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记载
以色列最初指民族称谓,可查最早记载公元前1211年。在过去三千多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
以色列
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雅各生了十二个支派。
古代时期
以色列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分支希伯来人。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
雅各带领他的子孙前往埃及并旅居430年之久。
约在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5世纪),离开埃及迁回到迦南地(现今之巴勒斯坦)。
公元前13世纪末,迁居到巴勒斯坦地区。后被罗马帝国征服,犹太人开始流亡欧洲。
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
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大多数犹太人被俘虏到两河流域地区,直到波斯帝国时期分批回归。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该地区,后来以色列地区成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争夺之地。
公元前167年~63年,以色列地区受马加比家族统治,之后罗马人庞培占领巴勒斯坦,将以色列并入叙利亚省,又扶植了希律家族为代理政府。公元前一世纪末希律王扩建耶路撒冷。
公元66~70年,因罗马人的暴行爆发了犹太人大规模起义,后多次遭到罗马军队的残酷镇压,耶路撒冷再次被毁坏,犹太人被赶出了故土流散到世界各地。公元132年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再次遭到了罗马军队镇压。(参见词条:犹太战争)
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散于全球各地,连中国的开封都有犹太教会堂的遗迹。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
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后来分别被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花剌子模和蒙古帝国征服,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马木鲁克统治,接着在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11][12]
犹太人回归潮
18世纪,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
以色列唯一红海旅游城市-埃拉特市
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殖民区。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896年,中欧地区的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
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
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国际联盟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同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
1929年,爆发的一场巴勒斯坦暴动中,阿拉伯人杀死了133名犹太人。
1939年,英国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至75000人,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
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
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以色列复国
以色列地中海城市-内坦亚市19世纪末,犹太人的移民数量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原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当天为以色列的国庆节。
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20个议席的第一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1948年独立战争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大量的阿拉伯人口逃离了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النكبة),预计有400000至900000名巴勒斯坦难民流亡,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随着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撤回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了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从阿拉伯国家逃离或遭驱逐,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20世纪50至60年代
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MosheSharett)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
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并且一直任职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LeviEshkol)继任了总理。
1956年,埃及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的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1961年,纳粹的战争犯、也是欧洲犹太人大屠杀主谋之一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情报局干员逮捕,并且被送回以色列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遭到法庭判决死刑的罪犯。
在政治舞台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次紧绷。
叙利亚、约旦、和埃及透露了开战的意图,埃及并且驱逐了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了之前立定的条约、并且封锁了以色列战略要地的堤蓝海峡,接着又在以色列边界部署大量的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势。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了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并且在空军战场上获得完全的胜利。以色列一口气夺下了整个西岸地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变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和占领区域的行政分界线。后来在签订一则和平协议后,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1969年,梅尔夫人当选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
20世纪70年代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消耗战争(WarofAttrition),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了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了报复性的“上帝之怒行动”(OperationWrathofGod),由一群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局的干员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耶路撒冷哭墙
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人传统的赎罪日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了突袭攻势。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了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但是由于以色列依靠美国的强大外援以及卫星科技,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尔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
1977年,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联盟(המערך)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联合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革命”;11月,埃及的总统萨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了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进行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谈和。在萨达特拜访之后,两国间进行的和平谈判最后签下了大卫营和约。
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着条约的签订,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了自从19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获得自治权。
20世纪80年代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了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一场攻势,卷入自从1975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当时殖民区经常受到来自黎巴嫩的恐怖攻击。在建立了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甚至攻下了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了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
1983年,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Shamir)继任。
1980年,原本由伊扎克·沙米尔领导的右派政府被左派的西蒙·佩雷斯取代;同年,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1984年,佩雷斯开始担任总理,但在1986年又被沙米尔取代,沙米尔达成了一个政党联盟的协议。
1986年,以色列撤出了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直到2000年以色列进行单方面的撤军。
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引燃了占领区域的一连串暴动。
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同年,沙米尔再次连任总理职位。
20世纪90年代
在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导弹并没有直接杀害任何以色列的公民,倒是有一些人因为不正确使用预备的防毒面具而死亡,除此之外一名以色列人遭到爱国者导弹碎片击中而丧命。在战事中,以色列也向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防毒面具,以免他们遭伊拉克的生化武器攻击。尽管如此,巴解仍然表示支持萨达姆政权,一些巴勒斯坦居民甚至还站在屋顶上替来袭的飞毛腿导弹欢呼,虽然最后他们仍使用了以色列人提供的防毒面具。
1994年阿拉法特、佩雷斯、拉宾同获和平奖
1990年代早期,原苏联的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万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联合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
1992年,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为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OsloAccords)。
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13]
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
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了西蒙·佩雷斯的支持度。
1996年,西蒙·佩雷斯赢得大选。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5月,输给了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21世纪
2017年10月12日,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将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4];12月,上合组织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表示,以色列数次提出了申请加入上合组织;12月6日(北京7日凌晨2点),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3]
2018年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使馆正式在耶路撒冷开馆[15];7月19日,以色列议会通过犹太民族国家法案[16];12月31日,以色列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9年1月1日零时,声明正式生效[17],以色列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以色列海尔兹利亚市以色列全国划分为6个区,30个分区,31个市,115个地方委员会,49个地区委员会。[18]
以色列行政区划
区 |
首府 |
面积(平方千米) |
---|---|---|
耶路撒冷区 |
耶路撒冷 |
653 |
北部区 |
拿撒勒 |
4473 |
海法区 |
海法 |
866 |
中央区 |
拉姆拉 |
1294 |
特拉维夫区 |
特拉维夫 |
172 |
南部区 |
贝尔谢巴 |
14185 |
区 |
首府 |
面积(平方千米) |
---|---|---|
耶路撒冷区 |
耶路撒冷 |
653 |
北部区 |
拿撒勒 |
4473 |
海法区 |
海法 |
866 |
中央区 |
拉姆拉 |
1294 |
特拉维夫区 |
特拉维夫 |
172 |
南部区 |
贝尔谢巴 |
14185 |
首都
1980年7月30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存有争议。国际社会同以建交的国家均将使馆设在特拉维夫或其周边城市。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2] 。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
2017年[19] 美国、危地马拉、捷克[20] 等国家 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计划将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根据2000年以巴双方达成的谅解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未来的耶路撒冷应该容纳两个国家的首都: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也就是“一城两府”,而具有特殊地位的老城则主权悬置,国际共管[19] 。
2018年5月,美国、危地马拉、巴拉圭将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5]
特拉维夫–雅法(Tel Aviv-Yafo)
特拉维夫–雅法特拉维夫–雅法建于1909年,1950年与古城雅法合并,现已成为地中海沿岸的一座现代化城市。它是以色列金融、商业贸易、交通和文化中心,人口约42万。这里有以规模最大的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最古老的剧院——以色列剧院,最著名的乐团——以色列交响乐团。以色列的商业机构、银行、许多政党、犹太劳工总工会、各大报、期刊和出版社等机构总部多设在这里。特拉维夫在以色列经济生活中居主导地位,职工总数占全国总数的25%,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工厂。大部分国家使馆都设在该市。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拉维夫白城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1]
海法(Haifa)
海法海法是以色列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海法区的首府,位于地中海沿岸,人口约28万,是以色列北部的行政、工业中心和国际贸易、商业中心。它承担着以色列大部分进出口任务。海法的港口区濒临海湾,商业区和居民区建筑在卡梅尔山坡上,从山顶可俯视海湾全景。这里建有著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海法大学、海运博物馆和众多美丽的公园。海法有多个少数民族共同和平生活。著名的巴哈伊空中花园也位于海法市。[21]
贝尔谢巴(Be’er Sheva)
贝尔谢巴是南部内盖夫地区的首府。它位于内盖夫北部,是在3500年前犹太人祖先居住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新城市,人口约20万。它是内盖夫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通向死海和埃拉特公路的交叉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各占约一半人口,历史上长期为军事重镇。著名的本古里安大学(贝尔谢巴大学)就建于此。[21]
埃拉特(Eilat)
埃拉特位于以色列的最南端,是以色列唯一通向红海的出海口。该市建有港口,但规模不大。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平均气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度。该市以其引人注目的红海景色、秀丽的沙滩及完善的服务设施吸引着大批游客,是以色列人的休假和旅游胜地。[21]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的国家。它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以色列的海岸线长198公里。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初始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然而,在1948年至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部分撤出。目前,以色列实际控制的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
在2022年10月11日,以色列总理拉皮德通过社交媒体账户发表声明,宣布以色列已经与黎巴嫩就双方争议海域划界问题达成协议。
以色列可分四个区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北部起点)以及内盖夫沙漠。
以色列全国地形
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该地区土壤肥沃而潮湿,是农业和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海岸平原的东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带,高原地带的北边是加利利山脉的山丘,更南边的地区是由许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区所组成的撒马里亚山脉;再往南则是荒芜的朱代(Judea)山丘地区。中央高原地带的东部是约旦大裂谷,属于长达650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内的裂谷是由约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构成。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在地理上内盖夫沙漠是属于西奈半岛的延伸。
以色列阿什凯隆市以色列主要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一年之中,只有2个差别显著的季节:从4月到10月为干旱夏季,11月至次年3月为多雨冬季。降水分布十分不均,北部和中部降雨量相对较大,北部年降水量920毫米,南部内盖夫地区年降雨量则十分稀少,仅为30毫米。[18]
以色列是有着地中海型气候,特征为漫长而又炎热、少雨的夏季,以及相对较为短暂而又凉爽、多雨的冬季。以色列的气候是由邻近的亚热带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带、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亚热带湿热气候所共同影响的,气候的状况在以色列国内各地也有相当差异,并且会因为各地高度、纬度、以及与地中海的距离而变化。
以色列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境内没有可开采的石油、天然气、煤或森林资源,土地十分贫瘠,大部分国土是沙漠和盐碱地,被称其为“一个除了沙漠和人的大脑外一无所有的弹丸小国”。[22]
以色列国(TheStateofIsrael),简称以色列。以色列(希伯来文:מְדִינַתיִשְׂרָאֵל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文:دَوْلَةْإِسْرَائِيل),国名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或者大家会问明明是跟天使角力为什么会被称为“与神角力者”呢?因为在古代犹太人的宗教文献中“神”字既可以指上帝又可以指天使。关于雅各与神角力一事在《圣经》里用了个“神”字来记载,雅各与神角力。这导致中国国内不少人误认为与雅各角力的是上帝。
以色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底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以色列第二任国王大卫(David)名字的意思是“被蒙爱者”,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以色列国徽来自圣经中的七盏金灯台,在圣经中分别出自旧约《出埃及记》《撒迦利亚书》以及新约《启示录》。国徽上的造型取自《撒加利亚书》的描述(与出埃及记稍有不同,并不是一个而是七个,并且两边有橄榄树)。金灯台表征以色列是神在地上的见证。金表征神的神圣性情,撒加利亚书中说七灯台就是神的七眼。灯台两旁有橄榄枝,灯台上有金油留出到两枝橄榄枝,撒加利亚书中说是油的儿子,表征以色列圣殿重建时期的大祭司约书亚和省长所罗巴伯,分别据有祭司和君王这两种重要的职分。
以色列国徽
《希望之歌》词作者是一位犹太拉比,曲作者为犹太人纳夫塔里·赫尔茨·伊姆贝尔。
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市
《希望之歌》采用犹太民族传统曲调谱成。这首歌原为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颂歌,在1897年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首唱。以色列建国后将其确定为国歌。歌词:藏于我心深处的,是犹太人的灵魂。朝向东方故国的,是凝望着锡安的眼睛。纵然两千年颠沛流离,希望仍未幻去,锡安与耶路撒冷,啊,我们会以自由之身重归故里。
以色列埃拉特市
截止到2023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以色列的居民总数达到了979万人。在这个总数中,犹太人群体大约构成了73%,而阿拉伯人群体则大约占据了21%。其他人群,包括德鲁兹人在内,构成了剩余的比例。以色列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其中0至20岁年龄段的公民占据了总人口的43%,在这个年龄段内,5至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占据了总人口的18%。
议会制政体。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1]
没有正式的成文宪法,仅有《议会法》《国家土地法》《总统法》《政府法》《国家经济法》《国防军法》、《耶路撒冷法》《司法制度法》《国家审计长法》《人的尊严与自由法》《职业自由法》《全民公投法》《犹太民族国家法》等基本法。[1]
特拉维夫CBD又称“克奈赛特”(Knesset,原意是“聚集、集会”),实行一院制,设有120个席位,任期4年,拥有立法、修法、对重大政治问题进行表决、批准内阁成员名单、监督政府施政等职权。议会选举采用比例代表制。[1]
现任议长:阿米尔·奥哈纳(Amir Ohana),2022年12月29日就职,来自利库徳党。[1]
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至少61席)的一个或若干个政党联合组成。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后,总统在综合议会各党派意见基础上提名,授权最有可能赢得议会信任投票的政党(一般为第一大党或第二大党)领导人组建政府。总理由成功完成组阁者担任。以色列历届政府均为联合政府。现任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利库徳党主席。[1]
最高法院、地区法院和基层法院三级制组织系统,此外还有专项法庭、宗教法院和劳资法院。[1]
最高法院具有终审权以及对控告政府、政府部长、所有公职官员或机构的案件的初审权等权力,同时承担最高审判庭职责。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根据一个由最高法院法官、律师协会会员和政界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的推荐任命。法官为终身制,70岁退休。以色列的司法部门是由三层架构的法庭组成。在最低层次的是地方法院,分布于大多数的都市。第二层则是地区法院,同时负起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的功能,分布于五座城市: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贝尔谢巴、以及拿撒勒。
最上层的法院则是以色列最高法院,位于耶路撒冷,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DoritBeinisch。最高法院是最高的上诉法院,也身兼高等法院(HCQJ)的功能,高等法院主要是负责解决个别公民对于法院提出的请愿,对这些请愿的回覆通常是由政府部门进行(包括以色列国防军)。这样的请愿可能使得高等法院作出决定,指导政府部门改正行政的方式。
一般的法官是由国会组成的委员会、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以色列律师行会的会员联合选出的。法律规定要求法官在70岁时退休。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司法部长所批准,负责指派所有法庭的常务官员。
宗教法庭(犹太教、伊斯兰、和基督教)则在婚姻的离婚判决上拥有独占的法律权利。
以色列党派众多,时常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体上可分为3大阵营:以蓝白党为首的中间派、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强硬派和宗教党派阵营。主要政党包括:利库德、蓝白党、联合名单党、工党、沙斯党、统一右翼党、未来党等。[18]
现任总统:伊萨克·赫尔佐格(ISAAC HERZOG),1960年生于特拉维夫。毕业于特拉维夫大学法律专业。曾长期从事律师行业。2000年至2003年,担任禁毒局局长。2003年当选议员。2005年至2011年,先后担任住建部长,旅游部长,大流散、社会和反犹主义斗争部长,福利和社会服务部长。2013年当选工党主席,成为反对派领袖。2015年,组建犹太复国主义联盟,连任反对派领袖。2018年,辞去反对派领袖和议员职务。2021年6月起,任以色列第11任总统,任期7年。
现任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内塔尼亚胡曾于1996年至1999年、2009年至2021年担任以色列总理,是该国任期最长的总理。2022年11月1日,以色列举行2019年4月以来的第五次议会选举,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阵营获得120个席位中的64席。11月13日,以总统赫尔佐格授权内塔尼亚胡组建新政府。12月21日,内塔尼亚胡宣布组阁成功。12月29日,以色列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
以色列内坦亚市混合型经济,工业化程度较高,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农业、生化、电子、军工等部门技术水平较高。以色列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竞争力居世界先列。
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4166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万美元
失业率:3.5%[1]
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以色列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26位。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190个经济体中,以色列营商环境综合排名35位。[18]
以色列农业发达,科技含量较高,其滴灌设备、新品种开发举世闻名。农业组织结构以基布兹(最早形式是集体农庄,其中居民没有私产,没有工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均免费,后逐渐发展成为集体社区,现在也从事一些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和莫沙夫(通常是一个约60户人家的村庄,每户人家拥有自己的房屋和土地,自给自足)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蔬菜、柑橘等。粮食接近自给,水果、蔬菜生产自给有余并大量出口。[3]
以色列农业就业人口约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5%。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蔬菜、柑桔等。粮食接近自给,水果、蔬菜生产自给有余,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具市场竞争力。出口农产品主要有椰枣、无花果、柑橘、菠萝、牛油果、新鲜蔬菜等。[18]
以色列主要发展能耗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注重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以色列的工业生产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大量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被淘汰,高科技或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成为发展重点。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军工、飞机制造、化工、电子和通讯设备、精密仪器和医用激光器材、太阳能利用、建材、纺织、造纸、钻石加工等。[3-4]
以色列政府鼓励工业研发投资,并通过法律支持工业研发和项目开发。政府对工业研发的支持主要在以下方面:安排专门预算扶持技术研发相关行业;为科学技术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增加高科技产品出口减少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18]
钻石加工业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宝石级钻石加工和交易中心之一。以价值计算,全球约60%宝石级钻石是在以色列加工的。以色列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钻石加工工厂、尖端的钻石加工技术和经验丰富的钻石工匠。近年来,以色列已经将其生产基地扩展到印度、中国、非洲等海外地区,加工钻石进口到以色列,再由以色列公司销往北美,亚洲、欧洲等市场。[18]
商业银行
以色列有发达的银行系统。以色列银行(Bank of Israel)是以色列的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行使职能,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储备、监督以色列各类银行系统、发行货币。以色列银行行长同时担任政府经济发展顾问职务。另外,以色列银行与政府共同制定和实施外汇政策。
以色列前5大银行集团分别是工人银行集团(Bank Hapoalim)、国民银行集团(BankLeumi Le-Israel)、以色列贴现银行集团(Israel Discount Bank)、联合东方银行集团(Mizrahi Tefahot Bank)以及以色列第一国际银行集团(The First International Bank ofIsrael),这几家银行占以色列银行市场95%的份额。[18]
证券市场
以色列证券部是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负责资本市场活动的规范和管理。某些特定金融领域由财政部的资本控制部、保险市场部进行监管。《证券法》《银行法》《公司法》以及相关实施条例构成了资本市场的主要法律体系。
特拉维夫股票交易所(TASE)是以色列唯一的证券交易市场,也是中东地区颇有影响的证交所,本国绝大多数重要企业、公司选择在该所上市。以色列证券交易管理机构通过双重上市规则,允许在纽约证交所、美国证交所和纳斯达克证交所上市的以色列公司在特拉维夫股市上市。截至2017年末,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共有457家上市公司(含58家两地上市公司),较上年末增加6家。2017年日均交易额达到3.7亿美元。市值方面,包括债券和衍生工具在内的总市值为7000亿美元,其中股份市值为2300亿美元。[18]
信用卡使用
以色列境内信用卡使用十分普及,大部分餐厅、超市、饭店都可使用信用卡消费。中国国内银行发行的VISA卡、长城双币卡等均可使用。[18]
以色列货币名称为新谢克尔(New Israeli Sheqalim,简写为NIS),由以色列央行统一发行管理。以色列实行浮动汇率制,自2003年1月1日起新谢克尔与美元、英镑、欧元等国际货币可自由兑换。2021年6月28日,新谢克尔对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3.25新谢克尔,对欧元的汇率为1欧元兑换3.88新谢克尔。
人民币与新谢克尔不能直接兑换,结算时需以美元或欧元等国际货币作为中间货币进行兑换。[18]
旅游业在以色列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9年以色列旅游业发展迅猛,外来游客总数达450万人次,同比增长10%。以色列重要的产业是观光业,其优势在于以色列国内大量而又珍贵的历史和宗教遗迹,从犹太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其他独立教派)、伊斯兰教、到巴哈伊教等都有。另外以色列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水利资源也是优势之一。以色列的观光业包括了围绕于圣地的各种历史和宗教景点,也包括了现代的度假海滩,以及各种考古学观光、古迹观光、以及生态旅游。[4]
以色列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以色列是世贸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与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墨西哥、韩国、阿联酋及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签有自由贸易协定。欧盟是以色列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最大单一贸易伙伴国。2021年,以色列对外贸易总额为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进口891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出口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以色列主要进口商品为矿物燃料、药品、机器及计算设备、电气设备、精密仪器、钻石原石、塑料制品等。主要出口商品为机器及计算设备、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切割钻石、有机化学品等。服务贸易以旅游、运输为主。
中以贸易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以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17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其中,中国对以色列出口额为1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7.1%;中国自以色列进口额为62.8亿美元,同比增长21.9%。据以中央统计局数据(剔除钻石贸易),2018年中国超过英国成为以色列全球第二大出口目的国。
中国对以色列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陶瓷制品等;自以色列进口商品除钾肥外,均为高技术产品,主要有机电产品、医疗仪器及器械、电讯产品等。[18]
以阿自由贸易协定
2023年3月26日,以色列与阿联酋当天签署一项关税协议,标志着两国2022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2020年流向以色列的直接投资流量达247.58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以色列吸收外资存量1889.52亿美元。
以色列吸引外资主要依靠高科技行业。微软、谷歌、苹果、英特尔等高科技公司均在以色列投资设立分公司或研发中心。2020年,软件、信息技术、科学工程、数据分析、硬件、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互联网服务、隐私和安全、金融服务等位列以色列前十大热门投资行业,其中软件、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行业的投资热度明显上升。
中国投资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0年中国对以色列直接投资流量2.67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中国对以色列直接投资存量38.69亿美元。此外,据以色列知名投研机构Innovation的数据,2020年中国资本共参与了20起对以色列投资并购项目,总额达3.5亿美元,涉及生物医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科技领域。[18]
联合国贸发会议《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以色列对外投资流量58.6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1.84%;对外投资存量1170.95亿美元。
对华投资
以色列对华投资发展起步早、发展快,对华投资存量累计超过4亿美元,其中较有影响的项目包括在北京、新疆等地的示范农场、天津海水淡化厂、苏州工业园风险投资、华亿创业投资基金等。以色列是最早在中国设立非法人制合资创投人民币基金的国家,中以创投基金规模已超3亿美元,主要投向中国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2月,以色列芯片巨头TowerJazz公司与安徽省合肥市政府签署框架协议,拟建设一座12吋模拟芯片代工厂。[18]
美国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即开始对其提供援助。1976年以来,以色列一直是美国对外援助的最大受援国。1966~1970年,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增至年均10.2亿美元,其中军援从原来占比不到4%增至47%。从1971年开始,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达到年均20多亿美元,其中约65%是军援。从1973年起,美国开始为以色列修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和安置犹太移民提供赠款。从1985年起,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达30亿美元以上的军事和经济援助。除此之外,美国还为以色列提供政府信誉担保,促使国际金融机构在2004年至2006年间为以色列发放了90亿美元的贷款。[18]
以色列文化是由犹太教和犹太人数千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所交织构成的。具有来自全世界六大洲上百个国家的各式移民,以色列社会相当的丰富而多元,也极具艺术创造力。以色列政府鼓励并且也会资助艺术的活动,特拉维夫、海法、和耶路撒冷等城市都建有完善的美术博物馆,许多城镇农场也都有类似的博物馆或古迹景点。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藏有古老的死海古卷,以及其他大量有关犹太教和犹太人艺术的广泛珍藏品。位于特拉维夫大学校区的大流散博物馆(ביתהתפוצות)也相当知名。以色列的许多城镇还建有艺术村。犹太人过逾越节时的传统家宴
依据以色列人口统计处的调查,有76.1%的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16.2%是基督教、2.1%是伊斯兰教、1.6%是德鲁兹派、3.9%其他信仰。
2014年11月23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以色列内阁批准了将以色列定义为“犹太国家”的法案。
犹太教徒遵循Kosher食品法则,其中第一条规定涉及动物的种类。只有那些反刍且蹄子分开的哺乳动物才被认为是清洁的,因此牛肉可以食用,而猪肉和马肉则被禁止。大部分家禽如鸡、鸭和鹅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圣经明确禁止食用某些新品种的禽类,例如鸵鸟。在鱼类方面,只有具有鳍和鳞的鱼类才符合Kosher标准,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则被禁食。
第二条Kosher食品法则与动物的血液相关。犹太教将血液视为生命之源,因此严格禁止食用。为了符合Kosher标准,肉类和禽类必须经过特殊的屠宰过程,以确保血液被彻底去除。
第三条法则规定奶制品和肉制品(不包括允许食用的鱼类)不能混合食用。所有Kosher食品都被分类为奶制品、肉制品或中性食品(Pareve)。中性食品包括所有的植物性食品以及鱼、蛋和蜂蜜。
最后,第四条Kosher法则特别针对犹太教逾越节期间的饮食。在这段时间里,信徒们不得食用任何由大麦、黑麦、燕麦、小麦和斯佩耳特小麦制成的含酵食品。逾越节期间的主食是特殊制作的无酵饼(Matza)。
以色列这个多元民族的国家,以犹太人为主体群体,同时也容纳了超过一百万的阿拉伯人民以及来自欧洲、中东、北非和俄罗斯等地的众多移民。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赋予了以色列文学作品多语言和跨文化的特色。自建国以来,以色列的主流文学主要以希伯来语为创作语言,犹太作家们在此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色列文学界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多位杰出的希伯来语犹太作家相继去世。这些作家在希伯来文学的不同领域中都有着显著的贡献,他们的作品涉及犹太复国主义、新型犹太人形象、大屠杀、东方犹太人故事、女性叙事以及希伯来诗歌的创新与探索等主题。他们的作品不仅对以色列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文学巨匠的相继离世,象征着自建国以来以色列当代希伯来文学的某种程度上的解体。
以色列的音乐是混合了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综合体,也因此以色列音乐通常采取折衷主义,并且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散犹太人所带来的影响。以色列音乐也吸收了现代文化的成分。从犹太教歌曲、亚洲歌曲、阿拉伯流行歌曲—尤其是也门歌手,乃至于嘻哈音乐和重金属音乐都是构成现代以色列音乐的成分。
以色列传统的民间音乐通常是与锡安主义的理想和愿景有关,例如描绘年轻的犹太子弟建构并防卫一个美好家园的题材。类似的题材通常被称为שיריארץישראל(“以色列之歌”)。
以色列的古典音乐管弦乐团以及由祖宾·梅塔领导的以色列爱乐管弦乐团(IsraelPhilharmonicOrchestra)也在国际间赫赫有名。DuduFisher、伊扎克·帕尔曼、PinchasZukerman等人都是来自以色列的知名古典音乐演奏者。
运动在以色列就如同其他国家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全国性休闲活动。以色列的运动文化较为类似欧洲的国家。以色列的体育发展可以追溯至以色列建国时期。虽然足球和篮球被视为是以色列最受欢迎的运动,但以色列在许多其他的运动如手球和田径上也有非常杰出的表现,并且也积极投入各种体育项目的发展和推广。
在以色列,运动的文化传统上是注重于参与,而非产生精英的运动员。原因之一是因为义务兵役制度的实施使几乎所有年满18岁的以色列公民都必须加入军队训练,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犹太人的传统精神,强调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的重要性,但却不太会支持追求竞争性的体育形式。这种传统也是出自历史上马加比家族(以及再献圣殿节)抵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也因此,许多以色列人喜欢一些非竞争性的运动,例如游泳、远足、以及在沙滩上玩Matkot(一种类似网球的以色列运动)。
不过,许多现代的以色列人在支持足球和篮球队的热情上几乎不下于其他欧洲人。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以色列在柔道、皮划艇、滑浪风帆上都曾赢过奖牌。
2007年成立的以色列棒球联盟为世界上首个球季比赛只打七局的职业棒球联盟,若比赛出现平手,将以本垒打决定胜负,仿佛足球的PK大战。2007年球季末,因经费不足而解散。
以色列在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的成绩:
冬季大运会:1金1枚奖牌(第33)
夏季青年奥运会:3金2银5枚奖牌(第15)
世界武搏运动会:1银1枚奖牌(第58)
概况
以色列战斗机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于1948年5月26日,其前身是犹太民兵组织“哈加纳”。国防最高决策权和国防军的最高统帅权属于政府。国防部长是国防系统的最高领导,总参谋部是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具体负责全军的作战指挥和军事训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现役部队18万人,预备役人员45万人。国防预算多年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7%。[1]
以色列的军队由一支统一的以色列国防军(IDF)组成,在历史上还没有其他的军事部门独立出现过,海军和空军都是由陆军管辖。也有其他一些准军事的部门负责不同层面的以色列国家安全(例如边界警察和内部安全局)。
以色列国防军是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军队之一,并且也被列为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在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参与了五场主要的大型战争和其他无数的小型冲突。在人员上,以色列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是其人员训练的精良品质以及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员的数量多寡。以色列国防军也大量依赖于高科技的武器系统,以色列国内也有一些专门替国防军生产和开发武器科技的机构或企业,其他的则进口自国外(大多来自美国)。
大多数以色列人(无论男女)都在18岁时被征召从军。有些移民也会自愿的加入以色列国防军。不过阿拉伯裔的公民则是例外,大多数阿拉伯公民都没有被征召,以避免在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开战时可能爆发的利益冲突。其他不需当兵的还包括残障人士、已婚妇女、或者出于宗教原因者。男性的义务役是三年、女性则是两年。以色列国防军里也有贝都因人等少数族群参与。自从1956年来,德鲁兹族群也和犹太人一样被以色列国防军征召从军。在宗教机构就学的人可以获得延缓征召。多数犹太正教人士会不停地延迟服役,直到超出法定服役年龄,这种做法在以色列引起相当大的争议。
虽然阿拉伯裔的公民不在征兵范围内,他们也可以自愿从军。同样的政策也套用在贝都因人和许多非犹太裔的公民上。
服过义务兵役后,以色列男子转入国防军预备役部队,每年从事几个星期的服务,直到40岁为止。
以色列独立研制的梅卡瓦系列坦克
核武能力
以色列是除了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法国五大国之外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许多人推测以色列具有使用核武器的能力,还有预估认为以色列的军火库可能储藏了高达40枚的核武器。自从20世纪中旬以来,以色列一直有一座内盖夫核能研究中心负责此领域的研究,并且有能力生产被归类为核武器的材料。这座研究中心从来没有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宣称他们相信以色列“是个拥有核子武器的国家”,然而以色列政府对此不置可否。由于以色列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虽然以色列核子武器军火库的详细数量一直有待争议,一般相信以色列拥有至少一百枚核子武器装置。
有关以色列核武器投射能力的资料比详细的核武器研究计划资料还要容易取得。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研发中程弹道导弹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名为“耶利哥”(Jericho)的弹道导弹系列早在1970年代便已开始部署,已有三个系列:耶利哥一型、二型和三型。耶利哥二型导弹从1980年代中旬开始服役,预估射程有至少1,500公里,而最新的耶利哥三型导弹则预估至少有4,500公里射程,其他的估计则认为耶利哥三型的射程高达7,800公里。
除了弹道导弹科技以外,以色列保有一系列的海豚级(Dolphinclass)传统动力潜艇,一般广泛推测海豚级潜艇搭载有以色列自制的中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450公里),有能力携带核子弹头。
古城阿克以色列全国有40多条高速公路,公路网四通八达,有多条国家级公路、城际公路、地区公路和其他公路。2020年以色列公路网全长18096千米,其中449千米是高速公路。[18]
以色列公路状况较好,有英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三种语言的交通标识。公路网四通八达,包括多条国家级公路、城际公路、地区公路和其他公路。以色列私家车人均保有量较高。以色列车速较快,在以驾车应注意避让。
按以色列法律规定,以色列实行“左舵右行”,司机及所有乘客在行驶期间都应系安全带,严禁边开车边打电话,严禁酒后驾车,酒精检测浓度不能超过0.05%,高速限速90~110公里/小时。根据法律规定,在11月至4月期间在城中及城际公路驾车时应打开行车灯。9岁及以下儿童需乘坐儿童座椅,14岁以下儿童不能坐在副驾位置。[21]
以色列铁路归国家所有,全长共约1000公里。共有8条线,可达主要城市。以色列境内铁路北起海滨城市纳哈里亚(Nahariya),南至内盖夫沙漠城市迪莫纳(Dimona),连通了以色列境内的主要城市。以色列政府将发展先进的铁路系统作为其首要任务之一,耶路撒冷与特拉维夫之间的高速铁路于2018年底开通,两座城市之间的车程约30分钟。[18]
以色列境内有3个国际机场,最主要的机场是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距耶路撒冷40千米,距特拉维夫20千米。2017年,以色列航空客运量706.5万人次,货运量912.9百万吨/千米。[18]
国际机场:本·古里安机场(英文名:Ben Gurion International Airport;代码: TLV)。始建于1936年,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东20公里,是以色列最大的国际机场。年接待国际旅客约2080万人次,国际航班每年起降10万多架次。机场问询柜台设在主大厅和出港厅,提供英语航班信息服务。当日地面情况可通过候机楼及机场问询柜台得到信息。
国际机场还有:埃拉特市拉蒙(Ramon)机场(可飞往埃及等几个周边国家)、海法市(Haifa)机场(可飞往土耳其),均为小型飞机。
国内机场:以色列有10余个小型国内机场,分别位于阿拉德、海法、贝尔谢巴、赫兹利亚等城镇,每天有少量航班往返国内各市。由于以色列国土面积较小,乘大巴、火车等陆路交通当天即可达到,也可避免转乘飞机带来的麻烦。[21]
以色列主要有海法、阿什杜德、埃拉特3个海港。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在2019年达291.7万国际标准箱,相较于2018的294.6万国际标准箱有所下降。[18]
政府重视教育事业,3至16岁儿童享受义务教育,免费教育至高中毕业。以色列教育经费长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左右。著名的高等院校有: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巴伊兰大学、本–古里安大学等。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以色列的教育制度,在中等教育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1~6年级)、初级中学(7~9年级)、接着是高级中学(10~12年级),义务教育则是从1年级至11年级。中等教育通常包括了协助准备以色列大学的入学考试(תעודתבגרות)。大学入学考试是由数个题材组成,一些是必考的(希伯来语、英语、数学、圣经教育、公民学、以及文学),有一些则是选考的(如化学、音乐、法语)。在2003年,有56.4%的12年级以色列学生获得大学入学许可:希伯来语学生有57.4%、而阿拉伯语学生有50.7%。
以色列有八所大学、以及数十所学院。依据Webometrics在2006年的调查,中东地区最好的10所大学里,有7所位于以色列,其中前四名都是以色列大学。不过到了2007年1月,Webometrics已经将以色列(以及土耳其)大学与欧洲大学并列计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是中东地区唯一一所在Webometrics统计里排名前200的大学,以色列也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有大学名列SJTU前100名大学排名的国家(希伯来大学第60名)。另外,在所有中东和西亚国家中,以色列也拥有最多的耶鲁大学校友。
大学(简称) | 创立日期 |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UJI) | 1918 |
以色列理工学院(IIT) | 1912 |
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WIS) | 1949 |
巴尔·伊兰大学(BIU) | 1955 |
特拉维夫大学(TAU) | 1956 |
海法大学(HU) | 1963 |
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BGU) | 1969 |
以色列公开大学(OPENU) | 1974 |
阿里埃勒大学 | 1982 |
大学(简称) | 创立日期 |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UJI) | 1918 |
以色列理工学院(IIT) | 1912 |
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WIS) | 1949 |
巴尔·伊兰大学(BIU) | 1955 |
特拉维夫大学(TAU) | 1956 |
海法大学(HU) | 1963 |
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BGU) | 1969 |
以色列公开大学(OPENU) | 1974 |
阿里埃勒大学 | 1982 |
以色列拥有先进的医疗系统,医疗条件与北美和西欧相当,医疗设施和医学水平均居世界前列。全国有各类医院350多所,诊所、妇婴保健中心、康复中心等渗透到了各个社区。[18]
以色列科研人员占全国人口6%,每万人中有135个科学家和工程师,比例居世界第一。以色列还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律师和注册会计师最多的国家。2018年,以色列全国民用研发支出总额423.13亿新谢克尔,占GDP比例为4.3%,占比排名全球第一。
以色列在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农学、微电子学、光机电学、数学、天体物理学等许多学科有很强的研究基础,研究人员在生物技术、超级计算、纳米技术、电子芯片、机器人、卫星技术、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国防科技等领域开发了许多重要科技成果。包括英特尔、IBM、微软、惠普、雅虎、Google、升阳微系统,在以色列都有研发中心。在纳斯达克挂牌的以色列企业数目仅次于美国,超过75家,包括全球最大学名药Teva,和以色列最大企业、全球网路保全产品巨擘CheckPoint软体科技公司,以及著名的国防承包商Elbit系统。
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度全球创新指数,以色列综合排名第13位。[18]
以色列馆以色列主要报刊有:《国土报》(HA'ARETZ),创刊于1918年,希伯来语日报;《耶路撒冷邮报》(THE JERUSALEM POST),创刊于1932年,英语日报;《新消息报》(YEDIOTHAHRONOTH),创刊于1939年,希伯来语日报;《晚报》(MA’ARIV),创刊于1948年,希伯来语日报;《今日以色列报》(Israel Hayom),创刊于2007年,希伯来语日报。
以色列广播局(IBA),1948年成立,直接管理国有电视台电视一台和“以色列之声”电台。
以色列电视台:电视一台,国有电视台,1968年开播,每天播放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电视节目。其他主流电视台包括电视二台、十台、十一台、十二台、十三台等,均为私营电视台。
以色列电台:除“以色列之声”,“以色列国防军之声”也是最主流电台之一,1951年设立,军方电台,用希伯来语广播。[18]
以色列电信市场曾长期由Bezeq集团垄断。近年来,以色列政府致力于推动电信产业竞争,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包括:Bezeq集团、Hot集团、IDB集团和Partner集团。以色列有3家大型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以及70多家小型供应商。99%的居民用户使用固定带宽的互联网服务,平均网速为10Mb/。[18]
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3月以色列月平均工资为12740谢克(约3913美元)。高科技行业继续蓬勃发展,2021年平均工资同比上涨18%,达到31525新谢克尔(约9682美元)。熟练的信息技术或电气工程师的薪酬一般为50美元/小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和欧美国家大致相当,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的年收入可达上千万新谢克尔。[18]
以色列劳动力素质高,每万人中就有135名工程师和技师,在发达国家中名列榜首;20%居民拥有大学学位,12%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仅次于美国和荷兰。截至2020年底,持合法签证的外籍劳工人数约为10万人,主要来自土耳其、中国、泰国、尼泊尔、菲律宾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56%从事家政护理工作,22%从事农业工作,15%从事建筑工作,7%为各领域专家。[18]
以色列奉行以美国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同欧洲国家联系密切,积极发展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关系。在中东问题上长期持强势立场,同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的领土争端至今没有解决。受此影响,曾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关系长期紧张,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有所改善。2020年8月至12月,以色列先后与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实现关系正常化。与伊朗关系不睦,反对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1]
同中国的关系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访华1992年1月24日,以副总理兼外长利维访华,同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签署建交公报,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双边关系顺利发展。1994、1997、2009和2014年,以分别在上海、香港、广州、成都设立总领馆。2017年3月,中以宣布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方重要往访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015年11月),国家副主席王岐山(201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2016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201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2013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201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4年5月、201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向巴平措(2017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2013年6月)等。以方重要来访有:总理内塔尼亚胡(2013年5月,2017年3月),总统佩雷斯(2014年4月),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沙洛姆(2015年10月)、议长埃德尔斯坦(2016年4月)。
1992年两国成立经贸联委会,至今已举行5次会议。2014年,中以成立创新合作联委会,至今已举行5次会议。2005年11月,以色列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两国已签署贸易、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文化交流协定,民用航空协定,劳务输出协议,体育合作备忘录,教育合作协议,旅游合作协定,邮电通讯合作协议,工业技术研发框架协议,技术创新合作协定,中国旅游团队赴以色列旅游实施方案谅解备忘录,促进产业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创新合作协定,成立两国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备忘录等协议。2021年双边贸易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2%,其中中方出口额153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进口额7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9.9%。2022年,双边贸易额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其中中方出口额165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额90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是以色列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签有农业部谅解备忘录、植物检疫合作协定,开展了一系列农业合作项目,在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中以农业培训中心,在北京郊区建立了示范农场,在山东、陕西、云南及新疆等地,建立了农业培植、花卉种植、奶牛养殖、节水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018年11月,中以农业创新合作部长级会议在南京举行。
1993年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迄今已签署7个年度执行计划,推动双方在文化、艺术、文物、电影、电视、文学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中国文化节”在以色列举行,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09年“感知中国·以色列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以举行。以色列首次以自建馆形式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近年来我在以举办“欢乐春节”主题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举办中以建交2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2017年11月26日,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揭牌。
1994年两国签署旅游合作协定。2005年6月,中方宣布将以色列列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2016年3月,两国签署《中以政府为对方商务、旅游、探亲人员互发多次签证的协定》,2016年11月1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8]
同美国的关系
1948年5月14日,与美国建交。两国有着特殊的战略盟友关系,美每年向以提供大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2002年10月,布什签署美国会外交授权法,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
2007年7月,美国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向以色列提供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47年,前原苏联投票赞成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以建国后,苏即与以建立外交关系。1967年“六·五”战争后,苏、以断交。
1990年9月30日,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和以外长利维在美国会晤后,宣布苏、以两国恢复领事级外交关系。同月,以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0月18日,苏外长潘金访以,正式签署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协议;12月,以宣布承认独联体所有国家,并相继同独联体15个共和国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年,移居以色列的苏犹太人达18.5万。
1991年,有14.5万苏犹太人移居以,其中不少人被安置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
与黎巴嫩关系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1日,以色列和黎巴嫩两国领导人公开表示,以黎双方已经就海上划界问题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涉及了解决地中海主要油气田长达数年的海上边界争端问题,以黎双方均对协议表示满意。
同巴林的关系
2020年10月18日,巴林与以色列签署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同不丹的关系
2020年12月12日晚,以色列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宣布以色列与不丹建立外交关系。声明说,两国正式建交协议12日在以色列驻印度大使馆签署。双方还同意在水资源管理、农业和卫生领域进行合作。
同巴勒斯坦的关系
2021年5月20日晚,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宣布,以色列安全内阁经过讨论,一致同意接受埃及斡旋的、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停火协议。哈马斯证实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停火于2021年5月21日凌晨2时生效。[23]
与土耳其关系
2022年8月17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说,经过以色列总理拉皮德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外长恰武什奥卢的沟通,两国决定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双方将重新互派大使和总领事。
2023年7月20日,以色列和土耳其同时宣布,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定于28日对土耳其进行国事访问,会晤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
与玻利维亚关系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31日,玻利维亚政府宣布,考虑到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的罪行”,玻利维亚决定与以色列国断绝外交关系。[6]
以色列重要的产业是观光业,其优势在于以色列国内大量而又珍贵的历史和宗教遗迹,从犹太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其他独立教派)、伊斯兰教、到巴哈伊教等都有。另外以色列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水利资源也是优势之一。以色列的观光业包括了围绕于圣地的各种历史和宗教景点,也包括了现代的度假海滩,以及各种考古学观光、古迹观光、以及生态旅游。
30天旅游签证:以色列驻外使领馆可为5至50人之间的访问团组颁发团体签证。21世纪初,在国内只能参加旅行团申请旅游签证。中国香港和澳门的旅行者可以获得免费落地签证,但中国护照不能申请。
以色列(Israel)住宿地的种类很多,从酒店、公寓到集体农场的居留地和娱乐村,档次和种类非常齐全。如果在旅游旺季(通常在一月至八月份,因地区不同而异)或宗教节日期间来以色列,最好提前数月就预订酒店。
以色列航班各类与宗教有关的旅游纪念,以色列是首选。这里的很多手工艺品,都带有浓郁的宗教以及以色列的犹太民族特色,如各种犹太教的烛台、宝石,款式多样的金银制品,采用橄榄树为材料制作的木工艺品等,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及纪念价值。
这里还有具有宗教色彩的门柱、圣卷、十字架、头饰、头巾,以及可以作为护身符的钥匙环等。死海地区出产的护肤品、洗发水、浴盐等,对滋养皮肤、护养头发具有极大的好处,价格实惠。
特拉维夫白城(White City)及博物馆
特拉维夫白城(White City)及博物馆特拉维夫以两种建筑风格闻名于世。其中最具国际知名度的特拉维夫白城,拥有大约4000座包豪斯学派和国际风格的建筑,形成大片白色外墙的景观,已经在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建筑主要建于20世纪30至50年代,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到达的最远地点,由许多在前纳粹时期的德国德绍巴豪斯学校接受教育的犹太建筑师所设计,特拉维夫是世界上这类建筑最集中的城市。同时,该市采用了花园城市的城市规划,设计了许多宽阔的林荫大道,与这种建筑风格相当和谐。
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博物馆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其中许多位于特拉维夫。最著名的是以色列故土博物馆,以其关于迦南美地丰富的考古学和历史陈列品著称;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是以色列主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犹太人大流散博物馆位于特拉维夫大学校园的一角,是一所关于犹太人国际大流散的博物馆,收藏关于犹太人繁荣的历史以及犹太人大流散时期所受迫害的历史文献与艺术品。特拉维夫大学附近的帕尔玛赫博物馆(Palmach Museum)用多媒体向观众展示以色列建国前的军事活动。特拉维夫展览中心位于该市北部,每年举办超过60次重大活动。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散布在该市艺术气氛浓郁的南区,包括特拉维夫原始艺术与当代艺术馆。[21]
雅法老城(Jaffa Old City)
雅法老城雅法是一个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港口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属特拉维夫–雅法市。特拉维夫在希伯来文中是“春天的山丘”的意思,取自犹太复国主义鼻祖赫兹尔著作《新故土》的希伯来语译名。而雅法名称的来源有多种解释。犹太传统认为,在毁灭万物的大洪水消退后,幸免于难的诺亚的儿子雅弗建立了这一城市,人们因而以他的名字将该城命名为“雅弗”,后来读音慢慢演变成“雅法”。还有人认为,“雅法”是希伯来语“美丽”一词的谐音,因为这里风景绝佳,秀丽如画。目前雅法已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聚集地,他们面朝地中海的日落写生已经成为一道风景。[21]
哭墙
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因而名哭墙。
哭墙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哭墙约20公尺、长50公尺,中间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
大卫城塔
大卫城塔大卫城塔是耶路撒冷旧城的最高处,位于约帕门附近的犹太区内。这座约于两千多年前由希律王建造的城塔,陆续被挖掘出土的有古老的哈莫墙和法赛尔塔、希皮库斯塔和米里亚尼塔等三座城塔,以及罗马、拜占庭、十字军和土耳其时代的建筑遗迹。大卫城塔是大希律王建造的行宫,与耶路撒冷西面的防御工事。堡上有三个巨塔,希律王各依其兄法赛努,其友希皮库,及其妻玛利安妮而命名,玛利安妮为希律王所谋杀。公元70年,提多皇帝将这座壮丽的城堡宫殿作为罗马第十军团的军营,以显示罗马军队的强大英勇。在城堡下面,仍可看到希律时代的遗迹,在十二及十四世纪,十字军及埃及回教徒曾分别重整该城堡,残存的碉堡是1540年土耳其苏利曼王所修建。
死海
死海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约旦谷地。西岸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约旦河从北注入。约旦河每年向死海注入5.4亿立方米水,另外还有4条不大但常年有水的河流从东面注入,由于夏季蒸发量大,冬季又有水注入,所以死海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从30至60厘米不等。死海长80公里,宽处为18公里,表面积约1020平方公里,平均深300米,最深处415米。湖东的利桑半岛将该湖划分为两个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北面的面积占四分之三,深415米,南面平均深度不到3米。无出口,进水主要靠约旦河,进水量大致与蒸发量相等,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海湖中及湖岸均富含盐份,在这样的水中,鱼儿和其他水生物都难以生存,水中只有细菌没有生物;岸边及周围地区也没有花草生长,故人们称之为“死海”。
凯撒利亚(Caesarea)
凯撒利亚古罗马剧场凯撒利亚是赛达国王斯特拉顿一世所建的Stratonospyrgos城的旧址。公元前90年,由犹大国国王亚历山大•詹尼亚斯攻占,成为一座犹太城市。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征服此城,并令其自治。大希律王在位期间,大力建设此城,并改其名为凯撒利亚,意为“罗马皇帝之城”,以向罗马示好。公元前22年在此营修深水人工港,并配以神庙、市场、大灯塔等市政设施,力图将此城打造为地中海贸易重镇。其后几经战乱和地震,建筑大多崩毁或沉入海底,遂沦没无闻。以色列建国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出资,将此地开发为旅游业为主的定居点。
凯撒利亚国家公园依地中海而建,现仍保存有古罗马剧场、运动场和十字军城墙等遗址。
巴哈伊空中花园(Baha’i Shrine and Garden)
巴哈伊空中花园巴哈伊空中花园位于以色列海法市的卡梅尔山上,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安息之地。巴哈伊花园的建造颇为曲折,自巴哈伊教创始人巴哈欧拉于1891年亲选此处作为先知巴孛的长眠之地以后,工程断断续续达百余年。巴哈伊花园最终在2001年亮相,并免费向游人开放,如今已成为以色列的旅游胜地。 巴哈伊花园建造成本为2.5亿美元,每年维护费用也高达400万美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在圣殿中祈祷、默思、诵经,并拜谒其他的巴哈伊圣地。在花园顶端,可俯瞰海法市区及海法港。[21]
马萨达(Masada)
马萨达遗址马萨达是古代罗马时期犹太战争重要遗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第二圣殿时期(公元前536年–公元70年),犹太人反抗罗马人侵略的最后战役就发生在马萨达。近千名犹太男女撤退到死海附近的马萨达希律王山顶宫殿并构筑防御工事。他们在这里坚守了3年,最后集体自杀,并烧毁宫殿和房屋。今天,“永不陷落的马萨达精神”已成为犹太人引以为豪的瑰宝。
加利利湖及周边(Sea of Galilee)
加利利湖加利利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周长53公里,长约21公里,宽约13公里;总面积166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8米,低于海平面208–213米,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旅游业是加利利湖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整个加利利湖地区都成了流行的度假胜地。环湖有许多历史遗址,每年有数百万当地和外地游客来访。沿湖主要城市提比利亚(Tiberias),文化底蕴醇厚。提比利亚是一座山城,老城区与加利利湖同高,低于海平面210米,新城区则高出海拔许多,落差较大,人们站在城中的不同地方,可以捕捉到加利利湖的不同风光。
截至2014年,以色列共有世界遗产9项。
名称 |
类型 |
耶路撒冷旧城及其城墙 |
世界文化遗产(1981年)该处遗产由约旦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实际由以色列控制,但其归属问题在国际上尚未确定。 |
马萨达 |
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 |
阿克古城 |
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 |
特拉维夫白城 |
世界文化遗产(2002年) |
夏琐、米吉多和基色圣地 |
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 |
香干线–内盖夫沙漠中的城市 |
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 |
海法和西加利利的巴哈伊圣地 |
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 |
迦密山人类进化遗址:梅尔瓦特河/瓦迪·艾玛哈尔洞穴群 |
世界文化遗产(2012年) |
犹大低地的马沙–巴塔·古夫林洞穴,洞穴之乡的缩影 |
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 |
阿卡古城
名称 |
类型 |
耶路撒冷旧城及其城墙 |
世界文化遗产(1981年)该处遗产由约旦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实际由以色列控制,但其归属问题在国际上尚未确定。 |
马萨达 |
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 |
阿克古城 |
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 |
特拉维夫白城 |
世界文化遗产(2002年) |
夏琐、米吉多和基色圣地 |
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 |
香干线–内盖夫沙漠中的城市 |
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 |
海法和西加利利的巴哈伊圣地 |
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 |
迦密山人类进化遗址:梅尔瓦特河/瓦迪·艾玛哈尔洞穴群 |
世界文化遗产(2012年) |
犹大低地的马沙–巴塔·古夫林洞穴,洞穴之乡的缩影 |
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