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

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

目录导航

2008年台风总结

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
首个风暴形成日期 1月13日(热带低气压01W)
末个风暴形成日期 12月19日(台风白海豚)
最强风暴 台风蔷薇(Jangmi)905hpa,230km/h(120kt)超强台风级(10分钟平均风力)
热带低气压总数 10
热带风暴总数 5
强热带风总数 6
台风总数 4
强台风 4
超强台风总数 2
死亡人数 1770人
损失总数 58亿美元(当年美元价值)

2008年台风季预测

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
首个风暴形成日期 1月13日(热带低气压01W)
末个风暴形成日期 12月19日(台风白海豚)
最强风暴 台风蔷薇(Jangmi)905hpa,230km/h(120kt)超强台风级(10分钟平均风力)
热带低气压总数 10
热带风暴总数 5
强热带风总数 6
台风总数 4
强台风 4
超强台风总数 2
死亡人数 1770人
损失总数 58亿美元(当年美元价值)

热带气旋

从2000年起的4月和6月,香港城市大学大气研究实验室都会公布对该季的预测。它们将每季平均风暴数目(1950至2000年)定为31个热带气旋,27个命名风暴,及17个台风。

2008年4月18日,香港城市大学大气研究实验室发表了对2008年台风季的首份预测,预期该季的热带气旋活动高于平均(33个热带气旋,30个命名风暴,19个台风)。

2008年6月24日,香港城市大学大气研究实验室发表了对2008年台风季的第二份预测,再度确认此前的数据。

台风浣熊Neoguri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自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开始以来,本台风季总共产生了31个热带气旋

以下描述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发展过程、强度、活动日期和热带气旋卫星云图与路径图

超强台风威马逊Rammasun

主词条:台风浣熊

PAGASA:Ambo

时间:(2008年4月13日-4月19日)

强度:150km/h (90mph) (十分钟), 960hPa(百帕)

台风浣熊卫星云图台风浣熊卫星云图4月13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棉兰老岛之东形成,而日本气象厅已在同日较早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4月1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4月1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浣熊。

4月1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4月18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它在文昌市登陆,不过日本气象厅并没承认。

台风浣熊路径图台风浣熊路径图4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阳江登陆。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麦德姆Matmo

主词条:台风威马逊

PAGASA:Butchoy

时间:(2008年5月7日-5月13日)

强度:195km/h (120mph) (十分钟), 915hPa(百帕)

超强台风威马逊卫星云图超强台风威马逊卫星云图5月7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棉兰老岛之东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较早时间已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威马逊。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5月9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5月10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

5月12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并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超强台风威马逊路径图超强台风威马逊路径图5月13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夏浪Halong

主词条:台风麦德姆

PAGASA:Dindo

时间:(2008年5月14日-5月17日)

强度:95km/h (60mph) (十分钟), 992hPa(百帕)

强热带风暴麦德姆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麦德姆卫星云图5月14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马尼拉之东北形成。

5月1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麦德姆。

5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1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麦德姆路径图强热带风暴麦德姆路径图5月17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日本气象厅在事后报告中,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强台风娜基莉Nakri

主词条:台风夏浪

PAGASA:Cosme

时间:(2008年5月14日-5月20日)

强度:110km/h (70mph) (十分钟), 975hPa(百帕)

强热带风暴夏浪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夏浪卫星云图5月14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民都洛之西南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5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5月1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夏浪。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1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5月1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夏浪路径图强热带风暴夏浪路径图5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5月20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风神Fengshen

主词条:台风娜基莉

PAGASA:Enteng

时间:(2008年5月27日-6月3日)

强度:180km/h (115mph) (十分钟), 945hPa(百帕)

强台风娜基莉卫星云图强台风娜基莉卫星云图5月2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雅蒲岛之西北偏北形成。

5月2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娜基莉。

5月2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2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5月28日,日本气象厅将娜基莉升格为台风。

强台风娜基莉路径图强台风娜基莉路径图6月2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3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海鸥Kalmaegi

主词条:台风风神

PAGASA:Frank

时间:(2008年6月18日-6月25日)

强度:165km/h (105mph) (十分钟), 945hPa(百帕)

强台风风神卫星云图强台风风神卫星云图6月18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Hinatuan之东北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6月1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6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风神。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6月20日,它在萨马岛登陆。同日,它在马斯巴特岛登陆。

6月21日,它在Tablas岛、马林杜克岛和奎松省登陆。

6月22日,它在布拉干省登陆。

强台风风神路径图强台风风神路径图6月23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24日,它在香港以东海域掠过并登陆深圳东部。

6月2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台风凤凰Fungwong

主词条:台风海鸥

PAGASA:Helen

时间:(2008年7月13日-7月20日)

强度:120km/h (75mph) (十分钟), 970hPa(百帕)

台风海鸥卫星云图台风海鸥卫星云图7月13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巴士古之东形成,日本气象厅已在前一天把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1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7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海鸥。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1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7月1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它在台湾的宜兰县登陆。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台风海鸥路径图台风海鸥路径图7月1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福建省登陆。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7月19日,它在浙江省登陆。同日,它在江苏省登陆。

7月20日,它在黄海南道登陆。同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北冕Kammuri

主词条:台风凤凰

PAGASA:Igme

时间:(2008年7月24日-7月29日)

强度:155km/h (85mph) (十分钟), 960hPa(百帕)

强台风凤凰卫星云图强台风凤凰卫星云图7月24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巴士古之东北形成,日本气象厅已在前一天把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7月2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凤凰。

7月2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7月2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强台风凤凰路径图强台风凤凰路径图7月28日,它在台湾花莲县秀姑峦溪口附近登陆。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福建省登陆。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7月2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巴蓬Phanfone

主词条:台风北冕

PAGASA:Julian

时间:(2008年8月3日-8月7日)

强度:110km/h (70mph) (十分钟), 975hPa(百帕)

强热带风暴北冕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北冕卫星云图8月3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Aparri之东北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8月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命名为北冕。

8月6日,下午它在上川岛登陆。

8月6日,19时45分在广东阳西县溪头镇沿海地区再次登陆,它在下川岛登陆。同日,它三度在阳江市登陆。

强热带风暴北冕路径图强热带风暴北冕路径图8月7日,它在防城港市登陆。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黄蜂Vongfong

主词条:台风巴蓬

时间:(2008年8月10日-8月11日)

强度:95km/h (60mph) (十分钟), 996hPa(百帕)

强热带风暴巴蓬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巴蓬卫星云图8月10日,日本气象厅将位于南鸟岛之北的热带低气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巴蓬。巴蓬在形成不久就迅速增强,更一度增强至强热带风暴的程度。

强热带风暴巴蓬路径图强热带风暴巴蓬路径图8月11日,它迅速减弱并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鹦鹉Nuri

时间:(2008年8月14日-8月17日)

强度:95km/h (60mph) (十分钟), 990hPa(百帕)

强热带风暴黄蜂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黄蜂卫星云图8月14日,一热带低气压在东京之西南形成。

8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黄蜂。

8月1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黄蜂路径图强热带风暴黄蜂路径图8月17日,它转性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超强台风森拉克Sinlaku

PAGASA:Karen

时间:(2008年8月17日-8月23日)

强度:140km/h (85mph) (十分钟), 955hPa(百帕)

台风鹦鹉卫星云图台风鹦鹉卫星云图8月1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关岛之西南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1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鹦鹉。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19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8月21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22日,下午4时50分它在香港西贡附近登陆。

8月22日,下午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鹦鹉路径图台风鹦鹉路径图8月23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

PAGASA:Marce

主词条:森拉克(2008年9月8日-9月21日)

强度:185km/h (115mph) (十分钟), 935hPa(百帕)

超强台风森拉克卫星云图超强台风森拉克卫星云图

超强台风森拉克路径图超强台风森拉克路径图

超强台风蔷薇Jangmi

PAGASA:Nina

时间:(2008年9月15日-9月25日)

强度:165km/h (115mph) (十分钟), 935hPa(百帕)

9月15日,位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低压区在关岛以北海域产生热带扰动。

强台风黑格比卫星云图强台风黑格比卫星云图9月1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1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18日,下午1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黑格比。

9月20日,1时15分UTC,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日1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再将之升格为台风,1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台风。

9月21日8时,当时位置于北纬16.1度、东经127.4度,最高持续风速达每小时100公里。

强台风黑格比路径图强台风黑格比路径图9月22日,17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轻度台风黑格比升格为中度台风,以时速30公里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越巴士海峡。

9月22日晚上7时,黑格比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790公里(北纬19.5度,东经121.2度附近),以时速30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动进入南中国海。

9月23日上午10时,黑格比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380公里,以时速约28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动靠近广东省沿岸。

9月23日下午16时黑格比集结北纬20.3度、东经115.1度位置,时速30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动,中心最高风速每小时175公里。

9月24日0时,黑格比在在北纬20.8度,东经113.1度附近以时速约28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动。

9月24日6时45分黑格比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同日下午8时减弱为热带风暴。

9月25日2时,黑格比进入越南境内并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并于同日晚上消散。

热带风暴米克拉Mekkhala

PAGASA:Ofel

时间:(2008年9月23日-10月1日)

强度:215km/h (130mph) (十分钟), 905hPa(百帕)

超强台风蔷薇 卫星云图超强台风蔷薇 卫星云图9月24日,在雅浦岛西北偏北约3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为一热带低气压。初时一个广阔的副热带高压脊位于蔷薇中心以北,蔷薇沿着该副热带高压脊之西南面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动。它在高空辐散非常良好,附近水温颇高及垂直风切变微弱的大气环境下迅速增强,当晚它增强为热带风暴。

9月25日,凌晨增强为强热带风暴。

9月26日,下午蔷薇进一步增强为台风及转向西北移动。

9月27日,进一步增强,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五级超级台风,其中心十分钟最高持续风力为每小时232公里(天文台评级),一分钟最高持续风力更达每小时270公里,最高阵风亦接近每小时325公里。台风蔷薇是自2007年台风圣帕首个达五级超级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亦是2008年最强的热带气旋。蔷薇发展出一个55公里宽的完整无云的风眼,它亦增强至大气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高强度。

超强台风蔷薇 路径图超强台风蔷薇 路径图9月28日,台风蔷薇在登陆前受陆地影响减弱至四级台风强度,下午3时40分在台湾宜兰县南澳乡附近登陆。 当晚它穿越台湾北部,它受台湾地形影响,曾短暂向西南移动并迅速减弱。随后西风槽经过令副热带高压脊东退,令蔷薇转向北移动。

9月29日,蔷薇离开台湾,并减为一强热带风暴,傍晚再减弱为热带风暴及沿着副热带高压脊之西北部转向东北移动。蔷薇受较高垂直风切变和较冷海水的影响继续减弱。

9月30日,进一步转向东北偏东移动,穿越东海。

10月1日,受西风槽影响,于晚上在鹿儿岛以南约170公里变性为温带气旋,穿越日本以南海域。

热带风暴海高斯Higos

时间:(2008年9月28日-9月30日)

强度:85km/h (50mph) (十分钟), 990hPa(百帕)

9月2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南海之海面上形成。

热带风暴米克拉卫星云图热带风暴米克拉卫星云图9月2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米克拉路径图热带风暴米克拉路径图10月1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米克拉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风暴巴威Bavi

PAGASA:Pablo

时间:(2008年9月29日-10月5日)

强度:65km/h (40mph) (十分钟), 996hPa(百帕)

热带风暴海高斯 卫星云图热带风暴海高斯 卫星云图9月29日在马尼拉东南约1130公里的菲律宾以东海域形成为一热带低气压,它初时在其中心以北的高压脊引导下,大致向西北移动。

9月30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及穿越菲律宾中部。当日下午海高斯登陆菲律宾,强度略为下降。

10月1日海高斯稍为采取一个偏北路径,当晚在马尼拉西南约40公里处掠过,受地形影响,强度进一步下降。

10月2日,海高斯进入南海,在香港以南约680公里掠过,并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海高斯继续受在其中心以北的高压脊引导,高速向西北偏西移动,穿越南海中部。

热带风暴海高斯 路径图热带风暴海高斯 路径图10月3日,海高斯以北的高压脊出现一个弱点,令它渐渐转向西北偏北移动。同时,海高斯因南海环境颇佳而重新增强为热带风暴,当晚它登陆海南岛文昌市龙楼镇,并继续向北移动,穿越海南岛东部及朝向广东西部。受到海南岛陆地影响,海高斯移动转为缓慢,组织转差,对流明显减弱及更为松散。

10月4日,上午5时海高斯离开海南岛,同日上午10时左右再一次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当日下午海高斯继续逼近广东西部,并于下午五时十分登陆吴川市大山江镇。登陆海高斯进一步减弱。

10月5日,凌晨海高斯减弱为一低压区。

强热带风暴美莎克Maysak

时间:(2008年10月19日-10月20日)

强度:85km/h (50mph) (十分钟), 992hPa(百帕)

10月19日,一热带低气压在九州东南之海面上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巴威热带风暴巴威(2)10月20日,巴威转变为温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巴威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风暴海神Haishen

PAGASA:Quinta-Siony

时间:(2008年11月7日-11月11日)

强度:95km/h (60mph) (十分钟), 985hPa(百帕)

强热带风暴美莎克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美莎克卫星云图11月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巴拉望湾西北之海面上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翌日于西沙以东海面再升格为一强热带风暴,受南海北部的一股冷锋影响,美莎克移至东沙南面海域时移动相当缓慢,并在马来西亚沙巴北面海岸一带受赤道无风带影响而减弱。

11月10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美莎克发出最后警告。同日20时,它减弱为一低压区。

11月12日,美莎克的环流重新增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重新升格为热带扰动。同日晚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

强热带风暴美莎克路径图强热带风暴美莎克路径图11月13日,因美莎克迟迟不增强,最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1月14日取消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把它降格为热带云团。

热带风暴红霞Noul

时间:(2008年11月16日-11月17日)

强度:75km/h (45mph) (十分钟), 1004hPa(百帕)

热带风暴海神卫星云图热带风暴海神卫星云图11月15日,一热带低气压于硫磺岛附近形成,它增强为热带风暴。翌日,它迅速演变成温带气旋。

热带风暴海神路径图热带风暴海神路径图

台风白海豚Dolphin

PAGASA:Tonyo

时间:(2008年11月16日-11月18日)

强度:75km/h (45mph) (十分钟), 994hPa(百帕)

热带风暴红霞卫星云图热带风暴红霞卫星云图11月12日,一热带扰动于菲律宾棉兰老岛以东的海域形成。当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此热带扰动评为POOR。

11月13日,此热带扰动逐渐吹向菲律宾棉兰老岛,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把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命名Tonyo。

11月1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6W。同日,热带低气压26W移动到中国南海,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亦此为26W作出最后报告。同日,热带低气压26W曾短期增强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红霞路径图热带风暴红霞路径图11月17日,登陆越南南部并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并于当天晚上消散。

其他热带气旋

PAGASA:Ulysses

时间:(2008年12月10日-12月19日)

强度:120km/h (75mph) (十分钟), 970hPa(百帕)

台风白海豚卫星云图台风白海豚卫星云图12月3日,一低压区在关岛西北面海域形成,它迅速向东北移动并转化为一个温带气旋。

12月4日,该温带气旋移至北纬30度附近,即威克岛以北附近,并向东移动,中心风力增强至烈风程度。它移至东经170度附近转向东南移。

12月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指它由一个温带气旋转化为一个热带气旋。

12月9日,由于水汽不足,它逐渐减弱,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低压区。

12月10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重新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7W,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白海豚命名为“Ulysses”。

台风白海豚路径图台风白海豚路径图12月11日,热带低气压27W掠过关岛以南海域。

12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27W升格为热带风暴。当日下午,日本气象厅将白海豚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白海豚”。同日,白海豚进入香港观察范围,并给予报告。当日晚上,香港天文台亦将白海豚升格为热带风暴。

12月15日,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先后将白海豚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时,强热带风暴白海豚集结于雅蒲岛之西北约1030公里。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白海豚升格为一级台风。同日,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亦先后将它升格为台风。白海豚一直采取向西移动的路线,预料将吹向陆地,但受到东北季风影响,白海豚由向西移动的路线转为向西北偏北移动。期后,白海豚再转向北或东北的移动路线,并预料吹向太平洋海域。当时,台风白海豚集结于冲绳岛之东南偏南约1100公里。

12月17日,白海豚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下午9时集结在硫黄岛之西南偏西约970公里,预料向东北偏东移动,时速约20公里,大致移向硫磺岛,穿越西北太平洋并减弱。

12月18日,白海豚减弱为热带风暴,并向东北偏东移动。

由于热带风暴白海豚的移动路径已离开香港天文台的观察范围,因此,香港天文台已于12月18日下午2时45分为白海豚作出最后报告。

12月19日,白海豚已再度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01W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01W(2008年1月13日-1月16日)

强度:55km/h (35mph) (十分钟), 1004hPa(百帕)

1月13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在马尼拉之西南形成。

热带低气压 01W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 01W卫星云图1月1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1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重新为它发出报告。

1月1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气压08W

热带低气压(2008年1月22日-1月23日)

强度:55km/h (35mph) (十分钟), 1006hPa(百帕)

热带低气压11W

PAGASA:Gener

热带低气压08W(2008年7月4日-7月7日)

强度:55km/h (35mph) (十分钟), 1000hPa(百帕)

热带低气压 08W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 08W卫星云图7月4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Coron之西北形成。

7月5日,它离开菲律宾的警告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7月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曾为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后因为它登陆广东东部而将TCFA取消。它登录惠州一带,曾刮起数小时的狂风,伴随大雨。该热带低气压于7月7日下午2时最接近香港,当时它位于北纬香港东南偏南约40公里(22.1N, 114.5E - JTWC下午2时的定位),当时它掠过香港以南海域。当日天文台3度发出雷暴警告 。

当晚热带低气压登陆广东东部,并进一步减弱,但翌日仍为香港带来暴雨,天文台于9时1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并于10时45分取消。 与热带低气压相关的西南气流于7月8日为香港带来不稳定的天气。

由于香港天文台没有将Gener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因此并没发出一号戒备信号。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此热带低气压命名为“Gener”。

热带低压基卡Kika

热带低气压11W(2008年8月13日-8月14日)

强度:55km/h (35mph) (十分钟), 998hPa(百帕)

热带低气压 11W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 11W卫星云图8月13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那霸之北形成。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气压14W

CPHC:Kika

热带风暴Kika(2008年8月7日-8月16日)

强度:65km/h (40mph) (一分钟), 1007hPa(百帕)

热带风暴 Kika卫星云图热带风暴 Kika卫星云图

热带风暴 Kika路径图热带风暴 Kika路径图

热带低气压16W

PAGASA:Lawin

热带低气压14W(2008年8月25日-8月28日)

强度:55km/h (35mph) (十分钟), 1002hPa(百帕)

8月25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Virac之东南形成,日本气象厅在第二天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

8月2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2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气压 14W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 14W卫星云图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14W命名为Lawin。

热带低气压17W

热带低气压16W(2008年9月10日-9月11日)

强度:55km/h (35mph) (十分钟), 1002hPa(百帕)

9月10日,一热带风暴在东京之东南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热带低气压 16W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 16W卫星云图9月11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热带低气压 16W卫星云图

热带低气压22W

热带低气压17W(2008年9月14日-9月14日)

强度:45km/h (30mph) (十分钟), 1012hPa(百帕)

热带低气压 17W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 17W卫星云图9月14日,一低压区于转化为温带气旋前在东京以东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气压 17W路径图热带低气压 17W路径图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22W(2008年10月13日-10月15日)

强度:55km/h (35mph) (十分钟), 1006hPa(百帕)

10月13日,一热带低气压在海南岛以西,北部湾以南形成。

10月1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热带低气压 22W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 22W卫星云图10月1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2008年热带气旋命名表

PAGASA:Rolly

热带低气压(2008年11月7日-11月9日)

强度:55km/h (35mph) (十分钟), 1006hPa(百帕)

11月6日,一热带扰动在菲律宾海形成。

11月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一热带扰动,并评级为“fair”。同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把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1月9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并将它降格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卫星云图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它命名为Rolly。

国际台风委员会命名法

菲律宾热带气旋命名法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名字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在2008年使用的名字清单中,有5个名字被替换,新名字“三巴”、“马力斯”、“山神”、“丽琵”和“山竹”,分别取代了“珍珠”、“碧利斯”、“桑美”、“象神”及“榴莲”。2008年的风暴名称会与2002年的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序号 提供国家/地区 风暴名称/编号 热带气旋名称意义
4-11 韩国 台风浣熊(Neoguri)0801
4-12 泰国 台风威马逊(Rammasun)0802 当地神话的雷神
4-13 美国 台风麦德姆(Matmo)0803 大雨(Chamarro语)
4-14 越南 台风夏浪(Halong)0804 越南一海湾名
5-1 柬埔寨 台风娜基莉(Nakri)0805 一种花
5-2 中国大陆地区 台风风神(Fengshen)0806 神话中的风之神
5-3 朝鲜 台风海鸥(Kalmaegi)0807 一种海鸟
5-4 中国香港地区 台风凤凰(Fung-wong)0808 山峰名
5-5 日本 台风北冕(Kammuri)0809 北冕星座
5-6 老挝 台风巴蓬(Phanfone)0810 动物
5-7 中国澳门地区 台风黄蜂(Vongfong)0811 一类昆虫
5-8 马来西亚 台风鹦鹉(Nuri)0812 一种蓝色冠羽的鹦鹉
5-9 密克罗尼西亚 台风森拉克(Sinlaku)0813 传说中的Kosrae女神
5-10 菲律宾 台风黑格比(Hagupit)0814 鞭子
5-11 韩国 台风蔷薇(Jangmi)0815 花名
5-12 泰国 台风米克拉(Mekkhala)0816 雷电天使
5-13 美国 台风海高斯(Higos)0817 无花果(Chamarro语)
5-14 越南 台风巴威(Bavi)0818 越南北部一山名
6-1 柬埔寨 台风美莎克(Maysak)0819 一种树
6-2 中国大陆地区 台风海神(Haishen)0820 神话中的大海之神
6-3 朝鲜 台风红霞(Noul)0821 红色的天空
6-4 中国香港地区 台风白海豚(Dolphin)0822 生活在香港水域的中华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

台风季影响

序号 提供国家/地区 风暴名称/编号 热带气旋名称意义
4-11 韩国 台风浣熊(Neoguri)0801
4-12 泰国 台风威马逊(Rammasun)0802 当地神话的雷神
4-13 美国 台风麦德姆(Matmo)0803 大雨(Chamarro语)
4-14 越南 台风夏浪(Halong)0804 越南一海湾名
5-1 柬埔寨 台风娜基莉(Nakri)0805 一种花
5-2 中国大陆地区 台风风神(Fengshen)0806 神话中的风之神
5-3 朝鲜 台风海鸥(Kalmaegi)0807 一种海鸟
5-4 中国香港地区 台风凤凰(Fung-wong)0808 山峰名
5-5 日本 台风北冕(Kammuri)0809 北冕星座
5-6 老挝 台风巴蓬(Phanfone)0810 动物
5-7 中国澳门地区 台风黄蜂(Vongfong)0811 一类昆虫
5-8 马来西亚 台风鹦鹉(Nuri)0812 一种蓝色冠羽的鹦鹉
5-9 密克罗尼西亚 台风森拉克(Sinlaku)0813 传说中的Kosrae女神
5-10 菲律宾 台风黑格比(Hagupit)0814 鞭子
5-11 韩国 台风蔷薇(Jangmi)0815 花名
5-12 泰国 台风米克拉(Mekkhala)0816 雷电天使
5-13 美国 台风海高斯(Higos)0817 无花果(Chamarro语)
5-14 越南 台风巴威(Bavi)0818 越南北部一山名
6-1 柬埔寨 台风美莎克(Maysak)0819 一种树
6-2 中国大陆地区 台风海神(Haishen)0820 神话中的大海之神
6-3 朝鲜 台风红霞(Noul)0821 红色的天空
6-4 中国香港地区 台风白海豚(Dolphin)0822 生活在香港水域的中华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

词条图册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 (PAGASA) 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名单每四年循环再用,因此本年名单与2004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名单相同,但热带气旋名称Unding, Violeta和 Winnie则分别被Ulysses, Vicky和Warren所取代。本年度未用名称以斜体字表示,黑体字表示2008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名称已被除名。

  • Ambo:0801(浣熊)
  • Butchoy:0802(威马逊)
  • Cosme:0804(夏浪
  • Dindo:0803(麦德姆)
  • Enteng:0805(娜基莉)
  • Frank:0806(风神
  • Gener:热带低气压08W
  • Helen:0807(海鸥)
  • Igme:0808(凤凰)
  • Julian:0809(北冕)
  • Karen:0812(鹦鹉)
  • Lawin:热带低气压14W
  • Marce:0813(森拉克)
  • Nina:0814(黑格比)
  • Ofel:0815(蔷薇)
  • Pablo:0817(海高斯)
  • Quinta:0819(美莎克)
  • Rolly:热带低气压
  • Siony:0819(美莎克)
  • Tonyo:0821(红霞)
  • Ulysses:0822(白海豚)
  • Vicky:未用
  • Warren:未用
  • Yoyong:未用
  • Zosimo:未用

由于Cosme和Frank对菲律宾造成严重伤亡,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宣布将以上2个名字从名单中退役,由Carina和Ferdie取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