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秋口村

地理位置 海阳市北部
中文名称 赵家秋口村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全村有耕地3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苹果等。 2002年,全村110户,325人。有赵、迟、孙、陈、董、薛、程、王、朱等9姓,其中赵、孙姓人口较多。除彝族1人外,其余均为汉族。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7年在大参军运动中,十余名青年参军入伍。

1964-1976年解放军某部征用本村土地20公顷,建起兵营。

1965年孙建梅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大学,为建国后本村第一名大学生。

1976年村集体投资,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9年进行首次村委会直选。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5公斤,总产3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80公斤,总产8.5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00公斤,比1978年增长22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27公斤,总产15.4万公斤。1967年开始栽植苹果,70年代末发展到4公顷。后由于水源不足,果园面积逐渐减少。90年代后,重点发展了特色粮食种植及养殖业。2002年,全村有养殖专业户20余家,猪、牛、羊存栏总量1000余头。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05万元,其中农业22万元,畜牧养殖业80万元,林业3万元。

第二、三产业因地处山区,本村工商业发展一直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镇村党组织的引导以及烟青一级公路的开通,工商业有所发展。2002年,有一处翻砂厂,收购废铁生产铸件;另有数十名村民从事石材加工和其它手工业。 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人,总收入6万元,其中工业2万元,建筑业4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6人,总收入398万元,其中商饮业386万元,服务业8万元,运输业4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66年建小学。最初利用村内旧房上课,后建成新校舍。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区调整后,村小学并入孙家秋口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1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村内养殖业发达的特点,经常聘请畜牧技术人员来村讲课,常年为村民订阅畜牧科技期刊。 人民生活建国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村民生活一直很清苦。20世纪70年代末,生活水平开始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人均肉、蛋、奶消费量逐年增长。2002年,有各类运输车5辆,摩托车20辆,电视机80台,电冰箱5台。 村庄建设本村依山而建,建国前村内房屋破旧,道路崎岖不平。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村路,旧房也不断翻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前的5平方米,扩大到22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20世纪40年代初,本村始有中共党员。1945年10月,成立党支部,赵书真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赵书胜、赵堂、朱太高、赵书璞、孙芳。2002年,全村有党员16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3月,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10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朱文喜、孙世昌、孙桂、赵书胜、孙桂兰(女)、赵堂、迟玉英、孙世进、赵敬、赵书璞、赵臣、赵书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