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山站图册(4)
炮台山站设有一个 岛式月台,并装有 月台幕门。位于 英皇道地底,上盖发展了康泽花园。炮台山站与邻近的 天后站相距只有约480米,为 香港相隔距离第2短的两个重铁站,约1分钟车程。(相隔距离最短的是 太子站与 旺角站,只有约400米)
炮台山站的设计中,只有4条的扶手电梯连接车站大堂和月台,在 港岛线通车时,该4条扶手电梯为全 港铁路系统中最长的扶手电梯,位于月台东面,和1部升降机(东面的楼梯旁)。此外,炮台山站月台东面有一条非常隐蔽的楼梯(升降机旁)通往大堂,因位置偏远及大堂和月台间距离较长,甚少乘客使用。曾有青年在该楼梯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被捕。
A - 油街
友邦广场、 电气道、海峰园、宏利保险中心、 港岛海逸君绰酒店、Shama Fortress Hill、 香港丽东酒店、油街、七海商业大厦、富泽花园
B - 康泽花园
城市花园、城市花园酒店、 电气道市政大厦、炮台山道、康泽花园、 北角城中心、怡安中心、国都广场 设有轮椅辅助车服务及失明人士引导径往返地面

炮台山站是 港岛线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乘坐往 上环或 柴湾列车,往返 港岛及 九龙等地。

炮台山站邻近多所中学,如 金文泰中学、 张祝珊英文中学、 显理中学等等,区内亦有多个大型屋苑、甲级商厦、酒店等,故本站在平日上下课及上下班的繁忙时间人流比较多。而周六、日及公众假期的人流比平日繁忙时间较少。
港铁于本站亦提供来往 宝马山的专线小巴49M的转乘优惠,乘客于炮台山站转乘专线小巴49M可获港币$0.5的减免,因此不少宝马山上的乘客于炮台山站转乘 港岛线。
和富家居庭设有适用于该站的 港铁特惠站,为使用成人八达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币2元车费回赠。
车站计划至落成(1967-1985) 1967年, 地铁规划 港岛线初稿中,位于炮台山区的车站叫做“ 天后站”,大约位置在油街一段 英皇道,及七海商业中心的地底,跟现时炮台山站位置相约。 1980年, 地铁对 港岛线的规划作出更改,将原有的 天后站一分为二,称为域多利及炮台两站。其中新增的域多利站位于 铜锣湾裁判署地底。两站其后再分别更名为“ 天后站”及“炮台山站”,并于 1985年 5月31日兴 港岛线同时启用。
另外,在早期炮台站的计划中,蚬壳街近七海商业中心一带原为南面大堂所在地,以便乘客由天后北一带步行至炮台站。但因该区最终的可发展密度及规模因应东区发展而放缓,使其人口比预期为低,故南面大堂在较后期的 港岛线规划中被搁置。
根据《明报》报道, 香港政府早在1980年代初,已在 英皇道嘉信 大厦地下及地库(七海商业中心)拥有预留区,作日后兴建车站出入口之用。 东区区议会辖下的交通及运输事务委员会在 2008年 12月18日讨论在炮台山站兴建新出入口的事宜,多名区议员均要求 港铁公司利用该预留区。港铁公司则表示,炮台山站的人流虽然有轻微增长,但原有两个出入口仍足够应付,没有兴建新出入口的需要;而现时的炮台山站的位置和当初预留位置时规划的有所差异,由车站连接至七海商业中心亦会比较远。
车站启用后至今(1985-) 炮台山站自启用以来,除了作出小规模翻新及增加 月台幕门外,并无重大改变。直至 2006年,地铁公司在车站加设更多车站商店,方便乘客使用。
九广铁路英段/观塘线延线(计划搁置/尚未证实) 在1980年代末, 九广铁路曾有兴建过海铁路的计划,把九广铁路英段(现称 港铁 东铁线)由旺角车站(即 两铁合并后的东铁线 旺角东站)延长,以地底隧道方式经 何文田站及 黄埔站,过海到达 香港岛的炮台山站,再连接 维多利亚公园及 中环至 湾仔填海区,为当时的“第三条过海铁路”计划,预计在1998年前落成。
接近同一时间,1989年5月运输科发表的《香港运输政策绿皮书》中建议兴建“ 油麻地至炮台山铁路”,连接 油麻地站及炮台山站。
然而,其后于 1990年,因机场铁路的落实兴建,取代本线的需求,以上两个方案均需要搁置兴建。及后,政府、 九广铁路公司及地铁公司已经没有再计划,提出或建议“ 油麻地至炮台山铁路”,而部分路段则成为 观塘线延线。
唯在《 铁路发展策略2000》的长远发展方案中,政府划出第五条过海铁路的粗略定线(其中一个红色双头箭嘴),这一个粗略定线与1989年建议的“ 油麻地至炮台山铁路”或沙中线大致上相似,但未能够证实“油麻地至炮台山铁路”被重提。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