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中文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语言 中文
属性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现任主编 郑慧淑
主管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编辑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
国际刊号 15-1215/G4
出版周期 月刊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88年,原《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创刊,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前身。[4]

1996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改为半年刊。

1997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改为季刊。

1999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改为公开发行。

2000年,原《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改为双月刊。

200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改为月刊。[2]

2014年12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该刊设有教育理论研究、名家教育思想研究、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民族教育、素质教育、儿童教育、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课程与学科建设、教学方法研究、基础教育各科教与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等栏目。该刊重点打造了以下特色栏目: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民族教育、教师教育、名家教育思想研究、基础教育各科教学研究等。

该刊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大板块,每板块各6期,其中单月为高等教育板块,双月为基础教育板块,刊登各学科教育科学类论文。[4]

人员编制

据2020年5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网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委会拥有编委18人。

职位 成员
委员 丁平 王喜贵 王后雄 乌云特娜 史风春 代钦
毕世响 李星云 李家清 吉日嘎拉 米俊魁 别敦荣
张玉柱 张伟 金志远 赵晓军 徐宝芳 韩巍
参考资料:[1]

办刊成果

职位 成员
委员 丁平 王喜贵 王后雄 乌云特娜 史风春 代钦
毕世响 李星云 李家清 吉日嘎拉 米俊魁 别敦荣
张玉柱 张伟 金志远 赵晓军 徐宝芳 韩巍
参考资料:[1]

出版发行

影响因子

据2020年5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出版文献11747篇[2]

据2020年5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载文量为9330篇[3]

荣誉表彰

据2020年5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总被下载2563675次、总被引52297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359、(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61

据2020年5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引量为42402次、下载量为237511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影响因子为0.53(教育学综合刊均影响因子为0.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2725名[3]

收录情况

2003年,获得《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2005年,入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

2005年5月,在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组织的首届中国教育传媒调研评选活动中,获得“读者最喜爱的学术期刊”的殊荣。

2006年5月,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组织的第三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2006年12月,获“首届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出版(期刊)奖”。

2007年2月,被评为“第二届北方(十省区)优秀期刊”。

文化传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南京大学图书馆(cissic)、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4]

办刊宗旨

投稿指南

以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为目的,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推动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和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注重服务于自治区的文化教育建设,积极拓展在中国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精品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中国的教育发展服务。

在遵守新闻法规和学术道德的前提下,反映教育科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发展动向,充分展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科研成果;注重教育改革的实践,将教育改革中的成功经验、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及时地呈现出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4]

现任领导

来稿一般不超过8000字(含图、表等),必须包括(按顺序): 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和必要的英文部分。文稿首页地脚处须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和论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及项目编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