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旭晖

汪旭晖

中文名 汪旭晖
别名
民族 中国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2001.9-2005.3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

  2003.8-2004.7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南丹麦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

  2005.7-2007.6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系博士后

  2002.4至今就职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09.6至今任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营销管理、流通理论与物流管理

汪旭晖汪旭晖  主要讲授课程:《商品流通概论》,《零售学》,《采购管理》,《营销管理》

研究成果

  1.汪旭晖:“基于再造、外包和关系能力的供应链再设计”,《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0期(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7年第1期)。

  2.汪旭晖、李飞:“跨国零售商在华战略及本土零售商的应对”,《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全文转载,2006年第6期)。

  3.汪旭晖:“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机理:基于市场邻近模型与心理距离视角的解释”,《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

  4.汪旭晖:“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转移:一个理论框架”,《财贸经济》,2006年第5期。

  5.汪旭晖:“从国外实践看零售国际化对东道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财贸经济》,2005年第7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全文转载,2005年第9期)。

  6汪旭晖:“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可行性与战略研究——由天客隆与联华的海外扩张谈起”,《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9期

  7.李飞、汪旭晖:“零售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6期。

  8.汪旭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兼论我国引资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4期。

  9.汪旭晖:“心理距离悖论与国际零售商海外扩张”,《管理现代化》,2004年第3期。

  10.李飞、汪旭晖:“零售业对外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测评研究”,《国际贸易》,2006年第8期。

  11.李飞、汪旭晖:“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改革》,2006年第8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全文转载,2006年第9期)。  12.汪旭晖:“我国商业地产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4期。

  13.汪旭晖:“沃尔玛与家乐福在中国的竞争战略比较”,《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2期。

  14.汪旭晖、夏春玉:“跨国零售商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中国流通经济》,2005年第6期。

  15.汪旭晖:“零售国际化主体的术语解析与多维分类体系构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全文转载,2006年第5期)。

  16.汪旭晖:“试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城市物流政策设计”,《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12期。

  17.汪旭晖、王高:“零售商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新视角:吉尔恩斯—德克普假说及启示”,《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8.汪旭晖:“跨国零售商海外扩张动因:兼论欧洲零售商进入东亚市场的影响因素”,《亚太经济》,2006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全文转载,2006年第9期)。

  19.汪旭晖:“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实施难点及对策探析”,《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5期。

  20.汪旭晖:“跨国物流巨头在华战略与我国物流企业的应对之策”,《国际商务》,2005年第6期。

  21.汪旭晖:“现代零售商供应链再造”,《商业文化》,2003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全文转载,2003年第8期)。

  22.汪旭晖:“国际零售商海外扩张的实证分析——以沃尔玛、家乐福与阿霍德为例”,《经济前沿》,2005年第8期。

  23.汪旭晖:“家族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与治理机制优化”,《管理科学》,2003年第5期。

  24.汪旭晖:“日本物流产业的发展及对中国物流业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3年第2期。

  25.汪旭晖:“我国零售业未来发展对策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商贸经济》全文转载,2002年第8期)。

  26.汪旭晖:“大连保税区金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运作模式”,《物流技术》,2002年第8期。  二、专著及参编书目(主要代表作)

  1. 专著:《零售国际化:动因、模式与行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参与编著:《流通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参与编著:《中国流通理论前沿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 参与编著:《绿色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版

  5. 参与编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参与编著:《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2000-200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参与编著:《现代物流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参与编著:《中国商业理论前沿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9. 参与编著:《市场营销学精选案例评析》,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主持课题

  1. 主持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售专业技能的跨国转移及对零售企业海外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

  2. 主持2005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零售国际化理论与中外零售商中国市场战略研究》

  3. 主持2005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演进博弈视角下的跨国零售企业与本土零售企业互动模型及应用》

  4. 主持2005年辽宁省教育厅课题《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区域转移——基于辽宁零售市场的实证研究》

  5. 主持2006年度辽宁省社科联项目《构建和谐商业背景下的零售业态适应性研究》

  6. 主持2005年大连社会科学院科研项目《大连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策研究》

  7. 参与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系统性研究》

  8. 参与2005年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及运营策略研究》

  9. 参与辽宁省教育厅重大决策科研项目《加快发展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005

  10. 参与商务部委托项目《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5

  11. 参与商务部委托项目《中外大型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比研究》,2005

  12.参与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辽宁农产品流通模式及其市场体系研究》,2004

  13.参与辽宁教育厅课题《流通国际化与辽宁流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3

  14.参与辽宁社科基金项目《入世后辽宁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2

  15.参与《大连保税区大市场、大物流发展建设规划(2001-2015)》,2001

学术奖励

  1. 专著《零售国际化:动因、模式与行为研究》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12),大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进步叁等奖(2007.3)

  2. 论文“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机理:基于市场邻近模型与心理距离视角的解释”,获2005-2006年度中国市场学会优秀论文奖(2006.4),2006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6.6)

  3. 论文“约束理论在供应链协作中的应用”, 获2005年第四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二等奖(2005.11)

  4. 论文“零售专业技能的跨国转移与零售本土化问题研究”,获2005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5.8)

  5. 论文“市场邻近性模型:国际零售商海外扩张市场选择的一种理论解释”,获2005年度大连市科学论文二等奖(2005.8)

  6. 论文“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获2006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评选二等奖(2006.10)

  7. 论文“基于流程再造、外包和关系能力的供应链再设计”,获2006年第五次中国物流学会年会优秀奖(2006.11)

社会兼职

  中国市场学会流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

  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

  辽宁省中青年决策咨询专家

  《中国零售研究》杂志社编委

  《营销科学学报》、《南开管理评论》、《商业经济与管理》、《资源科学》以及Journal of Global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JGAMS)杂志社审稿专家

科研成果

  近年来在《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经济管理》,《营销科学学报》,《农业经济问题》,《中国软科学》,《国际贸易》,《资源科学》,《改革》等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篇国际会议论文被EI和ISTP检索;分别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或参编书籍十余部(代表作:专著《零售国际化:动因,模式与行为研究》,《零售企业竞争优势》).

书籍书籍  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及政府企业各类规划咨询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社科联项目等,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项目组主要成员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3项,商务部委托项目2项等。

获得荣誉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各级重要学术奖励30余项,包括第二届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09),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0),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系列评选"优秀人物奖和优秀论文奖(2009),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辽宁省第十届(2005-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6,2008,2009),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5),中国市场学会优秀论文奖(2006),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论文评选二等奖(2006),第四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二等奖(2005),第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奖(2006),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07),中国物流学会优秀特约研究员(2007),大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进步奖"专著类"三等奖(2007),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07)等。

相关报道

汪旭晖:中国零售市场稳定决定经济稳定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汪旭晖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前夕与凤凰网财经的独家对话中表示,中国零售市场的稳定决定了经济稳定,如果零售市场问题没有解决好,其他问题无从解决。

  汪旭晖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所有国家的各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这个影响在中国来说,从金融到经济实体,最终反映在零售业上。”

  他认为,很多学者提出应对危机的主要政策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这实际上与零售业密切相关。

  汪旭晖表示,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零售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会对整个世界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做出特殊贡献。

  “大连发展的着力点从产业结构来看,商贸业、旅游业是主导产业,所以它具有通过零售业、流通业的振兴发展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先导优势和条件。从政策导向上来看,辽宁也应高度关注流通业的发展。”

  汪旭晖称,过去金融部门往往不把零售业、商业作为一个行业,除了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具备融资能力以外,很多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有些企业除了抵押贷款,就只能去找地下钱庄,结果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同时也影响整个金融流通秩序。

  他表示,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突破口,从拉动内需的角度出发,零售业必须加以重视。

汪旭晖博士学术报告圆满完成

  2005年5月19日,“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在梅园A座举行,工商管理学院汪旭晖博士做了题为《零售国际化:动因、模式与行为研究》的学术报告。汪旭晖博士首先给出了零售国际化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综述,接着从零售国际化概念、市场邻近模型与心理距离指标之于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海外市场规模扩张速度以及业态选择、零售专业技能的国际转移、零售国际化影响的分析框架、动态的零售国际化行为系统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创新,最后对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报告会结束前,汪旭晖博士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