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日升
[明](公元1573年至1623年)字启新,号台晋,泉州惠安张坂埕边人。卒于明熹宗天启元年。“不以训诂墨守之学”,为文直抒胸臆,“超逸轶宕,不依傍门户”,成一家之言。万历十九年,以试《诗经》中举。万历二十三年中进士。他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不畏落第和杀身危险,直揭当朝弊政,试卷中有“武衰国耗”等语,主考看了“相顾错愕”,为其担心,但皆认为其必将是位敢杀身报国的节烈忠臣,击节相道“为子庆,为国家得人庆”京都学子争相抄录其文章名句,一时“名高郢中,纸贵洛下”。官广西提学佥事,特别是在江西提学副使时,拔擢不少优秀人才,“所取皆名宿”。著名科技史学者、《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和其兄宋应升,以及陈大士,罗文止,章大力,艾千子等。累至四川布政司参政,天启三年(1623年),四川土司脖拜叛乱。朝廷命骆日升为监军,以兵点甲,马烙号的办法“核军实不稍假借”。另一土司奢寅趁火打劫,唆使其部将樊龙、樊虎以请发军饷为借口发动叛乱,骆日升仓促率兵制止,反被执,不屈骂盗贼被害。日升著有文集八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骆日升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其父骆廷伟曾任福建邵武府府学教授、广西提刑按察使、提督学政佥事等职。母亲郭氏是惠安名流郭廉夫之女。
万历十九年(1591年),骆日升中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先后任南京礼部曹郎、江西邮督、广东盐法道、江西提学副使等职。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骆日升因父亲病重辞官返乡。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骆日升母亲去世,丁忧守制。之后,骆日升任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参政。天启三年(1623年),四川土司奢安之乱,骆日升被害[2]。
骆日升死后葬于惠安县洛阳镇涂厝仔村,后人修有《骆光禄文集》6卷本和《骆台晋先生文集》8卷本。
骆日升是明朝万历时期著名的忠烈大臣,同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明代万历年间,社会矛盾丛生,官场风气腐化严重,明王朝统治的根基已经出现动摇的迹象。作为一个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读书人,骆日升在那样的年代,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学尽力去匡扶社稷。但是,不幸的命运还是降临在他身上,在一次平叛军事行动中,正值壮年的骆日升被叛军所俘,最终壮烈牺牲。
自幼存经邦治世之志
骆日升,字启新,号台晋,惠安惠南逞边村人。骆日升的父亲骆廷伟,也是当时一位知名的官员和学者,年轻时就以一篇《天柱山志》蜚声八闽。
可以说,天资聪颖的骆日升非常有幸地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骆日升勤奋读书,凡事务求彻解,并能活学活用,不墨守成规。在他青年时,就流露出“忧天下之心”,“有志于古名臣”的胸怀。他的许多文章,探讨的都是经邦治世的重要问题。
万历十九年,骆日升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万历二十三年,中进士。他在科举考试中,敢于直揭万历朝的腐朽弊政。在他的试卷中,经常可以看到“武衰国耗”的激烈言辞,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有落第和杀身危险的。所幸,他对国家的忠诚得到多数人认同,主考官员都认为,骆日升今后必然是一位忠臣。京城爱国的学子也争相传阅他的文章名句,京城中一时出现了“纸贵洛下”的状况。
慧眼识才以德化怨
骆日升进入仕途后,先后任南京礼部曹郎、江西邮督、江西提学副使等职。骆日升为官除了清廉严谨、政绩突出外,他慧眼识珠,为国家举荐不少优秀的人才,更是为人们所称道,世称“所取皆明宿”。经他举荐而进入仕途的名士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和其兄宋应升,还有陈大士、罗文止、章大力、艾千子等人,历史上评价他“人伦之鉴,倾动海内”。
骆日升对青年才俊的栽培,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他任江西科举省试的主考。有个考生叫杨修员,年仅二十岁,才华横溢,过目成诵。但他竟将名字“员”错写为“”。骆日升见杨修员通篇答卷非常好,美中不足者,文中凡“员”字均写错。
评卷时,骆日升为严肃学规,激励杨修员努力发奋,判杨修员落榜。杨修员不服,聚众到府衙闹事,又被骆日升喝令手下打了三下笞板。杨修员喊冤叫屈,发誓日后功成名就,必定报仇雪恨。骆日升深知杨修员一旦高中,必然会来寻衅报复,于是在杨修员的卷后写了四句:“允兄台吕,私和吉去,不激不成,激之成之。”
多年后,骆日升被害于四川,杨修员暗暗庆幸报复的机会终于到来,竟带领一班人入闽直奔惠安而来,企图侮辱他的家人。骆日升之妻庄氏闻讯,带领家人在南门外摆一香案,案上放一碗清水,一面镜子,一张昔日杨修员的试卷,跪于道旁。杨修员来到案前说道:“骆日升存心加害于我,岂知落得今日下场,尚有何言?一碗水、一面镜是何用意?”
庄氏哭诉说:“这碗水意在饮水思源,这面镜寓意明察秋毫。此卷乃大人当年落第之卷,只因一‘员’字之差,铸成千百字之错。如果按大人错字,则‘允’与‘兄’、‘台’与‘吕’、‘私’与‘和’、‘吉’与‘去’何以分辨?至于责打三笞,实激励大人于功名上能连连夺魁,可望三公之位,请大人详细阅卷后便知!”杨修员听罢原委,又细见卷后批语,顿时羞愧万分,口称恩师,哭拜不已。
英勇平叛以身殉国
骆日升到四川任职不久,就遇到四川驻军将领勃拜叛乱,朝廷命骆日升为监军,前往平叛。后因部将反水,骆日升被俘,后被叛将杀害,年仅五十一岁。
骆日升遇难后,朝廷赐光禄寺卿衔。骆日升生前所著文章,由其子辑录编撰,宋应星兄弟校勘分为《骆光禄文集》6卷和《骆台晋先生文集》8卷两个版本,是研究明代泉州和惠安文史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