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始置东光县。时属幽州渤海郡。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东光县改隶乐成国。汉和帝永元七年(95年)还属冀州渤海郡。
三国时期东光为魏国地,隶属冀州渤海郡。
西晋时期东光县初属冀州渤海国。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废国改郡。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改隶冀州国。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还属冀州渤海郡。
南北朝北魏时东光属冀州渤海郡。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年)渤海郡郡治迁至东光县城。东魏时(534年-550年)东光县仍属冀州渤海郡。北齐、北周时东光均属渤海郡。
隋代东光县初属渤海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隶冀州。开皇九年(589年)置观州,东光县属观州。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废观州,东光还属冀州,大业三年(607年)改隶平原郡。[16]
唐代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观州,东光县隶属观州。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观州,设河北道,东光县隶属河北道沧州。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河北道设景州,辖东光县。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废景州,东光县还属沧州。长庆二年(822年)再设景州,东光县复属之一。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又废景州,东光县属沧州。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复置景州,东光县遂属景州。
五代时期东光县皆属景州。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东光县改隶沧州。[16]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东光县改隶河北东路定远军。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定远军改称永静军,继辖东光县。金初永静军升为景州,东光县为其所辖。金卫绍王大安年间(1209年—1212年)更名观州,仍辖东光县属河北东路。
元代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改观州为景州,属河间路,辖东光县。
明初东光县为京师省河间府所辖。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废东光,并入阜城县。
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东光县,属河间府景州。
清代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设直隶省,东光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升河间府沧州为直隶州,增领东光县。雍正九年(1731年)东光县改隶直隶省河间府。
1913年东光县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东光县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东光县直属河北省。1937年划属河北省第八督察区。1937年9月日军侵占东光县城,东光县遂沦陷。
1938年8月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第六督察专员公署。1941年初东光县属冀鲁边区一专署。1944年1月冀鲁边区同清河根据地合并,组成渤海区。同年4月东光、吴桥、南皮三县合并建立东南吴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同年9月以东光通往南皮县黑龙村的日伪公界,又将东南吴县划为2个县。公路以北为东南县,公路以南为东吴县。1946年2月东光、南皮、吴桥三县恢复原建置,东光县仍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继辖东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省于1950年5月撤销沧南专区,东光县划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52年11月7日东光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县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沧县专区,东光县改属天津专区。同年12月20日天津专区撤销,遂归天津市辖,同时撤销东光县并入交河县。1961年5月23日设沧州专区,同年7月9日东光县恢复原建置,隶属沧州专区。1970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继辖东光县。
截至2004年东光县辖7个镇、2个乡,县政府驻东光镇府前街66号,距省会石家庄市180公里。
8个镇:东光镇、连镇镇、找王镇、秦村镇、灯明寺镇、南霞口镇、大单镇、龙王李镇。[11]
1个乡:于桥乡。[11]
东光县,[7]位于华北平原冀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下游,沧州市南部,位于东经116°28′至116°53′,北纬37°44′至38°02′之间。全境横距36.5公里,纵距32.5公里,总面积710平方公里,南邻吴桥县,两县城相距32公里;北与南皮县毗连,两县城相距20公里;西与阜城县以南运河为界,两县城相距33公里;西南与景县接壤;西北与泊头市接壤;东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相望。
东光县大地构造,属古生代中后期抬升成陆地的华北地台。地质结构位于中生代和近生代以来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断裂的结构,属于华北沉降带中的黄骅凹陷区。从局部构造来讲,处在沧县隆起和埕宁隆起之间。总体说来,震旦亚界和古生界岩层发育比较齐全,厚度巨大。下第三系厚度很小,县境均为巨厚的第四系地层覆盖,无露头。[17]
东光县地势平坦,倾斜缓慢,西南高东北低,高程14.5-9米,波降1/10000-1/12000,主要由缓岗、洼地、二坡地、沙丘等组成。[17]
东光县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地貌对气候的影响甚微,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度适中,雨热同期。年降水分布不均,具有春旱、夏涝、秋吊的特点。旱、涝、风、雹、连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17][18]
东光县境内土壤共分2个土类(潮土、褐土)、4个亚类(普通潮土、褐化潮土、盐化潮土、褐土性土)、11个土属、49个土种。[17]
东光县洪河道两条,分别是南运河和漳卫新河,其中南运河在东光县境内长36.7公里,漳卫新河在东光县境内长23.1公里;排涝河道4条,即:宣惠河44.8公里,龙王河30.2公里,沙河21公里,江沟河22.1公里;主要干渠4条,即:跃进渠30.9公里,胜利渠39.5公里,漳龙干渠7.7公里,革新干渠16.5公里;大小配套沟渠642条,全长1266公里。
截至2010年,东光县四旁植树达1241万株,用材林占地7.43万亩,用材片林0.5万亩,灌木林 0.5万亩,树种主要有杨、柳、榆、槐,分布于全县九个乡镇。全县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58.28万亩,控制率为80%,主要分布于大单、秦村、找王、于桥等乡镇,树种主要以杨、槐为主。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6.08万亩,林木覆盖率为15.1%。
截至2004年,东光县总人口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数1000余人,占全县总人口数0.29%。
截至2022年,东光县总人口38万人。[1]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戴树胜 |
县委副书记 | 宋吉利、张庆华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宋吉利 |
副县长 | 康利、卢万顺、王国臣、曹秀华、王秀民、李辉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刘福生 |
副主任 | 王文敏、杨金阁、张立春、王荣耀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刘春杰 |
副主席 | 张连才、祁国昌、杨丽红 |
以上内容参考:澎湃新闻[19][20][21]、东光县人民政府[22]。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戴树胜 |
县委副书记 | 宋吉利、张庆华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宋吉利 |
副县长 | 康利、卢万顺、王国臣、曹秀华、王秀民、李辉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刘福生 |
副主任 | 王文敏、杨金阁、张立春、王荣耀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刘春杰 |
副主席 | 张连才、祁国昌、杨丽红 |
2012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12]
2012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54732万元,同比增长7.52%。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畜牧养殖业取得很大进展。
2012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8.8万吨,同比增长3.49%。粮食单产为473公斤/亩,比去年增加15公斤,粮食总产连续九年增长。
2012年,肉类总产达18977吨,同比增长1.15%;蛋类产量15384吨,同比减少25.6%;牛出栏达到3.72万头,羊出栏14.1万只,都与去年持平。猪出栏10.14万头,同比增长1.0%。[12]
东光县农业
2012年1-12月份,全县80家入统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15017万元,同比增长20.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7535万元,同比增长29.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7482万元,同比增长15.4%。
2012年1-12月份,80家入统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8138万元,同比增长19.82%。[12]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1-12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70000万元,同比增长25.0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521634万元,同比增长27.4%,占全社会定资产投资的67.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8366万元,同比增长20.3%。[12]
消费品市场
2012年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265103万元,同比增长15.9%。
2012年1-12月份,全县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323.1万元,同比增长13.7%,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68779.7万元,同比增长17.2%,城镇比农村消费增速高出3.5个百分点。
2012年1-12月份,全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036.1万元,同比增长17.2%。[12]
财政金融
2012年1-12月份,全县财政收入完成84500万元,同比增长15.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448万元,同比增长9.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约达到1002163万元,比年初增加164353万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为834465万元,比年初增加13467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67147万元,比年初增加19789万元。[12]
2012年1-12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759元,同比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520元,同比减少5.8%;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810元,同比增长14.3%。[12]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批准东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3]
截至2003年,东光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96所,其中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9所,小学373所,县直幼儿园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4446人;在校生62446人,其中初中16305人,小学43856人,高中2285人。[17]
电力设施
截至2003年东光县内拥有220KV变电站1座,主变1台,12万KVA;110KV变电站2座,主变3台,94500KVA,110KV线路3条43.9公里;35KV变电站9座,主变17台,50850KVA,35KV线路9条,131.5公里,10KV线路1057公里,低压线路1328公里,配电变压器1889台,138860KVA。
道路交通
东光县交通截至2003年东光县内有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种道路,其中国道104路穿越全境,境内全长29.665公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境内全长33.995公里;省道武千路自西向东横穿县境,全长35.07公里;县道有连耿路、南吴路、霞果路等,全长78.567公里;乡道全长537.3公里。全县形成了以连耿路、霞果路、龙于路、大砥路、王郑路、曲于路、胡集路、金刘路、张秦路为总体框架的公路网。铁路,县内有津沪铁路,自泊头市入东光境,南至连镇出境入吴桥县境,境内全长30公里,由北而设东光1个火车站。[24]
截至2003年东光县共有医院22所,其中县医院1所,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20所;另有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各1所;总计床位461张;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15名。先后建成门诊楼、医技楼11幢,并购置了CT、彩超、碎石机等大型医疗设备15台(件)。[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