人论痔,有牝、牡、虫、血之分。其实皆大肠积热所致。当灸会阳几壮,庶冀而安。 会阳(见便血。)
泄泻泄泻有五,乃脾虚、肾虚、湿寒、湿热、食积也。脾虚则食少便频,肾虚则五更作泻,湿寒则便溏溺白,湿热则下利肠垢,食泻则吞酸嗳腐。在医家当分而治,在灸家先取天枢,其次会阳之穴。 天枢(见劳伤。) 会阳(见便血。)
痢疾古人以赤痢为湿热,伤于血分;白痢为湿寒,伤于气分。凡初患赤白痢积者,法当灸其天枢,兼之中脘。如日久不愈,脾肾两伤者,当灸脾俞,兼之会阳也。 天枢(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脾俞(见痹症。) 会阳(见便血。)
伤寒伤寒者,由冬令伤于寒邪,法当辛散。其误治也,变为结胸,宜灸期门。若妇人经水适来,邪热入于血室,昼则明了,夜则谵语,亦灸期门之穴。若饮水过多腹胀者,灸其中脘。余热解不尽者,当灸曲池可也。期门(见咳嗽。) 中脘(见喘症。)曲池(见偏风。)
热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夏为热病。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当用辛凉之剂。设未效者,当灸上脘。若烦闷者,须灸行间。 上脘(见劳伤。) 行间(见尸厥。)
疟疾疟疾之病,由夏令先受暑邪,至秋时发为疟疾。秋风欲入,伏暑欲出,表里交争,寒热成矣。连日发者则浅,隔日发者则深,隔两日发者则更深矣。诸般疟疾,法当先灸大椎。痰盛之体,灸其尺泽。日久不已,灸其内庭。按穴灸之,则疟自遁。 大椎(见劳伤。) 尺泽(见中风。) 内庭(见尸厥。)
黄疸黄疸有五,曰阳黄、阴黄、酒疸、谷疸及女劳疸。其病本皆不离乎湿也。应灸之穴有四,即上脘、肝俞、胆俞、脾俞是也。 上脘(见劳伤。) 肝俞(见眩晕。) 胆俞(见劳伤。) 脾俞(见痹症。)
癫病经谓重阴者癫,癫则多喜,若痴若呆,或笑或泣,缘于所谋不遂而致也。当灸身柱一穴。 身柱(见咳嗽。)
痫症 痫症者,忽倒无知,神昏牙闭,角弓反张,抽搐流涎。古人分为五痫,有马鸣、羊嘶、牛吼、犬吠、猪啼等语,究属痰涎蓄于经络也。灸家不须细别,当其初发之时,先灸百会,兼灸上脘。每发每灸,日渐自瘥。 百会(见中风。) 上脘(见劳伤。)
癞病癞病,疠风也,俗称为大麻风。良由湿胜则生风,风胜则生虫,所以皮肤脱落,肌肉浮紫,满躯作痒,状若虫行。宜灸曲池可愈。 曲池(见偏风。
疹病肌发红点,有若蚊咬者为热疹,细粒透显者为风疹,不透出者为隐疹。隐疹宜灸曲池,风疹、热疹宜乎合谷、环跳。 曲池(见偏风。)合谷(见偏风。) 环跳(见中风。)
痰疾痰属湿,津液所化也。流则为津,行则为液,聚则为痰,上则为涎。其实百病兼痰为多也,灸其上脘,痰自化矣。 上脘(见劳伤。)
饮食胃司纳受,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运行不息。设脾胃衰弱,则失消纳之权。若饮食不思,灸其上脘。饮食少减,灸其中脘。饮食不化,灸其下脘,或灸天枢。食不下、欲干呕者,宜灸胆俞穴也。 上脘(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下脘(见臌胀。) 天枢(见劳伤。) 胆俞(见劳伤。)
调经 月经者,一月一至也。超前退后,谓云不调。女子经水不调者,当灸气海,兼灸中极。妇人月水枯闭者,当灸腰俞可愈。 气海(见劳伤。) 中极(见疝气。) 腰俞(见痹症。)
血崩血崩之症,良由肝脾两伤。盖肝不能藏,脾不能统,所以经血忽崩。宜灸气海、大敦二穴。 气海(见劳伤。) 大敦(见尸厥。)
带下古人治带,有五色之论,而分五脏之疗。又以赤属血、白属气之说。其实带下之病,本在乎带脉,以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然,故名也。法当灸关元数壮。 关元(见心腹痛。)
种子女子不孕之故,由伤其冲任也。若三因之邪伤其冲任之脉,则有月经不调、漏崩带下。或因宿血积于胞中,或因胞寒、胞热,或因体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皆不能成孕也。当灸中极为要。 中极(见疝气。)
胎漏怀胎数月,而经水偶下者,谓之胎漏也。由于劳力损伤,或由冲脉有热,或由气怒伤肝,皆能致之也。宜灸关元自止。 关元(见心腹痛。)
产后 产后之疴,莫能尽述,应灸之症,姑略详之。恶露不行,宜灸中极。恶露不止,宜灸气海,或灸关元。关元、中极只离一寸,一欲其行,一欲其止,分寸不准,灾害并至矣。 中极(见疝气。) 气海(见劳伤。) 关元(见心腹痛。)
胞衣不下胞衣停滞者,或因气力疲败,或因恶露所阻,皆令不下也。服诸药罔效者,当灸中极立下。 中极(见疝气。)
惊风惊风者,有急慢之分焉。急惊者,忽然搐搦,身体壮热,面红唇赤,牙闭痰迷,兼之二便不通,宜灸身柱、曲池。慢惊者,缓缓搐搦,身体温和,面色淡黄,或睡露睛,兼之大便青色,宜灸腕骨、尺泽。若闭目、摇头、额汗、昏睡、面青、肢厥、频吐清水,此慢脾风,不可救也。 身柱(见咳嗽。) 曲池(见偏风。) 腕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即小指直上处。) 尺泽(见中风。)
疳劳小儿疳劳之症,面黄形瘦,肚大露筋,尿如米泔,午后潮热。皆因肥甘无节,停滞中州,传化迟滞,肠胃内伤,则生积热,热盛生疳。宜灸下脘、胃俞,自然告痊。下脘、胃俞(并见臌胀。) 以上七十症,按穴灸之,自无差忒。若遇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痰核疬串、无名肿毒,皆于患处灸之,使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即愈。
一、灸疗眼疾病:近视、白内障、干眼症、急慢性角膜炎、眼手术后康复保健等
二、灸疗鼻疾病: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等
三、灸疗咽喉疾病:急慢性咽喉炎等
四、灸疗耳疾病:耳鸣、耳聋、老年性耳鸣、老年性耳聋、中耳炎等
五、灸疗痛症病: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部痛、骨质增生、中风偏瘫等
六、灸疗肥胖症:腰腹部肥胖、大小腿肥胖及各种肥胖症、产后收腹等
七、灸疗妇科疾病:痛经、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盆腔炎、卵巢囊肿、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八、灸疗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肥大等
市面上已发现大量假冒赵氏雷火灸,外观几乎一样,但里面要么全是清艾绒,要么配以不明药物,价格便宜,几十元一盒,甚至低至几元一支。[2]
假冒雷火灸添加的不明药物可能致使烟雾有毒,有害您及家人的健康。请各位消费者谨慎对待,不要为了贪图便宜而延误了自己的病情,危害了家人的健康。
真假赵氏雷火灸对比,包装上一些细节有区别,另外正宗赵氏雷火灸艾条是由沉香、穿山甲、干姜、菌陈、木香等中药构成的,有一股很浓的中药味,即使没有打开包装盒都能够闻得到。假赵氏雷火灸和真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赵氏雷火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赵氏雷火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方法:11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赵氏雷火灸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27.59%和20.69%,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和86.2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赵氏雷火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针刺配合赵氏雷火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赵氏雷火灸(以下简称“雷火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剌配合雷火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剌配合雷火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应用赵氏雷火灸治疗老年尿失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赵氏雷火灸治疗老年尿失禁的疗效,为建立赵氏雷火灸治疗老年尿失禁提出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赵氏雷火灸疗法在温热刺激的同时把药物透过皮肤及相应的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结果赵氏雷火灸疗法能影响老年患者小便频数和尿量.有效率达96%.
结论:赵氏雷火灸治疗老年尿失禁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针刺结合赵氏雷火灸治疗青少年近视277例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指眼在完全静止、无调节的状态下,自5m以外目标发出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使远距离物体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看近处目标时,分散的光线可以聚集于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看远处模糊,看近处清楚。西医对于近视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4-2005年期间采用针刺结合赵氏雷火灸(以下简称雷炎灸)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277例,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明显。
雷火灸睡眠减肥法减肥疗效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数不断攀升。肥胖既影响美感又易导致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及糖尿病等并发症。而减肥药物治疗带来极大的副作用,因此,探索绿色健康减肥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中医药疗法日渐凸显优势。我们应用神应雷火灸睡眠减肥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1. 1一般资料
全部236例病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神应雷火灸组(治疗组)203例,针刺组(对照组)33例。神应雷火灸组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35. 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1年,平均4. 3年;中医辨证脾虚湿阻型88例,肺脾气虚型23例,脾肾阳虚型92例。针刺组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64岁,平均36. 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平均4. 5年;中医辨证脾虚湿阻型12例,肺脾气虚型4例,脾肾阳虚型17例。二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1年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上制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疗效标准”及2001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症,中医具体分为脾虚湿困、肺脾气虚、脾肾阳虚三型。
1.3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
2、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
3、签订知情同意书。
1. 4排除标准:
1、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引起的肥胖症;
2、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2. 1神应雷火灸治疗组
主穴:神阙、天枢、水道、气海、水分、中脘、三阴交。
随证加减:脾虚湿阻型加大横、腹结、丰隆、公孙、脾俞、胃俞;肺脾气虚型加膻中、尺泽、肺俞、脾俞、膏肓;脾肾阳虚型加关元、太溪、复溜、脾俞、肾俞、命门。
操作:选用神应雷火灸于所选腧穴上施温和悬灸,每次灸30-40min,皮肤表面潮红或有油脂样物显于皮肤表面。灸后即刻见效,即刻效应显著,睡眠中轻松实现减肥。28天为一疗程, 1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月经期间暂停灸。同时对患者随访6个月,以观察远期疗效、安全性等。
2. 2针刺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据患者肥胖程度不同针刺28号40-50 mm毫针,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疗程、随访同治疗组。
3疗效观察
3. 1疗效标准
参照2001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
临床痊愈:体重下降达到标准体重范围以内;
显效:体重下降,BMI减少3个以上;
有效:体重下降,BMI减少1-3个;
无效:体重无变化,BMI减少<1个。
3. 2治疗结果
(1) 两组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愈显率%
由表1可见,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雷火灸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
(2)两组肥胖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肥胖患者治疗前后BMI比较 (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03 28.23±1.33 24.35±2.01▲
对照组 33 27.98±1.42 25.05±2.1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 0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前肥胖患者BMI雷火灸治疗组与针刺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疗后两组BMI均较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疗后雷火灸治疗组患者体重下降BMI优于针刺组(P<0. 01)。结果表明雷火灸与电针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但雷火灸法效果更好。两组疗程后6个月随访,均未见明显反弹现象,部分雷火灸治疗者停止治疗后仍有后效应。
4讨论
中医学认为,肥胖系体内脏腑失调、气血阻滞、冲任不和等因素,导致津液失布,水湿痰浊淤积体内而造成。针灸减肥是通过刺激人体某些特定腧穴,发挥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运行气血、疏通经络等作用而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一方面可通过神经调控途径如抑制食欲、促进排便,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内分泌-体液代谢途径提高机体各种代谢物质的活性,促进糖脂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以及改善水盐代谢等比例;针灸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多途径和多靶点以实现其减肥效应。
研究表明:两组均有显著疗效,治疗前后比较(P<0. 05);雷火灸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显示:脾虚型单纯性肥胖选用雷火灸法疗效较针刺法更具优势。雷火灸灸法是药艾灸的一种治法,兼具温通与温补双重功效,可补泻兼施,对上述3种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实行标本兼治,其不仅在减轻体重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作用显著,且随访6个月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赵氏雷火灸疗法塑身减肥
适宜症:腰腹部肥胖、大小腿肥胖及各种肥胖症、产后收腹等。
赵氏雷火灸疗法是在传统实按灸与艾条灸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出。其辨证的配方与独特的治疗手法,使其治疗作用与能力在原有实按灸及艾条灸的基础上得到极大的增强提高,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其优点归纳起来在于如下:
1) 无针灸、推拿减肥给人体带来的痛苦。
2) 无内服药带来的内脏功能的破坏及毒副作用。
3) 不用特别的忌食和剧烈的运动。
4) 在减肥的同时,能够极好的维护人体健康。
5) 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所以我们说赵氏雷火灸疗法无愧于------绿色与自然 健康与时尚,拓古之精华为今用的塑身减肥法。
雷火疚治疗中耳炎
适宜症:耳鸣、耳聋、老年性耳鸣、老年性耳聋、中耳炎等。
注意:随时注意去掉药灰,保持火头火红。
1. 灸疗部位 双耳部,双耳心,患侧翳风,曲池,外关,合谷。
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点燃一支药,固定在单头灸具上,距离耳部3cm,用顺时针旋转法,灸红耳前及耳后部,每旋转8次为一壮,每壮之间停歇5妙钟,耳部发热为度;轻拉耳郭扩大耳孔,用雀啄法,对准耳心,距离耳孔2—3cm,每雀啄7次为1壮,每壮之间停歇5秒钟,双耳孔各灸5壮;灸翳风,曲池,合谷,用雀啄法,距离穴位2—3cm,每雀啄7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被灸处,每穴各灸5壮。
3.疗程: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每疗程为一周,可治疗1--3个疗程(连续治疗)。
雷火疚治疗眼病
适宜症:近视、白内障、干眼症、急慢性角膜炎、眼手术后康复保健等。
注意:随时注意去掉药灰,保持火头火红。
操作方法:用“雷火灸”治疗眼病,采用的是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能忍受的温度为准)的棒式悬灸,其手法主要有旋转灸法与啄式灸法。旋转灸法用于闭目灸、睁眼灸及灸耳廓。啄式灸法用于点穴(点眼穴、点耳穴,包括灸耳门)。
疗程: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6天为一疗程。经过3~5个疗程的治疗,多数不同眼病患者症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1992年,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成立。
2006年,赵氏雷火灸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继续考育项,中医适宜技术向全国农村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推广使用。
2009年,中央4台《中华医药》栏目第30期节目《灸去你的痛》介绍了赵氏雷火灸治愈患者骨性关节炎。
2010年,赵氏雷火灸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
2010年,“赵氏雷火灸疗法”纳入在出编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同(第三册)》.
2012年,中央4台《中华医药》栏目第425期节目《“艾”到深处病自消》介绍了雷火灸发明人赵氏碧和赵氏雷火灸治疗各种疾病的神奇功效。
产品名称:重庆赵氏雷火灸
产品规格:25g*3支
艾条尺寸:约Ф28*105mm
批准文号:渝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70087号
生产厂家:重庆赵氏雷火灸研究所
赵氏雷火灸原理与作用:
利用植物燃烧时发出的红外线及热能达到温经通络、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之功效。
赵氏雷火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在古代雷火神灸实按灸的基础上,改变其用法与配方创新发展而成。
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成分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 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
赵氏雷火灸其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 药 化 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内因,雷火灸的燃烧是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量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
它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淤、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
赵氏雷火灸使用步骤:
1. 扭开灸盒中部,将备用大头针插入盒口小孔以固定植物柱;
2. 点燃植物柱顶端,将火头对准应灸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注意随时保持红火),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注意避免烫伤);
3. 火燃至盒口,取出大头针,拉开底盖用拇指推出植物柱,再用大头针固定继续使用。不用时取出大头针,盖上盒盖使其窒息灭火备用。
特别说明:赵氏雷火灸相对普通的温和灸,具有火力更强,渗透力更强,见效速度更快的优点。
重庆赵氏雷火灸在古代雷火神针按灸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利用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雷火灸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散瘿散瘤、扶正祛邪。
雷火灸悬灸疗法:
用灸时扭开灸盒中部用大头钉在盒口处锁钉点灸头,在相应部位或穴位上用悬灸方法,要求灸疗部位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雷火灸的火头距皮肤2~3cm为宜。灸条燃至盒口,取下盒口两侧大头钉,扣开底座盖,用手指推出盒身部灸条,灸条固定好又用,注意随时吹红火头,不用时盖上盒帽,以便下次再用。
雷火灸与艾条的区别
雷火灸的独特特点决定区别于一般艾条:具有火力猛,药力峻,迅速袪邪等特点,称为立竿见影 雷火灸在燃烧吹红火头时,距离1公分时,温度可达240度左右,保持火头灰时,达200度左右,距离3公分,最低38度左右。一般艾条相比同实验中最高温度78度左右,最低38度左右。
雷火灸产生的辐射能普更强,也就是近红外线成分更多(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雷火灸条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配制不同的雷火灸条,在燃烧时产生的物理和药化因子不同,再加上雷火灸独特的操作手法,更能达到治疗效果。
雷火灸:粗、短,一般燃烧时间为110-120分钟左右,1支可治疗3-5次,与一般艾条使用时间不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