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文学院

肇庆学院文学院

中文名 肇庆学院文学院
校训 厚德明智博学力行
校庆日 每年公历3月16日
高职专业 1个
主管部门 肇庆学院
办学性质 二级学院
简称 肇院文学院
目录导航

发展简史

1970年前,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创立“中文”专业;

肇庆学院肇庆学院1975年,肇庆地区师范学校改名为肇庆地区五 ·七师范学院,中文改称为“政文”;

1977年,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政文”又改称为“中文”;

1985年,学校在肇庆师专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中文改称为中文系;

肇庆教育学院中文系在 1977 年筹建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时称“中文”;

1980年,肇庆地区师范学校改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成立中文系;

1983年,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改名为肇庆教育学院,为肇庆地区教师培训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2000年,西江大学与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肇庆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肇庆教育学院中文系和西江大学中文系合并组建肇庆学院中文系;

2003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被评为肇庆学院重点专业,文学院的写作课程是省级优秀课程;

2004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被评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同年4 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扶持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同年,中文系改制为文学院;

2008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自2012年开始,文学院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承担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先后分四期培训学员,受到省厅和受训教师的高度评价。文学院以书法培训工作为契机,和肇庆市教育局开展协同创新项目合作,成立国学研究中心,参与中小学德育创新项目申报,共同打造肇庆市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1]

肇庆学院肇庆学院2003 年,学院党支部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授予“ 模范基层党组织 ”称号;2004 年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确立为首批高校“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 ”;文学院女教工活跃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的各个领域, 2009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的荣誉称号。

学术资源

文学院资料室现有藏书15000册,期刊杂志59种,过刊杂志96种(5000册),报纸11种,可视听电子图书资料近千盘,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建设广播电视新闻学实验室、演播室,建设书法教室,建设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基地、方言研究基地等。[1]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5月,肇庆学院文学院开设有6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2]

开设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广播电视学 网络与新媒体 秘书学
书法学(师范) 汉语言国际教育 语文教育(师范、专科)

师资力量

开设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广播电视学 网络与新媒体 秘书学
书法学(师范) 汉语言国际教育 语文教育(师范、专科)

学科建设

肇庆学院肇庆学院截至2018年4月,文学院有教职工76人,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3人,副高以上职称2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6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33人,现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名,校级培养对象3人,肇庆市拔尖人才1名。聘请兼职教授、副教授10名,另有外籍教师、客座教授多名。

教学建设

文学院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校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设1个国学研究中心。[1]

学院领导

肇庆学院肇庆学院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对中文人才的实际需求,文学院在写作教学方面,探究写作教学新途径,建立写作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深化写作教学改革和创新文学类课程的写作教学转型。

已创办《中文学子》、《中文学刊》等刊物。在诵读训练方面,建设诵读学课程的教改新模式,坚持理论讲授和诵读训练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思路,开展小班朗诵教学训练,组织朗诵课汇报演出等,创设情境,进行一对一辅导,挖掘和激发学生语言表达潜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书法教学方面,成立书法兴趣小组,构建书法技能训练体系,开展“三笔字”创作大赛,提高学生书写和书法创作能力。

文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作为广东省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注重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以社会调查作为核心进行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着力点。

2013-2014年师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包括“肇庆市端砚文化调研”、“肇庆市古民居保护”、“高要市河台镇开耕节田野调查”、“肇庆市女性居家灵活就业形式的调查”等,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