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

新邵县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新邵名县,始于公元1952年,因系新化和邵阳县地析置,故取两县县名的首字命名。县境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灭楚,初设楚郡,后置长沙郡,县境属之。

汉高祖五年(202)置长沙国,领13县,县境分属昭陵县和益阳县。汉平帝元始五年(5)析昭陵县置昭阳候国,分属昭陵县、昭阳候国、益阳县。

东汉,分属昭陵县、昭阳县、益阳县。

三国初属蜀,后属吴。吴孙皓宝鼎元年(226)置高平县,县境分属昭陵、昭阳、高平县。

晋武帝以父讳昭,改昭为邵,太康元年(280)改高平曰南高平,后又复称高平。县境分属邵陵县、邵阳县、高平县。

南朝陈,邵陵、高平两县并入邵阳县,县境属邵阳县。

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7)萧铣占邵阳。置建州,并复邵陵县。县境分属邵阳、邵陵县。

新邵县新邵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建州为南梁州,七年,又将邵陵并入邵阳,太宗贞观十年(636)更南梁州为邵州,领邵阳、武冈二县,县境太部属邵阳县,小部为梅山峒地。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年间(936-941)楚文昭王马希范改邵阳县为敏政县,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楚废王马希广复称邵阳县,县境大部属邵阳县,西北部为梅山峒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3日,成立邵阳县人民政府;10月21日,成立新化县人民政府。随之,县境分属于邵阳县和新化县的区人民政府相继建立。

1951年11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邵阳县人民政府新邵办事处,办事处行使县级政府职权。1952年3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52)府民行创字第006号令:奉中南军政委员会2月24日电转中央政务院2月16日电令,批准设立新邵县。4月1日,撤邵阳县人民政府新办事处,成立新邵县人民政府,属邵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县治设酿溪。

1977年10月,划属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改名娄底地区)。

1983年8月改属邵阳市,至今未变。

1952年全县面积为1893平方千米,合284万亩,有319个乡、镇,104863户,40055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1.6人。嗣后,同相邻县市接壤的一些村、乡归属多次变动。

1978年-1989年,全县面积为1792平方千米,较1952年减少5.3。

1989年有196789户701490人。人口较1952年增加75.1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增至391.5人。2000年,新邵县辖10个镇、5个乡:酿溪镇、寸石镇、巨口铺镇、龙溪铺镇、严塘镇、坪上镇、陈家坊镇、雀塘镇、新田铺镇、潭溪镇、大新乡、小塘乡、太芝庙乡、迎光乡、潭府乡。总人口686810人,其中: 酿溪镇 80655 、严塘镇 48533 、雀塘镇 47207 、陈家坊镇 61415 、潭溪镇 32678 、寸石镇 39585 、坪上镇 73753 、龙溪铺镇 45963 、巨口铺镇 47891、 新田铺镇 52868、 潭府乡 27176 、太芝庙乡 25974 、大新乡 33013、 迎光乡 24954 、小塘乡 45145。如今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年,新邵县辖10个镇、5个乡,659个村、25个居委会。总人口7231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187人。

2004年,新邵县辖11个镇、4个乡:酿溪镇、严塘镇、雀塘镇、陈家坊镇、潭溪镇、寸石镇、坪上镇、龙溪铺镇、巨口铺镇、新田铺镇、小塘镇、潭府乡、太芝庙乡、大新乡、迎光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新邵县常住总人口743073人,其中,酿溪镇92299人,严塘镇51702人,雀塘镇52682人,陈家坊镇64306人,潭溪镇35358人,寸石镇43551人,坪上镇79480人,龙溪铺镇52234人,巨口铺镇51107人,新田铺镇56362人,小塘镇46260人,潭府乡29123人,太芝庙乡27130人,大新乡34691人,迎光乡26788人。[3]

新邵县图册新邵县图册(3) 新邵县图册新邵县图册(3)

行政区划

新邵县图册新邵县图册(3) 新邵县图册新邵县图册(3)

区划概况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新邵县下辖13个镇、2个乡。[6]

人口民族

13个镇:酿溪镇、严塘镇、雀塘镇、陈家坊镇、潭溪镇、寸石镇、坪上镇、龙溪铺镇、巨口铺镇、新田铺镇、小塘镇、太芝庙镇、大新镇。

2个乡:潭府乡、迎光乡。[6]

酿溪镇 辖:酿溪、大塘、新涟、新阳、大新、资滨、新东、长滩、临江、栗山、沙湾11个社区居委会;石灰冲、沈家、谭婆、邓家、畔田、东源、大田、回龙、凤公、汤仁、芭蕉塘、水利、岭背、熊家、杨世、禾树、双桥、塘口街、王家坪、兔子、土桥、柘溪江、官冲、雷家坳、柏树、石背垅、九头岩、韩家坪、会公坪29个村委会
严塘镇 辖:京果、绿杨2个居委会;大坝口、小源洞、邮亭、马何、十字、湖城庙、塘里、严塘、绿杨、刘文桥、杨塘、岩门前、下渔溪、肖家冲、野猪冲、戴家、上石、下石、油匠、坳背、陡岭、黄家、新塘冲、花亭子、烟竹、峡江、阳水、泉塘、曾家嘴、杨柳山、洞口、白水、高桥、夏家、龙塘、玳坪、樟木、园艺、石峡、湾里、溪口、江口、小庙头、汪家冲、清溪等居委会
雀塘镇 辖:雀塘、寺门前2个居委会;大冲、叶家、雀塘、庙湾、铁炉、继志、龙头、崇山、鸭婆、柳塘、黄旗、黄泥塘、端谷岭、田庄里、白鹤、半边街、枫树坪、军田、花园、段塘、早谷、凤凰、兰江岭、黄土、寺门前、柳山、两头山、陈家坝、陡岭、清水、棉花、杨家、上麻、石灰、下麻、石庙、曾家、腊石、柳家、草塘、沈江桥、夏家冲、杉树、棠梓山、大石、杨梅、梅子、乔亭48个村委会
陈家坊,镇 辖:陈家坊、踏水桥2个居委会;稠树、腰铺、石桥边、专塘、檀木、黄山、龙狮、杉木江、杨柳、胡家塘、毛铺、马埠田、东冲、安家坳、黄家桥、西冲、山塘、鸭塘、富阳、桥石、石洞冲、茅坪田、刘什坝、司门前、魏家、双溪、塘隆、双江桥、田里、留里冲、上田、陈家坊、朱家、观山、诚实、花桥坳、五里、安家、洪庙、下江、上江、东江、长江、三塘铺、谭家弄子、栗山坪、加乐、侯家、核山、长塘庙、三角塘、杨山塘、壕塘、大山界、柳湘、杨林、太平、冰塘、金鸡、桥头、藕塘、东冲垅62个村委会
潭溪镇 辖:孙家桥居委会;坪山、礼坪、小涟、淘金、玄塘、务本、长铺、塘冲、曹家、高梓、兴家、东岳、泌水、大塘冲、骡马、潭溪、栗山坳、戴王、新农、岩门、椅子、厚里、茶园、檀山、库里、石里桥、井际、柏子、蔡家、光明冲、爽溪、大麻、石家、大坝、澄泉、长塘坳、泉冲37个村委会
寸石镇 辖:梅市居委会;老新、金阳、寸石、梅市、花山、桐木冲、建龙、太上、南岳、南湾、武桥、张家、财宏、双江、黄泥、花桥、杨家、十路、石坑、罗黄、田心垅、青山、金竹、江木岭、白竹、大富、田塘里、洞里、石集、杉木桥、石婆、高山观、银录、芦军、蔡家洞、南庙、马栏、云山、蔡家坳39个村委会。
坪上,镇 辖:坪上居委会;坪上家属居委会;枫木山、西冲桥、杨桥、潘东、新开、时荣、志木山、灰溪、竹螃、三溪、罗桥、双石、东岭、高坎、黄朱、百宁、百一、龙廖、山牛、胜利、大中、沙坪、洪龙、峡山、明星、路口、长塘、竹子山、清水塘、大园山、小河、羊角、插花、颜岭、长城、坪上、坪新、梧桐、茅坪垅、峒麓、仓场、石马、筱溪、筱篑、黄土堪、庙山、回塘、黄坡、岱东、大源、小源、赤水、岱水、梅寨、甘家、双湾、社坪、芦山、中山、水竹、黄佩、青龙、三长、磨石、袁家、石泉、老山、虎寨、傅丝、甘塘70个村委会
龙溪铺镇 辖:邵新、新龙2个居委会;龙溪铺、牛山铺、留步司、麻冲、楠木、梅江、李家岭、鸦雀树、十字路、洞山、木山、大竹、塘边、泥丝、羊城、高冲、坳头、腰古岭、长古岭、团结、中源、卓笔、界背、上源、大湾、罗家凼、乐周、龙源、古东、古西、大岭、后塘、风井、朝阳、石源、吴家、烟斗、主龙、中源铺、田心、洪山、大桥、新桥、石古、新禾、下田46个村委会
巨口铺镇 辖:巨口铺居委会;新民前、白云铺、程井坳、沙洲头、丰乐、大严、石板桥、桐木、拜台边、洪岩岭、巨口铺、刘家、扶竹桥、高家坳、洪庙边、黄家巷、马落桥、神水冲、坳下、洪家冲、草鞋铺、田家、周家、栗坪、谷桥、侯家冲、李阳、坪安、大石边、文仙、源泥、高升、五星、津溪、白洋塘、长关、石柱、石马溪、车田、仁山、大佳冲、皂泥、麻地洲、石槽、蒋家排、白面石、铁梅、小水、浒溪49个村委会
新田铺,镇 辖:新田铺一、新田铺二2个居委会;上长、长冲铺、水尾、五桂坝、金耙、古纯冲、柘溪、向江渡、小江岭、大水塘、新建、樟果坪、桥当头、下田冲、下新、车田坪、毛力冲、合心、石岩、黄家塘、塘口、二房头、大禹、先锋、石桥、小庙、樟树亭、言二铺、竹山、金家、新坑边、新田铺、新田坊、牌楼边、大路、新光、石马江、皂角塘、向新、向前、六房头、严村、沙子田、双井、发冲、小水、东壁冲、毛畲、射虎塘、喻家桥50个村委会
小塘镇 辖:小塘居委会、黄土2个居委会;石下、树山、金塘湾、罗家坳、桂花、兰江桥、城山头、石坳、马埠江、言耳边、荷叶、观音桥、尧家、清江、石脚、栗江、船马江、沙坪洲、大院子、了田、渡头桥、田塘、柏林、万塘、桃林、坑冲、落桃冲、木桥边、枫树头、高家、燕子窝、姚口渡、大里、大庙边、竹山垅、向东、湴(ban)田、朱木、柏水、庄山、大井塘、留田、白莲江、官仓边、里吉山、杨柳井、冷子山47个村委会
潭府乡 辖:江溪、大江边、冠冲、跃进、刘背、朱街坊、竹田、周家坳、横江、石泉冲、合辉、上潭、中潭、下潭、水口山、龙潭、陂丁、大树、才人、枫树坑、谭家坳、梅子湾、大团年、小团年、正冲里、鸭婆岭、小白水、车鹿塘、峙溪冲、樟树、洪福、石板、杨亦33个村委会

截止2012年,新邵县辖11个镇:酿溪镇、严塘镇、雀塘镇、陈家坊镇、潭溪镇、寸石镇、坪上镇、龙溪铺镇、巨口铺镇、新田铺镇、小塘镇,4个乡:潭府乡、大新乡、迎光乡、太芝庙乡。651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

2016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新邵县大新乡、太芝庙乡建制,分别以原大新乡、太芝庙乡的行政区域为大新镇、太芝庙镇的行政区域。

人口

酿溪镇 辖:酿溪、大塘、新涟、新阳、大新、资滨、新东、长滩、临江、栗山、沙湾11个社区居委会;石灰冲、沈家、谭婆、邓家、畔田、东源、大田、回龙、凤公、汤仁、芭蕉塘、水利、岭背、熊家、杨世、禾树、双桥、塘口街、王家坪、兔子、土桥、柘溪江、官冲、雷家坳、柏树、石背垅、九头岩、韩家坪、会公坪29个村委会
严塘镇 辖:京果、绿杨2个居委会;大坝口、小源洞、邮亭、马何、十字、湖城庙、塘里、严塘、绿杨、刘文桥、杨塘、岩门前、下渔溪、肖家冲、野猪冲、戴家、上石、下石、油匠、坳背、陡岭、黄家、新塘冲、花亭子、烟竹、峡江、阳水、泉塘、曾家嘴、杨柳山、洞口、白水、高桥、夏家、龙塘、玳坪、樟木、园艺、石峡、湾里、溪口、江口、小庙头、汪家冲、清溪等居委会
雀塘镇 辖:雀塘、寺门前2个居委会;大冲、叶家、雀塘、庙湾、铁炉、继志、龙头、崇山、鸭婆、柳塘、黄旗、黄泥塘、端谷岭、田庄里、白鹤、半边街、枫树坪、军田、花园、段塘、早谷、凤凰、兰江岭、黄土、寺门前、柳山、两头山、陈家坝、陡岭、清水、棉花、杨家、上麻、石灰、下麻、石庙、曾家、腊石、柳家、草塘、沈江桥、夏家冲、杉树、棠梓山、大石、杨梅、梅子、乔亭48个村委会
陈家坊,镇 辖:陈家坊、踏水桥2个居委会;稠树、腰铺、石桥边、专塘、檀木、黄山、龙狮、杉木江、杨柳、胡家塘、毛铺、马埠田、东冲、安家坳、黄家桥、西冲、山塘、鸭塘、富阳、桥石、石洞冲、茅坪田、刘什坝、司门前、魏家、双溪、塘隆、双江桥、田里、留里冲、上田、陈家坊、朱家、观山、诚实、花桥坳、五里、安家、洪庙、下江、上江、东江、长江、三塘铺、谭家弄子、栗山坪、加乐、侯家、核山、长塘庙、三角塘、杨山塘、壕塘、大山界、柳湘、杨林、太平、冰塘、金鸡、桥头、藕塘、东冲垅62个村委会
潭溪镇 辖:孙家桥居委会;坪山、礼坪、小涟、淘金、玄塘、务本、长铺、塘冲、曹家、高梓、兴家、东岳、泌水、大塘冲、骡马、潭溪、栗山坳、戴王、新农、岩门、椅子、厚里、茶园、檀山、库里、石里桥、井际、柏子、蔡家、光明冲、爽溪、大麻、石家、大坝、澄泉、长塘坳、泉冲37个村委会
寸石镇 辖:梅市居委会;老新、金阳、寸石、梅市、花山、桐木冲、建龙、太上、南岳、南湾、武桥、张家、财宏、双江、黄泥、花桥、杨家、十路、石坑、罗黄、田心垅、青山、金竹、江木岭、白竹、大富、田塘里、洞里、石集、杉木桥、石婆、高山观、银录、芦军、蔡家洞、南庙、马栏、云山、蔡家坳39个村委会。
坪上,镇 辖:坪上居委会;坪上家属居委会;枫木山、西冲桥、杨桥、潘东、新开、时荣、志木山、灰溪、竹螃、三溪、罗桥、双石、东岭、高坎、黄朱、百宁、百一、龙廖、山牛、胜利、大中、沙坪、洪龙、峡山、明星、路口、长塘、竹子山、清水塘、大园山、小河、羊角、插花、颜岭、长城、坪上、坪新、梧桐、茅坪垅、峒麓、仓场、石马、筱溪、筱篑、黄土堪、庙山、回塘、黄坡、岱东、大源、小源、赤水、岱水、梅寨、甘家、双湾、社坪、芦山、中山、水竹、黄佩、青龙、三长、磨石、袁家、石泉、老山、虎寨、傅丝、甘塘70个村委会
龙溪铺镇 辖:邵新、新龙2个居委会;龙溪铺、牛山铺、留步司、麻冲、楠木、梅江、李家岭、鸦雀树、十字路、洞山、木山、大竹、塘边、泥丝、羊城、高冲、坳头、腰古岭、长古岭、团结、中源、卓笔、界背、上源、大湾、罗家凼、乐周、龙源、古东、古西、大岭、后塘、风井、朝阳、石源、吴家、烟斗、主龙、中源铺、田心、洪山、大桥、新桥、石古、新禾、下田46个村委会
巨口铺镇 辖:巨口铺居委会;新民前、白云铺、程井坳、沙洲头、丰乐、大严、石板桥、桐木、拜台边、洪岩岭、巨口铺、刘家、扶竹桥、高家坳、洪庙边、黄家巷、马落桥、神水冲、坳下、洪家冲、草鞋铺、田家、周家、栗坪、谷桥、侯家冲、李阳、坪安、大石边、文仙、源泥、高升、五星、津溪、白洋塘、长关、石柱、石马溪、车田、仁山、大佳冲、皂泥、麻地洲、石槽、蒋家排、白面石、铁梅、小水、浒溪49个村委会
新田铺,镇 辖:新田铺一、新田铺二2个居委会;上长、长冲铺、水尾、五桂坝、金耙、古纯冲、柘溪、向江渡、小江岭、大水塘、新建、樟果坪、桥当头、下田冲、下新、车田坪、毛力冲、合心、石岩、黄家塘、塘口、二房头、大禹、先锋、石桥、小庙、樟树亭、言二铺、竹山、金家、新坑边、新田铺、新田坊、牌楼边、大路、新光、石马江、皂角塘、向新、向前、六房头、严村、沙子田、双井、发冲、小水、东壁冲、毛畲、射虎塘、喻家桥50个村委会
小塘镇 辖:小塘居委会、黄土2个居委会;石下、树山、金塘湾、罗家坳、桂花、兰江桥、城山头、石坳、马埠江、言耳边、荷叶、观音桥、尧家、清江、石脚、栗江、船马江、沙坪洲、大院子、了田、渡头桥、田塘、柏林、万塘、桃林、坑冲、落桃冲、木桥边、枫树头、高家、燕子窝、姚口渡、大里、大庙边、竹山垅、向东、湴(ban)田、朱木、柏水、庄山、大井塘、留田、白莲江、官仓边、里吉山、杨柳井、冷子山47个村委会
潭府乡 辖:江溪、大江边、冠冲、跃进、刘背、朱街坊、竹田、周家坳、横江、石泉冲、合辉、上潭、中潭、下潭、水口山、龙潭、陂丁、大树、才人、枫树坑、谭家坳、梅子湾、大团年、小团年、正冲里、鸭婆岭、小白水、车鹿塘、峙溪冲、樟树、洪福、石板、杨亦33个村委会

民族

政治

2021年,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15222人,比上年末减少5154人。全年出生人口6332人,出生率为7.74‰;死亡人口7898人,死亡率为9.66‰;自然增长率为-1.92‰。[2]

地理环境

全县少数民族按人数多少排列为:回族865人,苗族528人,土家族281人,侗族179人,布依族69人,满族40人,傈僳族38人,壮族36人,彝族34人,土族32人,维吾尔族22人,藏族19人,水族15人,佤族12人,瑶族11人,朝鲜族9人,怒族7人,纳西族6人,哈尼族6人,白族5人,傣族、畲族、仫佬族各2人,黎族1人。民族增多,主要是县境青年外出打工中恋爱结婚携领迁入。5万人以上的乡镇有酿溪镇、坪上镇、陈家坊镇、新田铺镇、严塘镇、雀塘镇、巨口铺镇、龙溪铺镇。以酿溪镇最多,82116人;太芝庙乡最少,2780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500人的乡镇有酿溪镇、陈家坊镇、雀塘镇、迎光乡。其中以酿溪镇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1293人;太芝庙乡密度最小,每平方公里217人。

截至2005年,新邵县民族25个,总人口739159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9.75%。新邵县少数民族按人数多少排列为:回族865人,苗族528人,土家族281人,侗族179人,布依族69人,满族40人,傈僳族38人,壮族36人,彝族34人,土族32人,维吾尔族22人,藏族19人,水族15人,佤族12人,瑶族11人,朝鲜族9人,怒族7人,纳西族6人,哈尼族6人,白族5人,傣族、畲族、仫佬族各2人,黎族1人。

位置境域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贺朝晖
副县长 汤先梧、李繁荣、李卫军、伍毅、彭利、刘焕、周开建、张明艳

参考资料:新邵县人民政府官网[7]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陈历贤
县委副书记 贺朝晖、张世杰

参考资料:新浪网[5]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邹功树

参考资料:邵阳市人民政府[4]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曾志红
副主任 周晓明、田丰硕、周湘平、石争光、蒋文华

参考资料:新邵新闻网[8]

地质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贺朝晖
副县长 汤先梧、李繁荣、李卫军、伍毅、彭利、刘焕、周开建、张明艳

地貌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陈历贤
县委副书记 贺朝晖、张世杰

气候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邹功树

土地资源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曾志红
副主任 周晓明、田丰硕、周湘平、石争光、蒋文华

矿产资源

新邵位于湘中邵阳盆地与新涟盆地之间。东北靠涟源市,东南临邵东县,南抵邵阳市、邵阳县,西接隆回县,北连新化县、冷水江市。[9]境内寸石镇花桥村为湖南省地理中心。全县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18万亩,其中水田31.56万亩,素有“六山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加庄园”之称。

水资源

新邵县是湖南省地理中心县,位于湖南省雪峰山脉东侧,资江中上游,邵阳盆地和新(化)涟(源)盆地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8'~111°50',北纬27°15'~27°38'。南抵邵阳市区和邵阳县,西接隆回县,北靠新化县、冷水江市,东北紧连涟源市,东南毗邻邵东县,与7个县、市接壤,县境线长358.94公里。东西68.6公里,南北43.6公里。新邵县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2012年)。

涟水

早在元古震旦纪以前(约6亿年前),新邵县境一片汪洋。其后在雪峰山运动影响下,龙口溪、龙山形成背斜轮廓抬出水面。嗣后历经加里东运动、地壳下沉、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新构造运动与第四纪气候变化,始成今日地质地貌状态。

新邵县境内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白垩系等。其中震旦系主要出露于龙山、岱山、大形山、板子山一带。寒武系主要分布在震旦系周围,以及白云铺—易家岭和坪上的小河里一带。奥陶系零星分布于下源、中源、枫树坑、厚里冲等地。志留系出露于中部山地边缘部分地带。泥盆系分布于龙山山麓,新田铺、龙溪铺、龙口溪、筱溪、坪上、张家冲、严塘、高桥、易家岭、曹家坝、陈家坊、扶锡等地。石炭系广布于县境南部丘岗地区。二迭系主要分布于雀塘铺、陈家桥一带。三迭系分布于大花塘等地。白垩系分布于县南部岗地及酿溪至寺门前一带。其它第三系、第四系仅见片段,稍有发育。

新邵县境内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见于县境迎光一带,面积较少。印支期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主要见于下源、迎光一带。

新邵县境内地层存有褶皱和断裂。褶皱主要有:陈家坊以北、孙家桥以东的龙山穹窿,沿穹窿核部,金锑矿化普遍;大形山——龙口溪背斜;坪上——豹马岭半背斜;田心坪—库里向斜;长冲铺—陡岭向斜;十字路—铁坑向斜。断裂带主要有:分布在扶锡至太芝庙、麦子排一带的龙山穹窿东缘冲断带;位于大形山、龙口溪背斜与财溪至豹马岭之间的铜柱滩——高桥冲断带;发育于五湖庙、龙溪铺、中源铺一带的龙溪铺——中源铺冲断带。

动植物资源

新邵县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面积多,呈北高南低,南向敞开,逐级递降形态。境内资江、湘江两条水系纵贯,地表切割强烈,形成的山地、丘陵、平原、岗地和水面面积比例大致为4.7:2.2:1.5:1.2:0.4。平、岗、丘、山兼具,山地占46.97%,丘陵占22.47%,岗地占12%,平原占14.77%,水面占22.4%。岗地占12%,平岩山、金龙山、朗概山和龙山等系列山脉由西向东、横亘中部,地势中部南高北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31座,最高的岳坪峰,海拔1513.5米,最低的淘金桥,海拔176米。

新邵县平原面积为281.8612平方公里(2011年),占新邵县总面积的16.00%。以江河、溪谷平原为主,分布在资水干、支流和湘江支流较平缓的地带,如资江沿岸的王家坪、塘口、小庙头和筱溪等处。溶蚀平原处在石灰岩山丘包围之中,零散分布县境各地。

新邵县岗地主要集中在县境南部和北端,面积约为198.06平方公里(2011年),占新邵县部面积的11.23%。其中低岗地大部属邵阳盆地范围,占县总面积的5.07%。高岗地散布各地,占县总面积的6.88%。

新邵县丘陵多分布于南部岗地和中部山地的过渡地带,面积为398.93平方公里(2011年),占新邵县面积的22.63%。

新邵县主要山脉有天龙山、天形山、板子山、郎概山、龙山,其中龙山主峰岳平顶,海拔1513.5米,为境内最高峰。

新邵县境内大小河流69条,分属资水与湘江两大水系,资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

新邵县山地分布在县境东、中、西的偏北地带,面积为871.0256平方公里(2011年)。占新邵县总面积的49.41%,主要山脉有天龙山、大形山、板竹山、川岩山、金龙山、朗概山和龙山,海拔公里以上山峰136个,其中较大的31座,最高峰为龙山岳坪峰,海拔1513.6米。

交通运输

新邵县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0℃,最高为1998年17.7℃,最低为1984年16.2℃。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480.5小时,日照百分率33%。以2003年最多,1688.3小时、日照百分率38%;1982年最少,1258.3小时、日照百分率28%。降水量属衡邵低值区边沿与梅城高值区之间。年平均总降水量1365.2毫米。自北向南递减,北部1500毫米,中部1350~1450毫米,南部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总蒸发量1201.6毫米。最多1978年达1385.4毫米,1982年只有1011.2毫米为最少。7月份以偏南风为主,其它各月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0米/秒。年平均总霜日数19天。年平均初霜期11月25日,终霜期2月26日。年平均无霜期271天,1980年多达304天,1986年只有237天。年平均降雪日数12天。1985年多达25天,1981年只有2天。年平均初雪期12月19日,终雪期2月25日。

新邵县气候特征:

(一)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

(二)4、5、6月多大雨,7、8月高温干旱。

(三)光热水资源较丰富,但干旱、洪涝、低温等灾害频繁,大风、冰雹、冰冻、雷击灾害也不少见。

(四)地形复杂,造成温度、降水、光照的地理差异明显。北部和南部因海拔低而气温偏高,中部因海拔高而气温偏低。降水量年度和季节差异很大,又因地形和海拔不同,差异更显著。据新邵县12个雨量点记录显示,潭溪、洪溪、大河滩、坪上等地的大雨、暴雨、雨日、雪日、年降水量等比其它地方明显偏多,以潭溪暴雨最多。最大年降水量是1994年坪上达2351毫米。最大月降水量是1995年6月龙溪铺达547毫米,该月降水量占该年降水量的36%。最大日降水量是1998年5月22日坪上达225.5毫米,占该年降水量的13%。日照,山脉南坡比北坡每天多0.5~2.0小时。

(五)近20年来冬季有偏暖趋势,表现在冰冻和严寒期(日平均气温≤0.0℃且连续≥5天)天气很少出现。20世纪60~80年代,冬季多有冰冻天气出现,1984年冰冻多达10天。90年代以来冰冻天气明显减少,1993~2005年的13年里只出现冰冻2天(高寒山区外)。

自然资源

经济

截至2005年,新邵县土地总面积为1762.86平方公里,约合264.43万亩,减少1.52%。其中农耕地53.13万亩(含水田41.20万亩),占20.08%;后备耕地2.4万亩,占0.91%;园地6.19万亩,占2.34%;林地123.53万亩,占46.72%;草地8.16万亩,占3.09%;水域10.28万亩,占3.9%;难利用地15.03万亩,占5.68%;非农耕性占地45.71万亩,占17.28%。

综述

2011年,新邵县金、钨、铅、锌、铜、镉、银、硫铁矿及石灰岩保有储量居湖南省第一,锑居第二。1995年境内蕴藏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达8899.67亿元,按年采千分之一计,年矿产值可达8.8亿元。至1995年县境共发现矿种33个,其中有色金属有金、银、铜、锑、铅、锌、镍、铬、钴、钨、钼、汞等;黑色金属有铁、锰、钒;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半烟煤、烟煤、石煤;非金属矿有石灰石、花岗岩、白云石、硅石、重晶石、大理石、陶瓷土;化学工业矿有硫、磷、钾、砷、维尼龙石灰石等。新邵县有矿区(点)139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5处,矿点108处。有开发价值或前景的33处。

第一产业

新邵县境内有河流69条,其中资水干流1条,1级支流18条,2级支流29条,3级支流17条,4级支流4条。水能资源多年平均理论蕴藏量达17.08万kw,可开发理达11.45万kw。资水在县境内流程达成54公里,落差23米,坡降0.43‰,流经新邵县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达1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83.6立方米/秒。生产生活用水中富,水电开发潜力大。

第二产业

涟水,初名“骆马江”,后名“甘溪”,湘江中游一级支流。源出新邵县观音山西南麓。流经新邵县、涟源市、娄底娄星区、双峰县、湘乡市、湘潭县等市县,于湘潭县河口镇湘河口汇入湘江,全长232公里,流域面积7150平方公里。

资江

资江在邵阳县霞塘云乡双江口(又名罗家庙)以上分两源:西源为赧水,旧志又称资水、都梁水,1979年版《辞海》中称赧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县资源乡青界山主峰黄马界西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武冈、洞口、隆回县境,至邵阳县双江口与资江南源夫夷水汇合,长188.7公里,流域面积68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为0.96‰。

2011年,新邵县地表水资源总量13.7222亿立方米,其中县境地表径流量12.3017亿立方米,客水1.3877亿立方米,资水过境水机电提水量328.45万立方米。境内河流69条,属资水水系63条,流域面积1591.1平方公里,地表水总量11.11835亿立方米;湘江水系6条,流域面积171.9平方公里,地表水总量1.18335亿立方米。新邵县多年平均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7.0752万千瓦,其中资水干流12.188万千瓦,占71.4%;石马江1.9892万千瓦,占11.6%;龙口溪河0.7379万千瓦,占4.3%;麻溪河0.3517万千瓦,占2.1%;龙山河0.4199万千瓦,占2.5%;其它河流1.3884万千瓦,占8.1%。新邵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11.448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67%。其中资水干流9.5万千瓦(筱溪电站7.5万千瓦,晒谷滩电站2万千瓦),石马江0.813万千瓦,麻溪河0.16万千瓦,龙山河0.1875万千瓦,龙口溪河0.653万千瓦,其它河流0.1345万千瓦。

第三产业

2011年,新邵县植物资源有被子植物243科868种,含乔木86科336种,灌木50科147种,藤木19科41种,草本88科344种;裸子植物7科42种,主要有马尾松、黄山松、华山松、油松、雪松、黑松、杉木、柳杉、水杉、池杉、落羽杉、柏木、侧柏、云柏、罗汉松、三尖杉、银杏等;还有蕨类植物、菌类植物(蘑菇、草菇、平菇、金针菇、木耳、茯苓、灵芝等)以及苔藓、藻类等植物。新邵县自然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并有部分热带林成分。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植被垂直差异明显。除农业植被外,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丛8个群落类型,9个群系型,24个群丛。原始植被无存,分布上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被打乱,相互参杂,群落界限不很明显。

新邵县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野生动物资源生态分类属中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种类繁多。截至2011年,脊索动物中:哺乳类有7目18科33种。鸟类有12目29科66种。爬行类有3目10科84种。两栖类有2目7科。鱼类有7目16科89种。节肢动物中:昆虫有13目74科206种。蛛形类有16科32种。还有虾、蟹等甲壳类,蜈蚣、百足虫等多足类动物。环节动物中常见有蚯蚓、水蝗、山蝗等。软体动物有4目10科。主要有园田螺等10余种螺。园顶蚌、背瘤蛎蚌、背角无齿蚌、河蚬、湖蛛蚬、蜗牛、大蜗、蛞蝓等

社会

2021年,年末全县公路里程2572.8公里。全县公路货物周转量28.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7%;旅客周转量10.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9%。[2]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68307万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377798万元,比上年增长7.6%;第二产业516309万元,增长1.7%;第三产业874200万元,增长10.1%。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4:29.2:49.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3%、6.7%、68.0%。

2021年,全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308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453万元,增长11.9%;上划中央收入40128万元,增长18.6%;上划省级收入10222万元,增长0.6%。全年一般预算支出504593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9027万元,增长8.4%;教育支出96984万元,增长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948万元,下降11.6%;医疗卫生支出72254万元,增长13.1%;农林水事务支出73193万元,增长0.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101万元,下降7.1%;交通运输支出17588万元,下降12.9%;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1539万元,增长150.3%。[2]

体育事业

2021年,全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48.8千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31.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3%、3.9%。油料种植面积9687.6公顷,油料总产量1.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4%、3.9%。水果总产量8万吨,比上年增长0.7%。蔬菜种植面积12975.5公顷,蔬菜总产量23.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4.9%。全年出栏肉猪78.3万头,比上年增长28.9%;出栏牛2.5万头,比上年增长0.8%;出栏羊9万只,比上年增长15.1%。禽蛋产量2500吨,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11110吨,比上年增长1.0%。

2021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05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6家。实现销售收入990674万元,实现利税11313万元。

2021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6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6公顷。全县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1849公顷,成灾面积1047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708吨。

2021年,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1900万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3736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8789千瓦,农村用电量30133万千瓦时。[2]

科学技术

工业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5.1%,制造业增长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6%。

2021年12月底全县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156家。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91882万元,比上年增长8.7%。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78439万元,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41136万元。规模工业产销良好,产品销售率98.5%。

建筑业

2021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233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6.4%。资质等级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472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万平方米,增长3.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增长8.5%。[2]

文化设施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5964万元,比上年下降8.4%。其中,工业投资506197万元,基础设施投资156321万元,民生投资79336万元,生态投资23563万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8975万元,工业技改投资68932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95312万元。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36027万元,比上年下降54.5%;第二产业投资506197万元,下降17.7%;第三产业投资533740万元,下降1.2%。

旅游业

202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9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5亿元。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9089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272316万元,比上年增长7.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931389万元,增长14.1%;乡村117700万元,增长13.8%。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销售额868741万元,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单位销售额180348万元,增长17.8%。

招商引资、对外经济贸易

2021年,全年实际利用内资858470万元,比上年增长36.9%,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境内省外资金355728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7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4.0%。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个。

2021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61731万元,其中出口161062万元,进口669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1%、26.6%、43.6%。

税收金融

2021年,全县税收入库102297万元,比上年增长12.9%。按税收体制分,中央税40781万元,省级税8842万元,县级税52674万元。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48737万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单位存款310183万元,下降17.2%;住户存款2138554万元,增长12.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85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短期贷款477086万元,增长38.0%;中长期贷款1121575万元,增长9.9%。[2]

邮电通信

计划生育

2021年,全年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304所,其中高中10所、职业中学3所、初中39所、小学162所、幼儿园89所、特殊教育1所。年末在校学生115651人,其中在校高中生、职业中学、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分别为15197人、3579人、27807人、48951人、2004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0%、100%。各类民办学校79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6752人。[2]

人民生活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医院27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计生综合执法局1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3968张床位,卫生技术人员34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82人、注册护士1651人。[2]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县共有体育场9个,体育馆2座,运动场724个。开展全面健身项目9次,全面健身运动参加人数22.4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个。[2]

资源环境

2021年,全年全县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120件,签订技术合同2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9420万元。2021年,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82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品产值908038万元,比上年增长22.4%。[2]

安全生产

新邵县文化影视业欣欣向荣,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1997年获得首批“省级先进文化县”称号。县城建有休闲广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大型少儿舞蹈培训基地、大型电子阅览室、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文化影视娱乐设施,有民间演出团体5家、书法、美术、音乐、器乐培训班共计20多家,腰鼓队、秧歌队10多支,铜管乐队6支,极大地丰富的县城业余文化生活。县内15个乡镇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各乡镇都有自己的民间演出团体、管乐队、腰鼓队、电影放映队、各类培训班以及休闲网吧等文化基础设施。

2021年,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座,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242场。县级电视台1个,电影院2个。[2]

民生实事

2021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7104万元,固定电话用户8671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435254户。电话普及率为7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300004户。[2]

旅游景区

2019年计划生育率88.47%。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112.49:10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4774人,发放奖励扶助金458.30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250人,发放扶助金216.24万元。[10]

白水洞景区

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1元,比上年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24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工资性收入17280元,增长22.8%;经营净收入4634元,下降5.1%;财产性净收入2351元,增长15.2%;转移净收入8660元,下降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1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工资性收入5839元,增长5.6%;经营净收入2249元,增长28.9%;财产性净收入140元,增长8.6%;转移净收入6602元,增长11.4%。

2021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38元,比上年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41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476元,增长14.1%;衣着支出1436元,增长9.6%;居住支出4195元,下降4.9%;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184元,增长13.6%;交通通信支出1821元,增长21.0%;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712元,增长0.03%;医疗保健支出968元,下降20.1%;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348元,增长55.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城镇居民人均拥有房屋面积99.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01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食品烟酒支出4862元,增长13.0%;衣着支出603元,增长5.6%;居住支出3386元,增长9.1%;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537元,下降5.5%;交通通信支出1011元,增长11.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738元,增长22.6%;医疗保健支出1377元,增长3.7%;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88元,增长5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5%。农村居民人均拥有房屋面积91.8平方米。[2]

白云岩景区

2021年,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724088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85940人、职工医疗保险人数为38148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22507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4573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457942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45902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40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270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3%,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981人。

2021年,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376.9元,保障对象已达到3588人,全县城镇低保金共发放1830.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40.2元,全县农村共有1835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全年低保金共发放5206.8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44万元。[2]

风土人情

2021年,人均水资源33立方米,年降水量1200.6毫米。

2021年,新邵县地处湖南省第二成矿富集地带,矿藏资源极其丰富,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已发现的矿种34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7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3种。[2]

相关信息

202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起,死亡12人。其中道路运输事故9起,死亡9人。[2]

当地名人

2021年,全县共投入资金59507万元完成18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开展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水平、强化职业培训和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完成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农村公路(乡乡通三级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提质改造、康复救助残疾儿童等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

荣誉记录

新邵山川毓秀,人杰地灵。佛教圣地“白云岩”历史悠久;“赛双清公园”与邵阳市“双清亭”遥相媲美;龙山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白水洞”享誉省内外;“岳平云顶”、“白云樵隐”、“石门献翠”等风光早被列入宝庆十二景;大名禅 院、文仙观等12处历史文物令人留连忘返。辛亥革命元勋、护国军参谋长、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校长、国民革命军中将石醉六,民国首任装甲兵司令、陈诚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石祖黄少将、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张干,当代著名作家谢冰莹,原湖南省《大公报》总编辑李抱一,抗日英雄、原国民党第39集团军军长廖耀湘,黄埔军校第三期见习官,原国民党华北警备总司令、原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国民党中将李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肖贞堂,湖南省军分区副司令员黄明开均出生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湘中新邵县境内,核心景区在严塘镇白水村。 早在明代, 白水洞就是湘中的旅游胜 地,文人墨客纷来沓至, 多有赞咏。清人杨太灏著有《白水洞游记》、 李厚培著有《白水洞纪胜集》。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于1999年经省人民政 府正式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4月经国家旅 游局正式评定为AA级旅游区。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以其山清水秀、洞幻石奇、人 文攸丰而著称于世。风景区现有景点480多处,一级 景点30处,省、市重点保护文物8处。自然景观有"高峡平湖(罗山水库)"、"流泉飞、瀑"、 "地下溶洞群"、 "一线天"、"洞天门"、 “白龙洞”等 , “白龙洞”以洞奇和石怪闻名世界,2002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 此洞并称誉之为世界奇景, 人文景观有寺院、宗祠、 牌坊、古墓葬、名人故居等,其中保存较为 完好的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抗日战争遗址和李臣典、刘策成、廖耀湘、李文、李公望等名人故居给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增添了浓厚的历 史文化色彩。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处于湘中城市群 (邵阳、冷江、涟源、娄底)的怀抱之中。

词条图册

国家AA级旅游区(2002年4月经湖南省旅游局批准);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7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级地质公园(2006年5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位于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村,距县城酿溪镇12公里,区域以白水洞村为主体,包含洞口村、岱山林场部分土地,总面积11.90平方公里。融山秀、水白、洞幻、石奇和人文攸丰于一体,是具有千年旅游史的风景胜地。沿棠溪径北,纵深10公里,两山回环夹峙,群峰拱卫,幽深秀雅,其形似洞,中有瀑布溪流,水白如银,故名。白水村民风淳朴,宛若世外桃源。景区有迷人的溶洞、绝壁的奇观、高悬的瀑布、奇异的山体、幽深的森林,溪流溪水,高峡平湖,高山奇景。精彩景点有:

白龙洞

“白龙洞”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精致,有别的洞没有的“三大奇观”。“白龙洞”又名“白龙神宫”,是一座富丽堂皇,神奇诡谲的大溶洞,地面距洞顶很近,在很多地方你甚至可以伸手触摸到晶莹剔透、神态各异的石钟乳。其中最大的石柱高达18.2米,直径11.9米,形态似群龙盘柱,呈黄白、玉白、灰白、紫红诸色,称“群龙擎天柱”,亦称 “南天神柱”,它和“海底世界”、“天下第一帘”并称为“白龙神宫”三大奇观。

最令人称奇的是一个面积上千平米的石钟乳大厅——“海底世界”。由于地下恰好有一池静水,仅三寸深,却把洞顶数十万根石钟乳清晰地倒映在水中,在灯光的照射下,水底看上去深不可测,钟乳石景倒影如城堡、似梦境,水面上的巨石好象漂浮的船只,从 “船只”下面可看到对面任何物体的美妙影像,犹如海市蜃楼,亦幻亦真,美不胜收。

吸潮岩

洞悬崖壁,四季无潮,故得名。为奇洞,为佛地。洞内供奉弥勒佛数尊,洞前重建的两宜寺,香火兴旺。岩壁高处,留有清咸丰年间李湘藻题书的摹崖石刻“吸潮岩”三字,并有碑文四具,记载了白水洞胜景,堪为白水洞总序。

简氏节孝坊

建于清光绪十年,“儒林郎李公同揆之妻简氏坊”。李简氏,白水村人,年方十八,夫君病殁,坚贞守节,孝顺父母,礼侍乡邻,众口皆碑。皇上降旨恩赐,集远近巧匠数十,历三年精雕细凿,正面“圣旨”高悬,其下横刻“旌表节孝”四个大字,南北两石共书楹联四幅。该坊初由五龙拱圣、双凤朝阳、魁星点斗、双狮打座、鳌鱼翘角、十八罗汉等诸多石雕组成,其势伟岸浑宏,庄严肃穆;其艺炉火纯青,精妙无双。1982年该坊倾于风雨,但石雕、石刻、书联尚存。

卓笔峰

一青峰高耸,峰顶呈圆锥状,酷似一管卓大的毛笔直刺云天,故得名。清咸丰丙辰(1856)年骚人王昌瑛为之题有“一峰矗其前,卓笔孰提挈”的佳句。

武士崖

高约200米,在悬崖正面偏上处,天生楷书“士”字,劲雄苍健。传说为天降武士,威风凛凛地镇守白水洞胜景和乡民安泰,真乃“胸前‘士’佩玉皇赐,使守洞门到现今“,堪为天下一绝。

飞虹瀑布

百仞崖壁之上,一幕如霜如雾如烟的瀑布飞散而下,游人路过皆受洗礼,清面爽心,可得福运。遇晴日午时,日光映之,则现彩虹飞舞,姿态尤俏,故名。

银涛峡

系两行峭壁夹束,形成一道幽长的峡谷,底有激流,宽仅丈余,长逾千米。峡内四季山风袭人,两岩峭壁如切,水奔峡底,撞山击石,急涛喷白湍,声如雷鸣。翻滚中,形成无数乒乓球样水泡,向前涌进,经久不破,久观则呈色不定,忽红忽绿,忽白忽黄,是为一绝。涛至峡口,破门而出,一落数丈,如柱如帘银光耀人。

水帘洞瀑布

一幅巨大水帘高挂中天,半遮崖壁洞口,欲现还羞,人说是当年齐天大圣的水帘洞,故名。瀑布下注成潭,清澈如镜,可供戏水。

罗山洞水库

位于白水村金龙山下的罗山洞,故名。修建于1958年,巍峨的石坝高30.2米,拦住棠溪源头,形成一座碧绿幽深的人工湖,故又名罗山湖。湖面纵深8里,丰水期水面100余公顷,蓄水280万立方米。两岸青山叠翠,倒影湖中,可见“鸟飞水底,鱼游峰巅”之奇观。丰水季节,湖水自高坝奔泻而出,形成浩大的罗山湖瀑布,气势恢宏夺人。水上还可划船、游泳、垂钓,别有情趣。

七仙瀑布

位于螺丝洞,不管从上而往下,从左而往右,从外而向里,仰俯八方不可视其真容,只容一人攀沿天梯至绝壁半山腰,天然生成的直径约50厘米的石洞,探头窥视,方见真容。高80米,宽10余米,落入S型深潭,四周绝壁悬崖,有数株合抱古树遮蔽,相传深潭为七仙女之浴池,瀑布则为七仙女身披的彩带悬挂于峭壁之上。

雷公山

又名金龙山。海拔1273.8米,登上山顶,一眼如杯状的清泉送到面前,此水闻之清香,甜如甘乳,清凉可口,传说喝了此水长生不老,岁岁平安。相传掌管布雨神师失职,久旱无雨,植物枯死,动物无存,玉帝震怒,令雷公将布雨神幽禁山顶,雨神以泪洗心革面,吐出清泉。登雷公山,春夏观云海,看日出;秋冬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